1. 生产环节进行商标贴牌行为是否构成侵权(如果没有授权)由哪个部门进行管理
首先确定你贴的商标是否是别人注册商标,如果是,没授权的话,构成侵权是内肯定的。
商标的管理容属于工商局,县级以上。
具体请参考商标法:
第五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
(二)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
(三)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四)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
(五)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
2. 涉外贴牌加工是否商标侵权有定论
这个问题无定论。 有判侵权的,也有判不侵权的。 要看被诉方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3. 假冒注册商标侵权对象怎样界分,贴牌生产的定性
假冒注册商标来犯罪既侵自犯了商标所有权,也侵犯了商标的许可使用权,其客观行为包括自己使用和提供给他人使用两种情形。但是,要判断其是否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还需要确定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存在“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故意。
贴牌生产的定性
实践中存在定牌加工人受委托生产加工并提供贴附指定商标产品的行为。
对于这种在我国境内并未进入市场流通的附加贴牌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贴牌加工”出口产品是否构成侵权问题〉的复函》指出,贴牌生产仅供出口的行为并不会导致相关公众的误认和混淆,不是商标法意义上的商标使用行为,其性质属于合同法中的加工承揽,受托方的行为是委托方行为的延续和拓展。
4. 贴牌生产是否侵犯商标权
从历来判决来看,存在分歧。涉外定牌加工行为是否侵权存在明显的结果导向、司法政策导向。
一般而言,如果加工方无恶意,不侵权;加工方有恶意,侵权。
5. 贴牌生产的产品上还有生产厂家的商标违法吗
不违法。
各品牌电脑核心处理器上都贴有微软CPU品牌商标。
很多品牌电视机内,都有SAMSUNG的液晶板商标。
6. 我明明是贴牌生产为什么工商局说是违法(算假冒)呢
首先这家公司要是该商标的合法持有人并有商标注册证。
其次 你们要提供使用该商标的委托书。
如果工商局还认为有问题你们可以提供给他们看据理力争。
如果他们做出行政处罚你们可以提起行政复议再不行就行政诉讼。
当然你们得是合法的。
例如:
如今在三轮车行业,不单是车型会被模仿,甚至品牌商标、名字都会被山寨。虚标身世、给自己贴金是一些“地下工厂”的惯用伎俩。很多消费者是没有贴牌与正规概念的,有的消费者将贴牌电动车当成是正规车,因为他们根本就分辨不出来。
消费者不会去看电动车的电机、泥板、闸把上是否有正规厂家标识,他们只要看前后标牌,挂什么牌子就是什么牌子。这些贴牌电动车如果单从外观上看,很难看出来。但实际上,质量差的很多。
(6)贴牌厂家商标侵权生产扩展阅读
1.买断方式:品牌拥有方买断OBM厂商现成的某型号产品的设计,或品牌拥有方单独要求ODM厂商为自己设计产品方案。
2.不买断方式:品牌拥有方不买断OBM厂商某型号产品的设计,ODM厂商可将同型号产品的设计采取不买断的方式同时卖给其它品牌。当这两个或多个品牌共享一个设计时,两个品牌产品的区别主要在于外观。
好处
相对于购买方而言,供给方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然而,采用OEM方式仍然是有利可图的。
(1)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近几年来,国内家电等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市场趋于饱和,某些国内制造企业为了能开拓市场,而为国外品牌做代工。增强了企业的全球意识。
(2)规模生产, 降低成本
现代化生产中普遍存在着规模经济效应,即随着产出规模的扩大而呈现出单位成本下降的趋势。这可能来自于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固定成本的分摊。
如果企业本身就存在这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成本下降的效果将更加明显。参与OEM供给,意味着产出规模的扩大,不但增加了产品的销路,而且降低了成本。
(3)学习经验, 完善管理
提供OEM的企业往往在OEM购买方的产品供应链中扮演重要角色,OEM购买方可以在生产管理,市场营销,产品开发等方面具备较强实力;
在合作过程中,OEM供应方可以在产品质量控制,成功控制,经营效率控制等的管理上按照购买方的要求组织生产,以先进的组织控制,来自于“干中学”经验积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4)产品创新, 提升能力
如果OEM产品属于创新产品,供给企业除满足购买方的需求外,还可以以自己的品牌在国内外市场上销售。或者增加产品线的长度,推出新产品;或者加深产品线的深度,增加现有产品的品种,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力。
OEM方式对买卖双方而言,除了共享产品整体竞争优势外,还具有一个最有特色的优势,那就是买卖双方进出市场的灵活性。只要买卖任何一方发现了更有利可图的途径,就可以随时终止合同。从这个角度而言,OEM市场是高度有效的。
(5)节约销售投资
当企业面对国外市场时,由于地域广,各国商业习惯不同,很难建立完全的独立流通网。但是如果借用外国公司的销售力量,那就便利多了。
如富士,理光等都对其在欧美的厂商和经纪采取了OEM方式,这样就减少了企业间运转时的摩擦,消减了企业本应投入的大量销售资金,使企业能够适应在海外经营。
7. 贴牌生产成商标侵权被告如何办
主要看双方的合同了,如果合同有约定,发生侵权由哪方负责,那么就依据合同。如果涉及到国外的品牌,那么是另一回事了。看具体问题了
8. 贴牌生产(oem)中商标侵权如何防范
您好,防范他人侵犯商标权,可注意以下几点:
一、密切关注商标注册情况
在商标申请期间,一定要密切关注商标注册情况,同时还应注意查阅《商标公告》,一旦发现他人申请注册的商标与自己的商标相同或近似,应当及时提出异议或争议。
根据《商标法》第30条规定,对初步审定的商标,自公告之日起三个月内,任何人均可提出异议。而且《商标法》第41条第二款也有相关规定,对注册不当商标或者对已经注册的商标有争议的,还可以自该商标核准注册之日起五年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裁定。
二、加强商标标识的管理
工商部门查处的假冒商标案件,有不少与注册人对商标标识、包装物的管理不善有很大关系。有些商标注册人因保管不善,导致商标标识物被盗、流失;有些是未对标识物印刷厂、纸箱厂等进行严格审查,这些因素都是导致商标侵权案件发生的常见问题。
产品经消费者消费后,产品包装等标识物可能仍完好无缺,为防止以此进行假冒产品的制作与售卖,可以设计出产品经消费者消费后标识物即遭破坏的标识物,或者还可以将商标直接标在商品上。
三、注册防御商标和联合商标
防御商标指的是指驰名商标所有者,为了防止他人在不同类别的商品上使用其商标,而在非类似商品上将其商标分别注册,这种在非类似商品上注册的商标称为防御商标。我国《商标法》对此并无明确规定。企业可以按一般商标分别在非类似商品上进行商标注册,从容防止他人利用自己知名商标的声誉。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