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购房合同中的公摊面积纠纷怎么处理
公摊面积有误差,建筑面积必有误差。 一,面积误差比 面积误差比是指购买商品房时实测面积与预测面积之差和预测面积的比值。面积误差比是商品房买卖过程中处理面积差异的一种方法。 二,计算公式 面积误差比=(实测面积-预测面积)×100%÷预测面积 面积误差比绝对值=(实测计价面积-合同约定计价面积)的绝对值*100%/合同约定计价面积 三,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四条规定:出卖人交付使用的套内建筑面积或者建筑面积与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面积不符,合同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处理;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以下原则处理: 面积误差比在3%以内(含3%),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格据实计算,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的,不予支持。 面积误差比绝对值超出3%,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的、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的,应予支持。买受人同意继续履行合同,房屋实际面积大于合同约定面积的,面积误差比在3%以内(含3%)部分的房价款由买受人按照约定的价格补足,面积误差比超出3%部分的房价款由出卖人承担,所有权归买受人;房屋实测面积小于合同约定面,面积误差比在3%以内(含3%)部分的房价款及利息由出卖人返还买受人,面积误差比超出3%的部分房价款由出卖人双倍返还买受人
⑵ 因房屋公摊面积引起的纠纷诉讼时效如何届定~~有具体案例,请问像这种情况如何处理高手请帮忙解答~~
这是个排除妨害之诉,属物权范畴,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诉讼时效仅适用债权之诉。就本案来说,对方有权诉讼。
你们作为邻居,可以先由居委会或小区业委会调解,你方可考虑给你对方一定经济补偿,不一定非要拆除。
⑶ 如何避免公摊面积引发的纠纷
第一招:索取公摊数据;
在签订购房合同时,让发展商出示有关计算公摊面积的数据,包括整幢建筑的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之和、不应分摊的建筑面积等基本数据,也可以要求发展商列明公摊公用建筑面积的具体项目以及各项目的面积,这样业主可以通过数据求出公摊面积,以明确自身的权益。
第二招:查阅有关资料;
业主们有权自查或者聘请律师向设计单位、规划单位、测绘部门等机构查阅所购房产的相关文件,比如终设计图纸或者终设计方案、终面积测量报告、各种数据的计算方式及其文件等等。
第三招:在购房合同中约定公摊面积;
《商品房买卖合同》第三条和附录二中有关公共部位和公用房屋分摊建筑面积的条款,购房人应当在合同中约定公摊面积的数字,并在附件二"有关公共部分与公用房屋公摊建筑面积构成说明"中,详细约定公摊的具体部位、面积大小。
是有关共有建筑分摊部位变更的情况,约定得越详细,对购房者就越有利。一旦发生纠纷,购房者就可以以合同约定来保障自己的利益。
⑷ 房屋公摊面积,为何成了令中国房奴无比心塞的一个事情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住房面积都是按套型面积计算的,也就是说,你的房产证是100平方米,你的房间使用面积将是100平方米。但中国不同。中国有一个很好的共享系统。当你的分摊系数为30%时,你的房子面积只有70平方米。2010年,山东某房地产的分摊系数甚至超过了52%。当你拿到100平方米的房产证时,只有48平方米的使用面积,这严重侵害了购房者的权益。中国的共享制度起源于香港,但现在香港在舆论压力下废除了这一制度,大陆仍在继续使用它,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房地产制度。
但是,共享的理念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物业公司和供热单位都非常有利。除了主人们打倒了牙齿,吞了血,倒出了血模,可以说是完美的。如果你购买了共享区域的账单,你就拥有了所有权和使用权。然而,有许多种公共摊位。此外,开发商很少明确宣传,购房者根本不知道哪些公共区域属于自己,更不用说使用了。
⑸ 公摊面积参考标准是什么 遇到问题如何维权
我们买房的时候,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都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比如:公摊面积。那么,公摊面积的参考标准到底是多少呢?下面,让购房指南为大家来介绍一下吧。
一、房屋公摊面积的国家标准
1、多楼层的住房
多楼层建筑指的是在6层高度左右的的建筑,国家明确规定,在7层以下的住宅的公摊率是7%-12%。
而其它的公摊部分的面积也包括外墙的水平投影的二分之一楼梯、楼梯间以及为每位住户所提供的服务业务的用房(热水交换站、水泵房、配电室等等)。一般情况下,这些会占我们住房建筑面积的7%-12%。
2、小高层的住房
小高层指的是7层到11层左右的住宅,其公摊率国家规定为是10%-16%。一般情况下,小高层的公摊率取决于各楼盘的自己本身情况来决定的,因为不同的小高层楼房的公摊是有差异的。
如果在地下没有设备用房,而在底层也没有任何商铺和底层架空的情况下,小高层的公摊系数是在10%-15%之间的。而带有电梯的小高层住户,公摊的系数在15%-20%之间。
另外,按照国家规定,凡在7层以上的楼层,必须安装电梯。所以,小高层就属于配制电梯的范围之内。虽然配备电梯会增大公摊率,但是可以极大方便我们的生活。
3、高楼层的住房
12层—33层的住宅公摊率为14%-24%,高楼层住房的公摊面积最大的原因是根据建筑规模的不同,高楼层的建筑一般都会在25层-33层之间。而且,高楼层的住宅也是楼梯高度最高的。
而且,高楼层的建筑除了有电梯和电梯前室所占用的空间之外,安全通道的楼梯也占用了很多的空间,还有“管道井”、“强电井”以及“弱电井”等等,许多公用的设备也都占用了很多的空间。所以,高楼层的建筑,楼层越高,公摊面积就越大。
4、别墅的住房
别墅类型的住房是指包括地下楼层在内的,最多三层楼房的独栋住宅的形式。国家规定别墅类型的住房的公摊率是1%-8%,其中带室内的车库。一般来说,独立的别墅是没有公摊面积的,而联体的别墅有比较少的公摊面积。
二、维权的三个方法
以上这些就是我们国家关于公摊面积的标准,希望对购房者有所帮助,下面购房指南给大家说一下关于公摊面积纠纷维权的三个方法。
1、直接找开发商协调
这个办法比较直接有效,但往往需要众多业主联合起来,要求开发商给出一个明确的解释,必要时还可以通过媒体监督解决纠纷,但很多不良开发商会玩“躲猫猫”,采取避而不见和拖而不决的策略,处理起来比较耗时耗力。
2、向测绘部门或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反映,要求测绘单位重新进行测量
这个方法的维权成本较高,专家介绍公摊面积的测量都是以“幢”为单位,一幢楼中所有套内面积之外的地方都在公摊计算范围内,如果一户业主提出申请,意味着需要对整幢楼重新测量,按照现在纯住宅1元/平米、商住两用1.7元/平米的测绘费用,业主的负担至少在数千元甚至上万元。
3、通过法院诉讼,由法院指定测绘单位重测
相比之下,第三种通过法律途径诉讼解决的办法实在是无奈之举,不仅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各种费用的支出也是不可避免的,可以说是三种维权办法中成本最高的。
小结:对于普通百姓在购房时,最实际的做法就是要求开发商公布公摊面积的测绘细则(列入公摊的项目及这些项目的具体面积),以利维权!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7-10-10,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点击查看更全面,更及时,更准确的新房信息
⑹ 房屋公摊面积纠纷
本案合同效力的是没有问题的,交易的面积已经写得很清楚了,专如果调解不好的话,就只有等属法院的判决了,实在不服,可以上诉。
个人觉得,如果如你所说“在购买协议上写明的是60平方并没写公摊面积”那么对于此合同可以以“重大误解”为由要求撤销合同,结果是你换他房子,他还你的钱(利息),但是你很可能是不愿意这么做的。另外不知道合同中约定的是总价款还是每平方米多少钱,这个是不同的。再者你这个案子已经到了法院在处理过程中,不没有,代理思路是怎么的,积极和法官沟通,不服判决再上诉
不合法,对方应当履行合同。
⑺ 房屋公摊面积的各种常识
如何计算房屋的公摊面积?
屋销售面积一般由套内建筑面积和公摊面积组成。但因公摊面积计算起来比较复杂,所以也是房屋买卖中猫腻重重、纠纷不断的焦点。专家将告诉买房人,公摊面积究竟包括哪些部分?如何计算?公摊面积多大才算合理?
所谓公摊面积,是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的简称,它与套内建筑面积之和构成了一套商品房的建筑面积。对于公摊面积的处理,目前我国尚无明确法律法规出台,因公摊面积的不明确,使其成为房地产交易过程中争论的焦点。
比如张先生和他的朋友马女士各买了一套建筑面积为73平方米和74平方米的高层住宅,但他到马女士家做客时发现,她家的房子虽说仅比他家的大1平方米,但是客厅和卧室却明显宽敞许多。经检查发现,张先生家的公摊面积为21.9平方米,而马女士家的公摊面积为13.32平方米。这样看来,在名义价格相同的情况下,实际价格却相差很多。对普通的购房者而言,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毕竟他们希望用有限的钱住上较大的房子。
长期以来,消费者习惯按建筑面积买房,而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公摊面积,这就使某些不法开发商利用“公摊面积”这个合法外衣,在房屋销售过程中“不该摊的乱摊”。但是,由于建筑面积计算的复杂性和专业性,购房者很难知道自己买的房子面积够不够,有没有被开发商兑水。所以,很多购房者就这样吃了“哑巴亏”。
公摊面积如何区分?
目前我国尚无法律对公摊面积加以约束,只有建设部的行政规章和地方政府的部门文件做出的原则性规定。现在政策主要是根据2000年8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房产测量规范》执行。依据《房产测量规范》可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即公摊面积为:
1.大堂、公共门厅、走廊、过道、电(楼)梯前厅、楼梯间、电梯井、电梯机房、垃圾道、管道井、水泵房、消防通道、交(配)电室、值班警卫室等,以及为整幢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物业管理用房以及其他功能上为该建筑服务的专用设备用房;
2.每套与公用建筑空间之间的分隔墙及外墙(包括山墙),为墙体面积水面投影面积的一半。
不应计入的公用建筑空间为:
1.仓库、机动车库、非机动车库、车道等,作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单独具备使用功能的独立使用空间;
2.售房单位自营、自用的房屋;
3.为多幢房屋服务的警卫室、管理(其中包括物业管理)用房。
需要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为整幢建筑物的建筑面积扣除整幢建筑物各套套内建筑面积之和,并扣除作为独立使用的地下室、车棚、车库,为多幢服务的警卫室、管理用房,以及人防工程等之后的建筑面积。
公摊面积怎么摊?
公摊面积过大,势必降低房屋的性价比;过小,则影响居住的舒适度。那么公摊面积如何摊才算合理?
目前有一个可以用来考量的概念,即住宅楼公摊系数。住宅楼公摊系数计算方法为:需要公摊的共有建筑面积总和除以参加公摊的各单元的建筑面积总和,然后用各单元参加公摊的建筑面积乘以分摊系数,就可以得出各套房屋的公摊面积。其中,需要公摊的面积要由产权部门测绘队实地测量。
一般来说,高层楼房的公摊面积要大于多层的公摊面积。高层公摊系数一般在0.18~0.26之间,而多层的公摊系数则在0.11~0.16之间。不过,每个楼盘,甚至一个楼盘各幢房子的情况都不一样,因此房屋的公摊面积要实地测量,要根据房屋的使用功能和相关配套情况来定,没有限定的范围。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4-06-19,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搜狐焦点网,为您提供房产信息,房产楼盘详情、买房流程、业主论坛、家居装修等全面内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