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起典型的劳动纠纷,求助专家!!
你好
劳动争议案件,劳动仲裁是前置程序,现在仲裁只是叫双方调解,调解不成就会裁决,因此,必须等仲裁裁决后,不服的才能向法院起诉;
可以撤销,但这个在裁决中增加仲裁请求也是可以,你请了律师,他怎么操作就听他的吧;还有,这是劳动仲裁委对此进行仲裁,而不是劳动局开放审理。
② 劳动争议案例
在本案例中,复企业可以调制整李某的工作岗位。李某不同意调整,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单位约定一年的试用期因违法而无效,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所以,单位要解除与李某的劳动合同,应当适用《劳动法》第26条提前30日书面通知劳动者。
《劳动法》相关规定:第二十一条 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第二十五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③ 劳动纠纷,非常复杂,非常典型,期盼指点,提供思路!!!
一、情况分析
1、你是事业单位在编职工:应当不是公务员,最多是参照公务员管理,而对于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与单位发生的纠纷,不适用《公务员法》来调整,所以你走人事仲裁、法院诉讼的途径维权,应当是没有问题。
2、你是被A单位“派”到下属单位B公司工作:如果当时没有特殊的书面合同或协议约定你的工作关系转到B公司的:你仍然是A单位的员工。
3、2005年A、B对外合作失败后:有法院的生效调解书“要求你回到A、B上班的:也同样从法律上确认你的工作关系仍然是A、B单位。
4、“我到AB报到后,因之前的矛盾,AB互相推脱,我在两个单位之间被踢皮球,工作无法安排”:
(1)你报到、A和B都推脱,不给你安排工作的情况:你有证据证明吗?比如A、B领导的接待记录或是你暗中的录音或是知情同事的证明?
(2)如果有证据,就可以证明:不是你不上班,而是单位(A、B)不给你提供劳动条件。
5、2007年A单位做出开除你的决定:
(1)此决定说明:A单位承认你一直是该单位员工。如果A单位不承认你是该单位员工,绝不会再做出决定开除你,对于认为不是其员工的人,单位不会“决定开除”。
(2)此决定因程序违法被法院撤销:就说明A单位2007年开除你的决定被法院确认无效了,你仍然是A单位的员工,有权要求上班、要求A单安排工作。
6、2009年1月7日研究所A又给你做出了辞退处理决定:
(1)同样证明A单位到2009年还承认你是该单位的员工。这份辞退决定、之前的开除决定,都有对你有利的一面,那就是:承认你还是该单位员工。如果你再能拿出自2005年到现在你一直在找A、B单位要求工作、两单位却屡次予以拒绝的证据,情况对你就非常有利了。
(2)此决定,做出的日期是2009年,你收到的日期是2009年1月7日:这有证据吗?你收到是邮局邮寄还是A单位派人送达、还是让你到单位亲自拿的?你当时签收了吗?如果有证据,A公司对你的辞退决定,应当自送达你时生效,也就是说:自你收到此辞退决定时对你的辞退才生效,不能从2007年起算。
如果你没有证据证明你是2009年1月7日才签收的:辞退应以2008年12月30日算起(先不管原开除决定是否合法)。
7、“仲裁委员会撤销了该辞退决定,研究所A又提起了上诉”:A研究所提起的,是起诉、不是上诉,是以人事纠纷不服人事仲裁的结论而请求启动的一审程序。
8、“法院根据B公司出具的证据,证明我未到B公司上班,就审理认为因我未到AB两单位报到上班,(而我到AB去报到也没有证据去证明),进而对研究所A重新做出的辞退处理予以支持”:也许你不爱听,但我不会顺着你说你爱听的话,我认为法院的判决是合法的,理由是:
(1)B公司提供了证据证明你自2005到2007年甚至到现在你一直没有在该公司上班:长达几年时间不上班,不管是参照劳动法律法规还是人事管理的规定,都已经达到了单位可以辞退你的条件。
(2)你无法提供证据反驳B公司的证据:你无法提供你去A和B公单位报到、要求工作却被推脱不安排的证据。在原告有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你却无证据反驳原告的证据的情况下,法院据原告的证据支持原告的请求,不违法。
9、你现在是处于法院一审判决后的上诉期间,现在你决定上诉?要求推翻一审判决、撤销A对你的辞退决定:那么,你就必须找到证据证明一审判决认定事实存在错误,即一审法院认定你确实自2005年不到B单位上班是你自己的原因是错误的,证明不是你故意不上班,而是A和B故意不提供工作条件和岗位、导致你无法上班。
二、关于你的问题:
1、“从2005年,我到单位报到上班之后,单位一直没有给我发工资,我一直要求补发工资,拖欠至今”:
(1)你说你“到单位报到上班”:有证据吗?是有当时你去报到和单位领导交涉的现场情况录音、还是有单位领导事后承认的录音、还是有知情人的证明?如果没有证据,对方却能提供你一直没有上班的证据,法院就不会认定你说的“报到上班”的事实,只会认定你旷工多年。
(2)即使你有你已经、并多次到单位“报到上班”的证据:想要求补发全部工资,也很难得到支持:理由是,你自己也承认,你这些年并没有实际到单位工作,最好的结果,就是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补发工资,或是由单位适当给予生活费补偿。最可能的结果是:法院不支持你要工资的请求。
2、“单位给我所做的两次处理决定,捏造了一些事实,并对我做了开除处理,我拟要求精神赔偿”:
(1)你说单位捏造事实:有证据证明吗?是指你不上班的事?如果是,你应当提供你多次报到、A和B置之不理的证据。
(2)如果有这样的证据,你可以提出的合理要求有:要求对这几年的工资做适当补偿;要求继续履行原合同或协议,为你安排工作岗位。
(3)要求精神赔偿的说法,虽然是A、B两单位侵犯了你的劳动权,也属于民事侵权,但对这种情况,支持精神赔偿的几乎没有。
(4)如果你手里没有你曾经多次报到、被推脱的证据:上诉也很难赢。
3、“就上述情况,在我上诉的时候,我应该抓住那个关键点?望指点?”:我认为,上诉请求应以撤销判决、撤销A单位的辞退决定、赔偿单位不提供劳动条件不安排工作岗位造成的损失、继续为你安排工作岗位为主,但上诉能不能胜,关键是你是否能收集到证据证明不是你不上班、而是B单位不让你上班。
4、“法院仅根据B公司的员工证词,就认为我没有去B公司上班,进而推导出我也没有去研究所A上班,而AB都没有给我安排工作,对于这种情况,我应该怎么办?”:
(1)B公司的员工可以作证:但因为有利害关系,证人的证言证明力较弱,但如果有多人都能证明,而你又提不出相反证据的,法院据以认定你不到B公司上班合法。
(2)至于你同样没有到A公司上班:如果A证明将你派到了B公司工作,法院这样认定也合理。
(3)你应当做的是:收集证据证明你多次到过A、B单位要求上班、但却被推脱不安排岗位。
5、“我收到文件的日期是2009年1月7日,可辞退文件中说明辞退日期从2007年5月算起。我知道这个不合理,想问一下,单位的这个决定违反了那个法规,具体法律依据是什么?”:
(1)辞退决定的生效时间:应从A单位做出决定时起算。但是,如果A公司做出辞退决定后没有及时向你送达、你有证据证明你是2009年1月7日收到的:A单位应当对做出辞退决定到你收到时的这段时间的工资损失做出赔偿。
(2)《劳动部办公厅关于企业辞退违纪职工生效时间的复函》【颁布日期】 19931130
陕西省劳动厅:
你厅《关于企业辞退违纪职工应以〈辞退决定〉还是〈辞退证明书〉为准的请示》(陕劳裁发〔1993〕384号)收悉。经研究,现函复如下:
《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第四条规定:“企业对被辞退的职工应当发给辞退证明书。被辞退的职工可以持辞退证明书到本人户口所在地的劳动部门办理待业登记。”这表明一般情况下,《辞退决定》在先,《辞退证明书》在后。因此,【辞退违纪职工生效时间】【应从企业作出辞退决定之日起计算】,并在《辞退证明书》中写明。由于企业的原因没有发给职工辞退证明书的,应当责令企业予以补发,由此造成被辞退职工经济损失的,应由企业负责赔偿。被辞退的职工如不服企业的辞退决定,应在收到《辞退证明书》之日起六个月内,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6、“在这之前的几个官司都是我自己打的,现在希望大家给我多提供一些思路和法律法规的依据,因我对法律条款了解有限”:
(1)我认为,你现在最缺的,不是法律法规,而是证据:能证明你曾经多次到A、B单位报到、要求上班,却被推脱不给安排工作岗位的证据。
民事官司打的就是证据,没有证据,有多少法律法规也解决不了问题,法律法规要想落到现实中,需要有证据支撑。
(2)关于思路问题:请求撤销一审判决、请求撤销A的辞退决定是可以的,但以要求这几年的工资为重点不会被支持,如果有证据证明是B公司故意不提供工作条件、不安排工作岗位,可以B公司违法给你造成了损失为由要求赔偿损失,损失数额包括工资和你要求上班的交通、食宿费用等。
附:参考案例链接:
http://www.laodongfalv.com/news_show.asp?newsid=667
④ 劳动争议案例分析
1、姚某已超过申请仲裁日期,当时是60日,而现在申请仲裁日期是一年。
2、主体应是甲企业应由甲企业所在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按借调工作合同决定。
⑤ 集体劳动争议案例
一起重大集体劳动争议案件成功解决
日前,我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牵头,与市劳动监察科、市劳动法制科、市劳动监察支队共同为一家外资企业的81名员工追索劳动报酬、赔偿金共计69.31万元,并为81名员工补缴欠缴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费。
2008年3月28日,由于该外资企业部分车间进行车间设施大修,遂做出排产调整,决定安排该企业的81名员工放假,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81名员工发放休假工资544元/月。可是,单位从2008年4月至2009年底,未为该81名员工发放休假工资。为此,该81名员工于2009年12月5日向包头市劳动仲裁委提请仲裁,请求单位为其发放休假工资、因欠付工资引发的赔偿金及补缴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费。
市劳动仲裁委接到该案后,考虑到该案是一起典型的群体性欠薪欠保案件,市劳动仲裁委当即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协商研究决定,该案由市劳动监察支队调查处理。经劳动监察部门调查督促,该外资企业承诺于2009年年底前为81名员工支付相关待遇。因该外资企业未能按约定期限履行承诺内容,2010年7月30日,81名员工再次向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市劳动监察支队提出申请,要求协调解决此事。经过调解,今年8月4日,81名员工与该外资企业双方再次就争议内容达成调解意见。根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四十二条规定:当事人申请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撤回仲裁申请,也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和解协议制作调解书。经81名员工申请,市劳动仲裁委员会工作人员加班加点,为当事人制作324份调解书,并及时为双方当事人送达了调解书。该案共为申诉员工追索生活费69.31万元,并为81名员工足额追缴欠缴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劳动监察支队在办案过程中,想当事人所想,急当事人所急,多措并举,着力打造劳动争议维权的“绿色通道”,大力促进劳资双方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