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向教育局投诉私立学校拖欠教师工资
对于用人单位无故拖欠其工资的行为,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举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其被拖欠的工资。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投诉该单位。
注意事项:
劳动者去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时携带:本人身份证,用人单位全称,负责人姓名及联系电话,能证明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上班的相关证据,由劳动保障监察大队下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可以下达行政处罚处理决定;逾期未执行的,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同时逾期不改正的,劳动者可以主张用人单位支付你拖欠工资数额50%-100%的赔偿金(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26条)。
《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 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贰』 学校拖欠教师工资怎么办
你好,很高兴回答问题,拖欠工资,是违法的行为,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搜集证据去当地劳动局投诉处理
『叁』 教师拖欠装修工人工资怎么办哪个部门投诉
拖欠工人工资,属于民事经济纠纷,可以去找当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对案子做分析并做出仲裁。
这个说是“业主”就行了,不用强调教师,容易混淆视线。
『肆』 教师工资被拖欠是向劳动局投诉吗
聘任制(签劳动合同)教师,可以去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者去劳动争议仲裁部门申请仲裁;如果是公职教师,学校扣发、拖延教师的工资,可以到当地教育局投诉。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各级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的情况。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者工资和经济补偿,并可责令其支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的;
(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的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伍』 义务教育教师工资被拖欠可举报,举报途径在哪里
义务教育教师工资被拖欠可举报,举报途径在司法机构,或者是劳动仲裁局,劳务局,这些机关单位是可以解决的。
『陆』 教师工资拖欠应该找哪个部门投诉
你好!应该向当地政府主管教育部门投诉!
『柒』 教师不发工资应该向哪个部门举报哪里可以解决
同意上面说的,一般这种情况如果你们不闹大点是不行的,建议你们跨过你们省教育厅,直接向国家教育部反映这种情况。其实用网络搜一下大大小小反映拖欠老师工资的有400多片,很多时候根本不是工资款未到,而是直接被上面截流。所以你要找你们省或者找县教育局是不管事的,如果是县教育扣下这笔钱,那么省里应该也有人会拿好处,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大的胆子。必须要知会上面才敢这么做,除非他的胆子真的很大。
http://www.moe.e.cn/
这个是国家教育部主页,里面有教育部部长专用信箱。
你放心好了,虽然不是每一封信部长亲自审批 但是他都有专门的秘书来处理这些信件,如果你们有证据并且也真的很严重,那么秘书会把一些影响比较严重的直接给部长看,由部长亲自处理。而且现在正式教师节的时候,我相信现在写比什么时候写都有用。 祝你成功。顺便鄙视一下那些当官不做人事的领导。
『捌』 教师工资被克扣向哪些职能部门投诉
老师的工资被非法克扣,劳动者可以到当地教育部门进行投诉,也可以到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也可以到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第七十七条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或者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