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厂里辞职,厂里不批,我可以去劳动局投诉吗
如果劳动单位(这里为工厂)没有违法的情况下,劳动者向劳动单位辞职,需提前一个月以书面形式提出,劳动单位批准或不批准不是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只要你提前一个月向单位提出辞职,并办好交接工作,单位没有理由不批准辞职不办手续或者扣押你的相关资料。如果单位不履行相关职责, 你可以到劳动单位所在的区一级的劳动局相关部门(一般为劳动监察大队)举报投诉。另外,如果是你主动辞职,那么合同解除时的经济补偿金就没有了。
❷ 工厂辞职不批 去劳动局投诉 需要准备什么。
(一)劳动者想辞职,应该提前三十日以书面方式向用人单位递交辞职报告。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二)单位不同意劳动者辞职,劳动者可以给单位领导写挂号信,或者发EMS,提出辞职。不用单位领导审批,到了发挂号信或者EMS三十日,就可以离开单位了。不用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争议仲裁。
❸ 工厂辞职不批怎么投诉
工厂辞职不批
可以去当地劳动局
进行投诉
❹ 在工厂辞职不批怎么办,我可以告他吗上哪去告
辞职报告提交之后工厂可在一个月之后予以批复,届时如果工厂没有正当理由不得拒批,如果他确实拒批,或恶意刁难,或不按时按额发放你应得的当月工资,你可以先请求主管劳资部门帮忙处理,如果无效可申请劳动仲裁,一般到这里就能解决了。
❺ 工厂不给员工辞职怎么投诉
如果你按照正常的程序提前一个月申请辞职,那么到时间后工厂不给员工辞职,这种情况,你可以直接去当地的劳动局进行举报,或者是直接拨打12333举报也行。
❻ 工厂辞职不批怎么办
1、就因为怀孕要辞职很不合算,具体理由如下:
一是,辞职以后你就不能在享受生育保险了,因为生育保险没有个人账户,是单位统一办理的,辞职后就自动丧失。如果单位没有办理生育保险,按规定要由单位按生育保险条例规定的标准支付所有费用。
二是,按规定产假期间工资照发,不能按缺勤处理。
三是,因为怀孕辞职,属于个人原因,按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必须提前30天通知单位,单位还可以不用支付经济补偿金。
四是,按规定可以要求单位给予安排较轻松的工作,确保你的身心健康。
2、如果一定要辞职,给你建议如下:
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辞职)正常情况分三种:
一是,依据第三十七条的规定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也就是提前30天(试用期3天)通知用人单位,不用单位批准。但用人单位不承担经济补偿;
二是,依据第三十八条的规定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不用提前30天,也不用批准,可立马走人。而且,用人单位还必须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每工作一年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3、所以,辞职要合法理由非常重要,只要理由合法任何用人单位都不能拒绝,当然,如果没有合法的理由,不但不能走,你就是走了,单位也会找你的麻烦,得不到补偿金不说,还会要你交违约金,不给你办离职手续,对你今后的就业会有麻烦。
4、辞职理由建议你参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八条规定的情形来提出,比如不签劳动合同、不按国家规定安排劳动时间、不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加班不给加班工资、收取押金、不按时为劳动者建立国家法定的社会保险等。
5、辞职通知可以这样写:兹有某某部门某某,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自xx年xx月至xx年xx月,因用人单位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列举上述违法事项任意一条或两条都行),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有关规定,提出解除劳动关系,请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足额支付拖欠的工资,按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并按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的规定,结清工作期间的工资及时办理离职手续。
6、“通知”必须让单位签收,他不签就以挂号信或快递的方式送达,确保留下通知送达的证据。
❼ 工厂辞工他不批怎么办还有领导不签字怎么办
工厂辞工领导不批准,只要工人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即可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五十条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7)工厂辞职不批怎么投诉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九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九十三条对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劳动者已经付出劳动的,该单位或者其出资人应当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赔偿金;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