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理解《侵权责任法》第十九条 其他方式计算
本条规定了侵权责任中财产损失的计算标准。
(一)本条针对财产损害,确定了损失的计算标准和方式
一是按损失发生时市场价格计算。市场价格是时刻变动的,不同时间点的财产价值是不同的。一个侵权案件审判终结需要时间。侵权行为发生时、诉讼开始时、诉讼终结时都可能成为财产损失计算的时间点。本条统一为计算标准,以财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为计算标准:被损害的财产完全毁损、灭失的,按照该财产当时在市场上对应的价格标准,按全价计算;如被完全毁损、灭失财产已经使用一定时间以上的,按相应折旧后的价格进行计算。如财产部分毁损的,应当按照由于毁损使该物价值减损的相应的市场价格标准计算。这一规定,有利于防止各地计算标准不一致,有利于实现公平正义。
二是按损失发生时的其他方式计算。法条这一规定,留下了一个“接口”,以便对于不能按市场价格标准计算的财产损失的计算标准确定依据。
按“其他方式计算”确定财产损失的,如侵犯知识产权案中的财产损失计算问题,股权侵权中的财产损失计算问题,侵犯商业秘密案中的财产损失计算问题等,在这类侵权案件中,财产的损失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等确定的标准进行计算。
又比如在侵权人的侵权行为造成他人具有特定价格意义的财物(如结婚照)损害时,就不能简单根据被损失财产的市场价格进行计算,而应当依据损害后果造成的难以弥补的其他后果,结合其由此给权利人造成的精神损害等因素进行考量。
(二)本条规定中的财产损失主要指财产的直接损失
财产的损失有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两类。本条中的财产损失主要指财产的直接损失。财产的间接损失是未来的可得利益,在侵权行为实施时只具有财产取得的可能性。
② 列举著作权侵权行为的19种表现中的前10种
第四十七条 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
(二)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的;
(三)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
(四)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
(五)剽窃他人作品的;
(六)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展览、摄制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编、翻译、注释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七)使用他人作品,应当支付报酬而未支付的;
(八)未经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录音录像制品的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出租其作品或者录音录像制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九)未经出版者许可,使用其出版的图书、期刊的版式设计的;
(十)未经表演者许可,从现场直播或者公开传送其现场表演,或者录制其表演的;
(十一)其他侵犯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的行为。
第四十八条 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同时损害公共利益的,可以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销毁侵权复制品,并可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还可以没收主要用于制作侵权复制品的材料、工具、设备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表演、放映、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的;
(三)未经表演者许可,复制、发行录有其表演的录音录像制品,或者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表演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四)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五)未经许可,播放或者复制广播、电视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六)未经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故意避开或者破坏权利人为其作品、录音录像制品等采取的保护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技术措施的,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七)未经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故意删除或者改变作品、录音录像制品等的权利管理电子信息的,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八)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的。
根据你说的,应该是第四十七条的内容。
③ 自考民法章节
第一编 民法总论
第一章 导法概述
第二章 民事法律关系
第三章 自然人
第四章 法人
第五章 非法人组织
第六章 民事法律关系客体
第七章 民事法律行为
第八章 代理
第九章 诉讼时效与期限
第二编 人身权
第十章 人身权概述
第十一章 人格权
第十二章 身份权
第三编 物权
第十三章 物权概述
第十四章 所有权
第十五章 用益物权
第十六章 担保物权
第十七章 占有
第四编 债权
第十八章 债与债法概述
第十九章 债的发生
第二十章 债的效力
第二十一章 债的担保
第二十二章 债的移转
第二十三章 债的消灭
第五编 继承权
第二十四章 继承权概述
第二十五章 法定继承
第二十六章 遗嘱继承与遗赠
第二十七章 遗产的处理
第六编 侵权行为
第二十八章 侵权行为概述
第二十九章 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
第三十章 一般侵权为的构成
第三十一章 侵权的民事责任
第三十二章 特殊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
④ 侵权行为法的目录
第一章中国侵权法百年历史与新世纪发展
第一节二十世纪中国侵权法的发展历史
一、清代后斯的中国古代侵权法
二、清末和民国时期的中国近代侵权法
三、二十世纪后五十年的中国侵权法
第二节新世纪的中国侵权法
一、二十一世纪之初中国侵权法的发展
二、中国侵权责任法的制定
【判解研究】
“不按程序解剖尸体非法侵害尸体”案
问题与思考
参考文献
第二章中国侵权行为法理论体系重新构建
第一节构建侵权行为法理论体系的立法基础
一、构建中国侵权行为理论体系的必要性
二、构建中国侵权行为理论体系的立法基础
三、正在起草的中国民法典草案及建议稿的借鉴
第二节海峡两岸学者构建的不同侵权行为法理论体系
一、大陆地区侵权行为法理论体系
二、我国台湾地区的“侵权行为法”理论体系
第三节关于侵权行为法理论体系设计的发展
一、构建侵权行为理论体系应当着重表现的问题
二、重构中国侵权行为法理论体系的总体思路
三、中国侵权行为法理论体系的基本构造
【判解研究】
“杀虫剂警示说明不充分引起爆炸造成人身损害”案
问题与思考
参考文献
第三章侵权行为与侵权行为法的概念
第一节侵权行为
一、立法上对侵权行为概念的规定
二、侵权行为概念的内涵
三、侵权行为的外延
第二节侵权行为法
一、侵权行为法的概念和特征
二、侵权行为法的调整功能
三、侵权普通法与侵权特别法
【判解研究】
1.“错将离婚后抚养纠纷作为侵害监护权”案
2.“以摆放花圏的方式故意违背善良风俗妨害经营”案
问题与思考
参考文献
第四章侵权行为一般化和类型化
第一节大陆法系侵权法的一般化立法
一、研究侵权行为一般化和类型化的意义
二、侵权行为一般条款和一般侵权行为
三、大陆法系侵权行为一般化的发展过程
四、大陆法系侵权法规定侵权行为一般条款的意义
第二节英美法系侵权行为类型化的立法
一、英国法的侵权行为类型化
二、美国法的侵权行为类型化
第三节对侵权行为一般化和类型化的综合分析
一、立法只规定侵权行为一般条款和一般侵权行为的不完善性
二、英美法系对侵权行为类型化的启示
第四节 制定我国侵权责任法应当实行一般化和类型化的结合
一、中国侵权法应当采取的基本做法
二、《埃塞俄比亚民法典》规定侵权法的启示
三、中国民法典侵权法立法的基本模式
【判解研究】
“无正当诉因恶意诉讼”案
问题与思考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侵权责任归责原则
第一节 归责原则及其体系
一、归责原则的概念
二、归责原则体系
三、研究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意义
第二节 具体的归责原则
一、过错责任原则
二、过错推定原则
三、无过失责任原则
四、总结
【判解研究】
1.“汽车风挡玻璃突然爆裂产品侵权责任”案
2.“定作人指示过失造成承揽人及他人伤害索赔”案
问题与思考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自然人的侵权责任能力
第一节 侵权责任能力的立法选择
一、问题的提出
二、侵权责任能力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
三、侵权责任能力的制度模型分析
第二节 侵权责任能力制度的基本法律问题
一、侵权责任能力制度与其若干相关范畴
二、侵权责任能力制度的本土化考量
【判解研究】
1.“幼儿班幼儿玩火教师未尽保护义务”案
2.“吴某诉朱某、曙光学校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
问题与思考
参考文献
第七章 侵权责任构成的违法行为和过错
第一节 违法行为与过错的关系问题
一、违法行为是否为侵权责任构成要件
二、关于过错的构成要件问题
三、违法行为与过错的关系
第二节 违法行为要件
一、违法行为的概念和结构
二、违法行为的方式
三、违法行为的样态
四、阻却违法行为
第三节 过错要件
一、过错的概念和意义
二、故意
三、过失
四、过错与侵权责任的关系
【判解研究】
“撰写、发表历史小说侵害他人名誉权”案
问题与思考
参考文献
第八章 侵权责任构成的因果关系
第一节 侵权法因果关系概述
一、侵权法因果关系的哲学基础
二、侵权法因果关系的概念
三、因果关系中的原因
第九章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侵权责任之损害赔偿
第十章基于缺陷产品如回义务的产品侵权责任
第十一章网络服务提供商的侵权责任
第十二章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第十三章侵害债权的侵权责任
第十四章违反医疗机构告知义务的医疗事故责任
第十五章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
第十六章工伤事故的责任认定和法律适用
第十七章侵权责任形态研究
第十八章共同侵权行为及连带责任的立法抉择
第十九章侵权损害赔偿法律关系和侵害财产权的精神损害赔偿
第二十章侵权损害赔偿的过失相抵与损益相抵
关键词索引
……
法的地位
--------------------
作者: 王利明,杨立新 编著
出 版 社: 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2-1
版次: 1
页数: 390
I S B N : 9787503620157
包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法律 >> 高等法律教材教辅 >> 民法 根据国家教委《关于“九五”期间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与改革的意见》,我部“九五”规划的重点是编写对实现法学教育目标起关键作用和具有重大影响的现代法学教材。
现代法学教材坚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法制建设以及法学教育改革的实际,瞄准培养跨世纪高质量法律人才的目标,努力编写出版反映当代先进水平的法学教材。
本书力求完整,准确地阐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吸收国内外优秀学术成果,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达到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统一。 王利明:1960年生,湖北省人。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国家所有权研究》、《改革开放中的民法疑难问题》、《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等。
杨立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主要著作有:《人身权法治》、《民法判解研究与适用》、《侵权特别法通论》等。 导言
第一编总论
第一章侵权行为与侵权行为法
第一节侵权行为的概念
第二节侵权民事责任
第三节侵权行为法概述
第四节侵权行为法的功能
第二章侵权行为法的归责原则
第一节归责原则概述
第二节过错责任原则
第三节过错推定原则
第四节公平责任原则
第三章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第一节侵权责任构成要件概述
第二节损害事实
第三节因果关系
第四节过错
第四章抗辩事由
第一节抗辩事由概述
第二节正当理由
第三节外来原因
第五章承担侵权民事责任的方式
第一节侵权民事责任方式概述
第二节侵权民事责任的方式和适用
第三节民事制裁方式
第六章责任竞合
第一节责任竞合概述
第二节返还不当得利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
第三节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竞合
第二编侵权行为形态
第七章侵权行为形态概述
……
第八章侵害财产
第九章侵害人身权
第十章共同过错
第十一章混合过错
第三编特殊侵权责任
第十二章特殊侵权责任概述
第十三章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职务侵权
第十四章法定代理人、法人及其工作人员和雇用人的侵权责任
第十五章产品侵权、高度危险作业和环境污染致害责任
第十六章地面施工、建筑物及其他地上物和动物致害责任
第十七章医疗事故责任和交通事故责任
第四编损害赔偿
第十八章损害赔偿概述
第十九章财产损害赔偿
第二十章人身伤害赔偿
第二十一章精神损害赔偿
第二十二章附带的损害赔偿
----------------------------------------
作者: 杨立新 主编
出 版 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10-1
字数: 578000
版次: 1
页数: 452
印刷时间: 2005-10-1
开本:
印次:
纸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309047141
包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法律 >> 民法 >> 民法学 杨立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国家检察官学院教授、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现任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婚姻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曾任全国婚姻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从1975年起,从事审判工作、检察工作和法学研究、教学工作,先后担任吉林省通化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审判员、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民事行政检察厅厅长、检察员;烟台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1980年开始进行法学研究并发表法学研究作品,研究方向为民商法学和民事诉讼法学,出版论著5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多次到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早稻田大学、台湾大学、政治大学、东吴大学、铭传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和澳门大学等著名学府访问讲学。 第一编 导 论
第一章 侵权行为
第二章 侵权行为法
第三章 侵权行为法的历史发展
第二编 侵权责任构成
第四章 侵权责任归责原则
第五章 侵权责任构成要件
第六章 抗辩事由
第七章 侵权责任与其他民事责任竞合
第八章 侵权责任方式和民事制裁方式
第三编 侵权责任形态
第九章 侵权责任形态概述
第十章 直接责任和替代责任
第十一章 单方责任和双方责任
第十二章 单独责任和共同责任
第四编 侵权行为类型
第十三章 侵权行为类型化的思路和方法
第十四章 适用自己责任的侵权行为
第十五章 适用替代责任的侵权行为
第十六章 适用无过错责任的侵权行为
第十七章 事故侵权行为
第五编 侵权损害赔偿
第十八章 侵权损害赔偿规则
第十九章 人身损害赔偿
第二十章 财产损害赔偿
第二十一章 精神损害赔偿
参考书目
⑤ 关于读侵权责任法第19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读书笔记,谁能帮我
你好,法律条抄款还有真假吗?袭
1.发生交通事故后,首先由交强险进行赔偿,这就是投交强险的优势,具有强制性。
2.赔偿金额超出交强险承担的范围(交强险赔偿财产损失在2000元内,医疗费1万元,死亡赔偿金11万)的部分,由所有人承担。如果你的车投有商业险,则由商业险进行赔偿。
3.按法律说,机动车所有权的转移是以登记为准,但是机动车转让后,转让方已经无法实际控制机动车了,所以其发生事故后应该由受让方来承担责任。
希望帮到你。。
⑥ 关于侵权责任法第十九章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读书笔记 ,谁能帮我
为什么要帮你?为什么你不自己做?别人的劳动就不辛苦吗?
⑦ 《民法学(第二版)》这门课程第十九章的知识点有哪些
《民法学(第二版)》这门课程第十九章的知识点包含模块导引、民事责任概述、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一般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特殊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
⑧ 侵权责任法案例胡某(21岁)与王某(19岁)一天下午在集市上闲逛,发现一头猪在路边
*1马克思主意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思想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问题;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2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19(自己)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3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自己)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体系!5革命、建设、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59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6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48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7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历史任务65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副将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立必要的条件。8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义革命的纲领76政治: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经济: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文化: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9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93可以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社会主义的改造三改: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工商业到社会主义改造。10我国社会主义改造成功体现在?105一是:一个几十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的加剧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普遍的拥护情况下完成的。11社会主义的本质论及其发展117(发展自己总结)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2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大题)124自己总结13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及其矛盾、基本路线137143147初级阶段:(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路后的社会生产之家的关系。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14改革,发展,稳定相互之间的关系169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3)把不断改善人人民的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的结合点15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指的是:162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意义,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6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172(大题)(自己)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17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207主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内需求特别是消费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18我国收入分配基本制度以及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195(重点:要扩充)(1)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得关系(2)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3)健全社会保障体系1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在资源配置上的特点181一是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两种制度本制属性的观念认为他们都是经济手段第二,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他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高效的效率。但两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如计划经济不能有效解决效率和激励问题,市场经济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恶性竞争、短期行为、道德缺失等第三,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他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制度则必须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把我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20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要求215(自己)21为什么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190(自己)22新型工业化道路20823三农问题211(重点)*24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221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第二,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他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25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基层群众自治26依法治国的含义和意义239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社会稳定、安定团结是我们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前提*29人民政协主要职能229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30先阶段我国的爱国主义统一路线347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为积极因素,为促进社会主义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31社会主义的人权242人权泛指人生自由和其他民主权利,主要包括生存权、发展经济权、政治权,文化权等*3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55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33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爱国主义*3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及其意义276内涵: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论意义:一,提出构建设社会主和谐社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二,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实践意义: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三,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四,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35在社会主义社会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36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几个原则第一,根本立足点是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党在执政的条件下坚持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第二,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第三,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