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民法上的共同侵权

民法上的共同侵权

发布时间:2021-08-17 22:45:23

『壹』 请给出一个民法中共同侵权的案例

甲、乙、抄丙三人是同事兼好友。甲袭和乙在愚人节那天想和丙开个玩笑,就以丁的名义送给丙一束玫瑰,并附上明信片“我的心只属于你,今晚共进晚餐好吗”。丙红着脸找到丁想表示感谢时,才发现是误会。后才知道是甲和乙搞的鬼。这里甲和乙就是共同侵权,侵犯了姓名权。

只要是两个或以上的人一起有加害他人的意思,并且加害行为和损害结果有因果关系的就是共同侵权。

『贰』 刑法中共同犯罪与民法中共同侵权的区别

共同侵抄权与共同犯罪分别属于袭侵权法与刑法中的两项不同的制度。由于法律规定的模糊性、个案的复杂性、个人主观认识的差异性以及共同侵权与共同犯罪各自领域内理论学说的纷争,导致两者间的界限模糊。应从立法目的、本质、构成要件、法律责任等方面界分共同侵权与共同犯罪。

『叁』 民法总则中有没有关于共同侵权的规定

是有的,对于抄共同侵权责任的具体袭内容,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一、规定共同侵权责任的本质特征

立法机关倾向于仍然采用《民法通则》第130条的内容,规定“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二、教唆行为人和帮助行为人的责任

《侵权责任法草案》倾向于采纳原来的司法解释中关于“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为共同侵权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三、共同危险行为的规则

《侵权责任法》规定共同危险行为,是一个确定的立场。争议在于,如何规定共同危险行为人之一的免责条件。《草案》的基本意见是:“二人以上共同实施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其中一人或者数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不能确定具体侵权人的,行为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能够确定具体侵权人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0条规定:2人以上共同侵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当连带责任。使用民法原理分析

二人以上共同实施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并造成损害后果,不能确定实际侵害行为人的,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这个分析不来了,因为现行法律没有具体规定。 举一判决实例吧:某人从一幢大楼下经过,结果被一抛弃物砸成重伤,没有证据证实是某一户人所抛物品致人重伤,结果这幢楼的所有住户(住一层排除、部分有证据证实事发时其家人全不在家的之外),都被判决共同承担民事赔偿。联名上诉被驳回维持原判,向二审法院所在地的同级人民检察院申请抗诉也被告知证据不足而不予受理。 请一并参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条 受害人对同一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有故意、过失的,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一条的规定,可以减轻或者免除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但侵权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受害人只有一般过失的,不减轻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适用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三款规定确定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时,受害人有重大过失的,可以减轻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 第三条 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致人损害,或者虽无共同故意、共同过失,但其侵害行为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构成共同侵权,应当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规定承担连带责任。二人以上没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但其分别实施的数个行为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应当根据过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四条 二人以上共同实施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并造成损害后果,不能确定实际侵害行为人的,应当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规定承担连带责任。共同危险行为人能够证明损害后果不是由其行为造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伍』 民事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共同侵权要承担什么责任

您好,理论上讲,一般侵权行为侵害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的侵权责任构成一般包括以下四个要件:
一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是指公民或者法人违反法定义务、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而实施的作为或者不作为。侵害人身权的违法行为是指公民或者法人违反法定义务,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而实施的,以公民人身权为侵害客体的作为或者不作为。
二是损害事实。损害事实是指一定的行为致使权利主体财产权、人身权受到侵犯,并造成财产利益和非财产利益的减少或者灭失的客观事实。这是构成这一民事责任的首要条件,只有当行为人的违法行为造成损害事实,行为人才承担民事责任。这里的损害,从广义上讲,包括财产上的损害和人身上的损害即造成受害人在财产上或者人身上的不利益。
三是因果关系。作为构成侵害公民生命权、健康权的民事责任要件的因果关系,就是指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的前因后果的联系,只有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这种因果关系,说明损害是由违法行为所引起的,行为人才承担民事责任。确定因果关系就是要从客观现象中去寻找揭示他们之间存在的不依照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联系。
四是主观过错。主观过错是构成侵害公民生命、健康权的民事责任的主观要件。违法行为人只有在实施违法行为当时主观存在过错才承担民事责任。过错就是违法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的一种心理状态,他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种状态。
在诉讼上,以上四项内容必须要由提出诉讼请求的人进行举证,当事人必须全面地论证自己的观点。理论上讲,这是一项很困难的举证责任,相比较合同严格责任来说,诉讼请求人需要强得多的诉讼举证能力,这也是合同诉讼与侵权诉讼最重要的区别之一。但这一孑然不同的归责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往往被诉讼参与人忽视了,这也是近两年来人身侵权诉讼比例大幅度上升、且胜诉率不合理性偏高的关键因素。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规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根据法律规定,共同侵权行为认对受害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一)从加害人的角度看
共同侵权人的连带责任,是指共同加害人作为一个整体对损害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加害人的任何一个人对全部损害承担责任;在共同加害人之一人对全部损害承担了责任之后,他有权向其他未承担责任的共同加害人追偿,请求偿付其承担应当的赔偿份额。
(二)从受害人的角度来看
他即可以将全部加害人作为被告,请求他们承担对全部损害的赔偿责任;他也可以将加害人中的一人(或部分人)作为被告,请求他(或他们)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一旦加害人中的一人或部分人赔偿了全部损害,也就履行了全部义务,则免除其他共同侵权人向受害人应负的赔偿责任,受害人不得再对其他加害人提出请求。反之,如果受害人的请求没有得到实现或没有完全得到实现,他则可以向其他加害人请求赔偿全部损害或者赔偿剩余的部分损害。

『陆』 共同侵权行为的问题是如何的

共同侵权行为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意思版联权络的共同侵权行为。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行为就是典型的共同侵权行为,即数人基于主观上的关连共同而侵害他人造成损害的侵权行为。这种共同侵权行为的共同加害人包括实际行为人、教唆行为人和帮助行为人。2、客观关连共同的共同侵权行为。对于客观关连共同的共同侵权行为,视为共同侵权行为,是指数人既没有共同故意又没有共同过失,实施的行为直接结合,造成同一个损害结果的侵权行为。这里所谓的行为直接结合,实际上就是客观的关连共同。3、共同危害行为。共同危害行为就是二人或二人以上共同实施有侵害他人权利危险的行为,并且已造成损害结果,但不能判明其中谁是加害人。对此,本文专门设立一个题目进行讨论。4、团伙成员。团伙组织的成员的集合行为,是指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如果没有团伙的集合行为则可以避免造成损害的结果发生,如果该集合行为可以归责于该团伙,则该团伙的成员应当承担连带责任的侵权行为。

『柒』 民法共同侵权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八条、三十七条、四十条、六十八条和八十三条规定了“第三人过错规则”。有观点认为,第三人过错的特点之一是:过错第三人与当事人无过错联系……第三人和加害人之间不存在共同故意和共同过失,即不能构成共同侵权行为。因此,第三人过错只能是第三人自己的过错;如果第三人和被告之间基于共同的意思联络而致原告损害,他们将作为共同侵权行为人而对受害人负连带责任。在有些情况下,第三人和加害人的行为可能构成无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这不是共同侵权,各自应分别按照按份责任对受害人负责。
从该观点可以看出:“过错第三人”与“无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人”具有极其相同的特征,使之难以区分:
一、“过错第三人与侵权人”、“无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人”均侵害了受害人的权益;
二、除特殊侵权外,“过错第三人与侵权人”、“无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人”均基于过错侵害了受害人的权益。
三、“过错第三人与侵权人”之间、“无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人”之间均无意思联络。
那么,“过错第三人”与“无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人”的区别是什么?
我认为:
一、“过错第三人与侵权人”之间、“无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人”之间承担侵权责任的形式不同:前者仅承担按份责任,而后者在“各侵权行为人的行为足以造成全部损害”的场合,各侵权行为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二、“过错第三人”既不能归入原告(受害人)一方,也不能归入被告(加害人)一方,而“无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人”均可归入被告(加害人)一方;
三、“过错第三人”是受害人(原告)与加害人(被告)之间法律关系的间接法律关系。即受害人(原告)与加害人(被告)之间法律关系是直接法律关系,“过错第三人”与受害人(原告)、加害人(被告)之间是间接法律关系。
有过错第三人的侵权之诉,本应解决受害人(原告)与加害人(被告)之间的纠纷后,加害人(被告)承担责任的,由其与过错第三人作为另一纠纷的当事人进行诉讼。但是,由于过错第三人与之有利害关系,而被纳入受害人(原告)与加害人(被告)之间的纠纷一并解决。

『捌』 共同侵权行为的法律规定

共同侵权行为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意思联络的版共同侵权行为。权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行为就是典型的共同侵权行为,即数人基于主观上的关连共同而侵害他人造成损害的侵权行为。这种共同侵权行为的共同加害人包括实际行为人、教唆行为人和帮助行为人。2、客观关连共同的共同侵权行为。对于客观关连共同的共同侵权行为,视为共同侵权行为,是指数人既没有共同故意又没有共同过失,实施的行为直接结合,造成同一个损害结果的侵权行为。这里所谓的行为直接结合,实际上就是客观的关连共同。3、共同危害行为。共同危害行为就是二人或二人以上共同实施有侵害他人权利危险的行为,并且已造成损害结果,但不能判明其中谁是加害人。对此,本文专门设立一个题目进行讨论。4、团伙成员。团伙组织的成员的集合行为,是指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如果没有团伙的集合行为则可以避免造成损害的结果发生,如果该集合行为可以归责于该团伙,则该团伙的成员应当承担连带责任的侵权行为。

『玖』 民法总则共同侵权有哪些规定法律知识大全

是有的,对于复共同侵权责任的制具体内容,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一、规定共同侵权责任的本质特征立法机关倾向于仍然采用《民法通则》第130条的内容,规定“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二、教唆行为人和帮助行为人的责任《侵权责任法草案》倾向于采纳原来的司法解释中关于“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为共同侵权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三、共同危险行为的规则《侵权责任法》规定共同危险行为,是一个确定的立场。争议在于,如何规定共同危险行为人之一的免责条件。《草案》的基本意见是:“二人以上共同实施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其中一人或者数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不能确定具体侵权人的,行为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能够确定具体侵权人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拾』 民法里的数人侵权行为和共同侵权行为如何通俗的来区分在线求答案。

共同侵权行为是数人侵权行为的一种,数人侵权行为包括共同侵权行为,共同危险版行为和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行为权
共同侵权行为和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行为区别点是行为人之间是否共同过错。
共同侵权行为举例,甲乙两人往山上搬重物,两人讨论后觉得不会有危险,结果重物掉落砸伤了经过的张三,甲乙有共同过失,构成共同侵权
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行为,没有共同过错,甲乙分别搬重物上山,都掉落下来,砸到经过的张三的身上,
共同危险行为,又称准共同侵权行为,是各行为人单独实施完成了危险行为,无意思联络。
举例:甲超速,乙逆行,两车相撞。飞出的轮胎砸到了路过的张三。
望采纳。

阅读全文

与民法上的共同侵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
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题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543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办法 浏览:677
上海工商局咨询热线 浏览:177
马鞍山二中叶张平 浏览:214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被告代理词 浏览:603
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浏览:702
商标注册网先咨政岳知识产权放心 浏览:658
公众号版权投诉材料 浏览:841
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好处 浏览:727
油汀发明 浏览:216
论文转让网 浏览:282
通州门面转让最新消息 浏览: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