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关于提高医患纠纷人民调解能力的一点认识

关于提高医患纠纷人民调解能力的一点认识

发布时间:2021-09-04 06:03:16

『壹』 如何开展医疗纠纷方面人民调解工作

关键还是找到医患双方的争议点,并寻找到利益权衡的方案。具体最好能有医生、律师、法官参加,这样有权威性。成功案例:上海徐汇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贰』 医患交往因素,怎样缓解改善医患矛盾

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不仅正在严重冲击着医疗服务市场,而且已成为社会不和谐的因素。

1、医患纠纷属于社会管理机制缺陷衍生出的问题,应尽量引入社会力量而不是执法力量进行妥善解决,将原来针尖对麦芒式的医患双方民事纠纷发展到有社会组织介入的多方社会问题。

2、就医患纠纷社会管理而言,引入人民调解,设立医疗纠纷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堪称创新医疗领域社会管理的新途径。

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可以包括离退休医学专家和法官、律师、公证员等法律工作者。全国不少地方都尝试建立了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实施效果较好。

3、医患纠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诱发医患纠纷深层次社会治理问题的漠视。解决医患纠纷,不妨广泛引入第三方调解机制,一旦发生医患纠纷就能及时高效地启动第三方调解程序。

4、建议将医疗服务尽快纳入“消法”保护。长期以来,有关医疗服务是否属于“消法”调整范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医疗卫生系统持反对入法的态度,而消协持赞同入法的观点。患者不仅仅是医生的治疗对象也是消费主体即消费者,接受医疗服务行为显然是消费行为,这是毋庸置疑的。

尽管医疗服务相对于一般的商品买卖确有其特殊性,但就其服务性而言医疗服务应当属于“消法”的调整范围。医疗服务本身就是公共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接受服务就是广义上的消费行为。

倘若医疗服务能够纳入“消法”保护,那么很多医疗纠纷都可以按照“消法”依法处理,不至于恶性激化为刑事案件。

5、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关键是增进医患信任。当患者对医生充满信任时,医生就会无所畏惧,愿意为患者拼尽全力,探索生命的禁区;当患者对医生充满质疑时,医生就会瞻前顾后,顾虑重重,不敢冒险一搏,从而影响患者利益甚至医学进步。

可见,医患是利益共同体,信则两利,疑则两伤。多一点善意,少一点质疑,让医生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心无挂碍地治病救人,才符合最大多数患者的利益。

医患纠纷产生的原因

一、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障体系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及时跟上市场经济的步伐。政府对医院的投入严重不足,医院自负盈亏的体制,都促使患者承担了过多的诊疗费用。同时,社会贫富分化,矛盾加剧的问题在费用高昂的诊疗过程中被激化。

二、医患沟通不够、医疗纠纷增加,是医患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因素。基层医疗资源不足,水平欠缺,经常发生误诊的现象,使得病人为寻求可靠的诊疗向大城市的三甲医院集中。医生超负荷的工作使其无力完善与患者的沟通。

同时,医疗教育的制度并未在医患沟通技能中给予学生强化训练,使得医生缺乏良好的沟通技能。

三、在医疗过程中缺少人文关怀,加剧了医患关系不和谐的情况。治病、救人原是一体的,但有些医生却只重视“病”不重视人,同样医生的权益也没有受到足够的保护,有时医生连休息的地方和时间都没有,两者间没有换位思考,患者常常不理解医生的诊治,甚至发生暴力伤医事件。

四、患者申诉和维护权益渠道不畅通是影响医患关系的直接原因。我国虽已于几年前就施行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但发生医疗事故之后,光是事故鉴定费用就高达几千元,患者维护权益成本太高。

五、医患之间缺乏信任,是造成医患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新闻媒体不够详实的报道,促使医患之间缺乏信任、理解,不能换位思考。部分医务人员没有设身处地替患者着想,而是较多地考虑医疗机构和自身的利益。而有些患者对医务人员也缺乏理解,不了解医学的复杂性。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医患关系

网络-医患纠纷

人民网-读懂医生辛苦增进医患信任(无影灯)

『叁』 如何进行医疗纠纷处理

1、严格遵来守医疗卫生管理法自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改善服务态度,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医务人员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是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首要前提,也是衡量一个医务工作者的起码标准,所以医院应该教育医务人员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服务活动,文明就医。2、医疗机构应加强质量管理,堵塞漏洞,是预防医疗纠纷的有效措施。要提高医疗质量、对医疗安全有保障、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就要切实保障医疗质量,对影响医疗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地监控。3、提高病历及各种医疗文书的书写质量并加强管理。严格依据客观情况如实记载患者的实际情况,补正病历时依照法律规定进行标注,保存病历时安全妥当,对待病历严格负责。

『肆』 通过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如何提高解决医患纠纷的能力

医疗纠纷,是指发生在医疗机构中,患方(及家属)认为医方在提供医疗服务或履行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时存在过失,造成实际损害后果,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但双方当事人对所争议事实认识不同、相互争执、各执己见的情形。


解决医患纷争的三种基本途径,必须依法进行,因此,知法懂法是基础。

1、是自行协商。医患双方可以自主自愿地进行协商处理,所达成的协议只要不是受胁迫所签或存在重大误解,其协议是合法有效的。这种处理方式对医患双方来说无疑都是最优选择,不仅利于改善医患关系,而且医院的声誉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2、是行政解决。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依法对医患纠纷进行调解。

3、是司法裁决。医疗事故引发的医患纠纷与非医疗事故引发的医患纠纷的法律适用不尽相同的,前者需适用医疗事故条例进行裁决,而后者则依照民法通则及相关司法解释予以裁判。这需要有一定法律专业知识,因此,知法懂法是前提条件。

上述三种解决办法,都应选择最恰当的法律、法规及有针对性的证据,以支持自己的主张和保护自己的权利。这是因为同一医患纠纷可能发生法律竞合的问题,但依据不同的法律规定,其法律责任可能有较大区别,关键是看哪一部法律、法规,哪一具体法律条款对自己更有利。诉讼中应围绕核心问题进行举证、质证,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伍』 对卫生法在解决医患纠纷中作用的认识

通过对卫生法认识到卫生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旨在调整和保护人体生命健康活动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卫生法律规范既包括了在调整卫生关系中产生的专门性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跳跃规范。其基本原则是维护公民健康,国家卫生监督,预防为主,医药卫生科学与法律科学相结合。更多的我们要学会拿起武器捍卫自己及他人合法权益。医患纠纷是经久不衰的话题,更关系到我们的切身利益,所以我们必须掌握卫生法,熟悉卫生法。
1.主要特点:①医患纠纷的数量逐渐增多,涉及范围逐步扩大,以诉讼方式解决纠纷的数量也在增加;②以经济赔偿作为解决医疗纠纷方式的处于主导地位,患方要求的赔偿金额越来越大:③医患矛盾日趋尖锐,病人及其家属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对赔偿要求的过分奢求,处理难度日渐增大;④外科纠纷的比内科纠纷的多,医疗后果严重的比医疗后果较轻的多;⑤社会影响增大。
2.主要原因:1.患者缺乏相应的医学知识,医患双方缺乏沟通由于医学科学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使来就医的病人不可能都对自己的疾病有一个客观及全面的认识;一些医务人员在诊治过程中,对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未向患者或其家属进行客观、准确的交流,忽视沟通的作用,或者缺乏沟通的技巧.也易引发医疗纠纷。2.医生技能水平不高,敬业精神不够,导致漏诊发生。3.患者及其家属对疗效的期望值过高.动机不良,如果治疗效果不能达到其主观的期望,或服务不到位,就容易引发医疗纠纷。
医患纠纷的防范措施
1,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素质当前.应当尽快在全体医务工作者队伍中树立起良好的医德与医风。加强理论、业务学习,和三基训练,提升自身技能水平,使全体医务工作者牢固树立全心全意地服务于人民大众的思想。
2,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完善和落实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各部门及科室严格把关,使医院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以及标准化。加强纠纷高危患者的管理.及时消除纠纷隐患,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必要的沟通,增进了解,加大正面宣传力度,改善医患关系。.3强化谨慎服务观念.加强防范。

『陆』 如何发挥人民调解员在工作中的作用

一、强化政治素质,提高调解业务能力
一要加强政治修养。在政治上立场坚定,是人民调解工作、人民调解员、法制宣传员的重要条件和必须具备的能力。人民调解工作要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把握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人民调解工作在新形势下面临各种复杂多变的社会矛盾纠纷时,作为大学生人民调解员应保持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清醒的头脑,在大是大非中要旗帜鲜明,要服从于、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大局,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健康思想,树立大局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要加强道德修养。“人民调解法”对人民调解员作了明确规定:应具备公道公派,热心人民调解工作,并有一定文化、政治水平和法律知识的成人公民,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人民调解员的行为规范,是善和恶、正义和非正义、公正和偏私、诚实和虚伪的道德观念的表现。作为大学生人民调解员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服务于民,把维护好人民群众权益作为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人民的安居乐业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服务。人民调解员必须要做到忠于职守勇于尽责,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开拓进取敢于创新,心系民众踏实干事,主持公道坚持正义,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勤奋好学不断进取。
三要熟练业务技能。精通的业务,扎实过硬的本领,是人民调解员具备的基本要素和条件。要不断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并领会其内涵和实质,才能正确地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社会矛盾中的各种复杂问题,同时,要不断探索调解方法,从案例中发现方法,从实践中研究方法,从经验中汲取方法,注重向媒体学、向庭审学、向能者学,坚持把实践放在首位,把实用作为目标,把学用结合,集思广益作为研究方法,才能不断地提高调解工作水平,工作效力。
二、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法律服务能力
一要善于学法。法制宣传教育是贯穿于整个人民调解工作之中,在处理各类矛盾纠纷中,坚持运用法律,适法宣传,依法进行调解。作为大学生人民调解员,具有较好的学法条件,年轻、文化基础好,掌握法律知识快,应主动学、不断学,才能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只要有决心去学,下功夫去学,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调解员;只要持之以恒去学习,将会成为优秀的法制宣传员。
二要乐于宣传。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做好了,可促进纠纷化解,帮助和引导当事人走合法途径解决问题,可控制矛盾升级,控制情绪激动,防止矛盾激化,能够消除当事人之间的隔阂,顺利将矛盾化解。大学生参与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对公民法律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每一位大学生法制宣传员要积极融入法制宣传的前言阵地,采取多措并举的方式,加大法制宣传,要深入到农民中去、企业班组、学校班级、农民工工地等面对面地讲解法律知识,运用案例剖析,在处理矛盾中结合纠纷类别,适法宣传。
三要勇于创新。在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中,农民的需求利益关系发生了变化,为适应发展需要,真正使依法维权的意识得到加强,必须要不断地改进法制教育的方法,创新教育的形式,拓宽教育渠道和教育面,使法制教育不断适应经济发展、适应社会需要、适应群众需求。
三、坚持排查分析,提高科学研判能力
一要坚持全面排查。根据社会转型期矛盾多、复杂性强的特点,进行矛盾纠纷排查,显得十分重要,只有通过排查,才能发现问题,掌握动态,才能为解决问题提供最有效的科学决策依据。在时间上,坚持定期排查与不定期排查相结合,集中排查和专项排查相结合,并进行日分点、分项查,区域集中查、月开展全面查。在方法上,采取上下沟通,左右互动,按分级、分片、定点,形成主体式、拉网式排查,确保不走过场。
二要坚持认真分析。分析是解决矛盾问题的关键和重点,根据排查出的不同矛盾、不同时间、不同对象、不同区域、不同类别,可采取逐个分析法,分别制定出矛盾纠纷的不同预案,分类列表,分类处理。
三要采取有效措施。针对不同情况及原因,在分析“透彻”,判断“准确”的基础上,找准解决矛盾的切入点,对症下药,定人、定责任跟踪观察,牢牢掌握矛盾纠纷苗头的主动权。做到因人预防、因地预防、因事预防、因时预防的预防机制,构建严密的防调网络,发挥整体预防功能,从而坚持排查走在预案前,预案走在化解前,并做到抓早、抓好、抓苗头,将矛盾化解在前,解决在萌芽。
实践证明:如果人民调解员在解决矛盾时不认真分析、正确判断,就会造成在化解矛盾中的失误,就化解不了矛盾,严重时会导致矛盾激化,造成不良影响及严重后果,大学生调解员要始终铭记这个道理,进行分析判断,减少失误。

阅读全文

与关于提高医患纠纷人民调解能力的一点认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商标注册网先咨政岳知识产权放心 浏览:658
公众号版权投诉材料 浏览:841
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好处 浏览:727
油汀发明 浏览:216
论文转让网 浏览:282
通州门面转让最新消息 浏览:165
第二届紫金知识产权国际峰会 浏览:4
2010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答案 浏览:259
3系马年限量版价格 浏览:952
快餐店转让协议 浏览:407
小萝莉和猴神大叔版权 浏览:290
产权年限到期后怎么办 浏览:83
铜川58同城转让 浏览:477
著作权使用许可范本 浏览:846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浏览:414
火石创造笔试题 浏览:545
河南医院转让 浏览:798
工商局法制工作总结 浏览:359
贝伦斯发明 浏览:242
马鞍山汇通大厦地址 浏览: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