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年能拘留几次被执行人
对被执行人拘留的次数,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按照一事不二罚原则,同一行为一般只给予一次司法拘留。
不过,对此也不能简单的理解就不能进行多次拘留。如果司法机关多次发现有能力拒不履行判决的行为,或者出现了新的违法行为,当然也就可以进行多次拘留。例如开封市祥符区法院初次以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为由对被执行人进行了司法拘留,后以拒不申报财产为由再次拘留。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
(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
(四)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的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
人民法院对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民事纠纷拘留一年几次扩展阅读:
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
第六十五条公安机关对于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在发现不应当拘留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对需要逮捕而证据还不充足的,可以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第六十六条公安机关要求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写出提请批准逮捕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必要的时候,人民检察院可以派人参加公安机关对于重大案件的讨论。
第六十七条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由检察长决定。重大案件应当提交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
第六十八条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应当根据情况分别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对于批准逮捕的决定,公安机关应当立即执行,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不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说明理由,需要补充侦查的,应当同时通知公安机关。
行政拘留裁决权属于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期限一般为10日以内,较重的不超过15日;行政拘留决定宣告后,在申请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被处罚的人及其亲属找到保证人或者按规定交纳保证金的,可申请行政主体暂缓执行行政拘留。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人大网-民事诉讼法
2. 经济纠纷一年可以拘留几次
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拒不执行生效法律文书的被执行人,人民法院可以予以司法拘留,不超过15日为限。司法拘留法律没有规定次数限制。但司法惯例认为,同一行为一般只给予一次司法拘留。如拒不执行生效法律文书,没有新的情节,法院一般不再司法拘留,但是刑法上有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3. 欠债不还,法律可以拘留当事人吗一次拘留多少天一年可以拘留几次
欠钱不还,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法院可以司法拘留,但拘留的时间不超过15天,也不会多次拘留,但根据债权人的请求可以强制执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 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第一百零七条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一百零八条 债务应当清偿。暂时无力偿还的,经债权人同意或者人民法院裁决,可以由债务人分期偿还。有能力偿还拒不偿还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强制偿还。
第一百零九条 因防止、制止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的财产、人身遭受侵害而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害人承担赔偿责任,受益人也可以给予适当的补偿。
(3)民事纠纷拘留一年几次扩展阅读
1、司法拘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适用上述规定外,还可以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收缴进行非法活动的财物和非法所得,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处以罚款、拘留。
2、行政拘留,指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一般违法行为,给予的一种最严厉制裁,属于行政处罚的一种。治安拘留最高期限为15日(期满即释放,由公安机关决定,在行政拘留所执行;对拘留不服的,可提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合并执行拘留的期限不得超过20天。
3、刑事拘留,指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在刑事案件侦查中,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暂时采取的强制措施。
4. 因债务问题,司法拘留一年最多拘留几次,一次可以拘留多长时间
司法拘留无次数限制,一次最高期限为十五日。但司法惯例认为,同一行为一般只给予一次司法拘留。如拒不执行生效法律文书,没有新的情节,法院一般不再司法拘留,但是刑法上有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根据《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五条对个人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十万元以下。对单位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五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
拘留的期限,为十五日以下。
被拘留的人,由人民法院交公安机关看管。在拘留期间,被拘留人承认并改正错误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提前解除拘留。
(4)民事纠纷拘留一年几次扩展阅读:
法拘留是拘留的一种。人民法院对妨害民事诉讼、行政诉讼情节严重的人,在一定期间内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根据中国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规定,适用司法拘留这一强制措施时,首先,应由承办案件的合议庭或者独任审判员提出意见,报请本法院院长审查批准,然后,制作《拘留决定书》,交司法警察执行。
执行拘留时,执行人员要向被拘留人出示并宣读《拘留决定书》。被拘留人由人民法院交公安机关看管。被拘留人对人民法院的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但复议期间,不停止决定的执行。在拘留期间,被拘留人承认并改正错误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提前解除拘留。
5. 民事纠纷拘留一次多少天,一年拘留几次
拘留分为刑事拘留、司法拘留、治安拘留,你说的民事拘留应该是治安拘留。
刑事拘留属于内因涉嫌刑事犯罪进行容的拘留,也是拘留时间最长的拘留。自检察院批捕前期限有3+7、7+7、30+7等不等,7是指检察院批捕期限。
司法拘留一般是指法院作出的拘留,司法拘留最长15天。
治安拘留是因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由公安机关作出的拘留,治安拘留最长是15天,针对的是某一违反治安行为作出。如果拘留后又有其他违法行为,也可以再次进行拘留。没有次数限制。
6. 法院一次拘留人多久一年拘留几次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妨害人民法院法庭纪律或者拒不 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等行为,人民法院可以予以司法拘留,司法拘留的期限为十五日以下;至于 拘留的次数 ,根据具体情节确定 。
7. 在强制执行的民事诉讼案(车祸)中,法院拘留人一年可拘留几次,有数目规定吗,
司法拘留没有表明次数,只要犯法就会被拘留。请参考以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五条规定“拘传、罚款、拘留必须经院长批准。拘传应当发拘传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规定“诉讼参与人和其他人应当遵守法庭规则。人民法院对违反法庭规则的人,可以予以训诫,责令退出法庭或者予以罚款、拘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九条规定“执行工作由执行员进行。 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执行员应当出示证件。执行完毕后,应当将执行情况制作笔录,由在场的有关人员签名或盖章。”
(7)民事纠纷拘留一年几次扩展阅读:
有钱不还拒不执行法院判决 老总被司法拘留后再获刑
个人银行账户上有多次超过3万元的资金进入,却拒不偿还法院已判决其应给付的29万余元欠款。
近日,四川省崇州市人民法院对成都某化工厂老总薛某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在案件审理期间,其妻子已主动为其偿还了10万元欠款,并就剩余欠款达成了还款协议,也得到了申请人的谅解。
某化工厂系被告人薛某投资的个人独资企业,2012年10月,崇州法院对某材料公司诉某化工厂买卖合同一案作出一审判决,判决化工厂在判决生效后10日给付货款等290896.7元。
宣判后,被告人薛某未提出上诉,又不履行给付义务。之后,材料公司申请强制执行,薛某因拒不履行上述债务,在去年5月被该院决定拘留14日。但其随后仍不思悔改,该案在执行过程中其个人银行账户上有多次超过3万元的资金进入,具备履行能力而拒不执行,去年11月,薛某被刑事拘留、批准逮捕。
法院认为,被告人薛某为负有执行法院判决义务的人,具备履行能力而拒不执行,依照相关规定,其上述行为属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情形,已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考虑到其在归案后如实供述犯罪事实,具有坦白情节;其亲属代为给付了部分执行款并达成给付协议,取得债权人的谅解,故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8. 司法拘留最多一年几次
按照一事不再罚的原则,一个违法行为只能给予一次司法拘留,如果有义务配合法院执行而不配合的人,可能对其采取司法拘留措施。
司法拘留是人民法院为了保证审判活动正常进行,对实施了严重妨害诉讼活动的人,采取限制其短期限的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法院拥有司法拘留的决定权。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有义务协助调查、执行的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除责令其履行协助义务外,并可以予以罚款:
(一)有关单位拒绝或者妨碍人民法院调查取证的;
(二)有关单位接到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后,拒不协助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的;
(三)有关单位接到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后,拒不协助扣留被执行人的收入、办理有关财产权证照转移手续、转交有关票证、证照或者其他财产的;
(四)其他拒绝协助执行的。
人民法院对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对仍不履行协助义务的
拒不按生效法律文书规定支付欠款的,法院在强制执行中实行司法拘留的时间最长为15日。
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拒不执行生效法律文书的被执行人,人民法院可以予以司法拘留,不超过15日为限。司法拘留法律没有规定次数限制。但司法惯例认为,同一行为一般只给予一次司法拘留。如拒不执行生效法律文书,没有新的情节,法院一般不再司法拘留,但是刑法上有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二款规定:拘留的期限,为十五日以下。
(8)民事纠纷拘留一年几次扩展阅读
司法拘留是拘留的一种。人民法院对妨害民事诉讼、行政诉讼情节严重的人,在一定期间内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根据中国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规定,适用司法拘留这一强制措施时,首先,应由承办案件的合议庭或者独任审判员提出意见,报请本法院院长审查批准,然后,制作《拘留决定书》,交司法警察执行。
执行拘留时,执行人员要向被拘留人出示并宣读《拘留决定书》。被拘留人由人民法院交公安机关看管。拘留的期限为15日以下。被拘留人对人民法院的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但复议期间,不停止决定的执行。在拘留期间,被拘留人承认并改正错误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提前解除拘留。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五条规定“拘传、罚款、拘留必须经院长批准。拘传应当发拘传票。”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九条规定“执行工作由执行员进行。 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执行员应当出示证件。执行完毕后,应当将执行情况制作笔录,由在场的有关人员签名或盖章。”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8条规定“执行人员执行公务时,应向有关人员出示工作证和执行公务证,并按规定着装。”
4,《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规定“法官不得有下列行为中:(七)滥用职权,侵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
5,《人民法院执行员职责》规定“执行员采取执行措施,应当依法定或规定程序办事,履行法定手续和采取合法措施,做到依法、文明执行。” “执行员凭完备手续经批准,可以对妨碍执行的有关责任人,实施拘传、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 “执行员不得无视事实和法律,不经审批滥用执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