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投标质疑函回复不满意投诉怎么写
投标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认为招标投标活动不符合
法律
、行政法规及本办法规定 的,内可以自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10日内向相应主管部门投诉。投诉人应当于投诉期内 在招标网上填写投诉书。
若对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开标或评标结果有异议,则潜在投标人或者其他利害关 系人应当在自领购资格预审文件、领购招标文件、开标、评标结果公示结束10日内向相应 的主管部门提出,且在进行上述投诉之前,应当先向招标人提出异议(异议答复期间不计 算在投诉期限内),并提供异议和异议答复情况及相关证明材料,且将由投诉人单位负责人 或单位负责人授权的人签字并盖章的投诉书、单位负责人证明文件及相关材料在投诉期内送 达相应的主管部门。境外投诉人所在企业无印章的,以单位负责人或单位负责人授权的人签 字为准。
投诉应当有明确的请求和必要的证明材料。投诉有关材料是外文的,投诉人应当同时提 供其中文译本,并以中文译本为准。
2. 如何应对来办事群众的投诉和质疑
一、热情诚恳,给人以亲切感
一般来说,来访群众都是为了解决具体问题而来的。接待人员,一定要善于借助平易近人的神态、和蔼可亲的话语、谦逊温和的语调,来缩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以赢得来访者的肯定感情和积极配合。上访者各界、各级层人员无所不有。因此,面向上访者讲话,就要根据上访者的不同身份、素质、特点,说些各得其所,尽量得体的话,千万不要说那些千人一腔的“官样话”。如果来访者所反映的问题属于本单位管理范围,在政策范围内又可以解决的,一定要设法帮助解决。即使来访者所提出的要求稍有过高,也要耐心宣传解释有关政策,说明不能满足的理由,通过沟通思想,以求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倘若所反映的问题不属于本部门管理范围,也绝不能敷衍塞责,三言两语把人打发了事。
二、真情实意,给人以诚意
信访接待人员只有跟来访群众推心置腹,才能取得共同性语言,实现双向交流。你实实在在地同来访群众交流思想,群众才愿意把自已的真话、实话、心里话讲给你听,你要是虚情假意或拐弯抹角,人家心里有苦衷也不愿意对你讲,你也无法了解到群众的要求和呼声,所谓真情实意,一是要讲实在话。对于政策上有明确规定的问题,要态度明朗地作出肯定性或否定性的回答,绝不模棱两可,含糊其辞;对进在研究的倾向性意见或不宜公布的内部规定和涉及到检举人、调查人所反映的问题绝不能透露给来访人,更不能把对有关部门在工作配合上的意见在来访人面前流露,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矛盾。二是表实在态。对未经调查核实的事情,千万不要随意表态。如果来访人急于要你作出实质性的回答,也只能运用“假如事情是这样的话,最好通过什么渠道,采取什么方法去解决”的“假设性”答复,以免造成不应有的后果。三是敢于面对事实不回避问题。对群众来信来访提出的问题,凡是符合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又有条件解决的必须解决到位,让群众感到我们是实实在在解决问题的,是负责任的。尤其要正确对待集体上访,集体上访人多势众,反映的问题多,而且涉及范围广,处理不当极易发生意外行为。接待集体上访时头脑要清醒,态度要冷静,既不能牵就上访者而满足其不合理要求,更不能因群众有不合理要求而否定其反映问题的合理部分。 如果回避矛盾,只能引起群众反感,加剧对抗心理,形成新的上访。
三、言之有据,给人以信服感
熟悉政策、言之有据,是提高工作效率,做好接待工作的关键。接待人员不熟悉有关政策及其沿革,不把群众提出的具体问题放回到特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中去进行分析,势必会牵强附会或漏洞百出。要是你的答话不得要领或不足为据,群众又怎么能折服于你呢?如果你能对答如流地道出确切的政策依据来,即使来访者提出的问题一时难以解决,别人也是会心悦诚服,满意而回的。
四、用语婉转,给人以宽松感
言不在直,达意则灵;语不在快,至理则明。接待人员不能不讲究对话策略和语言艺术。在接待中,问话要因人,因事而异。有的可以直截了当地问,有的可以委婉含蓄地问,有的则不应该问。如来访人报告事实真相,请求解决困难时,应循循善诱询问清楚,让其一吐为快;如来访涉及到揭发、控告的,除问明是传闻还是亲见外,还应迂回点拨问明某些需要进一步了解的有关情节;对于个人的隐私密事,是绝不可穷追不舍,打破沙锅问到底,弄个水落石出的。在提出批评意见之前,你不妨给对方一个积极的评价,然后区别不同的情况,该直说的时候开门见山,该婉言的时候婉转含蓄。要是来访人心情不畅,你应特别注意自已的表情、手势和语调,或选择良机,用弦外之音使之领会言外之意;或转换话题,用巧言妙语缓和接待气氛,以免造成僵局。
五、讲究仪态,给人以责任感
接待交谈,接待者要仪表端庄、自然大方、语调和谐、情绪稳定、心胸坦荡。交谈时,要凝神注视对方的脸部表情,专心倾听和摘记来访者的陈述。接待人员不要随便岔开别人的话题或打断别人的陈述,一定要让人把话讲完;不要简单生硬地否定群众的批评意见,即便是不够确切的批评意见。无论批评者的情绪如何偏激,措词如何强烈,也不可感情用事,做出失态的举止来。
六、言而有信,给人以信任感
信口开河,应而不办,是社交生活的一大忌。接待中应允来访人的事情,一定要予以兑现。如果来者提出的问题需要请示领导,或需要商请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配合解决,事后一定要把领导的意见,或有关部门、有关单位的意向及时告诉来访人。接待者一定要心平气和,和蔼、豁达、宽宏、大度。针对上访者提出的具体问题,说些适度的话,不要信口开河,不能用任何过激的言词刺激上访者的情绪。
七、不偏不倚,给人以公正感
群众上访,无论是咨询政策还是签证盖章,也无论是揭发申诉还是反映情况,都希望接待人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坚持真理,扬善惩恶;坚持党性,扶正祛邪,不迎上压下。真正做到上述几条,有四个问题特别值得注意:一是在听取来访人员意见时,既要将心比心,相信群众,又不能偏听偏信,先入为主。二是在掌握现行政策时,既要实事求是,灵活变通,又不可无原则迁就,拿原则做交易。三是在执行上级指示时,既要尊重领导同志的意见,正确领会上级的意图,但又不可唯唯诺诺,唯上是从。四是会同有关单位处理问题时,既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份内工作,但又不能本位主义,不顾全大局。
八、正派清廉,给人以楷模感
面对面地做群众工作,一定要发扬一心为公,两袖清风的工作作风。作为人民公仆,在接待中一定要恪守避亲、廉洁、公正三条原则。避亲,就是凡涉及至爱亲朋的事情,一律回避,拒不插手;廉洁,就是要拒绝群众的馈赠,不借工作之便以权谋私,收受贿赂;公平,就是认理不认人,凡事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
3. 招投标标的质疑和投诉有什么区别
受理的对象不同,受理质疑的对象是招标人,受理投诉的对象是相关行政监督部门。
4. 司乘人员面对质疑和投诉如何处理
实事求是说明情况,有责任就勇于承担,没有责任就书面说明,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坦然处之。
5. 投诉人投诉前应向招标人质疑或提出异议的事项有哪些
根据《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规定,投标人或利害关系人对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开标与评标结果有不同意见或问题的,应当向招标人提出异议。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事项中,提出异议是投诉的必经程序,应当先提出异议而未提直接投诉的,行政监督部门将不予受理。
6. 供应商如何质疑与投诉
供应商在参加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过程中,认为采购文件、采购过程和中标、成交结果使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的事实、证据和法律依据,可以向代理机构提出质疑、向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投诉。政府采购专家韩孟玉认为质疑、投诉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要熟练掌握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一是要认真学习《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遇到问题可以向有关专家进行咨询,切勿不懂装懂,闹出笑话。二是领会招标文件的全部内容。尤其要全部掌握招标文件规定的废标条款,只要达到废标条款之一的就废标。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废了标而当事人不服,引发质疑或投诉。三是提出的质疑或投诉要有证据和法律依据。 供应商质疑应注意的问题 (一)质疑必须符合规定的质疑条件。供应商认提出质疑,就必须有认为采购文件、采购过程和中标、成交结果使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的事实、证据和法律依据。如果采购文件、采购过程和中标、成交结果与质疑供应商没有关系,或者供应商没有提出采购文件、采购过程和中标、成交结果使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的事实、证据和法律依据,供应商不宜提出质疑。 (二)质疑必须符合的时限要求。《政府采购法》规定,供应商应当在知道或者应知其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采购人提出质疑。采购人委托采购代理机构采购的,供应商可以向采购代理机构提出质疑。 (三)质疑必须采用书面形式。《政府采购法》规定,供应商对采购文件、采购过程和中标、成交结果提出质疑,必须采用书面形式。供应商如采用口头形式提出质疑,是没有法律效力的,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可以不予书面答复。质疑书的主要内容: 1.质疑人的名称、地址、电话等; 2.具体的质疑事项及事实依据; 3.提出质疑的日期。 质疑书应当署名。质疑人为自然人的,应当由本人签字;质疑人为法人或者其它组织的,应当由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签字盖章并加盖公章。 供应商投诉应注意的问题 (一)投诉供应商提起投诉的条件。《政府采购供应商投诉处理实施办法》规定,投诉供应商提起投诉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投诉人是参与所投诉政府采购活动的供应商; 2.提起投诉前已依法进行质疑; 3.投诉书内容符合规定; 4.在投诉有效期限内提起投诉; 5.属于本财政部门管辖; 6.同一投诉事项未经财政部门投诉处理; 7.国务院财政部门规定的其它条件。 (二)投诉的时限要求。《政府采购法》规定,质疑供应商对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的答复不满意或者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未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答复的,可以在答复期满后十五个工作日内向同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投诉。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投诉后三十个工作日内,对投诉事项作出处理决定,并以书面形式通知投诉人和与投诉事项有关的当事人。 (三)投诉书要符合规定的内容。《政府采购供应商投诉处理实施办法》规定,投诉人投诉时,应当提交投诉书,并按照被投诉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和与投诉事项有关的供应商数量提供投诉书的副本。投诉书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投诉人和被投诉人的名称、地址、电话等; 2.具体的投诉事项及事实依据; 3.质疑和质疑答复情况及相关证明材料; 4.提起投诉的日期。 投诉书应当署名。投诉人为自然人的,应当由本人签字;投诉人为法人或者其它组织的,应当由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签字盖章并加盖公章。 (四)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对投诉事项作出处理决定的时限。《政府采购法》第五十六条规定: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投诉后三十个工作日内,对投诉事项作出处理决定,并以书面形式通知投诉人和与投诉事项有关的当事人。 (五)暂停采购活动时限。《政府采购法》第五十七条规定: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在处理投诉事项期间,可以视具体情况书面通知采购人暂停采购活动,但暂停时间最长不得超过三十日。 对投诉处理决定不报的法律救济渠道 《政府采购法》第五十八条规定:投诉人对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的投诉处理决定不服或者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逾期未作处理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作为政府采购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究竟怎样处理供应商的投诉事项,才能更加快捷、有效地保障所有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呢?有专家建言,可以尝试一种“一查、二看、三核实、四交代”的处理方法。 一查 “查”就是对供应商投诉的事项进行审查,看其是否属于《政府采购法》明确规定的投诉范围,从而快速确定是否受理该项投诉事宜。在实际工作中,政府采购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加之一个采购项目最终只能有一个供应商中标,因而其他未中标的参与者,往往会有的“有意见”,有的“发牢骚”,还有的做出乱投诉、瞎告状的行为。为了提高处理采购纠纷的效率,防止少数不法分子借机扰乱政府采购市场秩序,切实保护所有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对供应商投诉事项的受理范围就必须要严格坚持《政府采购法》的规定,即供应商只能就“采购文件、采购过程和中标、成交结果”这3个事项进行投诉,对不属于这个法定范围的投诉事项,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不予受理。 二看 “看”就是查看供应商投诉的程序是否合法,查看供应商投诉的时间是否及时有效。《政府采购法》第六章对供应商的“投诉”行为设置了具体的投诉程序,供应商只有严格依照这些法定的程序进行投诉,才能够有效、及时地行使或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利。这些法定的程序就是:供应商认为采购文件、采购过程和中标、成交结果使自己权益受到损害的,必须首先要向采购人或采购代理机构提出质疑;只有在被质疑人未按期做出答复,或对其做出的答复不满意的情况下,才可以向同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提出投诉。如果供应商事先没有向采购人提出质疑,而直接向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提出投诉,那么,这种形式的投诉属于无效投诉,将不被受理。 另外,投诉供应商也只有在质疑答复期满后的15个工作日内,及时向同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提出投诉才能有效,逾期提出的投诉也属于无效投诉。失去了法律保障,投诉事项也不能被受理。 三核实 “核实”就是核实采购文件资料、核实走访采购当事人、核实投诉人的受害程度。对供应商提出的合法的投诉事项,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以全面、客观地查清投诉事项的真相,便于做出正确的处理决定,维护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先要查看与投诉事项有关的采购文件资料,看这些采购文件在公开性、公平性、公正性等方面是否存在着对供应商产生某种歧视性待遇的内容。如果确实存在,就必须要采取果断措施加以整改。然后要深入实地走访调查。政府采购活动涉及到众多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为局部的矛盾与问题而引起投诉时,采购监督管理部门不能听信一面之词,不但要调查矛盾双方当事人,更重要的还是要向涉及投诉事项的第三方采购当事人进行核实,以充分听取各有关方面的意见,公正对待所有的采购当事人,这样才能使调查结果更具真实性、全面性。最后要核实投诉当事人的受害程度。投诉供应商提出投诉的目的,就是要讨回公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只有对供应商的受害程度做出客观的评价,才能对其投诉事项做出合理的处理决定,也才能使投诉供应商口服心服。 四交代 “交代”就是对投诉事项要做出书面交代,对投诉供应商的“维权”行为要有个实质性的交代,对其他与投诉事项有关的采购当事人要有个通报性的交代,必要时还要向人民有个交代。作为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部门,不仅要维护投诉供应商的正当权益,还必须要保障所有采购当事人的合法利益,以切实维护政府采购的市场秩序。因此,采购监督管理部门不仅要对每一件合法的投诉事项做出严肃认真的处理决定,而且,还必须要向各有关方面通报这一处理决定,以使政府采购行为更加公开、透明,更能经得起社会各界的评议与监督。
7. 投标质疑和投诉的区别
需要看招标文件中对此有没有规定
如果有规定就按照招标文件来
再看就是事开标前阶段 还是开标后阶段
开标前可以咨询招标代理公司
开标后 质疑的话 就按照招标文件中的要求 按照指定方式质疑
8. 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对招投标质疑和投诉有效吗
只要是根据招标文件的指定方式 指定途径
向招标监管部门进行的质疑 投诉或者 举报
一旦查实 被证实投标确实违规
那么就可以做出相应惩罚或者制裁
如果招标文件中指定了可以 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对招投标质疑和投诉
那么就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