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企业名称权与商标权发生冲突,如何解决
商标是区别商品或服务不同出处的一种标志,而企业名称则是区别不同企业的语言文字。企业使用的商标要经国家工商局商 标局核准注册后才取得专用权,而企业名称在县级以上工商局登记后即可取得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企业名称权。两个权利授予的程序、部门和权利保护范围是不同的。 另一方面,商标与企业名称又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有的企业把企业名称的核心部分作为商标注册。 商标权与企业名称权冲突的情况 主要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标被其他企业有意或者无意地作为企业名称的核心部分使用,或者将他人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名称中的显著部分作为商标申请注册,引起 注册商标与企业名称的混淆,使国家对商标专用权的保护和对企业名称权的保护发生冲突。 目前,解决企业名称权与商标权冲突问题法律已有明确规定: 《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5条规定:“登记主管机关有权纠正已登记注册的不适宜的企业名称,上级登记主管机关有权纠正下级登记主管机关已登记注册的不适宜的企业名称。对已登记注册的不适宜的企业名称,任何单位和个人可以要求登记主管机关予以纠正。” 第9条规定:“企业名称不得含有下列内容和文字:(一)有损于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的;(二)可以对公众造成欺骗或者误解的;……”该规定明确指出,对已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有可能对公众造成欺骗或者误解的,可以由登记主管部门予以纠正。 《商标法》第四十一条、《实施细则》第二十五条规定:已注册的商标,违反本法第十、十一、十二条规定的,或者是以欺骗手段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的, 由商标局撤销该注册商标,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可以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撤销该注册商标。下列行为属于《商标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所指的以欺骗手段或者其他 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的行为:(1)虚构、隐瞒事实真相或者伪造申请书件及有关文件进行注册的;……(4)侵犯他人合法的在先权利进行注册的;(5)以其他 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的。其中,侵犯他人合法在先权利的,包括侵犯他人合法在先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权,对这种侵权获得注册的行为,他人可以向商标局或者商标 评审委员会申请撤销已注册的商标。 认定是否构成侵犯他人企业名称权或者商标专用权,应当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名称登记注册或商标注册时间; (2)已登记的企业名称与注册商标的使用是否会发生商品或服务来源误认;这种误认既包括对商品或服务来源的误认,也包括造成商标注册人或者企业名称拥有人与商标或者企业名称实际使用人之间存在某种联系的错误认识; (3)商标或者企业名称相比较,哪个知名度更高; (4)申请注册商标或者进行企业名称登记注册是否存在抄袭。模仿他人等主观恶意; (5)企业名称使用方法不当,包括故意突出使用企业名称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部分,以及故意将企业名称缩写,取其显著部分放大,构成与他人已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 (6)在商标使用许可行为中,在仅被允许使用注册商标时,故意同时使用商标权人的企业名称,造成商品产地混淆的; (7)其他使用已登记企业名称或者注册商标对他人商标权或者企业名称权带来损害的情况。 由此可见,商标权与企业名称权均受法律保护。只有两者其中一方以不正当手段获得权利或者权利使用不当才会产生冲突,而且,这种权利冲突是可以依靠法律途径给予解决的。
② 企业名称权起纠纷了可以起诉吗
【1】企业名称权起纠纷了,可以起诉。
【2】根据《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注册商标、企业名称与在先权利冲突的 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
原告以他人注册商标使用的文字、图形等侵犯其著作权、外观设计专利权、
企业名称权等在先权利为由提起诉讼,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的,
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原告以他人使用在核定商品上的注册商标与其在先的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为由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第(三)项的规定,
告知原告向有关行政主管机关申请解决。
但原告以他人超出核定商品的范围或者以改变显著特征、拆分、组合等方式使用的注册商标,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为由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第二条 原告以他人企业名称与其在先的企业名称相同或者近似,
足以使相关公众对其商品的来源产生混淆,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三)项的规定为由提起诉讼,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③ 企业名称权侵权纠纷,请指教!
甲登记在先当然享有商标专用权
依据《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条例》
美国公司应该承担侵权责任
④ 如何认定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姓名不正当竞争行为
如何认定擅自使用他人企业名称或姓名不正当竞争行为
黄璞琳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三)项禁止经营者从事市场交易时,采用“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的不正当手段。执法实务中,企业名称的简称或字号,以及外国(地区)企业名称是否列入规制、保护范围?根据相关司法解释以及工商总局相关答复,对擅自使用他人企业名称或姓名行为,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认定: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或保护的企业名称和姓名范围
1、知名字号、境内依法登记的企业名称、在中国境内进行商业使用的外国(地区)企业名称,属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企业名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7〕2号)第六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企业登记主管机关依法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以及在中国境内进行商业使用的外国(地区)企业名称,应当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三)项规定的“企业名称”。具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为相关公众所知悉的企业名称中的字号,可以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三)项规定的“企业名称”。
2、被控侵权的企业名称包括在中国境内进行商业使用的外国(地区)企业名称。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开展打击“傍名牌”不正当竞争行为专项执法行动的通知》(工商公字〔2007〕172号)规定:对企业名称(包括在中国境内进行商业使用的外国或者地区企业名称)中使用他人具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为相关公众所知悉的企业名称中的字号,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的,可以依照《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三)项的规定认定处理。该文件既明确将相关公众知悉的字号作为企业名称予以保护,也明确被控侵权的企业名称包括在中国境内进行商业使用的外国(地区)企业名称。
3、知名的企业简称或企业名称的简称,视为企业名称予以保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前经济形势下知识产权审判服务大局若干问题的意见》(法发〔2009〕23号)第10条还明确提出:对于具有一定市场知名度、为相关公众所熟知、已实际具有商号作用的企业名称中的字号、企业或者企业名称的简称,视为企业名称并给予制止不正当竞争的保护。最高人民法院在申请再审人山东山起重工有限公司与被申请人山东起重机厂有限公司侵犯企业名称权纠纷案民事裁定书(〔2008〕民申字第758号)中,就认可对被申请人的“山起”简称按企业名称予以反不正当竞争保护。
4、受竞争法保护的姓名应与市场有关。法释〔2007〕2号司法解释第六条第二款规定:在商品经营中使用的自然人的姓名,应当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三)项规定的“姓名”。具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为相关公众所知悉的自然人的笔名、艺名等,可以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三)项规定的“姓名”。在作家王跃文诉王跃文(原名王立山)等侵犯著作权、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2004〕长中民三初字221号)中,法院认为“作为文化市场的商品经营者,作家符合《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竞争主体的要求……原告由于其先前的创作行为而享有声誉……(其)姓名的商业标识作用,应予认可。”
5、一些地方性法规将代表企业名称、姓名的标志、图形、文字、代号,视为企业名称或姓名予以保护。如,《江西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第八条、《上海市反不正当竞争条例》第九条。
二、擅自使用的认定
首先,是指用于商业活动中。根据法释〔2007〕2号司法解释第七条,在中国境内进行商业使用,包括将企业名称、姓名用于商品、商品包装以及商品交易文书上,或者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应当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三)项规定的“使用”。
其次,是指在商业活动中,未经权利人许可擅自使用他人企业名称或姓名,或违反规定使用他人企业名称,足以误导公众,让人误认为是他人提供的商品或者与他人相关。我国《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二十六条第(三)项禁止“出租自己的企业名称”。工商总局《关于对企业名称许可使用有关问题的答复》(工商企字〔2002〕33号)明确:企业不得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企业名称,更不得许可他人使用第三方的企业名称或未经核准登记的企业名称。企业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企业名称从事经营活动的属于“出租自己的企业名称”。不过,原国家工商局国内贸易部《关于连锁店登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工商企字〔1997〕第147号)第五条规定:“配送中心以及由总部全部或控股、参股设立的门店,其名称可以使用总部名称中的字号。与总部没有资产关系的门店,经总部同意,也可以使用总部名称中的字号。”也就是说,企业名称权利人不得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企业名称,但可以将其字号依法许可他人使用。因此,在商业活动中将违反规定承租的他人企业名称作为自己企业名称使用,足以误导公众的,也构成擅自使用他人企业名称不正当竞争行为。
再次,诚实信用、维护公平竞争和保护在先权利,是解决企业名称之间冲突的原则。我国企业名称实行分级登记管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企业名称之间之间的冲突。《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九条第(二)项禁止企业名称中含有可能对公众造成欺骗或者误解的内容和文字,第二十五条第一款明确登记主管机关依照注册在先原则处理企业名称争议。工商总局《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实施办法》第三十九条、第四十一条,则进一步明确企业使用名称,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已经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在使用中对公众造成欺骗或者误解的,或者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应当认定为不适宜的企业名称予以纠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前经济形势下知识产权审判服务大局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0条也提出:按照诚实信用、维护公平竞争和保护在先权利等原则,妥善处理注册商标、企业名称与在先权利的冲突,依法制止“傍名牌”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工商登记等的合法形式,但实体上构成商标侵权或者不正当竞争的,依法认定构成商标侵权或者不正当竞争……在中国境外取得的企业名称等商业标识,即便其取得程序符合境外的法律规定,但在中国境内的使用行为违反我国法律和扰乱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按照知识产权的独立性和地域性原则,依照我国法律认定其使用行为构成商标侵权或者不正当竞争。”
因此,对已由工商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业名称、已在境外依法取得的企业名称,在中国境内商业活动中使用时违背诚实信用原则,侵犯他人合法在先的企业名称权,足以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的,也应当认定为擅自使用他人企业名称不正当竞争行为。
请采纳,谢谢
⑤ 企业名称与商标权冲突怎么办
商标权与企业名称的冲突商标权和企业名称权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在我国,商标权是指商标权人依法对自己的注册商标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而企业名称权是指经核准登记的企业对其企业名称在核准登记的区域内享有的专用权利。
企业名称权与商标权的冲突主要包括:
1.将与他人企业名称中的字号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注册为商标,引起相关公众对企业名称所有人与注册商标人的误认或者误解的
2、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登记为企业名称中的字号,引起相关公众对商标注册人与企业名称所有人的误认或者误解的。这就引起注册商标与企业名称的混淆,使国家对商标(专用)权的保护和对企业名称权的保护发生冲突。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9年发布了《关于解决商标与企业名称中若干问题的意见》,该《意见》规定,处理商标与企业名称混淆的案件,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商标与企业名称产生混淆,损害在先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二)商标已注册和企业名称已登记;
(三)自商标注册之日或者企业名称登记之日起5年内提出请求(含已提出请求但尚未处理的),但恶意注册或者恶意登记的不受此限。 符合上述条件的商标注册人或者企业名称所有人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书面形式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或者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投诉,以此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⑥ 奇迈先生商标第41问:在先申请的商标与在后登记使用的企业名称发生冲突,又该怎么判定
以权利获得的先后为序而言,注册商标与企业名称的冲突主要是以下两种情况:
一、在先登记知名的企业名称与在后申请注册的商标
商标由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统一审查注册后,可以形成全国范围内具有排他性的标识性权利。而企业名称则是经特定区域或全国工商部门核准登记,企业进行宣传使用,产生知名度后,通常认为其字号在规定范围内形成排他权利。
因此,如果企业名称登记、使用在先,该企业可以依据《商标法》第三十二条中“申请 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的规定,依据其在先字号权直接对在后申请注册的商标提起异议或无效宣告,以阻止或撤销在后商标的核准注册。如果对行政机关(即商标评审委员会)的裁定结果不满,还可以进一步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针对相关裁定的行政诉讼。
二、在先申请注册的商标与在后登记使用的企业名称
首先,在先商标注册可以在民事侵权纠纷中对在后登记了与其商标相同、近似的字号的企业, 就该字号“突出使用”(不规范使用)并导致市场混淆的行为进行制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作为企业的字号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突出使用,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构成现行《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关于“给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
这里所称的“突出使用”,是指在企业名称的使用过程中将字号突出出来,使其相对独立地具有标识意义,包括在商业活动中单独使用字号和/或在标注企业名称时将字号的文字字体、 颜色、 大小等进行特殊化处理。
鉴于上述实践情况,在企业名称与商标两个系统仍将保持独立登记的情况下,建议企业尽量保持企业字号和商标的统一
⑦ 企业将名称转让后,产生的纠纷以谁的名义起诉
公司变更仅涉及名称变更的,不包括注册地址变更、注册资金变更、股专东变更的,仅属需要提供以下相关证明即可: 以下各项未注明提交复印件的一般均应提交原件;提交复印件的,均应由公司加盖公章并署明与原件一致。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在提交复印件的同时应当出示原件。 (1)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公司变更登记申请书》(领取,公司加盖公章); (2)《企业(公司)申请登记委托书》(领取,公司加盖公章),应标明具体委托事项和被委托人的权限; (3)有限责任公司提交股东会决议,内容包括:决议事项、修改公司章程相关条款,由股东盖章或签字(自然人股东); (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变更名称必须报经有关部门批准的,提交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 (5)公司章程修正案;有限责任公司由股东盖章或签字(自然人股东); (6)公司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在办理完毕所有变更手续后,在领取新执照时需将原执照所需的全套登记表及相关材料,以及原执照正副本交回登记机关注销后(一般城市的营业执照无配套IC卡,仅《组织机构代码证》颁发IC卡),方可换取新的公司执照。
⑧ 商标与企业名称中字号的使用冲突足以造成消费者的误认混淆怎么处理-
判断商标与企业字号的使用冲突能否造成消费者误认混淆
(包括产生混淆的可能性),即对不同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商业来源以及不同经营者之间具有关联关系的误认混淆,应该以侵权行为发生时的有关事实为依据,同时还应当考虑但不限于以下因素:(1)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渠道和方式;(2)双方所经营的商品或者服务的类似程度以及消费者购买时的注意程度;(3)是否有证明已经造成了实际混淆;(4)被告人是否具有利用或者损害他人商誉的行为等,综合作出判断。
[法律依据]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商标与使用企业名称冲突纠纷案件审理中若干问题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