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工伤由第三人侵权所致,能否同时获得民事赔偿和工伤赔偿哪些费用不重复享受
这是两种赔偿责任竞合后,如何解决的问题。《工伤保险条例》、《最高院关于人身损害赔偿规定》中未作明确的规定,有部分法律执业者通过法律之间的表述,推定出来可以同时获得赔偿,但略显缺少法律依据。
我认为对赔偿项目应当区别对待。如:
1、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伙食补助费、误工费这些补偿性费性,如在民事赔偿中等到赔偿,在工伤保险补偿中就不当在重复支付。
2、在工伤险中列明的一次性就业补助金或其他在民事赔偿中等不到的项目,工伤保险应当支付。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⑵ 第三人侵权造成工伤如何索赔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第十五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三)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申请人安某是被申请人某服装厂保安,因履行工作职责被李某、王某打至轻伤。经派出所调解,李某、王某赔偿给安某医药费、误工费、护理费、营养费等两万元。后安某被认定为工伤,并被鉴定为九级伤残。安某遂与某服装厂协商工伤保险待遇,双方在医药费、停工留薪期工资等待遇的支付问题上产生争议:安某认为李某、王某的赔偿不能免除服装厂的赔偿责任,自己理应获得双赔;服装厂则认为应当从安某的工伤保险待遇总额中扣除李某、王某已支付的数额。因不能协商一致,安某向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评析】第三人侵权和工伤共存时,工伤职工应获得哪些赔偿?首先,《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工伤保险基金可就先行支付的医药费向第三人追偿。分析此项规定可知经办机构向第三人追偿垫付的医药费即产生工伤职工丧失向第三人主张医药费权利的效果,即职工只能获得医药费的单份赔偿。本案中,侵权的第三人李某、王某已经赔偿给安某医药费,安某无权再从基金获得医药费。 其次,除医药费以外的其他费用,工伤职工原则上可以同时享受工伤待遇和侵权赔偿,但因为两者是由同一事实引发的,故应在性质相同的物质性赔偿项目上予以适当限制。 第三,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是工伤职工应获得的工伤待遇,与侵权赔偿不重合,工伤职工可分别从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获得这三项待遇。本案中,安某应从工伤保险基金获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某服装厂应支付给安某伤残就业补助金。 阅读延伸:劳动法全文
⑶ 工伤事故与第三人侵权竞合全国各地如何赔偿
因为第三人侵权认定为工伤的可以双赔。
劳动者因为第三人侵权受到伤害,认定为工伤的,应当向第三方主张人身损害赔偿,在获得肇事方人身损害赔偿之后,可以享有工伤医疗之外的工伤保险待遇。
《社会保险法》
第四十二条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伤,第三人不支付工伤医疗费用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法释〔2014〕9号
第八条 职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受到伤害,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以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已经对第三人提起民事诉讼或者获得民事赔偿为由,作出不予受理工伤认定申请或者不予认定工伤决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职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受到伤害,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已经作出工伤认定,职工或者其近亲属未对第三人提起民事诉讼或者尚未获得民事赔偿,起诉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职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导致工伤,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已经对第三人提起民事诉讼为由,拒绝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第三人已经支付的医疗费用除外。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
《关于审理劳动争议纠纷案件若干疑难问题的解答(2012.12)》
十五、因第三人侵权导致工伤的,采用何种赔偿模式?
《社会保险法》实施后,因第三人侵权导致工伤的,仍继续适用浙政发(2009)50号通知的规定。职工因劳动关系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人身损害,同时构成工伤的,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如职工获得侵权赔偿,用人单位承担的工伤保险责任相对应项目中应扣除第三人支付的下列五项费用:医疗费,残疾辅助器具费,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间发生的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
⑷ 第三人侵权造成工伤 应如何处理民事赔偿和工伤赔偿
(宋
健)高度工业化的社会生产,在给人类带来生产力提高和生产、生活便利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些工伤事故。我国政府也在不断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完善安全生产立法,但工伤事故仍难以完全杜绝。因此,国家大力推行工伤保险制度,以使伤病职工能得到及时的救治和必要的赔偿。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对于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工伤,受害人可不可以同时获得民事赔偿和工伤赔偿,是存有争议的。笔者就该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一、民事赔偿和工伤赔偿的区别(1)、性质不同。工伤保险赔偿是社会保险待遇的赔偿,即公法领域的赔偿。享有工伤保险待遇是劳动者的法定权利。《工伤保险条例》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而工伤保险属于社会保险,也即公法领域。工伤保险赔偿自然就是社会保险待遇的赔偿,即公法领域的赔偿。第三人的侵权赔偿是普通的民事赔偿,属私法领域的赔偿。(2)、立法原则不同。按照我国立法,工伤保险补偿实行“无责任补偿”的原则。基于职业过程中的风险,对于职业伤害,职工有时是不可避免或无法抗拒的,不能以受害人是否负有责任来决定是否补偿。所以,工伤保险不问造成工伤的原因、过错及责任,只要职工因工受伤均应获得经济补偿。而民事赔偿是以“过错”原则不前提的,有过借,侵权人才承担赔偿责任,除具有补偿性外,民事赔偿还具有惩罚性。(3)、赔付标准及范围不同。对于工伤赔偿,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劳动者未死亡的,享有获得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食宿费、辅助器具费、停工留薪期间内的工资福利及陪护费、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的权利。劳动者死亡的,则可获得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等。对于各项费用的赔付标准,在条例中也有明确的规定。对于民事侵权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的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二者在赔偿标准和范围存在较大差异,适用法律也各不相同。二、民事赔偿和工伤赔偿争议的焦点我国现有的工伤保险待遇很低,基本上是最低保障。而人身损害赔偿远远高于工伤保险,导致工伤保险补偿的数额有时与民事赔偿差距甚大,因此很多人也放弃工伤索赔而直接要求民事赔偿。对于此类案件处理,赔付金额往往成为当事人争议的焦点。这一点通过比较《工伤保险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补偿或赔偿的标准就可明了。以死亡职工亲属抚恤为例,《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八条第一款规定: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十八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通过比较两者的规定,我们就不难发现,两者的补偿数额存在差异。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投保参加工伤保险是其法定义务,工伤保险制度虽是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但是由于补偿较低、利益分配不公平从而使当事人宁愿放弃工伤赔偿转而寻求民事赔偿。三、民事赔偿和工伤赔偿的选择工伤保险赔付是基于工伤事故的发生而产生,与劳动安全事故或劳动保护的瑕疵等原因有关,因此,工伤事故在民法上被评价为民事侵权。从而产生了工伤保险赔付与民事损害赔偿的相互关系。既然工伤事故具有工伤保险和侵权责任的双重属性,那么工伤的劳动者就存在两个请求权,一个是基于工伤保险待遇关系而享有的工伤保险待遇请求权,另一个是基于雇佣单位的特殊侵权而享有的民事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在目前我国工伤保险待遇的补偿标准下,对于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工伤的,工伤劳动者选择民事赔偿和工伤赔偿的兼得模式比较符合现状,也比较合乎情理。(1)、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依法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告知其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通过观察这二款,我们并不能得出劳动者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遭受人身损害时只能请求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不可以按照劳动争议的模式寻求救济的结论。根据第二款的表述来看,该条并不是专门针对工伤赔偿所作,并没有将工伤赔偿排斥在外。(2)、人权保障。人的生命或身体的价值是无法用钱来衡量的、是无价的,基于这一观点和高度重视人的生命、健康这一世界趋势来看,给予劳动者双项救济,更有利于保护工伤劳动者及其家属的生存利益,体现人的生命、健康的价值,也更有利于保障人权。(3)、社会效果。在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工伤情况下,第三人的侵权赔偿并没有加重用人单位的赔偿责任。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投保参加工伤保险是其法定义务,劳动者获得工伤保险待遇是其应享有的权利,而第三人的侵权赔偿是其依法应当承担的民法上的侵权责任,这是法律规定责任,并没有存在有损社会公平的问题。假如工伤劳动者获得工伤保险赔偿后,不允许再向实际侵权人主张权利,势必放纵了肇事者,使其民事违法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如果获得侵权赔偿后不允许再获得工伤保险赔偿,则对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而言,交纳工伤保险费就显得没有必要,工伤保险制度也丧失其应有的功能。(4)、实际情况。在我国现有国情条件和赔偿差距较大的情况下,侵权人的赔偿或工伤赔偿往往不足以弥补受害人的实际损失,如果规定受害人只能择一选择,反而会显失公平。不能以工伤保险取代侵权赔偿,将损失或风险转嫁到劳动者或其家属身上,这显然对劳动者不公平,也不足以弥补损害。统而言之,对于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工伤的,给予受害人民事赔偿和工伤赔偿的双重赔偿权利,在法律上并不冲突,也没有违背工伤保险制度的目的和社会公平原则;反而更有利于维护受害人的权益,更有利于人权的实现。参考书目:1、吴庆宝主编:《最高人民法院专家法官阐释民商裁判疑难问题》合同裁判精要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年版。2、中国法制出版社,《侵权赔偿计算公式与标准大全》,2010年版。
⑸ 第三人侵权同时又构成工伤怎么赔偿
赵xx在甲公司任职数年。某日在上班途中被一辆小轿车撞伤,后车主向赵xx支付了包括医疗费在内的各项损失共计3万元。后来,赵xx又被认定为工伤九级伤残。 赵xx要求甲公司给予其工伤保险待遇,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就业补助金3万余元。甲公司以 赵xx已经得到车主赔偿为由,拒绝支付。故赵xx向仲裁机构提起仲裁申请,要求甲公司给予其工伤保险待遇,支付相应款项3万元。劳动仲裁委经过审理,支持了赵xx的请求,裁决甲公司给予赵xx工伤保险待遇,支付相关款项3万元。本律师评析: 本案值得点评的是,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行为造成劳动者工伤的如何处理,是否可以在得到民事侵权赔偿后享受工伤待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六条明确,劳动者因为工伤、职业病,请求用人单位依法承担给予工伤保险待遇的争议,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后,当事人依法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也就是说,不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工伤,受伤职工(包括工亡职工的近亲属)都可以依法享受工伤待遇。由此可见,当工伤保险赔偿和民事损害赔偿竞合时,劳动者要求双重赔偿是于法有据的:第一、劳动者与侵权人之间构成侵权关系。车主对赵xx的人身造成了侵害,依据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应承担赵xx人身损害责任。人身损害赔偿显著的特点是对受害者的补偿性。车主支付的3万余元的赔偿款仅是作为对赵xx受到伤害的补偿,赵xx并未因此而获益;第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工伤保险赔偿关系。工伤保险赔偿最显著的特点是事故后的社会保障性,它是劳动者依据宪法和劳动法律法规所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赵xx是在劳动过程中受伤的,其一旦被认定为工伤,工伤保险赔偿关系即成立,就应当获得工伤保险的救治和经济补偿,至于侵害人是谁则对工伤保险赔偿关系没有影响;第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关于对因第三人侵权造成工伤这一问题也有相关规定。据此,本律师认为,我国目前司法解释在工伤保险赔偿和民事损害赔偿如何协调问题上,首先肯定了受害人对于侵权第三人有独立的赔偿请求权,同时也肯定了受害人获得工伤赔偿的权利。所以,工伤职工在获得侵权责任人的赔偿后,仍有权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两者在法律上是应当并行不悖的;就本案而言,即使工伤事故系第三人乙公司侵权所致,也不影响工伤保险赔偿关系的成立。所以,尽管赵xx向车主主张了人身损害赔偿,但只要工伤保险赔偿关系的成立,赵xx就仍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二者并不竞合。这既维护了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也保护了劳动者的保险利益。相关法律法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第六条 劳动者因为工伤、职业病,请求用人单位依法承担给予工伤保险待遇的争议,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后,当事人依法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⑹ 工伤事故与第三人侵权竞合赔偿问题的如何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因第三人造成工伤的职工或其亲属在获得民事赔偿后是否还可以获得工伤内保险补偿问题的容答复》(2006年12月28日 [2006]行他字第12号)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四十八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的规定,因第三人造成工伤的职工或其近亲属,从第三人处获得民事赔偿后,可以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向工伤保险机构申请工伤保险待遇补偿。
所以,侵权与工伤可以同时适用。
顺祝好运!
⑺ 因第三人侵权导致的工伤事故如何索赔
比如,餐厅的服务人员被醉酒的顾客打伤,员工在上下班路上遭遇车祸等。在第三人侵权引起的工伤事故情形下,会产生两种赔偿请求权,一是工伤职工的工伤保险赔偿权,二是工伤职工向第三人提起的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两种请求权的权利基础和归则原则不同。工伤赔偿请求权的基础是劳动者因发生工伤事故获得的一种社会保险利益,采用的是无过错规则原则;第三人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基础是劳动者因第三人侵权致害而取得,采用的是民法的填平原则、过错原则和过错相抵原则。
正是居于工伤赔偿请求权和第三人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存在不同,故劳动者分别提起工伤赔偿和第三人侵权损害赔偿时,法院会分别审理判决。工伤赔偿纠纷属于劳动纠纷,适用劳动仲裁前置程序,人民法院不能直接审理,劳动者应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而第三人侵权损害赔偿纠纷属于民事纠纷,法院可以直接受理,不需要仲裁前置。
实践中,工伤保险赔偿和第三人侵权损害赔偿竞合案件中具体赔偿项目会发生重复。对于这些重复项目,目前司法实践中的普遍做法是不允许两赔的,即不允许重复赔偿,否则违反了民法的填平原则和实际赔偿原则。故,对同一赔偿项目按照就高原则进行认定。所谓“就高原则”就是指侵权损害和工伤保险相同并重复的赔偿项目,按照各自的计算标准,确定两者之间数额高的作为劳动者应获得的赔偿数额的计算原则。
劳动者如果在侵权损害赔偿案件中已就相同并且重复的项目按照就高的原则获得足额赔偿,按照民法的填平原则,劳动者仍在工伤保险赔偿中主张赔偿的,法院不予支持。
护理费(停工留心期间)生活护理费护理费
住院伙食补助费
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费交通费
外省市就医食宿费
外省市就医住宿费、伙食费康复治疗费
康复费、康复护理费、适当的整容费、后续治疗费辅助器具费
残疾辅助器具费
供养亲属抚恤金
被抚养人生活费丧葬补助金丧葬费2、兼得项目对照列表工伤侵权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残疾赔偿金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死亡赔偿金
三、专属项目对照列表工伤侵权伤残津贴营养费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精神抚慰金
陪护人员住宿费、伙食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