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行政程序法怎么解决冲突
参照本人《浅谈行政法律规范冲突的适用规则》,行政法律规范冲突解决原则
1、同级规范发生冲突指在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等相同等级行政法律规范之间发生冲突。其中以规章相互间的冲突最为突出,既有部门规章间的冲突,又有部门规章与地方规章间的冲突。解决原则:被授权者的授权立法优于其职权立法,有权立法优于无权或者越权立法等几项标准。此外,还可确立合理性原则,比较相冲突的各个规范的内容,看哪个更符合或接近宪法和法律所确定的立法精神、法制原则,看哪个规范更加合理,更加切实可行。
如在查处无证出版物印刷企业时,《出版管理条例》六十一条规定出版部门可以处理,《印刷业管理条例》三十四条规定由公安、工商部门处理,这两个同级的行政法规在这一具体问题的处理规定上显然是相矛盾的。利用合理原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鉴于出版部门执法力量、执法措施相对薄弱,对新设立不久、交通便利的,以出版管理部门查处为宜;对于相对偏远、当事人不积极配合的,可以移交工商部门查处;对案情重大、复杂或者涉嫌犯罪的,应当移交公安部门处理。
2、新旧法律规范发生冲突指新的行政法律规范和旧的行政法律规范规定不一致。应体现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但对于新法生效前发生的违法行为,则应当按从旧兼从轻的原则决定适用新法还是旧法。(新法生效后的违法行为自然适用新的法律规定)
如近年来,随着法制化进程步伐,新闻出版、版权管理领域的法律法规修订、修改频度加大,执法人员应当时刻关注法律变化,做到即时调整,避免出现法律适用错误。如2011年修改《出版管理条例》,近日,因行政许可事项变更等原因,修改计划提到日程。法律条文的变更很大程度会引起法律后果的不同。
3、特别法与普通法相冲突时,原则上应当优先适用特别法的规定。优先适用特别法的规定一般适用于同等效力的法律规范之间,即法律与法律之间,行政法规与行政法规之间等,不同效力等级的法律规范之间一般不适用低层级法律规范的特别规定,但基于高层级法律规范的授权或确认,允许低层级法律规范作出特别规定的,则应优先适用低层级的法律规范特别规定。如对音像制品的管理,《出版管理条例》和《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是普通法,《音像制品管理条例》是特别法。
4、不同效力等级的法律规范发生冲突时适用效力等级高的行政法律规范。根据宪法、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各种行政法律规范形式的效力高低依次是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但基于效力高的行政法律规范授权效力低的行政法律规范作出与其不同的规定的,行政机关应优先适用效力高的行政法律规范。
5、不同区域间的规范发生冲突指各地方性法规、地方规章以及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就相应的事项在内容上往往作了相互不同的规定,地区的差异和人口的流动等因素,决定了它们相互间在法律的适用问题上发生冲突的必然性。对此,应当注意三点:一是地方性的法律规范原则上仅适用于本行政区域;二是涉及不动产的,原则上应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规范;三是在资格、能力、身份的认定上适用当事人户籍所在地或居所地法律。
❷ 《治安管理处罚法》中适合调解的案件都有哪些呢
公安机关的调解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 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五十三条 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殴打他人、故意伤害、侮辱、诽谤、诬告陷害、故意损毁财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侵犯隐私、非法侵入住宅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调解处理:
(一)亲友、邻里、同事、在校学生之间因琐事发生纠纷引起的;
(二)行为人的侵害行为系由被侵害人事前的过错行为引起的;
(三)其他适用调解处理更易化解矛盾的。
对不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民间纠纷,应当告知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调解组织申请处理。
对情节轻微、事实清楚、因果关系明确,不涉及医疗费用、物品损失或者双方当事人对医疗费用和物品损失的赔付无争议,符合治安调解条件,双方当事人同意当场调解并当场履行的治安案件,可以当场调解,并制作调解协议书。
(2)行政纠纷的处理程序扩展阅读
行政调解工作原则: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五十五条: 调解处理案件,应当查明事实,收集证据,并遵循合法、公正、自愿、及时的原则,注重教育和疏导,化解矛盾。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行政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第二章第(二)条:行政调解的原则:1、自愿原则。充分尊重各方当事人意愿,不得强迫当事人接受调解方式或调解结果。
2、合法原则。遵循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3、公平公正原则。兼顾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平等协商处理利益纠纷,体现公平正义。行政机关作为当事人一方时,与行政相对人的地位平等。
4、注重效果原则。行政调解要提高工作效率,简化调解程序,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事先定纷止争、案结事了。
《宜春市行政调解工作规则》第四条:行政调解应当坚持属地管理、自愿平等、依法合理、公平公正、注重效果的原则。
❸ 处理土地权属纠纷的程序是怎样的
处理土地权属纠纷,一般按以下三个程序进行:
一.当事人协商解决
所谓协商解决是指土地纠纷发生以后,由当事人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直接进行磋商,自行解决纠纷的办法。协商解决后,当事人双方应当签署协议。该协议由当事人自愿执行,没有法律的约束力。如果当事人一方后悔,拒绝执行,另一方可以申请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进行调处。
二.人民政府调处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规定:“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人民政府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处理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解决以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现状。”
人民政府受理土地纠纷,一般采用调解和裁决两种方式调处。
1.调解
调解是由第三者从中调停,促使当事人和解的一种方式。土地纠纷是土地管理部门进行调解,属于行政调解。它是根据《土地管理法》授权进行的,具有行政效力。
调解的程序是:①受理纠纷当事人的申诉。土地纠纷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以口头、信访或书面报告形式,将纠纷的事实向人民政府提出申诉,并出示有关地权地界的证明文件。②地权纠纷的调查。土地管理部门根据当事人的申诉及地权地界的证明文件进行调查。查明争议地界的历史情况及文件(政府过去确定地权的文件、协议、图件及历史上使用情况等)以及发生纠纷的原因、过程、造成的危害和双方对纠纷处理的意见。③调解。土地管理部门依据政策、法规, 根据调查结果,向当事人进行宣传、说服工作,使认识逐步趋向一致,使纠纷得到解决。调解时,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具有一定灵活性,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④签订调解协议书。调解成功后,当事人签订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书应该包括:当事人姓名、地址,代表人和代理人姓名职务;纠纷的主要事实;协议内容和费用承担等项目。调解协议书要由当事人、调解员和书记员签字,并加盖主持调解机关的公章。调解协议书送达后,当事人均应当自觉执行。
2.行政裁决
行政裁决是仲裁的一种形式,是有关机关以第三者的身份,依照法律对纠纷作出的公正的具有约束力的处理决定。裁决与调解的区别在于:调解必须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而裁决完全是第三者的行为。调解时,任何一方当事人不愿接受调解,就可立即终止调解,而当事人一旦申请裁决,则仲裁机构有权依据法律作出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的裁决。
裁决的程序是:①当事人提出裁决申请。当土地纠纷调解不成时,当事人任何一方均可向被诉一 方所在地的土地管理部门提出裁决申请,裁决申请采用书面形式。②调解。土地管理部门在做出裁决以前,要在纠纷当事人之间再次做出调解。调解不成的,即进行裁决。③裁决。裁决前应书面通知当事人和有关人员到场。土地管理部门依据法律和调查结果,本着保障合法权益,有利团结和保护土地资源的原则,作出决定。
裁决书要写明以下事项:申诉人和被申诉人姓名、地址,代理人和代表人姓名、职务;申诉理由、争议事实和要求;裁决认定的事实理由和适用的法律、法规等依据;裁决结果和裁决费用的承担;不服裁决时申请行政复议和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期限等。
三.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下达的处理决定不服的,根据《行政复议条例》和《行政诉讼法》 的有关规定,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理决定的上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也可在接到处理决定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上一级土地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书之日起2个月内提出复议意见报人民政府作出复议决定。申请人不服行政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到人民法院起诉。期满未申请复议也未起诉的,处理决定书即发生法律效力,并作为土地登记的依据。
当事人拒不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处理决定的,按照《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由受理案件的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请作出处理决定的人民政府提出《强制执行申请书》,送交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当事人根据协议、处理决定(裁决)或判决结果,向土地管理机关申请登记,换取新的土地证。
在土地争议解决前,土地管理机关有权确定临时处置办法,合理使用、保护有争议的土地,争议各方均需服从,不得荒废土地;不准破坏土地及其附着物;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筑物; 不得聚众闹事;不得强占土地。
❹ 去法院起诉流程
自己去法院起诉来流程:1、撰写民源事起诉状,收集相关证据材料,向人民法院递交;2、案件被受理后,法院会给你一份缴费通知书,按照指示向指定银行缴纳诉讼费用,再将银行给你的缴费单据拿到法院换票;3、等待法院通知开庭,一般会给你发开庭传票的;4、按照传票指示的时间、地点出庭参加诉讼;5、开完庭等待判决结果。
❺ 派出所处理一般的民事案件要多久结案
派出所处理一般的民事案件要一到两个月结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九条规定: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
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九十九条规定: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过三十日;案情重大、复杂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八条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行为人或者其监护人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十条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分为:
1、警告;
2、罚款;
3、行政拘留;
4、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附加适用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
第二十条 违反治安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重处罚:
1、有较严重后果的;
2、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
3、对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证人打击报复的;
4、六个月内曾受过治安管理处罚的。
❻ 关于民事纠纷的解决流程。请一定详细叙述(例如:派出所处理流程,要如何处理,如果上报公安机关要走何流程
这件事中的民事纠纷,应该是你母亲与邻居之间关于土地使用权的纠纷。而邻居专打你母亲的事,已经不是属民事纠纷了。
首先,对方打你母亲的行为肯定是违法的,也可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其后果就是要承受治安行政处罚。如果对方违法行为严重的话,也有可能违反了《刑法》而构成犯罪行为。
其次,根据你所叙述的情况,似乎情况不那么严重,也就是说,对方的行为可能只是治安违法行为,处理程序一般是,受害人报案后,派出所出警,视情况立案调查,违法事实查清后,对违法行为人依法进行治安行政处罚,并可就此事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进行调解。
如果你报案后,派出所不予立案,或不对违法行为人进行处罚,你可以选择向其主管机关投诉,或直接到法院,以行政不作为为由起诉派出所(公安局),要求判令派出所(公安局)依法处理违法行为人,以保护你母亲的合法权益。
❼ 一般民事纠纷,警察都是怎么处理的
财产类民事纠纷公安一般不予受理,如出现因民事纠纷产生斗殴版等情节,公安局应对权纠纷中的肇事方或过错方视情节给予相应的治安处罚:凡持械伤人或故意损坏财物者,应视情必须给予治安拘留或治安罚款的处罚;纠纷双方均有错且又均符合治安处罚条件的,必须视情分别给予处罚。治安处罚不影响对民事赔偿的调解。民事纠纷案件的调解处理,应制作书面“调解协议书”,交由当事人双方签字生效。“调解协议书”应存档备查。对不服公安派出所调解意见的,应劝导双方到人民法院提请民事诉讼。民事纠纷的处理方式:1、协商。2、调解。由第三方介入促使争议各方相互谅解和让步,最终化解矛盾。3、仲裁。将纠纷提交仲裁机构,由其居中裁决的纠纷解决机制。仲裁一裁终局制,一方不履行仲裁裁决,对方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4、诉讼。一方向法院提出请求,由法院裁决纠纷的制度。诉讼是最终、最权威的纠纷解决机制,是当事人保护权利的最后屏障。
❽ 解决土地纠纷属于政府哪个职能
解决土地纠纷,要发挥政府行政调解、行政裁决的职能。
即行政协调是政府处理土地权属纠纷的必要、必经程序。
一、政府有实体裁决权,有能力从根本上化解土地争议。
根据我国土地法规定,政府是土地权属争议的裁判者,具有准司法性质。国土资源部令17号《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规定:对时间久远的,很难查清土地权属的土地争议,人民政府有权本着有利于化解争议、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土地权属。人民法院对土地权属的实体归属不能作出裁判。
二、行政程序的要求。
1、原国家土地局作出《土地争议处理暂行办法》规定,“土地管理部门对受理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应当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先行调解”。
2、现国土资源部《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再次规定,“土地行政管理处理土地权属争议案件,在查清事实、分清权属关系的基础上先行调解,促使当事人以协商方式达成协议”。
可见,行政程序对政府处理土地权属案件明确提出调解程序要求,目的是要求各级政府在处理土地争议案件中,要认识到该类案件关系农民的居住和生存等重要民生利益,矛盾容易激化,处理不当将引起群访,影响社会稳定,所以要以化解争议为主要目标,大力进行调解,促进稳定和谐。
因此,调解是行政必经程序,行政处理中未经调解的,属程序违法,人民法院可撤销处理决定,判决被告重新处理。
❾ 行政处理程序是土地权属诉讼的前置程序吗
地权属纠纷因不同的当事人和不同的事件所规定的处理程序不同。相关法条行政复议法第30条: 第三十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已经依法取得的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根据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行政区划的勘定、调整或者征用土地的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
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
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解决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利用现状。
相比较而言两个法条的规定似乎有点冲突,但仔细阅读可知是规定的不同情况。复议法第30条规定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公民、法人是对其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或认为其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规定的程序为复议前置或复议终局裁决;而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的规定看争议一般发生在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在具体民事争议发生后可以先协商,不成可由人民政府处理,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诉讼。显然这里规定的情况是提交行政机关处理(这里的处理不同于复议,比较复议法30条第一款)但不管是30条还是16条,行政处理前置是必经的,只有经处理和序后方可诉讼,但法律规定复议终局的除外。(复议法第30条第二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