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贪污公共财产,举报人能得到多少比例的奖励
贪污公共财产,经查证属实,被举报人构成犯罪的,应当给予举报人一定的精神及物质奖励。
根据《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规定,人民检察院根据举报追回赃款的,应当在举报所涉事实追缴赃款的百分之十以内发给奖金。每案奖金数额一般不超过十万元。举报人有重大贡献的,经省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可以在十万元以上给予奖励,数额不超过二十万元。有特别重大贡献的,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不受上述数额的限制。
下面是检察院的举报奖励规定。
《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第五十七条举报线索经查证属实,被举报人构成犯罪的,应当给予举报人一定的精神及物质奖励。
第五十八条人民检察院根据举报追回赃款的,应当在举报所涉事实追缴赃款的百分之十以内发给奖金。每案奖金数额一般不超过十万元。举报人有重大贡献的,经省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可以在十万元以上给予奖励,数额不超过二十万元。有特别重大贡献的,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不受上述数额的限制。
经查证属实构成犯罪但没有追回赃款的案件,可以酌情给予举报人五千元以下的奖励。
对举报渎职侵权案件有功的举报人员,参照上述规定给予奖励。
② 供应商送了前后加起来有1万元左右的现金,现在供应商要投诉了,怎么办,急
拿人手软件,本就不该伸手的事,当初拿的时候,就要作好事发了如何承担后果的思想准备。 当然如果可以善了,最好私下找到供应商,把这个本来不该得的钱还给人家,也许可以掩平这件事。当然最好的办法是向自己所单位坦白实情,上缴该回扣,争取自己所在公司的宽大处理。
种什么前因,得什么后果,无论结果如何,错都是因自己一念之差而起,所以不能怨天尤人,以后还是引以为戒吧。
③ 我被qq骗了29万元举报了为什么不给我处理
有证据可以直接报警啊,客服举报比较慢
④ 撕破脸算了,想举报单位偷税,我能拿多少奖金,比例
说实话,没有奖金的,如果真有奖励和报酬的话,企业就没有人敢偷税漏税了。既然偷税漏税,一定是打着擦边球,就算来查,也不那么容易定性。所以还是放弃吧。不过既然单位对你不好,那么你辞职后可以试试。如果没有什么得罪你,还是放过人家吧。好聚好散呗。
⑤ 实名举报别人的成功率有多少
没有成功率而言的,需要进行调查确定的。
依据《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第二十九条规定:举报中心对接收的举报线索,应当确定专人及时审查,根据举报线索的不同情况和管辖规定,自收到举报线索之日起七日内分别作出处理:
属于人民检察院管辖的举报线索依法受理;不属于人民检察院管辖的举报线索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处理,但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内容不具体的匿名举报线索,或者不具备查处条件的举报线索,经检察长审批后存档备查。
(5)万元投诉比扩展阅读:
实名举报的相关要求规定:
1、举报人不服不立案决定提出的复议请求和不服下级人民检察院复议决定提出的申诉,由侦查监督部门办理。
2、对举报人因受打击报复,造成人身伤害或者名誉损害、财产损失的,应当支持其依法提出赔偿请求。
3、人民检察院根据举报追回赃款的,应当在举报所涉事实追缴赃款的百分之十以内发给奖金。每案奖金数额一般不超过十万元。举报人有重大贡献的,经省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可以在十万元以上给予奖励,数额不超过二十万元。
⑥ 公文中1万元与10000元的表达方式有何区别
个人以为,公文中,用于统计的货币计量单位往往是“万元”,用于购置申请等单项事宜时,使用的货币计量单位是“元”。1万元的有效数字是1*10的四次方,而10000的有效数字是1*10的1次方(我不知道怎么在网络里打上标)。
1万元和10000元区别不大。在一般情况下,只要计量单位一致,用什么都可以。
公文对经费金额的单位没有规定的。但是,万元、亿元等往往用在统计中,一般情况下用元。
⑦ 起诉欠我一万元需要多少投诉费
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的规定,借款金额按10000元算的话,诉讼费100元。如果传票无法送达,需要公告,还需要交公告费。
⑧ 万名投诉率怎么算
如果有五个投诉的就是万分之五,如果有一百个投诉的,就是百分之一。
⑨ 差评跟投诉哪个对卖家影响大
都有很大的影响,差评首先影响的是店铺评分,二来影响店铺的静默转化率和客服的转化。投诉影响的是店铺的小二介入率,不过目前这个没有影响,然后小二介入,如果判定是商家责任会产生纠纷退款率,这个会影响店铺评分和星级评定。
如果卖家店铺的销量比较大,而且差评率比较低,偶尔的差评不会有太大影响。尤其是新开店铺,本身销量就比较小,一个差评,会让店铺的评分全线飘绿,然后造成恶性循环,店铺商品的搜索权重立马下降,消费者消费信心骤减,很可能在没有上钻级就会被埋没在信息的海洋里,永远不会再被买家看到。
政策规定:
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不得删除消费者对其平台内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的评价。
违反上述规定者,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将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