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幼儿园纠纷如何处理

幼儿园纠纷如何处理

发布时间:2021-08-31 13:53:54

❶ 如何处理幼儿园孩子间的纠纷,家长应该了解的

小孩子在幼来儿园总会和小朋友自有些打打闹闹,也不排除个别小朋友欺负人,被抓伤总是难免,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找老师去理论,弄不好会造成不愉快,可是一味忍耐又不是办法,该怎么办呢?(1)家长应该理解,老师是把孩子的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的。孩子在游戏中出现矛盾,老师会及时处理的。但是,有时发生小的磕碰,孩子不跟老师说,老师没发现也是有可能的。家长要告诉孩子: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定要找老师帮助解决。(2)培养孩子敢说话。遇到有攻击性的孩子欺负自己时要敢于抗争,跟他讲理,让他道歉,帮助他改下错误。如果自己解决不了问题,一定要告诉老师求得帮助。孩子的矛盾是很容易化解的,过一会儿他们还会向朋友一样又能玩儿起来了。(3)怎样与老师沟通呢?家长不要以指责的口吻,要尊重老师。您可以这样说:“我的小孩儿昨天是不是和某小朋友发生矛盾了?我的孩子手上有抓伤,他有没有抓伤那个小朋友呢?” 老师听后一定会去了解情况,帮助孩子辨别是非,教育霸道的孩子不能弱小,老大胆小的孩子敢于说话。教育孩子们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出现问题及时与老师坦诚地沟通,老师心中会感谢您。又能避免产生积怨和误会,还能督促老师完善他们的工作。

❷ 关于幼儿园孩子之间发生的民事纠纷怎么解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孩子们为了争一件玩具而弄得面红耳赤,甚至是满脸泪水这样的情况,家长见了,有大声训斥的,有出面调停的。归根到底,原因只有一个,在家长眼里,争吵历来是不被认可的、影响友好关系的事情。但事实上,幼儿之间出现纠纷是自然的现象,并非都是坏事,往往有利于他们交往能力发展和心智的健康成长,有着成人施教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首先,我认为孩子间产生纠纷,是孩子体验宽容、谦让的好时机。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玩具都是他一个人玩,大人也会让着他,没有人会去争抢。到了幼儿园,同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走到一起,出现磕磕碰碰是难免的事情,同伴间对事件的不同意见,不同看法,可以使孩子懂得和同伴友好相处,学会互相谦让。
其次,孩子间的纠纷是学习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课程。理论上讲,孩子之间的纠纷是他们在最初的人际交往中产生矛盾的表现。在应对纠纷中,他们逐步学会观察和思考,有了学习与他人交往的机会,逐步掌握人际交往的本领。作为家长应给予孩子处理纠纷的机会,当幼儿处理得当时,应给予肯定、鼓励。但又不能听之任之,应适时加以引导。当孩子处理不当时,应抓住机会,帮助孩子分辨是非。久而久之,孩子们就学会了如何与别人相处,学会了怎样协调与别人的关系。这种技能的掌握,对孩子们而言将终身受益。
除此之外,孩子间的纠纷,还有利于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孩子之间出现纠纷时,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应持冷静观察的态度,而给孩子一个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当出现处理困难时,家长也不一定要马上出面,可以提几点建议供孩子选择,让孩子懂得,自己的问题还是要自己解决。这样,不仅增强了孩子的自理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
一个正在向独立、自我完善方向发展的孩子不可能事事都与别人保持一致,差异是正常的,也是合理的。我想作为家长,对待孩子间的纠纷,不必大惊小怪,而应冷静对待、正确引导,这样才对幼儿的健康发展有所帮助。
教师案例:镜头一游戏活动:赶小猪
老师:“她推我。”老师:“他也推了我。”两个情绪激动的孩子,跑到我面前相互指责着对方的不是。经过了解得知:原来是在游戏时,排在后面的萌萌插队到淘淘前面,于是淘淘就推了萌萌一下,萌萌也回推了淘淘一下。
镜头二
案例分析
一、环境因素: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由于成人的溺爱、娇惯,养成了孩子任性、粗暴、行为无约束。生活上的优越环境和过分地照顾,使幼儿产生了“自我中心”的毛病。
二、年龄因素: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年幼的孩子由于对生活经验的缺乏。使他们在道德认识和行为意识上背道而驰,易于与他人发生纠纷。
三、个体差异因素:
由于社会和教育条件不同,以及遗传因素而使幼儿心理发展的情况也有各种差别。在不同环境中,孕育出不同的性格。
综上述原因,我认为对幼儿在相互交往过程中产生纠纷时,教育者应明辨是非,处理公平;方法灵活,使人信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有利于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
反思:
对幼儿不正确行为要认真了解,分析发生的原因、动机和后果,具体地向幼儿解释、说明,指出错误的行为及后果,帮助幼儿分清是非,抑制或制止其错误行为。不能简单粗暴的解决了事。孩子发生纠纷固然上破坏了教学秩序给老师增添了负担,但孩子间的矛盾和冲突也是他们在集体中学习交往,待人接物的一种方式。
(一)、分析
幼儿之间的纠纷是困扰父母和教师的一个主要问题。成人都希望幼儿之间能友好相处,能够避免矛盾和冲突,因此往往更加关注幼儿之间因游戏、玩耍而产生的争执和不愉快。父母和教师会认为幼儿太小,不会解决纠纷,同时又怕幼儿吃亏,形成什么心理阴影。所以常常想利用成人的权威和优势,采取及时制止和干预的方式。事实上矛盾和冲突不仅有助于认知的发展,而且有有助于提高个体和他人合作的能力。过多的干涉反而会阻碍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们充分体验成功或失败。
(二)、策略
1、给幼儿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幼儿身心放松,促进幼儿之间融合关系的发展,避免紧张关系的发生。
2、有意识地教给幼儿一些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加强幼儿的常规训练,使幼儿避免一些纠纷。并尝试自己解决。
3、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发生纠纷的教育活动,让幼儿观看并进行讨论,让幼儿在情景设计中尝试解决纠纷,教师进行随机教育,引导幼儿自我反思、自我判断,促进幼儿道德水平的提高。
4、事实上幼儿的矛盾来的快去的也快,这也是此阶段幼儿“自我调节机制”发展的一个特点。幼儿之间的纠纷现象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正常的人际交往形式。对幼儿来讲,他们正是通过交往中的“纠纷”来明辨是非、调整自己,寻找与同伴交往的适宜方法,并逐步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与合作,学会一些社会的道德规范和做人的准则。为此,教师要敢于放手并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责任感。
(三)、家园配合、共同努力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但是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太小,不会解决纠纷,同时又怕幼儿吃亏,形成什么心理阴影,所以常常会利用成人的权威和优势,采取及时的制止和干预,更甚者会要求孩子受到欺负了,就要“报复”回来。

❸ 如何解决幼儿之间的纠纷

一、保护孩子不是“护犊子”
反观整个事件,小林的家长之所以反应这么激烈,无非是觉得自己的孩子受了欺负,被人抢了玩具还推倒在地,脑袋上磕了一个大包。想要保护孩子是每个做父母的天性,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也无可厚非。

可是,两个孩子年龄相仿,身材各方面都相仿,玩的过程中有争执,也是正常的。孩子需要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正是这样的小争执才给了他学习处理争端的好机会。反之,如果是两个孩子年龄差异比较大,或者是体型差异比较大,明显地恃强凌弱时,那就强烈建议家长出面协助解决。

上了幼儿园的孩子已经踏出了与人交往融入社会的第一步,也应该试着自己去处理一些简单的人际关系了,小江的家长想保护孩子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首先要分清楚孩子的事情是不是属于霸凌事件,况且在这件事的处理过程中,小江的家长是否把握好了一个度呢?一旦越过那个度,自己反而成了他嘴里口口声声说的“霸凌者”。

后来这件事在家长中传开之后,班里很多家长都跟老师交代不要让自己孩子跟小林在一起玩,有的家长甚至说“我家没有钱,万一我家孩子碰到小林了,我可赔不起”。

这个家长本以为自己用这种方式保护孩子不受欺负,却没想到这之后,孩子在班里受到了孤立。没有人陪他玩儿,也没人跟他做朋友,估计连老师都要敬而远之了吧!听老师说最近一段时间孩子都有病请假在家,放了寒假之后就准备转学了。不难想象,这个孩子经历了怎样的孤独和寂寞!

孩子之间产生矛盾家长应该怎么做?有孩子的家长都来看看吧
二、孩子有没有能力处理好争端矛盾
前段时间我带三岁多的儿子出去,走到一个要下三层台阶的地方,台阶下面站着一个大概五六岁的孩子,我儿子刚下了一个台阶,这样刚好跟台阶下那个男孩目光平视,本来是友好地想去跟那个大哥哥玩的,没想到大哥哥看到他过来,使劲推了他一把,他一屁股坐在了台阶上。

我正想上前拉起他,没想到他动作灵敏地一骨碌爬起来,毫不示弱反击似地使劲推了那个大哥哥一把,那个男孩被他一推往后踉跄了几步。我生怕小男孩反手打他,但又想静观一下事态发展,看他们最终会怎么样。没想到短暂的沉默之后,两人竟然对视一笑,愉快地聊起天来了。

我们的孩子渐渐在长大,逐渐会建立自己的社会小圈子,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孩子之间更是如此。孩子的纠纷是由他们的天性所决定,而不是好孩子坏孩子的标准来决定,有研究表明,吵架可以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积极性。他们在矛盾中掌握了集体生活方式,并且学会了磨炼和成长。

孩子之间产生矛盾家长应该怎么做?有孩子的家长都来看看吧
三、幼儿产生纠纷的原因一般有哪些
1、 孩子的年龄因素

幼儿时的孩子因其年龄较小,认知能力很低。但幼儿从很小就有强烈的自尊心,渴望与人交往,却又害怕被人拒绝,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他们的道德认识与行为认识常常脱节,不懂得如何去与人合作,便容易产生矛盾。

比如当别人坐在自己的位置时,孩子便觉得那是自己的位置,一声不响地去拉,而坐在凳子上的孩子则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这样就产生了矛盾。再或者孩子喜欢某种玩具,而那种玩具刚好别的孩子在玩,就可能直接去抢,从而发生纠纷。

孩子之间产生矛盾家长应该怎么做?有孩子的家长都来看看吧
2、 周围的环境因素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甚至有的家庭中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什么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都由着孩子,家人对孩子的爱和付出是不求回报的,这就让很多孩子把别人理所当然地接受别人的关心,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而来到幼儿园之后,幼儿园里的一切都需要跟别的小朋友共同分享,虽然也有固定属于自己的物品,但玩具之类的公共物品还是不能据为己有,孩子自然心里不平衡,这就容易与其他孩子发生矛盾。

3、 孩子的个体差异因素

由于遗传因素和家庭环境不同,每个孩子的性格也不相同,有的孩子性格温顺,有的孩子则相对急躁,有的孩子善于与人交往,有的孩子则喜欢一个人玩,但无论什么性格的孩子,只要在集体中生活,就避免不了与人发生争执。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有的孩子可能自身不好斗,但是在跟孩子交往过程中被抢玩具或者吃了亏,家长知道后可能就会教给孩子用暴力解决纠纷,慢慢地由于外界环境影响,孩子的性格和处事方式也会发生改变。

孩子之间产生矛盾家长应该怎么做?有孩子的家长都来看看吧
四、孩子发生纠纷家长应该怎么办
1、 家长不要随意充当裁判

在不了解事情经过的情况下,家长不要轻易地判断对错,也不要盲目介入。

事实上幼儿之间的矛盾基本上没有太多利害关系,幼儿都可以自己解决好,我们作为家长只需要大胆放手,鼓励和引导孩子自己去想办法。如果遇到别人欺负自己时,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与他协商,协商无效时再请求大人帮助。

如果别人不小心碰到自己,我们也要引导孩子学会宽容和原谅,同时也要引导孩子多说礼貌用语,比如说“请”、“对不起”、“没关系”等等。

孩子之间产生矛盾家长应该怎么做?有孩子的家长都来看看吧
2、 让孩子自然体验与人交往的规则

平时我们都会告诉孩子遇到纠纷时该怎么做,也会给孩子灌输与人友好和自我保护意识,但是一旦与人发生争执时,孩子也会受其情绪控制而将平时的叮嘱抛于脑后。因此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不仅仅要告诉他发生矛盾后该怎么做,还应告诉他实际发生纠纷时可能对他的情绪和行为造成的影响,并指导孩子去实践、练习如何用理智和恰当的方式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调节自己的行为。

3、 家长应以身作则

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家长首先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面对与人交往的矛盾,我们也要尽量做到不与人发生过激争执,采用平和的方式解决争端。尤其是看到孩子吃亏的时候,首先要分清事实,切不可当着孩子的面威胁恐吓对方。一旦发生这样的事,一方面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有了“依靠”,凡事都可肆意妄为。另一方面也有损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孩子之间产生矛盾家长应该怎么做?有孩子的家长都来看看吧
我们都终将成为家长,我们每个人也都曾经是个孩子,所以我们都应该知道,孩子之间的矛盾和纠纷都是成长的一种必然,是我们作为群体生活的人所无法避免的生存方式。我们作为家长,适当的时候也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学会处理与人交往的各种矛盾,我们只需要正确引导孩子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一切,相信一定能收获一个健康、乐观的好孩子!

❹ 幼儿教师怎么处理孩子间的纠纷和过错

❺ 一个很有意思的有关幼儿园的纠纷,应当如何处理

随着二胎开放,幼儿园又红火了起来,好不容易把孩子送进了一个比较靠谱的幼儿园,如果发生纠纷可怎么办?广大家长朋友们先不要慌张,可以先试试以下几种办法。


双方和解

如果是小孩子之间发生了口角之争甚至是互相打架,这是非常常见的事情,毕竟每个小孩子在家里都是小霸王,突然多出了一个和自己对着干的角色必然不会想让对方得逞。双方家长在了解具体情况后应该正确引导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让孩子向对方道歉。大多数纠纷都属于这种,也很好处理。

如果你是一家幼儿园的负责人,每天都会遇到不少纠纷,但是很多纠纷完全可以在早期避免,比如对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或不定期检查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状况。

❻ 幼儿园发生难缠家长纠纷要怎样去处理

一方面,我们应该对待家长的态度和行为得当。当家长怒气冲冲地对教师工作发泄不满时,我没有与家长针锋相对,避免了矛盾激化;也没有推卸责任,对家长爱理不理;而是先稳住局面,弄清情况,进而消除误会,并主动道歉。可见,我们对幼儿园的性质和任务认识得非常清楚,能够真正地把家长当作幼儿园服务的对象,积极主动地成为家长和教师沟通的桥梁。家长既是幼儿园服务的对象,又是幼儿园工作的合作者、监督者和评价者。家长到幼儿园不只是听幼儿园的要求、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的,还有权利对幼儿园工作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园长和教师应虚心地接受家长的批评,听取家长的意见。同时,作为公益性服务机构,保教好幼儿、服务好家长是幼儿园的任务,其中保教好幼儿是基础、是主导,是设立幼儿园的根本目的,也是家长们最关心的。幼儿园也正是通过保教好幼儿为家长服务的。因此,当家长在保教工作方面有疑惑、要求时,园长和教师要尽可能耐心细致地帮助家长,较好地发挥幼儿园的社会职能。然而,家长毕竟不是专业的教育人员,并不完全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及在教育上相应的措施,教育观念可能不正确,再加上有些家长自身文化素养的限制,有时可能不太冷静,过于急躁、片面,提出的意见、要求可能不太合理。这时,园长和教师应理解包容家长,等待和帮助家长冷静下来,然后向家长摆事实讲道理,向他们介绍国家的教育方针,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还可以有意识地为他们讲授相关的育儿知识等。如果家长提出的意见、要求合理可行,园长和教师就应积极地采纳,实施有效的改进措施.
另一方面,园长对教师的态度和行为正确。当家长反映教师工作的不足之处时,园长不是武断地否定教师,而是尊重、信任教师,深入实际,调查了解,给教师解释说明的机会,维护了教师的自尊心,使事情真相大白,同时又从中及时发现了教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人是社会中的一员,生活在团体或组织中,都有被尊重、被承认的需要,这会直接影响人在团体组织中的工作积极性。满足教师被尊重、被理解的需要,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是幼儿园管理者必须重视的一个方面。

❼ 幼儿园如何正确处理幼儿矛盾所引发的家长之间的纠纷工作

身为幼儿教师要时时教育、叮嘱幼儿之间要团结友爱,即便如此,在幼儿之间还是会经常会出现幼儿争抢、打闹行为,同时还会引发幼儿家长之间的一些大大小小的矛盾,此时我们就要科学、冷静的处理幼儿家长之间的矛盾;

事件一:

今年十月末,新入园的小班孩子严严在玩玩具时,因争抢玩具,把巍巍小朋友的耳朵咬破了,当时老师看到要发生争抢,便快步走过去制止,但孩子动作之快,在老师过去的同时,已经将另外一名孩子耳朵咬破了。

当时一名老师马上将受伤孩子带到保健室,进行简单处理,同时与两名家长取得联系,说明情况,老师并向受伤的孩子家长道歉,虽然受伤家长没有很生气,但为了让幼儿园与受伤孩子家长安心,我们带领孩子与家长到医院进行检查,大夫诊断为:没什么事,不用打针吃药,等伤口自然愈合就可以了,不必惊慌,不会有什么后遗症。

于是我们就都放心了。但我们园领导并没有就此就解决完此事,在孩子在家休息的几天里,我们委派老师买了一些食品到受伤孩子家中看望、不断打电话询问,家长被我们感动了,说老师们工作真的很认真负责。

于此同时,我们还耐心劝导咬人孩子的家长工作,起初是咬人孩子的爷爷接的电话,当时爷爷说话很冲、也蛮不讲理,说:“事情是发生在幼儿园的,与我们没有关系,我们不管!”

当时听到这样的话,身为幼儿老师的我们,内心真的也是十分气愤,但我们忍住心中的不满,耐心劝导多次并与严严的其他家长联系,说明情况;

因为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地工作,最后是孩子的奶奶来了,我们又与奶奶进行沟通:孩子在幼儿园发生咬人事件,我们幼儿园老师的确有一定的责任,但身为幼儿的家长也应对此事表示一个态度,不然被咬的孩子家长内心也会觉得不舒服,于是严严的奶奶在我们的礼貌、耐心劝导下终于主动买了些孩子喜欢的食品,去探望巍巍小朋友,就此此事画上了一个较为完美的句号。

但通过此事,不断的提醒我们要时时刻刻看好幼儿,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不断学习如何更好的做好家长工作。

事件二:

大班的两名家长在早晨幼儿入园后,开始争吵,声音越来越大,园领导闻声后,马上上去劝住,经了解后,我们得知:浩浩的爸爸说:在幼儿园几年来,浩浩一直受乐乐的欺负;

昨天幼儿接走后,在幼儿园操场上玩,又被乐乐欺负了,昨天妈妈回家后很生气和爸爸说,于是爸爸气不过第二天就等乐乐的家长来,想好好的理论一番,而当天正好也是乐乐的爸爸送的孩子;

他的爸爸认为,两个男孩之间打打闹闹是正常的事,不必大惊小怪,于是两个家长之间发生了争执。

看到这种情况,我们园领导主动去解决家长之间的矛盾:

(1)劝家长停止争吵。教师首先劝住两位家长:“有什么情况,咱们去会议室说。在这里争吵多不好呀!”然后,把他们引到安静的房间里,了解情况;同时,请班级一名教师把孩子带到活动室,照看孩子。

(2)梳理家长的情绪,指导家长学会正确处理孩子间的纠纷。具体做法如下:

孩子间发生纠纷是常有的事,比如都想第一个上滑梯、都想看同一本书等。家长应该体谅孩子。教师和家长是幼儿行为的观察者和引导者。

如果孩子间发生小的纠纷,如推搡等行为、不要急于干涉,要给孩子一个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如果发现纠纷升级,再给幼儿以及时的指导。很多时候,当家长还在面红耳赤、大动干戈的时候,孩子可能已经和好如初了。

作为家长,无论自己孩子的“不友好”行为是大是小,都应该给幼儿以正确的引导,让他学会与他人友好地相处,并向对方表示真诚的歉意。家长要让孩子懂得:面对强者不示弱,面对弱者不欺凌。

受到“攻击”的幼儿的家长也不要急于替自己的孩子出头,要教孩子学会面对挫折、学会处理这类事情。于是在我们多方的劝导下,终于平息了两方家长当时的怒气,有效地制止了家长的争吵甚至打架的行为。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都不停的与两方家长进行沟通,最后使两位家长见面时能友好的打招呼!

通过以上的事情,我们深知现在的孩子几乎都是独二代,父母平时娇惯惯了,见不得孩子受半点委屈。而学前阶段的孩子的自控力、社会交往能力相对比较差,小朋友间时常发生争执、推搡的行为。家长见了难免心疼,稍不注意控制情绪,彼此间就很容易吵起来。因此我们在全园内不断探讨如何做好家长工作、如何面对家长在幼儿园内的纠纷?使我们的家园工作更上一层楼!

事件三:

平等对待每名幼儿,不要让家长觉得幼儿园有等级之分。我园大班孩子当中有一名领导家的孩子和普通职工家的孩子,由于心理作用起初工人家长总觉得我们时时事事都偏向领导家孩子,在幼儿开展各项活动时,经常说话给我们听;

于是我们忍住这种被冤枉委屈的心情,每天主动与工人家长沟通,在各项活动中,做到公平的对待每名幼儿,即便如此,家长在心中还是会觉得我们优待领导家孩子,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就摆正老师的心态;

只要我们热心公平的对待每名幼儿及家长,做到问心无愧即可,今天他们不理解我们,在长期以往的工作中,相信有一天他们会体会到我们真诚的付出!

严格执行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自从严格幼儿园锁大门制度、家长需持卡接送幼儿园以来,发生过两起对幼儿园保安人员进行言语攻击的事件。一日,小班的孩子丽丽尿裤子了,老师便打电话与孩子的妈妈联系,请带来换洗的衣服,结果一会是孩子的爷爷来幼儿园给孩子送衣服,保安人员便按照规章制度,请家长出示幼儿接送卡;

家长说:“没有”,于是保安便用对讲机与办公室联系说明情况,我们便请保安人员转告家长,请稍等,我们去小班落实一下,看是不是孩子的爷爷,就在此时,孩子的爷爷不耐烦了,说出不堪入耳骂人的脏话;

面对那些脏话、恶语,我们的保安人员,极力克制自己的情绪,好言相劝,依旧严把幼儿园大门关,不让不持卡、不认识的人员入内;

一会小班的老师便来到幼儿园大门处,确认是孩子的爷爷,并接过孩子的衣服,孩子的爷爷在转身离开时,又破口骂了一句,老师只好再次平和的解释一遍,说:“丽丽爷爷这是我们幼儿园的规定,家长必须持卡入园,我们已经通知每个家长多遍了??”

结果那位爷爷,头也不回的走了。

面对此种情况,园长一方面安抚保安人员、老师受伤的心灵,同时告知保安做得对,再遇此种家长威胁、强行要入园的,一定要把住幼儿园的大门,对不认识的坚决不准开门,确保彼此的安全,同时要忍住一时的不满,不要与家长发生任何的正面冲突。接下来园长再与孩子的妈妈取得联系,说明情况。

于是在孩子的妈妈调节下,由于孩子父母出门了,就是孩子奶奶来到幼儿园,与班级老师和保安人员进行道歉,确保了幼儿园的安保工作有效地执行。同时此事也提醒了我们要加深对幼儿家长接送制度的宣传、协调工作。面对来自家长无理的伤害,要做好职工的安抚、劝导协调工作,使每名职工能认认真真、开开心心工作!

❽ 如何处理幼儿间的矛盾纠纷

老师,他打我。”在幼儿园里,类似的告状声常常不绝于耳,幼儿之间大大小小的矛盾与纠纷(摩擦)接连不断,经常有孩子泪眼汪汪的跑到老师面前寻求帮助,可是经过了解,无非是幼儿之间玩耍时一些轻轻的碰撞和一些随意的比划而已,很多泪眼汪汪的孩子只不过是看到旁边的幼儿对自己用手比划或者被轻轻地碰了一下就委屈有加,真...正意义上的殴打其实很少。特别是小班幼儿,这种情况就更多。 一、注意观察了解 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幼小的孩子,因为他们年龄小,特别是小班的孩子,还不能明辨是非,经常人云亦云,甚至会把想象与真实相混淆。所以,老师一定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了解真实的情况,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例1:户外活动准备排队时,李海昊和聂子涵互相抱在一起玩,越抱越紧,摔倒在地,子涵大哭起来向老师告状说李海昊打他,海昊一脸惊慌赶紧向我声明:“我是不小心的!不小心的!……”我先扶起子涵并检查他没有摔伤后对他说:“你们是自己互相玩耍不小心摔的,海昊没有打你,而且你没有摔痛就哭,男孩子能这么娇气吗?”子涵点点头不哭了,我进一步以柔和的声音引导海昊说:“老师知道你是不小心的,但你把子涵压倒了,应该说‘对不起’”,海昊见老师没有责备他不再惊慌并认真地向子涵说:“对不起”,子涵赶紧说:“没关系”,俩个人又成了好朋友。 例2:这两天,班上最乖的小女孩刘贝雨多次哭着告班上最乖的小男孩饶弘的状:“老师,饶红打我。”其他幼儿都跟着喊:“饶弘打刘贝雨。”并跑过去要扭饶弘到老师面前,我很纳闷,饶弘从来不跟人打架,怎么也开始欺侮人了,而且是欺侮班上最乖的刘贝雨,但是因为没有注意到事情的经过,只好一边安慰贝雨一边批评饶红并提醒他以后不敢再欺侮人,可是饶弘却极力辩白:“我没有打贝雨。”“没有打那贝雨怎么会哭呢?”我不相信,但饶弘却一脸不服气地说:“我没有碰到她,我就用手比了一下。”带着纳闷,我开始认真注意他们两个的表现情况,原来饶弘有时会模仿电视上的武打动作,对着同桌贝雨比划,虽然没有真的打到贝雨身上,但是娇气的贝雨却委屈得泪流满面。明白真相后,我找来饶弘和贝雨,进行了相应的教育引导,取得了明显的教育效果。 二、及时解决问题 幼儿以暂时记忆为主,如果发生的事情没有及时解决,过后幼儿容易忘记事情的经过, 就会失去最好的教育依据,从而失去教育意义,甚至造成冤假错案。 如班上有个最好动的幼儿吴嘉豪,经常磕磕碰碰弄伤自己。一天早接待时,他的妈妈指着儿子鼻子下面的一条条红斑向我告状:“我孩子的皮肤被刘畅(嘉豪的同桌)抓破了,老师帮忙教育一下。”我耐心地开始询问事情的经过,嘉豪小朋友一下子点头一下子摇头,自己也搞不清事实真相,他的妈妈站在旁边肯定地说:“没错!我在家里问了儿子,他说是刘畅抓的,应该没错。”我正想找来刘畅进行教育,旁边的生活老师提醒我:“看样子不象被人抓的,如果是被小朋友抓的,伤痕一般是从上往下,而他的红斑大部分从左往右,还有一些不同方向没有规则。”我觉得有道理,就理智地找来昨天的当班老师了解事情真相,原来是绘画活动时,嘉豪小朋友自己用水彩笔在嘴巴旁边画画,是水彩笔的笔尖划伤了他的皮肤,刘畅并没有抓他。事实清楚了,在老师的启发和提醒下,嘉豪小朋友也渐渐记清了事情经过。我差一点就冤枉刘畅了。 三、引导幼儿自己解决问题 幼儿年龄小,他们幼小的心灵还很脆弱也缺乏经验,对成人的依赖特别强,碰到问题时无法自己解决,常常依赖老师的帮助来解决问题。但我们老师可以尽可能地引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即可以锻炼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而且在幼儿自己解决问题时,还可以同时结合礼貌行为教育,引导他们之间互相道歉互相原谅,学习使用“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 四、进行“坚强”、“勇敢”、“宽容”等心理品质教育 很多幼儿动不动就流泪,容忍精神和挫折感非常薄弱,经不起一点点磕碰。针对幼儿脆弱、娇气等心理弱点,应该进行“坚强”、“勇敢”、“宽容”等心理品质教育,及培养他们经受挫折的能力。 如前面讲到的刘贝雨小朋友,就是个娇气十足的女孩。每次她流泪时,我都先鼓励她:“别哭!贝雨很坚强的!把眼泪擦干!老师喜欢坚强的孩子!”等她擦干眼泪后我再引导她:“好朋友一起玩,轻轻地碰一下是没关系的,你说对吗?”渐渐的她不再动不动就哭了,而且看到其他幼儿难过时,她也学着老师的口气说:“轻轻地碰一下是没关系的。”坚强的品质和宽容的精神慢慢地走进她的心田.

阅读全文

与幼儿园纠纷如何处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浏览:702
商标注册网先咨政岳知识产权放心 浏览:658
公众号版权投诉材料 浏览:841
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好处 浏览:727
油汀发明 浏览:216
论文转让网 浏览:282
通州门面转让最新消息 浏览:165
第二届紫金知识产权国际峰会 浏览:4
2010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答案 浏览:259
3系马年限量版价格 浏览:952
快餐店转让协议 浏览:407
小萝莉和猴神大叔版权 浏览:290
产权年限到期后怎么办 浏览:83
铜川58同城转让 浏览:477
著作权使用许可范本 浏览:846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浏览:414
火石创造笔试题 浏览:545
河南医院转让 浏览:798
工商局法制工作总结 浏览:359
贝伦斯发明 浏览: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