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股权转让协议的仲裁时效是多少
都是按照诉讼时效确定的。具体看争议的案由是什么,如果涉及请求权的,时效是两年,如果涉及股东资格,确权纠纷的,不存在时效,如果涉及撤销权的,是一年。须结合案件情况综合分析。
㈡ 最高人民法院网站违返法规l的股权转让纠纷是否有时效
需要是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范才是无效的。
㈢ 股权转让协议签了7年,没有付款,怎样认定时效
但是,首先,该协议至少约定了 “前期”,结合协议前后文意,本院认为该“前 期”意指协议生效后的前段时期;其次,即使协议未作约定,但根据通常的交易习 惯,股权转让协议的转让价款的支付应有一个合理时间,根据本案转让价款金额,本 院认为协议生效后的一至两个月内履行付款义务,为一合理时期,甚至宽泛至六个月 内支付,则在1998年9月11日前也应履行,即使此时履行的仅仅是前期的20万元, 那么在1999年5月11日前,也应全额履行完毕;最后,从协议约定的“利息按自协 议之日起月计”及々公司诉讼请求中从1998年4月1日(即协议签订后次月〉 起计算利息损失来分析,原告々公司亦将首期应付款时间理解为1998年4月1日。
故八公司直至2002年5月29日才向人民法院起诉,已经超过诉讼时效期间。
律师点评
本案有两个争议焦点,一是上诉人慧某是否是众多创造受到胁迫签订了承诺书? 另一个是上诉人向法院申请撤销合同的权利空间是否已经消灭?
首先,我国《合同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使 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迅速腾达请求法院变更或者 擞销”。那么什么样的行为属于胁迫呢?所谓胁迫,是指行为人以将要发生的 损害或者以直接实施损害相威胁,使对方当事人产生恐惧而与之订立合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 (试行〉》第六十九条规定,“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 财产等造成损失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 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胁迫行为”。
因胁迫而订立的合同包括两种类型:一是以将要发生的损害相威胁,而 使他人产生恐惧。将要发生的损害可以是涉及生命、身体、财产、名誉、自 由、健康等方面的,这种损害必须是相当严重的,足以使被胁迫者感到恐惧。 如果一方所进行的将要造成的损害的威胁是根本不存在的、没有任何根据的, 或者受胁迫方根本不会相信的,不构成胁迫。另一个类型是行为人实施不法 行为,直接给对方当事人造成人为的损害和财产的损害,而迫使对方签订合 同。这种直接损害可以是对肉体的直接损害,如殴打对方;也可以是对精神 的直接损害,如散布谣言,诽谤对方。
㈣ 股权转让诉讼时效
要看协议的具体内容,还有为什么不可以转让,建议你带材料咨询当地律师,满意按采纳
㈤ 股权转让款支付期限约定不明,诉讼时效如何认定
所谓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 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人民法院对权利人的权利不再进行保护的制度。 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就强制义务人履 行所承担的义务。而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 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护。诉讼时效的起算,也即诉讼时效期间的开始,它是 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开始计算,即从权利人能行使 请求权之日开始起算。同时,诉讼时效作为一项法定的权利消灭制度,当事人 不得约定延长或者缩短诉讼时效期间,或者约定预先放弃诉讼时效利益。
诉讼时效这一制度的设计初衷一方面是为了促使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 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 效问题进行释明及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裁判。
另外,相关法律同时规定了,当事人可以对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 辩,但对下列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1)支 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2)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 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3)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4)其 他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债权请求权。
关于撤销权行使的法律期限。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 “受损害方向法院提出行使撤销权的,应在一年内行使,否则撤销权消灭”。
法律做出一年期限的规定,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对 已经履行的合同在经过一段时间后,赋予其有效性,而不是因为其存在的一 定的瑕疵,就可以当然破坏市场运行的稳定秩序,具有其合理性。同时也是 在另一方面提醒了当事人,应及时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于对方的不合法 行为,应及时向法院提起诉讼,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而不是釆取放任自 流的态度,最终也将会继续损害自己的合法权益。
㈥ 股权确认诉讼时效是多久
股权确认诉讼时效是多久
我国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对确认之诉是否适用诉讼时效制度没有明确规定,股东资格确认纠纷诉讼时效适用一般的诉讼时效,是3年。
㈦ 签订股权转让协议,转让款未付清,诉讼有效期是多久
诉讼时效为两年,从协议约定的期限或签订之日起计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而,在一般情况下,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请求人民法院予以保护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计算。这是法律对普通诉讼时效期间和特别诉讼时效期间计算的原则性规定。
根据这一规定,当事人的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法律对其保护的期限自当事人实际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之时开始计算;
如果当事人虽然实际上并不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但在通常情况下一般人都可以发现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只是由于当事人自己的疏忽而没有发现,即当事人应当知道而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则从当事人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之时开始计算。
在下列情况下,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方法是:
(1)附条件、附期限的请求权,从条件成就、期限到来时开始计算 ;
(2)有履行期限的请求权,从履行期限届满之时开始计算 ;
(3)无履行期限的请求权,从权利人可以行使权利之时开始计算 ;
(4)因违约行为而发生的强制实际履行请求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和违约金请求权,从违约行为成立之时开始计算 ;
(5)因侵权行为发生的请求权,从受害人知道有侵害行为及加害人之时开始计算 ;
(6)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伤害明显的,从受伤害之日计算 ;伤害当时未曾发现,后经检查确诊并能证明是由伤害引起的,从伤势确诊之日计算。
最长诉讼时效期间,无论权利人是否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均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开始计算。
(7)股权转让纠纷时效扩展阅读:
对于受到侵害一些特殊的民事权利,有必要适用更长或者更短一些的诉讼时效期间进行保护,法律因而作了特别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6条规定,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
(1)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2)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3)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4)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29条规定:“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期限为四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
㈧ 如何处理股权转让协议中原告诉请超过诉讼时效的法律纠纷
1、要收集查过诉讼时效的证据;
2、在诉讼过程中要提出超过诉讼时效的抗辩,否则法院不会依职权释明或者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