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家长在学校聚众闹事 是否违法 违反什么法律
当然违反法律。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应受到治安管理处罚,造成严重后果的,如造成人身伤害致人轻伤以上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
『贰』 老师和家长发生了纠纷怎么解决
如果是为了孩子,一切都好说,不论谁对谁错都可以以孩子为中心把事情解决好。因为老师和家长都希望把孩子教育成才。如果不是因为孩子的事也可以以孩子为中心把家长和老师私下的事情解决好。因为家长和老师也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教育好孩子。无论怎么说都相信家长和老师都是为了孩子的明天付出一切的,所以在孩子前途面前老师和家长的纠纷已失去了意义了。
在现实中,教师和家长的关系难以和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教师是经过相关专业训练的专业人员,应该能够及时总结经验,运用法律、教育和心理等学科知识,积极采取行动,从而构建一种与家长和谐、通达的关系。
一、教师对待学生方式不当
教师与家长法律纠纷的核心都是学生。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是否融洽,直接取决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否和睦。一般来说,教师与学生关系僵化,家长与教师的关系就会紧张,相反,教师与学生相处融洽,家长往往会对教师充满感激之情,二者关系也相应融洽。所以,教师对待学生的方式和态度往往成为家长与教师发生法律纠纷的诱因。
二、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不当
由于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方式不尽一致,所以,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就会认识不同,理解也不同,于是双方产生心理分歧、会有矛盾出现。这就需要教师经常与家长沟通,并且善于同家长沟通。现实中,教师和学生家长沟通受阻,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由于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不带有组织隶属的性质,双方的关系是松散的,所以交往的内容、形式、数量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原因,教师和家长均没有意识到双方加强沟通的重要性,或者是意识到了,却没有去做,有的也是因为做了,但没有做好。基于此,则应这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教师不尊重家长
教师与家长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不要动辄训斥、指责家长。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学生家长的人格。面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客观地分析症结所在,公正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师以权谋私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对教师作出了如下规定:“教师应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不利用职责谋取私利。” 教师利用职责谋取私利主要存在三种形式:
(一)利用职务之便向家长索取贿赂
利用职务之便向家长索取贿赂,直接表现为以各种借口向家长要钱、要物。家长成了一些道德低下的教师捞钱的对象。
(二)利用家长职权为自己办事
(三)与家长合谋考试舞弊新《义务教育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规定:“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应当为人师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但是,有个别教师在利益的驱使下,竟会和学生家长一起进行考试舞弊的违法活动。这种“合作犯罪”型的“教师—家长”关系。
五、家长法制观念淡薄
新《义务教育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 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其中,家庭、社会也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学生家长只有尊重教师的人格,支持教师的工作,配合教师对学生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素质不高,加之法律意识不强,在与老师发生矛盾时,往往会做出不理智的违法行为。教师与学生家长虽然社会角色不同,特别是家长的社会角色也是各不相同的,但在教师面前都是学生家长,任何一方都不能采取凌驾于对方之上的态度。从法律的角度看,教师和家长都是平等的公民,教师和家长只有互相尊重,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有利于教育孩子。无论是青少年自己的主观原因,客观地讲,主要有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面。
(1)未成年人自身的因素。
青少年社会阅历少,辨别是非能力差,无法用正常的社会标准去衡量好与坏、对与错,而会带有一定的盲从性和模仿性。在面对渲染暴力、色情的影视作品、书刊等时,往往缺乏辨别能力,极易受到影响而染上不良习惯。
(2)社会环境的影响是滋生青少年犯罪的土壤。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文化都在不断变化。不健康的文化,暴力,色情,及其他内容黑道游戏卡,上网卡,书籍和杂志,电影和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在全国各地电视台工作的增殖,各种录像厅,网吧,视频游戏和其
他娱乐房间无处不在。
(3)家庭教育的不当行为导致青少年犯罪。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行都会对孩子显著影响,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如果
父母的不当行为或不当行为,甚至是臭名昭著的,它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诱发青少年犯罪。
(4)教育失衡是青少年犯罪的温床。
案主王宏春的行为明显是受到了影视作品中不良情节的负面影响而引起的激情犯罪。这就要求有关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对那些不健康的网络等媒体进行有力的打击。要尽量让学生接触优秀的文化,让他们不断自我完善,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而且还要远离那些异质文化、越轨文化,预防青少年犯罪。爱情之所以被称为人的终身大事,意味着她在人生中的重要地位。产生与异性交往的愿望,是中学生共同的心理特征,是相当普遍的。因为中学阶段正是一个人成长的黄金时期 思想敏锐、求知欲强、记忆力好、好胜心强、精力充沛。这样的好年华,应广泛学习各种知识,提高素质,为开创自己的锦绣前程辛勤耕耘,这才是人生道路上最明智的选择。 这期间,不论有多少男生喜欢你,也不论你喜欢谁,你自己心中始终要有个老主意欢迎友谊,拒绝爱情,在交往中对谁都不要过于亲昵。一个人的内心美,往往要经过多次交往,多方面的接触才能够发觉。中学生都还是孩子,对社会的认识还很肤浅,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如果凭着一时的感情冲动,过早地进入“早恋“这个误区,十有八九,会结出悔恨的苦果。
社会上有许多因早恋而失足的女孩子,都有沉痛的教训。所以,奉劝所有的中学生还是要听父母的忠告,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当然,不要只是死读书,也不是不能与异性交往,只是在交往的过程中不要“越轨“。比如,与男同学在一起参加一些社交活动,玩乐玩乐与异性保持友好的关系,学习他们的优点,这都是应该的。当然,老师及家长应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尽早的阻止不良后果的发生。案例中的沈刚和吴海燕两人正属于读书的年龄,但就是因为两人对爱情的认识不够,发生早恋。以及班主任及其家长也各自忙自己的事情,没有及时与他们交谈,最后致使他们走上了不归路,吃下早恋酿成的苦果。
『叁』 孩子在学校有纠纷,家长怎么处理
一、做家长的首先要冷静,搞好调查研究。
对于孩子在学校里和其他孩子产生的纠纷,家长首先要冷静,先问问自己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情,事情的经过怎么样,结果如何。然后再问问班级中知道这件事情的其他孩子,看是不是和自己孩子说的一样,然后再给孩子出主意,想办法,找对策。这其中的方寸家长要掌握好,如果是自己孩子错了,那就明确指出来,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念。如若是别的孩子错了,家长也应该本着善良诚恳的态度,教孩子学会原谅他人。
二、当家长看到自己孩子受了委屈,不要舍不得。
孩子在学校与其他孩子发生矛盾或者因小事吵架,往往因自己胆小而不敢告诉老师,而是回家跟父母哭诉,希望父母能替自己伸张正义,讨回公道。这时候的父母一定要冷静,仔细听孩子述说。不要看见孩子哭就心里不好受,觉得孩子受了天大的委屈,心疼的不得了,马上就要为孩子出头;也不要用成人的斤斤计较,去度量孩子们之间的矛盾,它们之间的矛盾很简单,根本不用家长提心吊胆,更不用家长亲自上阵,非要决定胜负。应该让孩子受点挫折,受点委屈,受点挑战是必要的,家长不要不舍得,要放宽心,孩子不是瓷娃娃,只要在合适的度内,完全可以让孩子自然成长。
三、当家长的不要因为孩子与别的孩子发生矛盾,就限制孩子的交往。
在学校生活,众多孩子生活在一个集体中,难免会有磕磕碰碰,也不可避免的会发生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但是只要正确的对待,较为公正的处理,孩子之间的矛盾会很快烟消云散,化为乌有。如果家长因为自己的孩子与某个孩子闹了不愉快,就横加阻拦,不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交往,那样只会激化矛盾,只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蒙上阴影,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孩子是要长大的,是要走上社会的,它需要承担它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和风险,一味躲避只会对社会形成不信任感,终究一事无成。孩子自己会处理他们之间的矛盾,家长大可不必杞人忧天,孩子就是在和伙伴的打打闹闹中长大的,不能因为一次小小的矛盾就断定别的孩子不好,孩子有他选择朋友的权利,家长不可以用成人的狭隘眼光评判和限制。
四、孩子之间的矛盾或者不愉快,家长不要枉下结论。
孩子们之间的纠纷没有利益冲突,更没有不可化解的仇恨。他们之间只是一些听上去像小孩子们玩的过家家游戏。不是这个碰了那个,就是那个撩了这个,有时候连他们自己都说不清楚孰是孰非,更何况我们这些局外人。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最好不要无端的评价孩子们之间的矛盾到底谁对谁错,更不要当着自己孩子的面去指责别人的孩子,这样做只能加深矛盾,使自己的孩子在班级中遭到其他孩子的孤立。也许家长很在乎谁对谁错的时候,孩子们却已经化解了矛盾手拉手又成为朋友了。
五、家长不要就事论事,替孩子处理事情。
当家长的遇到自己孩子遭受挫折和委屈时,不是要教孩子怎么还手,或者帮孩子处理事情,而是要教会孩子与人友好相处,用丰富的知识和善良的情感吸引更多的朋友。家长的这种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既能给予孩子心灵的安慰,又能给孩子精神上的帮助,同时也让孩子学会了人与人之间的友好相处,用自己的善良、大度、宽容、博学、正直、勇敢去吸引别人,影响别人,这样做就会让身边的好朋友多起来,自己的力量自然就壮大了,这就是我们成人世界里的权威。
所以,当孩子与别的孩子产生矛盾或发生纠纷时,做家长的要看到事情的背后,往远处想,孩子要战胜的不仅仅是这个曾和它发生矛盾的小伙伴,而是以后,它所要面对的更多的挑战,这些挑战来自方方面面,绝对不是还手或者是家长帮助就可以解决的了的!
『肆』 关于家长、学校、老师之间的纠纷应该参照哪部法律.
1、侵权责任法
第三十八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版学习、生活期间受到权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第三十九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
第四十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2、高法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的司法解释
第七条 对未成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三人侵权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
『伍』 如何对待家长到学校闹事
恐怕这件风波暂时平息了,只待善后了吧.
首先,认真调查两学生矛盾的始末,根据责任分别给予较严厉的处分.暂时不通报全校.
第二,处理完第一条后,到闹事家长家里家访.既然会冲到学校要打学生,这个家长想必也是个爆脾气粗人.
分析下他闹事的原因:一,缺乏教养,二,爱子心切,三,他的儿子挑唆了
要知道,扰乱课堂秩序,甚至冲进去打学生,这是犯法的,你们可以让他明白你们保留了起诉的权利,然后就可以教育他.
至于言辞,太多了.首先,学生矛盾应该由学校处理,家长的加入会让事态激化,打个比方,如果今天是别的家长冲进来揍他儿子呢?反正对这种粗人,最好莫过于打一棒子给一颗枣子.
不管如何,这两个学生的闹事情况必须通报全校批评处分,那个叫来了家长的学生不管在矛盾中对与错都免不了处分,以杜绝此类事滋生.
『陆』 家长应如何处理孩子在学校里与其他孩子的纠纷
有的事情孩子自己就能解决,有的事情需要老师的调节,有的事情需要家长的协助。但在处理孩子之间的各种各样的矛盾与纠纷时,很多时候遇到家长参与解决孩子之间的矛盾与纠纷的情况,但给我的总体印象是,多数家长护短,只找别人家孩子的毛病,不说自家孩子的错误,致使孩子之间很小的事情让家长搞得复杂而且难以收拾。 记得我带二年级的时候,班上有个男孩子叫小伟,人长得真是帅,虎头虎脑,给人第一印象就是特别可爱。但是接触一阵子,就会发现这个孩子特别好动,手闲不住,老喜欢撩闲,别的孩子都不喜欢和他玩。可别的孩子越这样,他就越撩闲,老师教育多次,效果甚微,毕竟孩子年龄太小,还不能理解自己这样的行为,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也不能理解这样的行为会在别人心中留下什么样的影响。 有一天,小伟不知道什么原因,和我们班的第二大撩闲之人打起来了,这个第二大撩闲之人也是男孩子,名叫小邹,长的也是虎头虎脑,就是个头矮了些。他平时爱惹是生非,经常打架,在同学们当中影响很坏,也是没有小朋友愿意和他玩。这两个撩闲之人打架还能有个好,真是水火不相容,针尖对麦芒,一个不让一个。班长告诉我后,我就火急火燎的赶到班级看情况。还没有走到教室,一大堆的孩子就把我围住,七嘴八舌的告诉我打架的情况,我顾不得应答,急忙推开众人直奔教室。进到教室,又看见一些孩子吵吵嚷嚷的在喊:“别打了,张老师来了!”我分开围观的孩子,走到两个小家伙跟前,看见两个人互相揪住对方的衣领,眼睛瞪着,小脸涨得通红,手还没有撒开。我厉声说道:“还不放手?”他们看见我生气了,才把揪衣领的手松开。但是眼睛还不放开,依然仇恨似地瞪着对方。我把两人叫到教室前面,先不忙处理,冷落他们一会,也让他们冷静几分钟。我先整理了一下书,招呼其他孩子进教室,然后向班长询问当时的情况,班长还没有说,其他孩子已经按捺不住,你一句我一句的把当时的情形详细汇报了一下。主要原因是小伟在走路时故意碰了一下小邹,小邹本来就是好斗分子,这下不干了,就和小伟打起来了。于是乎就出现刚才那样的场面。不过,问题好像严重了一些,因为我发现两个孩子的脸上都挂花了。小伟的脸上被小邹抓破好几处,小邹的鼻血被小伟打出来。我暗自寻思,先把两人教育一番,再通知家长,否则,这种情况下,家长会有意见的,毕竟孩子被抓伤了。 我把两个孩子叫到跟前,让他们各自在说说自己的看法和理由,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说自己的不对。我一看还是我指出他们的错误,讲明打架的危害。两个孩子这时候冷静了,也听明白我的话了,也知道自己做错了,都有些惭愧。不过,两人必须请家长。 我打电话把两个家长都请来,小伟的家长一看自己的孩子的脸被抓成那样(也就是破了点皮),气不打一处来,失去冷静,当着我的面,指着小邹的妈妈破口大骂,骂话十分难听,那气势好像要把小邹的妈妈和小邹吞了不可。要不是我拦着,可能小伟的爸爸就会对小邹拳打脚踢,以解心头之恨。而小邹的妈妈只是陪着笑脸,说着好话。我一看这情况,连忙安慰小伟家长,请他们冷静,别冲动,有事情好好商量。可是好言相劝半天,依然没有让小伟的爸爸消火,我有点生气了,把两个孩子领回教室,把教室门一关,不理了。小伟爸爸一看,觉得自己有点过分,骂人的声音慢慢小了,好一会,走廊里没有声音了,我才出来问他们想怎么办,小伟爸爸说,让小邹的妈妈领自己孩子看脸去,我征求小邹妈妈的意见,她说没有意见。我就让他们领孩子去医院给孩子看脸。事情就这样结束了。本来我的本意是把家长叫来,好好谈谈关于孩子打架的事,结果什么还没有说,就让家长弄成这样。 从这件事情看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还存在误区,缺乏正确的教育思想,缺少家校之间的紧密沟通,更缺少对孩子成中的长远眼光。很多家长(主要是低年级家长),当看到自己孩子被别的孩子欺负或者打了,不问青红皂白,不问是是非非,只管护着自己的孩子,把别人家的孩子骂得狗血喷头或者亲自动手打别人家的孩子,还美其名曰替别人教育孩子。像这样的家长能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吗?这样的做法又会给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有些事情小孩子之间很容易自己解决,因为他们之间没有什么仇恨,也没有什么利益冲突,更没有什么不能解决的矛盾,他们或许前脚打架,后脚和好。也可能这会怒目圆睁,一会就心平气和。只是家长心疼孩子,觉得孩子受了天大的委屈,而不依不饶。 一、做家长的首先要冷静,搞好调查研究。 对于孩子在学校里和其他孩子产生的纠纷,家长首先要冷静,先问问自己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情,事情的经过怎么样,结果如何。然后再问问班级中知道这件事情的其他孩子,看是不是和自己孩子说的一样,然后再给孩子出主意,想办法,找对策。这其中的方寸家长要掌握好,如果是自己孩子错了,那就明确指出来,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念。如若是别的孩子错了,家长也应该本着善良诚恳的态度,教孩子学会原谅他人。 二、当家长看到自己孩子受了委屈,不要舍不得。 孩子在学校与其他孩子发生矛盾或者因小事吵架,往往因自己胆小而不敢告诉老师,而是回家跟父母哭诉,希望父母能替自己伸张正义,讨回公道。这时候的父母一定要冷静,仔细听孩子述说。不要看见孩子哭就心里不好受,觉得孩子受了天大的委屈,心疼的不得了,马上就要为孩子出头;也不要用成人的斤斤计较,去度量孩子们之间的矛盾,它们之间的矛盾很简单,根本不用家长提心吊胆,更不用家长亲自上阵,非要决定胜负。应该让孩子受点挫折,受点委屈,受点挑战是必要的,家长不要不舍得,要放宽心,孩子不是瓷娃娃,只要再合适的度内,完全可以让孩子自然成长。 三、当家长的不要因为孩子与别的孩子发生矛盾,就限制孩子的交往。 在学校生活,众多孩子生活在一个集体中,难免会有磕磕碰碰,也不可避免的会发生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但是只要正确的对待,较为公正的处理,孩子之间的矛盾会很快烟消云散,化为乌有。如果家长因为自己的孩子与某个孩子闹了不愉快,就横加阻拦,不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交往,那样只会激化矛盾,只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蒙上阴影,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孩子是要长大的,是要走上社会的,它需要承担它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和风险,一味躲避只会对社会形成不信任感,终究一事无成。孩子自己会处理他们之间的矛盾,家长大可不必杞人忧天,孩子就是在和伙伴的打打闹闹中长大的,不能因为一次小小的矛盾就断定别的孩子不好,孩子有他选择朋友的权利,家长不可以用成人的狭隘眼光评判和限制。 四、孩子之间的矛盾或者不愉快,家长不要枉下结论。 孩子们之间的纠纷没有利益冲突,更没有不可化解的仇恨。他们之间只是一些听上去像小孩子们玩的过家家游戏。不是这个碰了那个,就是那个撩了这个,有时候连他们自己都说不清楚孰是孰非,更何况我们这些局外人。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最好不要无端的评价孩子们之间的矛盾到底谁对谁错,更不要当着自己孩子的面去指责别人的孩子,这样做只能加深矛盾,使自己的孩子在班级中遭到其他孩子的孤立。也许家长很在乎谁对谁错的时候,孩子们却已经化解了矛盾手拉手又成为朋友了。 五、家长不要就事论事,替孩子处理事情。 当家长的遇到自己孩子遭受挫折和委屈时,不是要教孩子怎么还手,或者帮孩子处理事情,而是要教会孩子与人友好相处,用丰富的知识和善良的情感吸引更多的朋友。家长的这种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既能给予孩子心灵的安慰,又能给孩子精神上的帮助,同时也让孩子学会了人与人之间的友好相处,用自己的善良、大度、宽容、博学、正直、勇敢去吸引别人,影响别人,这样做就会让身边的好朋友多起来,自己的力量自然就壮大了,这就是我们成人世界里的权威。
『柒』 当家长与学校发生矛盾与冲突时,怎样做
要为孩子想想他的处境,不能做过分的事比如打老师啦。如果炒个不休,俩个都没好处,并且说出去不好听不如俩个都退一步来看
『捌』 学校与家长有纠纷该找哪个部门投诉
找上级教育管理部门投诉。
学校分为二类,职业类学校的行政归属为回社会和答人力资源保障部门,普通学校归属教育局。按照学校的属性找到上级行政管理部门投诉就可以了。
如果严重侵权,并且造成较大损失,还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发起诉讼。
『玖』 学生家长和校方出现法律纠纷该如何处理
学生家长和校方出现法律纠纷可以参考下列处理方法:
1、需要看学校是否存在过错,一般来说,如果是小学的话,学校的责任大一些,中学学校承担的责 任比较小;
2、主要应由侵权的学生家长承担责任,因为未成年人的主要监护责任在家长一方。
3. 保持冷静,最好委托他人与些小交涉,这样可以避免出现过激行为。
『拾』 家长和学校因费用纠纷教育局会管吗
感觉这很正常。教育局应当是希望您和学校就具体情况,认真沟通一下,协商解决问题。
如果希望解决问题,比如是否可以少收一些费等等,就向学校说明您的具体想法、特殊的原因。
学生也好,家长也好,其实有问题、有想法,直接与学校领导交流,经常比向外面投诉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