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治安管理处罚法》中适合调解的案件都有哪些呢
公安机关的调解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 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五十三条 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殴打他人、故意伤害、侮辱、诽谤、诬告陷害、故意损毁财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侵犯隐私、非法侵入住宅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调解处理:
(一)亲友、邻里、同事、在校学生之间因琐事发生纠纷引起的;
(二)行为人的侵害行为系由被侵害人事前的过错行为引起的;
(三)其他适用调解处理更易化解矛盾的。
对不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民间纠纷,应当告知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调解组织申请处理。
对情节轻微、事实清楚、因果关系明确,不涉及医疗费用、物品损失或者双方当事人对医疗费用和物品损失的赔付无争议,符合治安调解条件,双方当事人同意当场调解并当场履行的治安案件,可以当场调解,并制作调解协议书。
(1)治安纠纷案例扩展阅读
行政调解工作原则: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五十五条: 调解处理案件,应当查明事实,收集证据,并遵循合法、公正、自愿、及时的原则,注重教育和疏导,化解矛盾。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行政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第二章第(二)条:行政调解的原则:1、自愿原则。充分尊重各方当事人意愿,不得强迫当事人接受调解方式或调解结果。
2、合法原则。遵循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3、公平公正原则。兼顾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平等协商处理利益纠纷,体现公平正义。行政机关作为当事人一方时,与行政相对人的地位平等。
4、注重效果原则。行政调解要提高工作效率,简化调解程序,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事先定纷止争、案结事了。
《宜春市行政调解工作规则》第四条:行政调解应当坚持属地管理、自愿平等、依法合理、公平公正、注重效果的原则。
❷ 什么是治安案件
治安案件是指违反治安管理条例构成的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版条例》之规定,违权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必须是:(1)情节轻微,尚不构成刑事处罚,如果情节严重,已经触犯了刑事法律并够刑事处罚的,则按刑法处理;(2)依照条例应当受到行政处罚的行为。
❸ 治安案例分析
第一题公安机关处理不对:1、没收毒品及用具,2、白某只做出处罚不执行,3、陈可以,4、王某应从轻
第二题,(1)治安管理处罚行为,(2)造成的后果区分罪与非罪,(3)散布谣言,谎报警情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❹ 谁能提供些治安案件的案例给我
懂治安案件的进来下啊!急`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6-9-13 17:20
两方打架 A与B A约B出来买游戏装备 因为价格不相符而争论起来 B顺手拿起玻璃瓶戳在A脑门上 然后A的朋友们就一起去打B B先动手打的A A打完B后跑掉了 B报警了 B的脑袋4个口 在头顶上 A的脑门上缝了11针 不知道算不算毁容 伤疤很大 很明显
我就是想问 A去公安局会怎样 调解还是拘留 A现在还在外边跑
B是那个警察拜把兄弟的儿子
我想知道大概的处理结果 比如罚钱罚多少 拘留拘几日
由于积分比较少 等分多了一起送!大家快来帮帮忙!
问题补充:是B先动的手 A也有受伤 但是A跑了 现在案子是属于治安案件的 我问过了 还没有到刑事
A的伤在脑门上 呈半圆形 就是拿坏掉的玻璃的可乐瓶戳的
❺ 治安案件案例分析!
请参考:2014年执法资格考试-案例分析-案例3及答案(可网络文库搜索)
http://course..com/view/b3455b474a7302768e9939f8.html?re=view
祝顺利!(゜▽^*))
❻ 治安管理处罚法案例
行政拘留加上治安罚款! 受治安处罚的人公安机关备案,如果惯犯是可以追究刑事责任的。
吃一堑长一智,不要动手伤人。。。
❼ 急求治安管理处罚法中违反治安管理的案例
例子:
2005年6月1日晚7点钟,一男子在新街口一地下过街通道内尾随一名身穿短裙的女青年偷拍时,被巡逻民警抓获。警方在他的数码相机内,发现60多张女性照片。
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都没有对偷拍行为进行明确界定,也没有处罚标准。面对吴某相机内的60多张女性照片,警方在无法找到现场人证的情况下,只能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侮辱妇女、从事流氓活动的条款,对吴某作出拘留10天的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法将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分为四类:
1、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2、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3、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
4、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
❽ 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案例
2005年6月1日晚7点钟,一男子在新街口一地下过街通道内尾随一名身穿短裙的女青年偷拍其“裙底风光”时,被巡逻民警抓获。警方在他的数码相机内,发现60多张女性穿着内裤的照片。
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都没有对偷拍行为进行明确界定,也没有处罚标准。面对吴某相机内的60多张女性内裤照片,警方在无法找到现场人证的情况下,只能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侮辱妇女、从事流氓活动的条款,对吴某作出拘留10天的处罚。
在南京市,在楼梯上偷拍女性“裙底风光”,在商场试衣间偷拍女性换内衣等现象并不是头一次出现。但像吴某这样因偷拍遭拘留的,并不多见。据警方治安部门一位人士称,对偷拍行为的处理有两难,一是取证难,二是法律无明确处罚标准。因此,警方对偷拍者大多教育了之。
《治安管理处罚法》:针对偷窥、偷拍、窃听他人隐私等行为,即将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将处以5日以上10日以下的行政拘留,情节严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的行政拘留;可以并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而非法制造、贩卖或非法使用窃听、窃录专用器材,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1日以上5日以下的行政拘留,并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单位有这种行为的,处警告,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❾ 治安案件中事实不清的案件怎么处理
《公安机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问题的解释》十二、关于办理治安案件期限问题。《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9条规定:“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过三十日;案情重大、复杂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为了查明案情进行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这里的“鉴定期间”,是指公安机关提交鉴定之日起至鉴定机构作出鉴定结论并送达公安机关的期间。公安机关应当切实提高办案效率,保证在法定期限内办结治安案件。对因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逃跑等客观原因造成案件不能在法定期限内办结的,公安机关应当继续进行调查取证,及时依法作出处理决定,不能因已超过法定办案期限就不再调查取证。因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在逃,导致无法查清案件事实,无法收集足够证据而结不了案的,公安机关应当向被侵害人说明原因。对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治安案件的办案期限,应当从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之日起开始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