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谭律师您好,我家有处私人四合院, 在东四三条,院内占地面积360平方米,建筑面积190平方米,长年无人居住
好复杂。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一、祖上传下来的房产,除祖上有明确的财产分割文字外,遗产由直系下一代共同分配。作为房产,只能平均分配房产的面积。落到实际当中,几位亲属可以酌情分割房产,即有面积大小、坐落位置等差异,以货币多退少补。如果该四合院不进行分割,即整体继承,那只能是把所有继承人的名字都写在房产手续上,那么房屋是共有的,不存在分割具体房屋。
2、拆迁补偿标准,由拆迁人和地方政府制定,这里说不了。标准是统一且公开的,一视同仁。
如继承人之一希望兑现房产为货币,则需其他继承人同意,并有优先购买权,如其他继承人放弃购买,则该继承人可以转让给外人(当然,这外人也得愿意与多人共有该产权)。至于价格,可以协商,参照周边房价和土地价,这个没有明确的数据,市场价加折旧。如果其他继承人都未接受,那他也没办法。
3、如果是共有,则翻盖需争得所有人同意,费用均摊,除或翻盖人自己承担费用。(其他网友说‘翻盖不影响其他人利益’的话不妥,因为有可能有人喜欢老的风格和味道,也许翻盖了反而不值钱了。/类似古董、古玩/)
就你所述,北京东四一代,整体完好的四合院整体估价应该在5-8万元每占地面积,成色不好的也不会低于3万。不过,估是这么估,但如果成交不了,就都是虚的。这种特殊的商品,成交要看对方兴趣,和市场价差别较大。
Ⅱ 北京四合院为什么有永久产权
我想,最通俗直接的解释应该是,尽管四合院可以买卖和流通,但它并不属于通常概念上的商品房。所以,四合院没有产权期限的约束。
Ⅲ 如何处理北京四合院的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
北京市文物局文保处处长王玉伟接受采访时说,胡同四合院的保护不同于通常意义的文物保护,必须兼顾历史风貌和居民生活条件提高的双重要求,让四合院的居住条件更舒适、更环保是此次修缮工程的一个重要目标。
胡同四合院在北京有800年历史,由于年久失修,北京旧城里大量的胡同四合院的生活居住条件堪忧。由于大量四合院不属于文物,保护阻力重重。
近年来,北京市在旧城内陆续划出33片保护区,对胡同四合院区域实施整体保护。在保证外观与整体风貌一致的前提下,四合院建筑内部可以做相应的提升改造。
“这就使得化解历史风貌保护与居住条件改善之间的矛盾成为可能。”王玉伟说,“此次的修缮导则将四合院建筑按价值重要程度分为三类,除了严格要求各类建筑修缮时的历史风貌外,还详细规定了对节能环保的要求。”
Ⅳ 关于北京四合院的问题!!!
北京四合院概述
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
北京四合院所以有名,首先在于它的历史悠久。
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起,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据元末熊梦祥所著《析津志》载:“大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大街二十四步阔,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街通。”这里所谓“街通”即我们今日所称胡同,胡同与胡同之间是供臣民建造住宅的地皮。
当时,元世祖忽必烈“诏旧城居民之过京城老,以赀高(有钱人)及居职(在朝廷供职)者为先,乃定制以地八亩为一分”,分给迁京之官贾营建住宅,北京传统四合院住宅大规模形成即由此开始。 明清以来,北京四合院虽历经沧桑,但这种基本的居住形式已经形成,并不断完善,更适合居住要求,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四合院形式。
北京的四合院所以有名,还在于它的构成有独特之处,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中国住宅建筑大部分是内院式住宅,南方地区的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连成一体,称作“一颗印”。这种住宅适合于南方的气候条件,通风采光均欠理想。
北京的四合院,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有游廊联接,起居十分方便。
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和亲和美,其乐融融。由于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北京四合院所以有名,还因为它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四合院的营建是极讲究风水的,从择地、定位到确定每幢建筑的具体尺度,都要按风水理论来进行。
风水学说,实际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环境学,是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风水理论,千百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国古代的营造活动。除去风水学说外,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管、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檐柱上的抱柱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鹄之志,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登斯庭院,有如步入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旧时的北京,除了紫禁城、皇家苑囿,寺观庙坛及王府衙署外,大量的建筑,便是那数不清的百姓住宅。
《日下旧闻考》中引元人诗云:“云开闾阖三千丈,雾暗楼台百万家。”这“百万家”的住宅,便是如今所说的北京四合院。
为什么叫“四合院”呢?因为这种民居有正房(北房)、倒座(南座)、东厢房和西厢房四座房屋在四面围合,形成一个口字形,里面是一个中心庭院,所以这种院落式民居被称为四合院。
四合院在中国有相当悠久的历史,根据现有的文物资料分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四合院形式的建筑出现。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人特别喜爱四合院这种建筑形式,不仅宫殿、庙宇、官府使用四合院,而且各地的民居也广泛使用四合院。不过,只要人们一提到四合院,便自然会想到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的型制规整,十分具有典型性,在各种各样的四合院当中,北京四合院可以代表其主要特点。
首先,北京四合院的中心庭院从平面上看基本为一个正方形,其他地区的民居有些就不是这样。譬如山西、陕西一带的四合院民居,院落是一个南北长而东西窄的纵长方形,而四川等地的四合院,庭院又多为东西长而南北窄的横长方形。
其次,北京四合院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房方向的房屋各自独立,东西厢房与正房、倒座的建筑本身并不连接,而且正房、厢房、倒座等所有房屋都为一层,没有楼房,连接这些房屋的只是转角处的游廊。这样,北京四合院从空中鸟瞰,就像是四座小盒子围合一个院落。
而南方许多地区的四合院,四面的房屋多为楼房,而且在庭院的四个拐角处,房屋相连,东西、南北四面房屋并不独立存在了。所以南方人将庭院称为“天井”,可见江南庭院之小,有如一“井”,难免使人顾名思义,联想到“井底之蛙”、“坐井观天”的成语。
北京四合院是名符其实的院,宽敞开阔,阳光充足,视野广大。
北京四合院的文化内涵丰富,全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居住观念。
譬如东北地区汉族的套大院(东北农村四合院),符合北京四合院的前两个特点,但却不具备文化内涵丰富这一特点。
举例说,东北四合院的单扇门(中国传统多为双扇门的形式)、堂屋背后设“倒闸”作为贮物间等做法都使人感到是清代山东等地“跑关东”的移民带去的穷人习惯的延续。正是因为以上几个特点,人们往往将北京四合院作为中国四合院民居的典型代表形式。
北京四合院能在历史上存在数百年,是因为它具有其它住宅建筑难以并论的优点。今天,当都市现代化的脚步逐渐加快,重重叠叠的高楼大厦兴起的时候,人们——尤其是世代生长在京华的老北京人,会对四合院产生一种特殊的眷恋之情。
北京四合院,这种古代劳动人民精心创造出来的民居形式,伴随人们休养生息成百上千年,留给人们心目中的印象是极深刻的,留给历史的遗产是极丰厚的。
Ⅳ 北京四合院买卖投资有什么法律风险注意事项
买卖四合院性质与买卖二手房无疑。需要注意一下法律风险。
房屋产权回是否明晰。购买人答要购买二手房,应当审查二手房的权属证明及相关文件。购房人都应当对售房人或中介公司所提供的房屋产权证和土地证的真实性进行核实。没有依法进行产权登记并取得房地产权属证书的房屋,不得买卖。
买卖双方主体资格审查签订合同者应具备相应的权利。如:是否是产权所有者,是否还有共有人,共有人是否同意并委托代其行使权利,非产权所有者是否具有产权人及共有人.
核实房屋所有权人状况确定房产证和土地证属实后,购房人应当核实该房屋有无共有或抵押等他项权存在。
核实土地使用权的使用年限有相当部分的购房人认为住房的土地使用权年限为七十年,其实法律所规定的住房用地七十年使用权是最高出让年限。但是一般的四合院从建国时期算到现在都六十多年了,如果是当时办理的房产证的话,现在基本快到期了。
房屋原始的地契、房产证及相关文件是否齐全。买房人索要所购房屋的原始证照及相关文件等资料,是日后行使相关权利、保护其合法利益的重要依据。
还要特别注意,一些四合院可能具有文物价值,而不被允许买卖或买卖后不得任意改建或装修,这个问题也是日后转手的一大麻烦。
Ⅵ 有关北京四合院的问题
四合院规模不同,大小相差悬殊,但无论大小,都是四面有房的院落.标准的四合院至少有两进院子--中外只有南房,又称“倒座儿”。里院是北房,又称“正房”;东、西房。又称“厢房”。里,外院有墙相隔,墙正中是垂花门。这是四合院的基本单元。
进深的大小显示主人的身份地位。一般王府有七进、九进院落。
Ⅶ 四合院共同财产的院子被私人占有,我该怎么办
您好
如果是自己的个人财产当然完全有权利制止他人对您的侵害,如果没有进行实质性侵害可以先预防起来,报警或者直接起诉,保护自己的财产。
望采纳
Ⅷ 四合院的保护
北京作为八百年古都,其历史文化的构成有两个方面:帝王文化和市井文化。帝王文化的载体是故宫和众多坛、庙、陵、园、府,而市井文化的载体就是胡同、四合院。中国幸存少量帝王时代的都市的市井建筑的,只有北京。从这个意义上说,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和故宫具有同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胡同、四合院承载的北京帝王时代的市井文化,是北京不可割舍的历史文化的一个层面。这一问题,已引起北京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并采取了不少保护措施。
以笔者在北京四合院生活的经历,坦率地说,在那里生活并不舒坦(只有夏天比较凉快)。虽然笔者多年呼吁保护四合院,但也希望能尽快迁出四合院。但我仍坚持认为,四合院不可大拆,只需加以整治。
整治的原则应是全面改善百姓的生活,使四合院得以长久保存。
首先是恢复四合院的本来面目。北京至少有90%以上的四合院沦为大杂院。一个四合院本来是供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居住的,现在一个院子住上几家、十几家,每家争相搭建小房子、堆放杂物,千方百计争夺空间,使得邻里关系很微妙,个人精神很压抑,家庭生活很不便,四合院固有的优点丧失殆尽。如果不彻底清除四合院内外的搭建房屋和杂物,疏散人口,恢复四合院的本来面目,保护四合院最终是一句空话。
其次,院内生活设施现代化。恢复四合院的本来面目之后,四合院内就有了生活设施现代化的条件。目前供水、供电、通讯设施基本完备,需要改善的也就是燃气、排水和卫生设施,室内则可由居民自行装修。如此一来,四合院的持久保护才有了群众基础。
第三,外观复古美化。整治四合院的外观,为的是恢复古都市井风貌。颓倾的门楼应予整修,残破的大门不妨修补油漆,使用红瓦、石棉瓦的理当换回青灰旧瓦,改作平顶的再起坡屋顶……凡此等等,使每一个进入胡同的人得以找到历史的感觉,体味到文化的温馨。
此外,应拆除一批质量低劣的四合院建为城市公共绿地,以改善老城区的环境。 保护、整治北京胡同、四合院,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而是非常复杂、艰辛、出力不易讨好的工作。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编制《北京胡同四合院保护规划》。使之作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一部分。该规划似应全面盘点二环以内老城区胡同、四合院的总体情况,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历史建筑标本保护和历史地段、街区保护: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四合院密集区和基本保持旧貌的整条胡同,列为绝对保护区,只进行内部整治,停止一切大拆大建;面积较小的四合院居住区只保护质量特别好或有纪念意义的四合院,其余的但拆无妨。四合院绝对保护区内,明清四合院原则上保留,质量特别低劣的可拆除改建绿地;民国以后的四合院原则上拆除改建绿地,质量特别好或有纪念意义的保留。
二、在三环以外建设廉价居住区置换老城区绝对保护的四合院。政府给予承办企业经费补贴、划拨土地、减免税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建设廉价居住新区,然后将四合院绝对保护区内的居民迁入,保护区的四合院则划归承办企业所有,经统一整治后再售出。
三、建立有效的多渠道的筹资机制。整治四合院的资金首先应来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项保护资金,北京市政府也可以拿出更多的配套资金用于四合院的整治;四合院内外排水、供气、卫生设施等基础建设经费可从城市建设税中支出。不足部分由负责运作的企业承担,再从新旧房屋置换中获得适当回报。
四、制订《北京四合院居住管理条例》。确定绝对保护区内的四合院居民应当承担的义务。
北京的胡同、四合院,是我国惟一幸存的帝王时代的首都的民居建筑,是八百年古都北京的市井文化的载体,其珍贵的历史、科学、文化价值像承载帝王文化的故宫、天坛、颐和园一样巨大,我们必须留下四合院绝对保护区,为中华民族留下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Ⅸ 当年我们下农村和当地共同建了个四合院,先后有六十多个知青在里面居住了四年。现在我们有权想再去住吗
没有权利。知识青年下乡,是当时的政策,建四合院是为了方便下乡知识青年住居,住居者没有产权。
Ⅹ 我购买了一套二手的老四合院,对方无土地证,房本是兄弟四人共有。请问房管局和土地局相关手续。
经纪人李正山回答:
首先此房产有共有人,在过户的时候必须共有人四人都到场或者做一个委托公证。在双方缴纳税费后,房产所在地建设委员会会给你们过户,收回原始房产证,给新产权人发放新的产权证。这样交易就算成功了。当你拿到新的房屋产权证后,如果你认为土地证有那么重要的话,就可以向当地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土地证,但是这是个复杂的过程。如房屋没有问题,共有人没有纠纷,产权清晰的情况下,房屋管理单位是没有理由不给你们过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