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单位未成文规定在业务员的销售提成中扣除已发工资是否合法是否可以申请仲裁
你的理解是对的。如果公司薪酬管理制度已经明确规定了,再这么做就是不合适的。可以选择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B. 业务员飞单,能要求赔偿损失吗
飞单,是指业务人员把自己所在公司的客户订单,通过各种手段转移至别的公司或者竞争对手处去生产,以谋求利益为目的的行为。也指业务员利用公司管理上的漏洞和管理层外语知识的欠缺,在对客户提供的采购价和公司报价单间制造剪刀差,赚取高额差价的行为。业务员利用本公司的资源和渠道拿到单子,通过飞单,在获取佣金之外,还赚取高额差价,却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和损失,让老板们很受伤,单位可以报警。
飞单,实际上是业务员构成职务侵占的行为,数额较大(10000元以上)的,构成职务侵占罪,要追究刑事责任。
有媒体报道,宁波一家外贸企业的业务员俞某在其37岁生日的前一天,等来了宁波镇海区法院的刑事判决:因职务侵占罪且数额巨大,判处有期徒刑6年半,并没收个人财产10万元。
在三年时间内,俞某利用非法手段,共侵占公司与国外客户之间的货物差价折合人民币60.8万元。据了解,这是宁波市法院首次以这一罪名,对外贸企业业务员利用职务便利,以玩“飞单”等手段非法获取利益的行为作出惩处。
C. 如何解决销售中的业务员飞单问题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从",听起来颇有道理,身在皇宫大内的君王不了解前线的具体情况,将士自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应对.但是,不要忘了,这个不从的底线是"不要叛国投敌".销售人员在业务一线也应当有限制地灵活处理,但是如果拿着公司的钞票、为竞争对手干活,那就越过了底线.销售人员飞单,是围追堵截,还是指引疏导?其实不必这么紧张,销售管理领域有一句至理名言:"要耕田不要打猎",这样才会赢得长足的客户合作.同样,如果您的销售人员都是猎人,不飞单才怪呢!如果您的销售精英们都是农夫,哪儿部飞不走!
一、飞单的典型现象
(一)产品价格高当客户不能承受公司的产品价格时,销售人员转向其他同行的产品,美其名曰"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D. 业务员之间业务冲突,应该怎么处理
之所以出现销售人员业务冲突的问题,关键在于:
企业没有对销售进行明确的区域划分和客户群划分,导致谁联系的,就是谁的。结果很可能出现两个人同时联系一个客户的情况出现。
企业缺少明确的标准,以区分销售人员的客户订单划分问题。如果标准明确,比如以报备制或者订金制作为成交标准,是不会出现抢单问题的。
企业对销售人员的管理不当。销售本应该是协作一致共同努力的,但是单打独斗的企业氛围,反而导致抢单行为的一再出现,说明企业需要审视自己的团队管理规范性了。
E. 业务员如何搜集劳动争议的证据
【劳动关系 举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2005)12号第二条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四)考勤记录;
(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其中,(一)、(三)、(四)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F. 业务员飞单,会被起诉做劳吗
要看涉嫌金额,金额则涉嫌刑事犯罪
G. 关于销售业务员离职时的责任界定,麻烦高人解答
领导考虑的也有他的道理,你是经手人,只有你熟悉这块东西,要不来回来款就离职,他肯定会考虑可能没人能经手,继续这个回款问题,那就是坏账了。对于第二个,70%的约定领导是否知晓,这个货物质量问题领导是否知道。如果他认同这个事情,那是生产的责任,不能推脱到业务员的身上
H. 我是一个销售业务员,现在因为公司办了一个飞单和泄露公司信息的专案
要查就不做了
I. 关于业务员走私单(飞单)的法律问题!急~~~~
1. 可能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2. 有效.
保密费用作为竞业限制一般由劳动合同约定在员工离职后支付, 但在合同期内员工有忠实的义务, 保密协议也是有效的.
相关法条:
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