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电影皇甫谧侵权

电影皇甫谧侵权

发布时间:2021-08-22 02:30:19

❶ 那么多人追捧医生皇甫谧,他有什么特别的

此前有人用了一个词来形容皇甫谧,说他是近乎完人的一个人,个人觉得这个词语特别适合他,因为他不仅在文学领域有很高的造诣,在医学方面更是颇有建树,被誉为针灸的鼻祖,所以所他会被那么多人追捧自然是有他的道理,他不仅在学文和医学方面突出,更重要的是他为人刚正,致力于造福百姓。

而关于为什么他会学习医术也自然是有原因的,究其根本应该是当时的整个社会形态影响了他,因为在东汉末年以来,在民间多发疫病,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这种情况深深地触动了皇甫谧,也让他更加确定了学医的信念。而且皇甫谧本人早期也得过很多病,后来更是误食了寒食散,这些疾病带来的痛苦他十分清楚,所以他也更希望自己能够投身去治病救人。

❷ 皇甫谧研习医药之志向终生未渝是什么原因

皇甫谧(215~282),字士安,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省灵皇甫谧台县朝那镇)人。出身贫寒,曾过继在叔父门下,并随叔父迁居新安(今河南省渑池县),40岁时方还本宗。谧幼时不知治学,终日游荡,20岁后才发愤读书,耕种之余,手不释卷,边耕边读,至为精勤,竟成一代名家。甘露年间(256~259),曾患风病,兼苦耳聋,缠绵百日方得治愈。因感于诸医学术浅薄,遂自己立志研究医药,搜求古典医籍,遥宗古人妙术。魏晋政府曾几次请他出仕,他都坚辞不就,研习医药之志向终生未渝。究其原因,则于他认识到身体是根本、医学有大用,如他自己所说的:“夫受先人之体,有八尺之躯,而不知医事,此所谓游魂耳。若不精通于医道,虽有忠孝之心,仁慈之性,君父危困,赤子涂地,无以济之,此固圣人所以精思极论,尽其理也,由此言之,焉可忽乎?”两晋时期,炼丹服石之风盛行,皇甫谧亦曾一度濡染,他52岁时,因服石引起一场重病,痛苦之极,险些令其自尽。因亲受服石之害,遂作《寒食散论》一卷,力贬服石的陋习。可惜未流传下来,仅有部分内容保存在《诸病源候论》中。

❸ 皇甫谧《高士传》

高士传》两则

《高士传》两则选自《高士传》。皇甫谧(215—282),字士安。安定朝那人(现在甘肃平凉)。西晋文学家。《高士传》所记载的人物主要是一些避居山林、不慕荣利的隐士。

江上丈人〔丈人〕对老年男子的敬称。《史记·伍子胥列传》说是个渔父。

江上丈人者,楚人也。楚平王以费无忌之谗杀伍奢,〔楚平王以费无忌之谗杀伍奢〕楚平王听信费无忌的谗言杀害了伍奢。楚平王,名居,春秋时楚国君主,前528—前516年在位。费无忌,楚国大夫。伍奢,楚平王时做太子太傅。奢子员亡,〔奢子员(yún)亡〕伍奢的儿子伍员逃走。伍员即伍子胥,员是名,子胥是字。楚平王杀伍奢之前,恐怕他的儿子伍尚、伍员报仇,叫伍奢写信把两个儿子都叫回京城,假说儿子回京就赦免伍奢的罪。伍尚兄弟料到信里的话不真,商量之后,伍尚回京,伍员逃走。结果伍尚和伍奢一起被害。伍员逃往吴国。将奔吴。至江上,欲渡无舟,而楚人购员甚急,〔购员甚急〕悬赏捉拿伍员很紧急。自恐不脱。〔不脱〕逃不脱。见丈人,得渡,因〔因〕于是。解所佩剑以与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献〕奉送。之。”丈人不受,曰:“楚国之法,得伍员者爵执珪,〔得伍员者爵执珪(guī)〕捉到伍员的人,封以执珪的爵位。执珪,楚国最高的爵位。金千镒,〔金千镒(yì)〕(赏给)一千镒金子。镒,重量单位,等于二十四两。〔何用剑为〕干什么要这把剑呢?为,表疑问语气的助词。吾尚不取,何用剑为?”不受而别。莫知其谁。〔莫知其谁〕不知道他是谁。

员至吴,为相,〔员至吴,为相〕伍员到吴国后做了国相。求〔求〕访求,寻觅。丈人,不能得,每食辄祭之〔每食辄祭之〕每逢吃饭就祭他。曰:“名可得闻而不可得见,其唯江上丈人乎?”〔其唯江上丈人乎〕怕是只有江上丈人吧?其, 表示推测语气的助词。

韩康〔韩康〕东汉民间医生。

韩康,字伯休,京兆〔京兆〕西汉京都长安的行政区划名,在现在陕西西安一带。霸陵〔霸陵〕长安东面邻近的县名,属京兆尹管辖。人也。常游名山采药,卖于长安市中,口不二价〔口不二价〕卖商品不虚报价,不让还价。者三十余年。时有女子买药于康,怒康守价,〔怒康守价〕不满韩康坚持所定价格。乃曰:“公是韩伯休邪,乃〔乃〕竟然。不二价乎?”康叹曰:“我欲避名,〔我欲避名〕我想不让人知道名声。今区区女子皆知有我,何用药为?”〔何用药为〕还卖什么药呢?遂遁入霸陵山中。

公车〔公车〕传(zhuàn)车,驿站公用的车。汉朝应朝廷征聘的人由公家用车转送。连征不至。桓帝〔桓帝〕东汉桓帝,名志,公元147—167年在位。时,乃备玄安车〔玄(xūn)安车〕带着礼品,驾着安车。玄,黑色;,浅绛色,都指丝织品。安车,一种小车,可以安坐,是优待老年人的车。以聘之。使者奉诏造康,〔奉诏造康〕奉皇帝的命令到韩康那里去。康不得已,乃佯许诺。辞〔辞〕谢绝。安车,自乘柴车冒晨先发。〔自乘柴车冒晨先发〕自己坐着柴车冒着清晨的寒气先出发了。柴车,粗劣的车。至亭,〔亭〕秦汉制度:十里一亭,十亭一乡。亭是最低一级地方行政单位。亭长以韩征君〔韩征君〕即韩康。征君,被皇帝征召的人士。当过,方发人牛修道桥,〔方发人牛修道桥〕正在征调人和牛修理道路和桥梁。及见康柴车幅巾,〔柴车幅巾〕乘坐柴车,只( 用绢一幅)束头,不戴冠。以为田叟〔田叟〕种田的老头儿。也,使夺其牛,康即释驾〔释驾〕卸下牛。释,解下。驾,驾车的牲口。与之。有顷,使者至,夺牛翁〔夺牛翁〕被夺去驾车牛的老人。乃征君也。使者欲奏杀亭长,〔奏杀亭长〕呈报朝廷杀掉亭长。康曰:“此自老子与之,〔此自老子与之〕这本来是我给他的。自,这里是本来的意思。老子,我老头子,韩康自称。亭长何罪?”乃止。康因中路逃遁。〔康因中路逃遁〕韩康借机会半路逃走。以寿终。〔以寿终〕平平安安地老死。
回答者:成功学原理 - 助理 二级 8-10 15:15

高士传》二则

皇甫谧:皇甫谧(215—282),魏晋间人,一生没有做过官,专事著书。

江 上 丈 人江上丈人者,楚人也〔江上丈人者,楚人也〕长江上的那位老者,是楚国人。江,古书中作为对长江的专称。丈人,对老年男子的敬称。据《史记?伍子胥列传》,此人是个渔父。。楚平王以费无忌之谗杀伍奢〔楚平王以费无忌之谗杀伍奢〕楚平王听信费无忌的谗言而杀害了伍奢。楚平王,名居,春秋时楚国君主,前528—前516在位。费无忌,楚国大夫。伍奢,楚平王时作太子太傅。费无忌造谣说太子不好,平王杀了伍奢。,奢子员亡〔奢子员(yún)亡〕伍奢的儿子伍员逃走。楚平王杀伍奢之前,恐怕他的儿子伍尚、伍员报仇,叫伍奢写信把两个儿子都叫回京城,假说儿子回京就赦免伍奢的罪。伍尚兄弟料到此信不足信,商量之后,伍尚回京,伍员逃走。结果伍尚和伍奢一起被害。伍员逃往吴国。,将奔吴。至江上,欲渡无舟,而楚人购员甚急〔购员甚急〕悬赏捉拿伍员很紧急。,自恐不脱〔不脱〕逃不脱。。见丈人,得渡,因解所佩剑以与丈人〔因〕于是。,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献〕奉送。。”丈人不受,曰:“楚国之法,得伍员者爵执〔得伍员者爵执(guī)〕捉到伍员的人,封以执的爵位。执,楚国最高的爵位。,古代帝王、诸侯举行礼仪时手中所持的一种玉器。,金千镒〔金千镒(yì)〕(赏给)一千镒金子。镒,重量单位,等于二十四两。,吾尚〔尚〕尚且,还。不取,何用剑为①〔何用剑为〕干什么要这把剑呢?为,表疑问语气的助词。?”不受而别。莫知其谁〔莫知其谁〕莫知其为谁,不知道他是谁。。

员至吴,为相〔员至吴,为相〕伍员到吴国后作了国相。意思是作了大官。,求〔求〕访求,寻觅。丈人,不能得,每食辄祭之〔每食辄祭之〕每逢吃饭就祭他。辄,就。曰:“名可得闻而不可得见,其唯江上丈人乎〔其唯江上丈人乎〕怕是只有江上丈人吧?其,表示推测语气的助词。?”

韩康

韩康,字伯休,京兆霸陵〔京兆霸陵〕长安东面的一个县,属京兆尹管辖。人也。常游名山采药,卖于长安市中,口不二价〔口不二价〕卖商品不说谎,不还价。者三十余年。时〔时〕那时。有女子买药于康,怒康守价〔怒康守价〕不满韩康坚持所定价格。,乃曰:“公〔公〕你。敬称。是韩伯休邪,乃〔乃〕竟然。不二价乎?”康叹曰:“我欲避名〔我欲避名〕我想不让人知道姓名。,今区区〔区区〕小小的,一般的。女子皆知有我,何用药为〔何用药为〕还卖什么药呢??”遂遁〔遁〕逃走。入霸陵山中。

公车〔公车〕传(zhuàn)车,驿站公用的车。汉朝应朝廷征聘的人由公家用车转送。连征不至。桓帝〔桓帝〕东汉桓帝刘志,公元147—167在位。时,乃备玄安车〔玄(xūn)安车〕带着礼品,驾着安车。玄,黑色;,浅绛色:都指丝织品。安车,一种小车,可以安坐,是优待老年人的车。以聘之。使者奉诏造康〔奉诏造康〕奉皇帝的命令到韩康那里去。,康不得已,乃佯〔佯(yáng)〕假装。许诺。辞〔辞〕谢绝。安车,自乘柴车冒晨先发①〔自乘柴车冒晨先发〕自己坐着柴车冒着清晨的寒气先出发了。柴车,粗劣的车。。至亭〔亭〕秦汉制度:十里一亭,十亭一乡。亭是最低的地方行政单位。,亭长以韩征君当过〔韩征君当过〕韩康要从这里经过。征君,被皇帝征召的人士。,方发人牛修道桥〔方发人牛修道桥〕正在征调人和牛修理道路和桥梁。,及见康柴车幅巾〔柴车幅巾〕乘坐柴车,只(用绢一幅)束头,不戴冠。,以为田叟〔田叟(sǒu)〕种田的老头儿。也,使夺其牛,康即释驾〔释驾〕卸下牛。释,解下。驾,驾车的牲口。与之。有顷〔有顷〕过了一会儿。,使者至,夺牛翁〔夺牛翁〕被夺去驾牛车的老人。这里句子有省略。乃征君也。使者欲奏杀亭长〔奏杀亭长〕呈报朝廷杀掉亭长。,康曰:“此自老子与之〔此自老子与之〕这本来是我给他的。自,这里是本来的意思。老子,我老头子,韩康自称。,亭长何罪?”乃止。康因中路逃遁〔康因中路逃遁〕韩康借机会半路逃走。。以寿终〔以寿终〕平平安安地直到老死。。

❹ 皇甫谧是什么时期著名的什

皇甫谧是三国西晋时期学者、医学家、史学家,安定郡朝那县(今甘肃省灵台县)人,

❺ 皇甫谧的籍地之争


皇甫谧的家乡安定郡也几易其主,成为封建势力争夺的焦点。连年征战,人口大量死亡和流徙,由汉初的14万多锐减到2万多。许多地方田园荒芜,满目疮痍,几乎成为无人旷野,曹操《蒿里》诗咏:“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正好反映了这种残败的景象。
安定朝那今何在
既然古今资料都把皇甫家族的故里定格在“安定朝那”这个地方,此地究竟在哪里呢?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安定郡是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从原北地郡析出设置的新郡,上隶凉州刺史部,下辖21县,朝那为其属县之一。安定郡的治所当在高平城(今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今宁夏同心县以南的宁夏固原市大部和今甘肃靖远县、会宁县、平凉市所属各县,均是该郡的管辖范围。朝那县地望今又何所指呢?经查《史记.孝文本纪》有这样一段记录:“十四年冬,匈奴谋入边为寇,攻朝那塞,杀北地都尉卬。”可知朝那塞应是秦长城一处关隘,因位近朝那城,故名为朝那塞。反之也证明朝那城应地踞长城朝那塞之内侧近处或者朝那城就是朝那塞。
今彭阳县境内靠近秦长城有一个古城镇。古城者,说明它年代久远,故名。而且位于该镇境内靠近长城内侧(南侧)又有一处古城遗址,仍较为完整保存下来。1977年,在古城公社古城大队出土西汉初年铜鼎一尊,鼎上清晰铸有“朝那”等铭文,已被考古界定名为“朝那鼎”。后来考古工作者又在古城遗址发掘发现文化层深达4米,下层为汉代砖瓦的堆积层。这是古城即汉朝那县城址的考古印证和实物佐证。1984年7月,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王树林到古城实地考察后,他结合史料记载与考古实证,确认今彭阳县古城镇境内的古城遗址,就是汉代安定郡朝那县城的故址,这一结论早被我国史学界所公认。谭其骧是最早在其研究成果中反映这一新观点的人。
古史和地方志对于朝那城位置的记载,在方位上也是基本一致的。唐《元和郡县图志》记:“百泉县,西至州九十里,本汉朝那县地,故城在今县理西四十五里。”这里所说的“百泉县”即今彭阳县;“州”即原州,今固原市原州区;“故城”即今彭阳古城镇之古城遗址,这与今里程也基本上是相合的。《水经注》也记:“朝那故城在今平凉县西北与固原州东南接壤地也。”清《通鉴》胡三省注:“汉朝那城在原州花石川”。而古城川亦称花石川。新中国编修的史书和新方志,如《宁夏通史》《西海固史》《固原地区志》《固原县志》《彭阳县志》等,均一致认为今彭阳县古城镇境内的古城遗址,就是汉朝那县治所在,它的管辖范围包括今彭阳县全境和周边邻县的一部分地区。
考证朝那地望还有一个重要证据,即“湫渊”。因为《汉书.地理志》中说到朝那县境内“又有湫渊祠”。湫渊,大湖也。早在秦汉时代就被列为国家级祭拜名山、大川、大湖的名单之中,所以在湖岸建有专供祭祀的祠庙,因湖名曰“湫渊祠”。《史记.封禅书》中早有记载:“湫渊,祠朝那。”后来各种史志均称之为“朝那湫”。从以上史料不难看出,朝那县境内有湫渊和湫渊祠。祠庙是人工建筑,年久易湮,但山川湖泊等自然面貌是难以灭迹的。作为大湖,其变化无非是水域面积和水深、水量的大小而已。今彭阳县古城镇境内有一个名叫湫渊的大湖吗?明《嘉靖固原州志.山川》记:“东海,在州东南四十里”,“东岸有庙”,“即古朝那湫。”在同一志书中又收录学政李诚撰写的《重修朝那湫龙神庙记》记文一篇。文章开篇就写道:“开城州东北距三十五里,有湫曰朝那,有山环焉。”“春秋时秦人诅楚之文,投是湫也。汉唐载在祀典”。不仅固原本地方志如是记载,再考之北魏《水经注》,也记有“东水发源县东南二十六里湫渊,渊在四山中”。唐《括地志》亦载:“朝那湫祠在原州高平县东南二十里。”还有清《平凉府志》指朝那湫即固原“东南四十里”,曰“东海子”。古人对朝那湫的记载虽有一定的出入,但大致方位和里程还是一致的,即朝那湫,在今固原以东的三四十里和今彭阳以西约五六十里之间的地方。
从朝那县古城遗址与湫渊遗址的互证,再从考古发掘实物的印证,结合对正史、古文献和地方志书等有关资料的综合分析以及当代学术界集体攻关所形成的各种权威性大型辞书、工具书中一致的公认,古朝那县治就是今彭阳县境内的古城遗址是无可置疑的事。而《后汉书》《晋书》等正史都明确记载皇甫谧和他以上七代宗祖都是“安定郡朝那人”,据此可以断定安定朝那在今宁夏彭阳县境内已无可争辩。史书记载
据《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西汉王朝被王莽政权取而代之,光武帝刘秀起兵中兴,建立东汉,羌汉战争与东汉政权与生俱来,一直没有停止过。到东汉中期,愈来愈烈,汉安帝刘枯即位以后于公元107年,不得不下令罢西域都护府。接着于公元110年令金城郡徙襄武,公元111年,又诏陇西也徙襄武,安定徙美阳(今歧山),北地徙池阳(今陕西泾阳),上郡治衙于今白水或榆林。而关于属县迁徙,地方志也有详细记载。《平凉县志》记,西汉时,平凉西面的乌氏,南面的朝那随安定郡迁于美阳。这里说朝那在平凉的南部似乎值得进一步商榷。但朝那县东移确是不争的事实。这次迁徙,可称历史上的大迁徙,除过官衙迁徙以外,连百姓也一同迁移,“百姓恋土,不乐去旧,遂乃刈其稼,发彻室屋,夷营壁,破积聚”。就是说,这次迁徙时割完了地里的庄稼,推倒了百姓的房屋,将院墙也夷为平地。当时又遭干旱与蝗灾,庄稼无收,饥浮遍地,再加上逼民内迁时,驱赶劫掠,流离分散,弃捐老弱,使百姓死亡大半,形成了曹操《蒿里诗》云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荒凉残败景象。
过了18年,即公元129年(汉顺帝永建4年),由于边境羌事稍安,尚书虞诩上书,顺帝下诏安定、上郡、北地还旧土。
四、皇甫谧故里出现差错和误解的原因是什么
(一)明末清初大史学家所著《读史方舆记要》之误为根源
由于顾祖禹误把唐朝的原州错定在今甘肃省镇原县(应是宋朝原州),又把汉代萧关与唐代萧关县混为一谈,再误认为古朝那城在平凉府之东南。结果就把坐标南移了,随之“州东南”的方位就被人为整体向东南移位了,于是古朝那就从宁夏彭阳县向东南移到甘肃灵台县去了。
(二)建置迁移造成后人误解
误解之一,东汉间,由于形势所迫,安定郡曾一度移治于临泾县(今甘肃镇原县东南),便认为其属县朝那也随迁到临泾一带了。而实际上,从东汉末到魏晋时期,朝那县仍在原地(今宁夏彭阳县古城镇),与鹑觚县(今甘肃灵台县)同归迁到临泾的安定郡管辖。误解之二,后魏大统元年(公元535年),原州朝那县最终从今宁夏彭阳古城镇正式迁往今甘肃省灵台县境内。但这已是皇甫谧故世253年以后的事了,它并不能证明皇甫谧的故里、籍贯就是今灵台县。
(三)皇甫家族后辈迁涉所致
皇甫氏是个大家族,后人离开故里,散落到古城周近各地或是更远省区分居,这是很正常的事。各地的分支族人,为了纪念祖先,表达思乡情结,往往在新家园建祠、修祖坟,甚至把原籍的一些重要地名移植到新居地区,这是中外常见的现象,在地名学上称为“同源地名的播迁”。就连关于我国人文始祖的伏羲、女娲和炎帝、黄帝等圣贤的地名,不也是多处出现,几省并存吗?但是,不论怎么说,祖居发祥之地和故里只能是一个地方。
皇甫谧的故里在今宁夏彭阳县,证据充足,不容人为制造讹误,应还历史的真相。

❻ 皇甫谧著有哪些作品

皇甫谧精思博习,勤于著述,对经史各家都有研究,先后有《帝王世纪》、《高士传》、《逸世传》、《列女传》、《玄晏春秋》等书梓行于世,显露出文中才华。在医学方面,除已佚的《依诸方撰》等之外,主要有《针灸甲乙经》12卷,作为第一部针灸学专著流传至今,在中国医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❼ 历史上有几部《列女传》皇甫谧著的是《列女传》还是《烈女传》

《列女传》是一部介绍中国古代多位妇女行为的书,烈女指刚正有节操的女子;抗拒强暴或殉夫而死的女子,《列女传》中也包含种类型女子。
皇甫谧著的是《列女传》,
《列女传》比较著名的两个版本,一部是指西汉刘向所编撰的《列女传》。另一个是明万历年间安徽歙县人汪道昆所编写的《列女传》。
另,《后汉书》设《列女传》,后史因之,成为定则,《晋书》、《魏书》、《北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以及《新元史》、《清史稿》等,都设有《列女传》。

❽ 皇甫谧有哪些历史贡献

皇甫谧(mì)(215年—282年),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郡朝那县(今甘肃省灵台县)人,后徙居新安(今河南新安县) 。三国西晋时期学者、医学家、史学家,东汉名将皇甫嵩曾孙。他一生以著述为业,后得风痹疾,犹手不释卷。晋武帝时累征不就,自表借书,武帝赐书一车。其著作《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其实,除此之外,他还编撰了《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 、《列女传》、《元晏先生集》等书。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在针灸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并被誉为“针灸鼻祖”。挚虞、张轨等都为其门生。

❾ 皇甫谧为什么会立志研究医药

皇甫谧(215~282),字士安,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省灵台县朝那镇)人。出身贫寒,曾过继在叔父门下,并随叔父迁居新安(今河南省渑池县),40岁时方还本宗。谧幼时不知治学,终日游荡,20岁后才发愤读书,耕种之余,手不释卷,边耕边读,至为精勤,竟成一代名家。甘露年间(256~259),曾患风病,兼苦耳聋,缠绵百日方得治愈。因感于诸医学术浅薄,遂自己立志研究医药,搜求古典医籍,遥宗古人妙术。魏晋政府曾几次请他出仕,他都坚辞不就,研习医药之志向终生未渝。究其原因,则于他认识到身体是根本、医学有大用,如他自己所说的:“夫受先人之体,有八尺之躯,而不知医事,此所谓游魂耳。若不精通于医道,虽有忠孝之心,仁慈之性,君父危困,赤子涂地,无以济之,此固圣人所以精思极论,尽其理也,由此言之,焉可忽乎?”两晋时期,炼丹服石之风盛行,皇甫谧亦曾一度濡染,他52岁时,因服石引起一场重病,痛苦之极,险些令其自尽。因亲受服石之害,遂作《寒食散论》一卷,力贬服石的陋习。可惜未流传下来,仅有部分内容保存在《诸病源候论》中。

❿ 。《帝王世纪》的作者皇甫谧曾做过怎样的论述

关于药物知识的起源药物的使用由不自觉到自觉经历了一个十分漫长的历史时期。有关药物起源的讨论也已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帝王世纪》的作者、晋代针灸学家皇甫谧曾做过这样的论述:“伏羲氏……乃尝味百药而制九针,以拯夭枉焉。”又说:“(黄)帝使岐伯,尝味草木,典主医药。”《淮南子·修务训》作了中国药物起源的传统论述,写道:“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这一论点为许多学者所引用和发挥。

阅读全文

与电影皇甫谧侵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
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题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543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办法 浏览:677
上海工商局咨询热线 浏览:177
马鞍山二中叶张平 浏览:214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被告代理词 浏览:603
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浏览:702
商标注册网先咨政岳知识产权放心 浏览:658
公众号版权投诉材料 浏览:841
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好处 浏览:727
油汀发明 浏览:216
论文转让网 浏览:282
通州门面转让最新消息 浏览:165
第二届紫金知识产权国际峰会 浏览:4
2010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答案 浏览:259
3系马年限量版价格 浏览:952
快餐店转让协议 浏览:407
小萝莉和猴神大叔版权 浏览: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