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学校组织校外活动 侵权责任法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出现意外受伤等情况,学校有一定责任。
【法律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第三十八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第三十九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
第四十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二、《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第九条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一、二、三略去)
(四)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七条 对未成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三人侵权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
『贰』 】《侵权责任法》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
你的问题是侵权责任法40条关于第三人造成损害的责任承担问题。 下面是引用钟秀勇老师的讲义,供你参考: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40条的规定,学校以外的第三人给被监护人造成损害的,由该第三人承担责任,学校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学校承担责任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这里所谓的第三人,指学校的学生、老师之外的第三人,如窜入的校外学生、校外流氓阿飞、来学校的其他校外人员,不包括学校的学生。 在校学生在学校里致他人损害的是“被监护人在学校等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致人损害的”问题,按照下列规则分担责任: ①监护人应当承担无过错的替代责任(侵权责任法第32条)。因为未成年人在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监护关系并未移转,教育机构仅对被监护人负有教育、管理、保护的义务。因此,监护人不能逃脱责任。 ②教育机构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责任。但是,教育机构与监护人承担的是按份责任,而不是连带责任。教育机构没有过错的,不承担责任。 需要说明的是:被监护人在教育机构致人损害的,教育机构是否应当承担责任,《侵权责任法》没有明确规定。此前,《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7条第一款规定,教育机构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责任。同时,依照《侵权责任法》第38条、第39条的规定也可以推出这一结论。不仅如此,根据《侵权责任法》第38条的规定,被监护人在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给其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人身损害的,还应当推定教育机构具有过错。 ③教师对损害的发生具有过错的,不承担连带责任。这是《侵权责任法》第34条的特色。学校承担责任后,有权向具有过错的教师追偿,但这不归《侵权责任法》管。
『叁』 校园侵权行为责任承担形态的界定
校园侵权虽然发生在校园里,但是其等同于社会上的侵权行为,十分严重,因此我国专门为此设立了法律条款来约束,对侵权行为所要承担的责任作出了详细的规定,接下来由的小编为您具体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校园侵权行为的责任形态的界定
1、直接的责任形态和间接的责任形态。
这是侵权责任的最基本的责任形态。这种判断的标准主要是责任是有行为人自己承担,还是有与其有特定关系的相关责任人或与某种物件有管领关系的人来承担,如果是前者就是直接的责任形态,如果是后者就是间接的责任形态。
2、单方的责任形态和多方的责任形态
这种判断的标准主要看侵权责任是有侵权关系中的一方主体还是有双方的主体来承担,如果是前者就是单方责任形态,如果是后者就是多方责任心态。
3、单独责任形态和共同责任形态
这种类型的判断标准是从加害这一方来考虑的,如果侵权责任是由加害者的一个人单独来承担就是单独责任形态类型,如果是多个加害人,那么侵权责任也会由一个承担向多人共同承担变化,这种后者的承担类型就是共同责任形态。
二、校园侵权行为导致未成年学生损害的学校责任
1、过错推定责任。《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2、过错责任。《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九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
3、补充责任。《侵权责任法》第四十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三、成年学生的权益受损害的侵权责任
1、对于因学校的教育设施及其管理存在缺陷,导致学生的生命、健康受到损害的情况,学校在承担侵害责任方面,应按照《民法通则》及《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处理。所以如果学生没有过错的,由学校承担单方直接责任。
2、对于大学生之间在学校发生侵权行为的,按照一般的侵权来处理。依照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行为人致人损害时年满18周岁的,应当由本人承担民事责任;没有经济收入的,由抚养人垫付,垫付有困难的,也可以判决或者调解延期给付。”
3、学生在实习或实践活动受到伤害,在一些有相关规定的省份,可比照劳动法的规定按照工伤来赔偿,在没有相关规定的地方,可按照《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要求赔偿。
4、大学生因为不遵守学校纪律或相关规章的规定的,而给自己带来的损害,学校方面不承担任何民事责任,而是由学生本人承担一切造成的后果,当然如果学校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补偿则另当别论。
由上可见,国家十分重视被侵权人的利益,对于责任的承担分类规划越详细,说明校园侵权行为的严重性,而熟知以上法律知识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采取防范措施,如果您遭遇类似情况,心有困惑,请务必咨询网站的在线律师,他们将为您提供最好的解决方案。
延伸阅读:
学校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学校侵权行为有哪些
老师体罚学生怎么处理
『肆』 关于学校的法律有哪些
《治安管理法》第九条
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版安管理行为,情节权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
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4)侵权责任法关于学校的扩展阅读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1、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
2、学校的安全保卫、消防、设施设备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显疏漏,或者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而未及时采取措施的。
3、学校向学生提供的药品、食品、饮用水等不符合国家或者行业的有关标准、要求的。
4、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伍』 侵权责任法中关于“教育机构伤害责任”是怎么规定的
在《侵权责任法》第38-40条有规定。从管理责任角度不包括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第三十八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第三十九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
第四十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陆』 关于校园侵权的一个问题。
我反倒认为是幼儿园全责。因为父母把孩子放到幼儿园,这是通过付费把监护责任的短暂专度让的形式属。幼儿园不属于义务教育,属于商业的教育活动。园方既然收取了家长的学费,就已经承担起孩子在其家长不在期间的监护责任。
两孩子打架,导致孩子受伤,属于园方的工作过失导致。园方未能很好的履行与孩子父母之间的签订的监护责任。幼儿园应属于全责。
『柒』 侵权责任法 38条 校外
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如春游、看电影等)均可以适用本条。
另外,关于“补充责任”,意思是当侵权人无法独立对被侵权人完全履行侵权责任的,校方承担剩余的责任部分。(意思就是侵权人赔不起的,能赔多少赔多少,不够的部分学校赔)
对于校方是否尽到管理职责,采用“举证责任倒置”的方式,即被侵权方无需证明校方失职,而是由校方反过来证明自己已经尽职了,如若不能证明,即承担补充责任。
『捌』 请问下列案例学校是否该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八条承担连带责任谢谢了!
不是!两码事!
『玖』 学校事故中的赔偿责任是什么(结合侵权责任法)
属于安保义务,具体规定在侵权法38-40条,第三十八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第三十九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 第四十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拾』 校园侵权案件如何归责
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对于校园侵权的归责原则有两种,第一是无过专错责任原则,指属的是无行为能力人受到侵权,第二是过错责任原则,指的是限制行为能力人收到侵权的情况。
第三十八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第三十九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
第四十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