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股权确认诉讼时效是多久
股权确认诉讼时效是多久
我国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对确认之诉是否适用诉讼时效制度没有明确规定,股东资格确认纠纷诉讼时效适用一般的诉讼时效,是3年。
诉讼时效为两年,从协议约定的期限或签订之日起计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而,在一般情况下,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请求人民法院予以保护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计算。这是法律对普通诉讼时效期间和特别诉讼时效期间计算的原则性规定。
根据这一规定,当事人的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法律对其保护的期限自当事人实际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之时开始计算;
如果当事人虽然实际上并不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但在通常情况下一般人都可以发现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只是由于当事人自己的疏忽而没有发现,即当事人应当知道而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则从当事人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之时开始计算。
在下列情况下,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方法是:
(1)附条件、附期限的请求权,从条件成就、期限到来时开始计算 ;
(2)有履行期限的请求权,从履行期限届满之时开始计算 ;
(3)无履行期限的请求权,从权利人可以行使权利之时开始计算 ;
(4)因违约行为而发生的强制实际履行请求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和违约金请求权,从违约行为成立之时开始计算 ;
(5)因侵权行为发生的请求权,从受害人知道有侵害行为及加害人之时开始计算 ;
(6)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伤害明显的,从受伤害之日计算 ;伤害当时未曾发现,后经检查确诊并能证明是由伤害引起的,从伤势确诊之日计算。
最长诉讼时效期间,无论权利人是否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均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开始计算。
(2)股权转让啊纠纷诉讼时效法律规定扩展阅读:
对于受到侵害一些特殊的民事权利,有必要适用更长或者更短一些的诉讼时效期间进行保护,法律因而作了特别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6条规定,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
(1)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2)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3)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4)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29条规定:“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期限为四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
3. 股权转让诉讼时效
要看协议的具体内容,还有为什么不可以转让,建议你带材料咨询当地律师,满意按采纳
4. 股权转让款支付期限约定不明,诉讼时效如何认定
所谓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 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人民法院对权利人的权利不再进行保护的制度。 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就强制义务人履 行所承担的义务。而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 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护。诉讼时效的起算,也即诉讼时效期间的开始,它是 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开始计算,即从权利人能行使 请求权之日开始起算。同时,诉讼时效作为一项法定的权利消灭制度,当事人 不得约定延长或者缩短诉讼时效期间,或者约定预先放弃诉讼时效利益。
诉讼时效这一制度的设计初衷一方面是为了促使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 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 效问题进行释明及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裁判。
另外,相关法律同时规定了,当事人可以对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 辩,但对下列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1)支 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2)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 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3)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4)其 他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债权请求权。
关于撤销权行使的法律期限。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 “受损害方向法院提出行使撤销权的,应在一年内行使,否则撤销权消灭”。
法律做出一年期限的规定,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对 已经履行的合同在经过一段时间后,赋予其有效性,而不是因为其存在的一 定的瑕疵,就可以当然破坏市场运行的稳定秩序,具有其合理性。同时也是 在另一方面提醒了当事人,应及时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于对方的不合法 行为,应及时向法院提起诉讼,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而不是釆取放任自 流的态度,最终也将会继续损害自己的合法权益。
5. 如何处理股权转让协议中原告诉请超过诉讼时效的法律纠纷
超过诉讼时效的法律纠纷建议通过自力救济解决,比如通过谈判之类的方式解决。
超过诉讼时效的法律纠纷如果诉至法院,只要相对方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抗辩事由成立的,法院会依法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二百一十九条 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受理后对方当事人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抗辩事由成立的,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6. 股权转让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1、新《公司法》第142条规定,对于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持有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公司公开发行股份前已发行的股份,自公司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向公司申报所持有的本公司的股份及其变动情况,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所持本公司股份自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上述人员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公司章程可以对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作出其他限制性规定。
2、公司法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不得从事营利性活动的主体,不得受让公司股份,如商业银行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
3、内资企业股权转让中,内资企业性质转为外资企业时,原内资企业的自然人股东的股东身份是否仍然保有:《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2006年9月8日施行)第五十七条规定,被股权并购境内公司的中国自然人股东,经批准,可继续作为变更后所设外商投资企业的中方投资者。 所以,在未经批准前,中国内资企业的股权转让,原来内资企业的中国自然人股东不能作为中外合资(合作)有限公司的股东;要想成为合资企业的股东,必须获得外经委或商务局(商务部)的批准。
7. 个人股份被公司私自转让有诉讼时效吗
股份转让没有诉讼时效
主要原因为,股权根据我国物权法及公司法规定属于物权范畴
我国民事诉讼法对于与物权保护没有设定时效制度
诉讼时效主要是针对债权债务关系来讲的
被侵权人可以自知道侵权行为之日起主要权利,但是在主张权利损害时要注意因此产生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属于债务性质有时效限制
希望可以帮到你
8. 股权转让纠纷中有哪些常见的法律问题有什么解决的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进步,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对于一些在大城市工作的人来说,他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听到股权这两个字。那个股权是股东以自己的出资行为而享有从公司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但是当股权转让的时候也会出现一些纠纷。并且会出现一些法律问题,那么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究竟有哪些常见的法律问题,以及有哪些解决方式?
那么最后就是有的时候受让人实际投资没有到达一定的额度而引起的纠纷,那么像这样的纠纷需要用法律来介入才能够解决。并且受让人在这个时候必须要承担相对应的责任,也不能够免除第三方的责任,只有这样这家公司才能够正常的运作。严重的时候需要法律的介入,并且对其中的违约人员作出相对应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