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民调解的调解程序
1、纠纷的受理,既由当事人提出调解申请,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的,调委会也可主动调解版。实行统一立案权报告制、统一承办;
2、进行必要的调查,收集相关证据,查明纠纷的事实经过,拟定调解纠纷的实施方案;
3、主持调解,制作书面调解协议书,当事人、承办人签字,并加盖“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
4、对久调不决的纠纷,及时申报人民调解工作领导小组,避免纠纷激化;
5、调解结束,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达成协议而结束的调解。二是没有达成协议的调解。调解达成协议后人民调解委员会有责任帮助、检查、督促、教育双方当事人自觉履行协议。没达成调解协议,防止纠纷激化,并告知纠纷当事人进入其他程序进行解决(如申诉、仲裁、诉讼)。
⑵ 人民调解员主持调解纠纷有几个步骤
人民调解的程序:
1、纠纷的受理,既由当事人提出调解申请,当事人没有提版出申请的,调委会也可权主动调解。实行统一立案报告制、统一承办;
2、进行必要的调查,收集相关证据,查明纠纷的事实经过,拟定调解纠纷的实施方案;
3、主持调解,制作书面调解协议书,当事人、承办人签字,并加盖“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
4、对久调不决的纠纷,及时申报人民调解工作领导小组,避免纠纷激化;
5、调解结束,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达成协议而结束的调解。二是没有达成协议的调解。调解达成协议后人民调解委员会有责任帮助、检查、督促、教育双方当事人自觉履行协议。没达成调解协议,防止纠纷激化,并告知纠纷当事人进入其他程序进行解决(如申诉、仲裁、诉讼)。
⑶ 诉前调解的流程及每个步骤的时间是什么样的
诉前调解的流程及每个步骤的时间是什么样的?
在现行标准民诉法中,尽管对诉前调解没有明确规定,但在起诉实践活动中根据对诉前调解的探寻和试着,收到了不错的实际效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称赞。下边由我给你详细介绍诉前调解的有关法律法规。
(二)起诉调解促使当事人的程序流程决定权无法得到充足确保。当事人是程序流程的行为主体,在一定范畴内理应授予当事人有挑选程序流程的支配权,根据起诉异议内、外各种各样权益的考虑到,当事人能够挑选成本费更低的程序流程。当事人不期待在法院外调解,她们觉得法院调解具备法律效力,
与此同时她们都不期待马上开展起诉,由于调解较起诉划算,能较快处理纠纷,日后彼此能保持联络或协作。而当事人将纠纷诉诸于法院后,只有依照民事诉讼程序开展,规定调解只能直到民事诉讼程序逐渐之后开展。
(三)起诉调解不利完成司法部门资源的合理布局。针对理应调解的案子迫不得已先进到民事诉讼程序,必定因程序流程限定而导致多余的延迟时间和诉累,进而消耗比较有限的司法部门资源。
以上就是我的详细介绍,希望看完对你有所帮助。
⑷ 法院调解流程是什么样的
一、调解的开始:《民事调解规定》第2条规定:对于有可能通过调解解决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应当调解。但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产还债程序的案件,婚姻关系、身份关系确认案件以及其他依案件性质不能进行调解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不予调解。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院调解在诉讼的各阶段、各审级中均可进行。具体来讲,法院在案件受理之后开庭之前可以进行调解,在庭审过程中可以进行调解,在二审中乃至在再审中也都可以进行调解。
庭审中的调解,通常情况下是在法庭辩论结束后进行。根据司法实践,调解可以当庭进行,也可以在休庭之后另定日期进行。调解的开始,一般由当事人提出申请,法院也可以依职权主动提出建议,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开始调解。
二、调解的进行:法院的调解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进行。调解工作既可以由合议庭共同主持,也可以由合议庭中的一个审判员主持;调解可以在法庭上进行,也可以在当事人所在地进行。法院进行一调解,可以邀请有关单位和个人协助。
调解协议通常是在调解方案的基础上形成的。调解方案原则上应当由当事人自己提出,双方当事人都可以提出调解方案。
三、调解结束:调解因当事人拒绝继续调解或双方达成协议而结束。当事人拒绝继续调解而未达成调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对案件继续审理,并及时作出判决;调解达成协议的应要求双方当事人在调解协议上签字,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制作调解书。
(4)民间纠纷调解实训流程扩展阅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已于2004年8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21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十二条 调解协议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予确认:
(一)侵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
(二)侵害案外人利益的;
(三)违背当事人真实意思的;
(四)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性规定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法院调解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
⑸ 人民调解流程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规定:当事人可以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也可以主动调解。当事人一方明确拒绝调解的,不得调解。基层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对适宜通过人民调解方式解决的纠纷,可以在受理前告知当事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根据调解纠纷的需要,可以指定一名或者数名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也可以由当事人选择一名或者数名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人民调解员根据纠纷的不同情况,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调解民间纠纷,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讲解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耐心疏导,在当事人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基础上提出纠纷解决方案,帮助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人民调解员调解纠纷,调解不成的,应当终止调解,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告知当事人可以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可以制作调解协议书。当事人认为无需制作调解协议书的,可以采取口头协议方式,人民调解员应当记录协议内容。
⑹ 民事调解 需要走那些流程
(一)法院调解的开始
1、开始的时间。人民法院对受理的第一审、第二审和再审民事案件,可以在答辩期满后裁判作出前进行调解。在征得当事人各方同意后,人民法院可以在答辩期满前进行调解。
2、开始的方式
(二)调解的进行
(三)调解结束
1、当事人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经人民法院认可而结束;
2、当事人双方没有达成调解协议又不愿意继续调解而结束。
1、民事调解工作原则
(1)依法原则,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调解,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依据社会公德进行调解;
(2)自愿平等原则,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3)尊重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原则,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不得因未经调解或调解不成而阻止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2、调解工作纪律
(1)不得徇私舞弊;
(2)不得对纠纷当事人压制,打击报复;
(3)不得侮辱、处罚当事人;
(4)不得泄露当事人的隐私;
(5)不得吃请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