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处理社区居民矛盾纠纷
第一类属于成功物业主体责任的是:
1、消防安全隐患问题楼层没有灭火器、消防通道堵版塞、应急疏散权通道被业主占用、高层发生过火灾。
2、安全问题晚上大门没有保安值守、保安没有防护设备、电梯没有年检标识发生坠落事故。
第二类问题成功物业服务不到位:
1、物业没有公示收费标准和服务内容、楼层感应灯不亮、墙砖脱落、单元门损坏、盲道扶手损坏、草坪树木无人修剪。
2、捆绑收费问题;安装门禁卡必须交物业费,交几个月用几个月不交进不了大门、装修押金不退转成物业费、每户只发2张门禁卡多要的加收20元不合理。
第三类问题开发商遗留问题:
房屋质量问题墙体裂缝、门窗不保温、配套设施不全没有围栏、路灯、地下室漏水、道路塌陷、公共区域暖气不热。
② 居委会人员调解民事纠纷的流程是什么
1、建立一个能吃苦,乐于奉献的人民调解领导小组。
这个调解领导小组的正、副组长,应由居委会正、副主任亲自担任。小组成员由居委会干部、各楼栋长、居民代表组成。小组成员要有“铜头”、“铁嘴”、“飞毛腿”的硬功夫。
“铜头”就是受得气,挨得骂、吃得亏;“铁嘴”就是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善于做群众的思想工作;“飞毛腿”就是多跑路、多爬楼,常常走街串户,对自己分管楼栋里住户家庭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发现矛盾及时解决。
2、努力学习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调解人员的自身素质。
要做一名称职的调解员,自身的道德修养是关键,不能正己焉能正人。但是光有道德修养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学法、懂法、用法。只有这样,遇到民事纠纷才能以法律为准绳,以理服人,心平气和地解决纠纷。
3、用“五心”来保证调解工作的成功率。
“五心”是指爱心、诚心、恒心、耐心、细心。在调解纠纷时,对矛盾双方要用爱心去理解他们,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诚心诚意地帮助他们解决纠纷。
任何纠纷都不可能三言两语就解决问题,我们要有解决问题的恒心和耐心,不厌其烦的反复进行劝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辅之以法。细心就是调解员对自己所管的楼栋住户的了解要仔细,最好把纠纷消灭在萌芽阶段。
4、依靠民政、公安等部门,搞好调解工作。
要搞好调解工作,光靠调解的力量是不够的,还必须积极配合公安、派出所干警、司法、民政等部门,实行“联合作业”。
(2)社区协调纠纷扩展阅读:
调解方法:
会议调解、走访沟通式调解、感化式调解。具体采取哪种方法进行调解,这就要掌握调解的艺术,因情况而定。
调解艺术上,一要掌握好火候,只要双方大致合适就行了,剩下的让其自己磨合。
二要正确对待小节。许多矛盾是由一些鸡毛蒜皮的“小节”而引起,只要不影响大局,不要事事插手,以免给当事人造成不好的影响。有时“视而不见”也是一种处事艺术,但自己心里一定要有一杆秤,不是不管,而是管的恰当。
三是事杂时要抓典型、抓重点,解决一个教育一片。四是事急不盲动,要摸清情况,分清性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五是事难不怕,讲职责,义无反顾;讲品质,身先士卒;讲精神,敢碰硬。
调解注意事项:
三不出:小事纠纷不出社区,大事纠纷不出乡镇;重大疑难不出县。
三防止:防民事转刑事,防重大群众性,防赴京上访。
三下降:民转刑,越级上访,涉法、涉诉案件。
四落实:领导、人员、经费、场地。
③ 大家,应该如何面对社区调解家庭纠纷案件
婚姻家庭纠来纷调解势在必行。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和谐幸福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近年来,婚姻家庭矛盾以及由此引发的纠纷依然易发多发,且日益呈现出形式多样、成因复杂、调处难度不断加大等特点,若不能及时有效化解,极易引发非正常信访或群体性事件,甚至诱发刑事案件。妇联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加强婚姻家庭纠纷专业人民调解工作,及时妥善化解婚姻家庭纠纷,是保障妇女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婚姻家庭关系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
④ 如何处理社区居民矛盾纠纷
1、提升社区环境质量;
2、扩大社区服务范围;如:成立业主委员回:该业主委员会的委员均答是由业主通过推荐,选举出来的公道正派、有威信、有说服力、通晓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退休老干部、老党员、楼组长。他们负责就平时小区内因乱扔垃圾、空调外机滴水、下水道堵塞、天井积水、污水外溢、侵占共用位等原因引起的矛盾纠纷及时进行调处。
3、丰富社区居民文化活动;
具体怎么搞,自己开动脑筋啦,当然也可以到先进小区学习嘛!
⑤ 社区打架纠纷怎样协调
自己协商,不行找派出所
⑥ 社区居委会怎样搞好民事纠纷的调解工作
一、调解协议,原抄则上,合法有效,袭双方应当自觉遵守,主动履行义务;二、如果调解协议存在欺诈等情形的,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或宣告无效。达成调解协议后,如果一方当事人违约,另一方当事人向法院起诉后,应判定不履行调解协议的一方当事人承担违约的法律责任,除非不履行调解协议的一方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调解协议:(1)违背自愿原则,协议内容歪曲了双方当事人当时的真实意思,或者该方当事人是在受胁迫或欺诈下签订的;(2)违背合法原则,协议内容违反了国家法律的强行性规范或公序良俗原则;(3)重大误解或者显失公平。如果无上述3条法定理由的,司法或人民调解协议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