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借校园贷后玩消失是否属于违法
据媒体报道,2018年上半年,南宁市西乡塘区法院高新法庭陆续受理广西某金融投资公司诉高校学生借款合同纠纷案件,400多名大学生成被告。值得注意的是,该系列“校园贷”案件陆续开庭后,只有3名大学生“不得已”还钱,没有一名大学生应诉。这些被告大学生普遍认为,校园贷等于非法放贷,国家打击高利贷,他们借的钱不用还。
对于校园贷也是如此,如果是在银监会、教育部、人社部等禁令发布之前,就已签订借贷合同,只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24%的法定红线,出借人请求借款人偿还本金、支付利息,都会得到司法支持。当然,签订校园贷后,看来了禁令,就想当然地把借贷关系也否定掉,连本金带利息都赖掉不还,在具体诉讼中注定是要得到法院不利判决的。
或许对很多大学生来说,想的是法不责众,这样的不利官司跑了也无所谓。殊不知,这样的败诉成本很可能成为人生的不堪之重。根据《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如果不执行法院判决,权利人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法院可采取“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强制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和支付迟延履行金”等法定方式,强制民事义务人完成其所承担的义务,以保证权利人的权利得以实现。
㈡ 校园贷民事纠纷是什么,谢谢大家的回答
校园贷,又称校园网贷,是指一些网络贷款平台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的贷款业务。据调查,校园消费贷款平台的风控措施差别较大,个别平台存在学生身份被冒用的风险。此外,部分为学生提供现金借款的平台难以控制借款流向,可能导致缺乏自制力的学生过度消费。
校园贷款的危害
1.校园贷款具有高利贷性质。
2.校园贷款会滋生借款学生的恶习。
3.若不能及时归还贷款放贷人会采用各种手段向学生讨债。
4.有不法分子利用“高利贷”进行其他犯罪。
校园贷的特征有哪些
校园贷虽然有申请便利、手续简单、放款迅速等优点,但也存在信息审核不严、高利率、高违约金等特点,学生在不断膨胀的消费欲望和侥幸心理之下可能陷入“连环贷”的陷阱,亟待加强监管。
校园消费贷款平台的风控措施差别较大,个别平台存在学生身份被冒用的风险。此外,部分为学生提供现金借款的平台难以控制借款流向,可能导致缺乏自制力的学生过度消费。
随着学生网贷的平台增多,仅靠降低贷款利率和提高贷款额度博眼球,只会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借款人掉入分期陷阱,抹黑自己的信誉,使平台盈利能力下降,造成损失。
㈢ 校园借贷属于民间借贷吗
你好!要看形式以及是否真实发生借贷关系,民间借贷大多以“借据”的形式代表合同,虽然简便,但由于借据过于简单,如果发生纠纷很难凭此处理。因此借贷双方最好签订正式的借贷合同,详细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以免留下后患。当然,如果当事人之间确实没有书面借据或合同的,但双方都承认借贷一事的,可以确认双方借贷关系存在。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或者企业经营过程中,有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个人生活困难或者企业资金短缺的情况。因为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有很多不便之处,所以很多人喜欢通过民间借贷缓解自身的资金问题。为了明确借贷关系,也为了预防和减少风险纠纷,当事人应当签订书面的借款合同。但是签订民间借贷合同时,如何保证合同的效力呢?
2015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对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做了如何规定:
第九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视为具备合同法第二百一十条关于自然人之间借款合同的生效要件:
(一)以现金支付的,自借款人收到借款时;
(二)以银行转账、网上电子汇款或者通过网络贷款平台等形式支付的,自资金到达借款人账户时;
(三)以票据交付的,自借款人依法取得票据权利时;
(四)出借人将特定资金账户支配权授权给借款人的,自借款人取得对该账户实际支配权时;
(五)出借人以与借款人约定的其他方式提供借款并实际履行完成时。
第十条除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外,当事人主张民间借贷合同自合同成立时生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当事人另有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一条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它们相互之间为生产、经营需要订立的民间借贷合同,除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本规定第十四条规定的情形外,当事人主张民间借贷合同有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二条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本单位内部通过借款形式向职工筹集资金,用于本单位生产、经营,且不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本规定第十四条规定的情形,当事人主张民间借贷合同有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三条借款人或者出借人的借贷行为涉嫌犯罪,或者已经生效的判决认定构成犯罪,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的,民间借贷合同并不当然无效。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本规定第十四条之规定,认定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
担保人以借款人或者出借人的借贷行为涉嫌犯罪或者已经生效的判决认定构成犯罪为由,主张不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民间借贷合同与担保合同的效力、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依法确定担保人的民事责任。
第十四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一)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二)以向其他企业借贷或者向本单位职工集资取得的资金又转贷给借款人牟利,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三)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
(四)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
(五)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
借贷双方没有约定利息,出借人主张支付借期内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网页链接
㈣ 校园贷还不上了他们说要诉讼我,我会坐牢吗
不会,无偿还能力的只会被勒令拍卖个人财产或由法定监护人等代为偿还,而且现在校园贷事件频发,如果是因为过高的利息导致无法偿还,那么对方即使起诉,也只需要偿还国家允许的个人商业贷款的最高额度的利息,即银行利息的四倍。只有有偿还能力拒不还款,被起诉后列入严重失信名单依然拒不履行偿还义务的债务人,才会被法院执行庭采取强制措施,判处入狱。
㈤ 与校园贷有关的法律法规是什么,谢谢大家的回答
校园贷的漏洞状况百出,借的钱到后面越滚越大。
㈥ 国家关于校园贷款的法律责任,具体有什么规定
为加强对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和整治,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4月13号,教育部办公厅、中国银监会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省教育厅昨日下发文件要求省内各高校抓好落实。
《通知》明确,各高校要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联合银监局等相关部门密切关注网络借贷业务在校园内的拓展情况。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学生骨干队伍要密切关注学生异常消费行为,及时发现学生在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实时预警机制,及时发现校园不良网络借贷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及时分析评估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潜在的风险,及时以电话、短信、网络、校园广播等形式向学生发布预警提示信息。此外,还要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应对处置机制,对侵犯学生合法权益、存在安全风险隐患、未经学校批准在校园内宣传推广信贷业务的不良网络借贷平台和个人,第一时间报请金融监管部门、公安、网信、工信等部门依法处置。
㈦ 校园贷怎么走法律程序,如何起诉如何解决
【1】学生对于已经借了“校园贷款”的,
可以去法院起诉,高于年利率24%部分的利息可以不还。
【2】对于“校园贷”的债主有威胁言语,甚至有拘禁行为的,可以报警。
【3】 远离"校园贷";对于还在学校学习的同学们,
尽量不要借钱。量力而行,不要让家中父母担心!
㈧ 校园高利贷能报警吗,该怎么处理
民间借贷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合法的
在法律上认定的高利。贷是指超过银行同期基准利率的4倍,也就是产生法律纠纷时支持同期基准利率四倍以内的利率水平,超过银行同期基准利率的4倍,即为高利。贷,不受法律保护。
因为不同期限的基准利率不同,高利,贷的法律认定还与期限相关。同期基准利率是指中央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如一年期,基准利率为6%,4倍为24%,即超过24%为法律认定的高利,贷。就一年期来说,10000元,年利息不超过24%*10000=2400元不算高,利贷。
㈨ 校园贷诈骗违法犯罪,是民事还是刑事
校园贷诈骗的数额达到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各省和各省不同)或者情节严重者,将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链接:《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