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交通事故,责任判决书还没出来,对方可能不签字,多久可以拿到车
要求交通管理部门出具事故认定书5日内应当放车。
如果交警不放车,可以向上级公安机关投诉。
(1)机动车责任纠纷坐车人有责任的判决书扩展阅读:
(1)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现场调查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查获交通肇事车辆和驾驶人后十个工作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2)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鉴定结论确定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3)《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五十八条自检验报告、鉴定意见确定之日起五日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通知当事人领取扣留的事故车辆。
㈡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民事判决书怎么写
请求你要求侵权人赔偿的数额,具体为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费、残疾赔偿金等相加。另外就是要求有哪些被告要求承担责任,诉讼费由被告承担。
㈢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网上登多久
判决生效后,就可以上网了,上网快慢就看法院的人手和工作效率了。
判决书内版容的获得更多渠道:权
1、案件当事人,可以直接去法院调取判决书。
2、非案件当事人可以委托律师调取判决书。
3、如果案件已经公开,可以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查看下载。
4、如果案件公开,也可以去网络搜索,还有很多公开裁判文书的网站,有的收费,有的免费。
㈣ 2016年有多个被扶养人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的判决书
某些时候被告要求重新鉴定纯属为了拖延时间,但实践中法院一般会允许被告的鉴定申请,所以原告会因此多延误两个半个月左右时间。
㈤ 车上人员发生交通事故,坐车人有什么责任
乘坐出租车发生交通事故,在确定民事赔偿主体时,首先应该确定交通事故的责任划分,根据责任划分分为两种情形。
一是承运人(如本案中的出租车司机)负有事故的主要责任、次要责任或同等责任的情形下。
承运方与事故的其他方构成共同侵权,共同侵害了乘车人的人身权或财产权,两方都是民事赔偿主体。
二是承运人对事故的发生无责任,其他方负有事故全部责任的情形下。
就发生了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竞合,出租车乘客既可要求事故其他方承担侵权责任,也可要求出租车司机承担违约责任。
(5)机动车责任纠纷坐车人有责任的判决书扩展阅读:
事故分类
按后果分类
轻微事故
是指一次造成轻伤1至2人,或者财产损失的数额中机动车事故不足1000元,非机动车事故不足200元的事故。
一般事故
是指一次造成重伤1至2人,或者轻伤3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不足3万元的事故。
重大事故
是指一次造成死亡1至2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财产损失3万元以上不足6万元的事故。
特大事故
是指一次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者重伤11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以上,或者死亡2人,同时重伤5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6万元以上的事故。
截至2012年11月10日,重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4.8%和15.5%,其中煤矿重特大事故同比分别下降35.0%和34.2%。
按原因分类
主观原因指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当事人本身内在的原因,即主观故意或过失,主要包括:违反规定、疏忽大意、操作技术等方面的错误行为。
㈥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判决书(车子全责,全保,造成70多岁老人瘫痪)
你好,需要赔偿对方医疗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费、残疾赔偿金等。交强险在责任限额范围内先行赔偿,不足部分由商业三者险赔偿,若仍不够,由当事人自己承担剩余部分。
㈦ 交通事故判决书下来之后所有赔偿金都在里面了吗
交通事故判决书下来,肯定所有赔偿金都是在里面,但是你觉得不服还可以申诉。
㈧ 出车祸坐车的人有责任吗
一、租赁、借用、维修、质押等平等主体间法律关系的原因导致机动车所有人与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时,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由车辆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机动车所有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1) 明知使用人没有相应的机动车驾驶资格的;
(2) 明知使用人存在饮酒、吸毒或患有禁止驾驶疾病的;
(3) 明知使用人驾驶机动车从事违法飙车行为的;
(4)明知使用人驾驶机动车从事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危害道路安全行为的。
使用人下落不明或不能证明的,由机动车所有人在事故责任范围内先行承担赔偿责任。
二、非经营性机动车的私人之间免费搭乘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搭乘人损害的,超出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之外的搭乘人的损失,如被搭乘机动车一方在事故中负有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其对搭乘人的赔偿责任。
㈨ 机动车所有人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
案情:吴某驾驶鲁Pxxx牌号小型轿车,沿省道由南向北行驶至事故地点,从路中间的隔离带掉头向南行驶时与言省道由北向南李某驾驶的鲁PYXX小型轿车相撞,乘车人张某受伤。鲁PXX牌号的登记车主为徐某,经交警部门认定,徐某承担主要责任,李某承担次要责任,张某不承担责任。徐某与吴某的是公公和儿媳的关系。
双方协商不成,张某将徐某、吴某、李某、保险公司诉至法院。
一审判决以吴某因家庭原因驾驶车辆为由判决徐某承担共同赔偿责任。徐某不服上诉至二审法院,上诉理由为当时吴某是借用徐某的车辆,二人早已分家,吴某所述的家庭原因与徐某无关。
本案且不说,原告起诉中没有以家庭原因驾驶车辆为由要求徐某承担赔偿责任。而原审判决以吴某因家庭原因驾驶车辆为由判决徐某共同承担赔偿责任,已经超出的原告起诉的范围。
从法律规定看,法律从未规定车辆的所有权人对于事故的发生必须承担赔偿责任。
本案属于交通事故责任,属于侵权责任,在侵权责任中,侵权人应对被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而没有规定车辆的所有权人必须承担赔偿责任。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因租赁、借用等情形机动车所有人与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时,发生交通事故后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也就是说机动车所有人仅承担过错责任。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也对过错的情形给与了进一步的明确:(一)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机动车存在缺陷,且该缺陷是交通事故发生原因之一的;(二)知道或者应当知道驾驶人无驾驶资格或者未取得相应驾驶资格的;(三)知道或者应当知道驾驶人因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等依法不能驾驶机动车的;
法律也并未规定因家庭原因驾驶车辆,家庭成员就要承担共同赔偿责任。
即使吴某是因家庭原因驾驶车辆,但是吴某允许张某乘坐车辆未经徐某同意,徐某对张某驾驶车辆并不知情,吴某是好意搭乘行为,按照山东省人民法院2005年会议纪要的规定:对于机动车驾驶人同意,无偿搭乘他人机动车且在交通事故中遭受损害的,由驾驶人依其过错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而不是规定由机动车所有人承担赔偿责任。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徐某作为肇事车辆的所有权人,体现的是徐某对于肇事车辆的的物权关系,即所有权关系。而交通事故赔偿诉讼是基于侵权法律关系。在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诉讼中,判断当事人是否为赔偿义务人,是否承担赔偿责任,依据的是侵权责任法。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侵权人具备一定的条件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侵权人承担责任的一般原则是:有损害后果、行为人对于损害后果有过错、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不存在法律规定的免除责任的事由。
另外还存在行为人不承担赔偿责任,而由其他人替代承担责任的情形。如果存在法定的替代责任的情形,应当由替代责任人承担责任。如司机在从事雇佣活动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主虽然不是行为人,应当承担责任,其承担的是替代责任。
可见,仅凭车辆所有权人来判断是否承担责任的问题是错误的。是否承担责任应当依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判断,因为物权与侵权是两类不同性质的法律关系,不能用物权法律关系判断谁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我个人认为法院判决徐某承担共同赔偿责任欠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