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关于处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

关于处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

发布时间:2020-12-14 10:02:19

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专利侵权案件中如何确定地域管辖的请示》的复函

注意:本复函已经失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专利侵权案件中如何确定地域管辖的请示》的复函

(法经<1994>51号)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京高法<1994>14号《关于专利侵权案件中如何确定地域管辖的请示》收悉。

据你院报告称,专利权人长城公司一直自己实施“等离子体加速器法离子镀膜装置”专利技术。1993年12月,长城公司发现遵化设备厂向北京齿轮厂销售了其专利权的产品等离子体镀膜机,认为该销售行为已构成了侵权,遂向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要求遵化设备厂立即停止生产、销售该专利技术产品,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

经我们研究认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的生产制造和经营销售专利产品的行为,是经常发生的两种专利侵权行为。根据民事诉讼法关于侵权行为提起诉讼人民法院管辖的有关规定,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就销售行为提起的专利侵权诉讼案件,销售地人民法院有管辖权。


一九九四年三月八日


附件:(1)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专利侵权

案件中如何确定地域管辖的请示

(京高法<1994>14号)


最高人民法院:

1994年1月4日我市中级法院向我院呈报了“关于专利侵权案件管辖的请示报告”,请示关于北京长城钛金技术联合开发公司(以下简称长城公司)诉遵化市钛金设备厂(以下简称遵化设备厂)专利侵权案管辖地如何确定问题。

1989年11月29日长城公司获得了“等离子体加速器法离子镀膜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此专利一直由其自己实施,从未转让或许可他人实施。1993年12月长城公司发现遵化设备厂向北京齿轮厂不锈钢经营部销售了该公司所有的专利技术产品--等离子体镀膜机,认为该行为已构成了侵权,于1993年12月28日向我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要求遵化设备厂立即停止生产、销售专利技术产品,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

此案中侵权产品是在河北遵化制造后,销售到北京的,因此造成侵权产品制造地和销售地不一致,涉及到地域管辖问题。1987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专利侵权纠纷案件地域管辖问题的通知》中曾规定当侵权产品制造地不明时才可由产品的使用地或销售地法院管辖,否则应由产品的制造地法院管辖,根据上述规定,我市中级法院不能受理此案。但是我市中级法院认为,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和审判实践的情况,该院可以受理此案。

我院经研究,同意我市中级法院的意见,应当依照1991年公布施行的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的精神,尊重当事人的诉讼选择权,由本市中级法院受理此案。并认为:

一、被告实施制造行为后在不同地区实施销售行为的,专利权人可以选择制造行为地或销售行为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制造行为地、销售行为地人民法院对此案均有管辖权。


二、侵权人在几个地区实施销售行为的,专利权人可以选择其中一个销售行为地人民法院管辖。


三、专利侵权的销售行为地应包括被告及其销售部、经营部、办事处等具体实施出售行为的地点及购买方所在地。

以上意见当否,请指示。


一九九四年一月十七日


附: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专利侵权案件管辖的请示报告、说明及民事诉状各一份。


注:①略去说明及诉状。


附件:(2)


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专利侵权案件管辖的请示报告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北京长城钛金技术联合开发公司向本庭提交一份诉状,状告遵化市钛金设备厂侵犯了其实用新型专利权。

北京长城钛金技术联合开发公司是以拥有“等离子体钛金加速器法镀膜技术”专门研制、生产钛金镀膜设备的高科技企业。1989年11月29日获得了“等离子体加速器法离子镀膜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此专利一直由其自己实施,从未转让或许可他人实施该专利技术。1993年12月,长城钛金技术联合开发公司发现遵化市钛金设备厂向北京齿轮厂不锈钢经营部销售了该公司所有的专利技术产品--等离子体镀膜机,认为该行为已构成了侵权,向法院起诉要求遵化市钛金设备厂立即停止生产、销售专利技术产品;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25万元人民币。

此案中侵权产品是在河北遵化制造后,销售到北京齿轮厂,因而造成侵权产品制造地、销售地不一致,从而涉及到一个地域管辖的问题。一九八七年六月二十九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专利侵权纠纷案件地域管辖问题的通知》中第一条规定: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为了生产经营目的而制造、使用、销售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产品以及制造、销售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由该产品制造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制造地不明时由该产品的使用地或者销售地的人民法院受理。此案的侵权产品制造地是遵化,依此规定应由遵化市法院受理此案。但在实践中执行起来,存在一些问题。

一、“民事诉讼法”规定,因侵权行为引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这一特殊管辖规定,给予专利持有人起诉时较大的选择自由,而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限制了起诉人对受诉法院的选择权。当原告依民事诉讼法规定提起专利侵权诉讼时,我院以制造地不在本市为由裁定不予受理,感到缺乏充足的法律依据。

二、目前专利持有人往往因顾虑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不愿到侵权产品制造地或被告所在地向法院起诉。另外专利持有人选择侵权产品销售地法院起诉,也为了便利其诉讼,使纠纷得到及时解决。因此准许专利权持有人对受诉法院选择,有利于公正、及时地解决专利侵权案件,与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的要求是相符合的。

鉴于以上理由,我院认为,未经专利持有人许可,非法制造、销售专利产品都是侵犯专利权的行为,专利持有人应当有权选择在制造地法院起诉或销售地法院起诉。因此,此案的原告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向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专利侵权诉讼,我院应当受理。

以上意见妥否,请答复。


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

一九九四年一月四日

❷ 关于专利纠纷的处理方式有哪些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可以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当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侵权人期满不起诉又不停止侵权行为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进行处理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事人的请求,可以就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专利侵权纠纷涉及新产品制造方法的发明专利的,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提供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的证明;涉及实用新型专利的,人民法院或者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要求专利权人出具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作出的检索报告。 释义:本条是关于因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而引起的纠纷的解决方式的规定。 一、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是指没有经过专利权人的同意,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及其进口他人专利产品或者使用专利方法的非法行为。 二、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专利权人的专利,除本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规定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情形外,都属于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对这种侵权行为引起的纠纷,本条规定了如下处理方式: 1.协商解决。协商解决是指发生侵权案件以后,双方当事人直接进行磋商,以达成解决争议办法的处理方式。 2.向人民法院起诉。被侵权人认为他人侵犯其专利权,不愿协商解决或者协商解决不成的,得以侵权人为被告,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提起民事诉讼。关于专利侵权纠纷民事案件的地域管辖,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应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关于专利侵权纠纷民事案件的级别管理,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的规定,专利权属纠纷案件,一般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经济特区的中级人民法院和经最高人民法院同意的开放城市的中级人民法院作为第一审法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作为第二审法院。被侵权人可以依照法律及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行政处理。按照本条的规定,专利侵权纠纷的当事人如果不愿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以“打官司”方式来解决争议的,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4.行政调解。依照本条的规定,进行调解的机关,应是对专利侵权纠纷作出行政处理的同一个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调解的内容,是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调解只能应当事人的请求进行;这种调解属于行政机关对当事人之间的民事纠纷作出的民事调解,不是行政处理,应由当事人自愿履行,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又反悔的,有关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以对方当事人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三、本条第二款就处理专利侵权纠纷中证据的提供问题分两种情况作了规定: 1.专利侵权纠纷涉及新产品制造方法的发明专利的,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提供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的证明。按照这一规定,涉及本条规定的专利侵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应由被诉侵权的人即被告来承担。被诉侵权的人不能提供其同样产品的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的充分证据的,推定其使用了专利权人的发明专利,构成了对专利权的侵犯,应当依法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❸ 《关于审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以下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全文,请查阅。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为正确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际,制定本解释。

第一条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权利人主张的权利要求,依据专利法第五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权利人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变更其主张的权利要求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

权利人主张以从属权利要求确定专利权保护范围的,人民法院应当以该从属权利要求记载的附加技术特征及其引用的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特征,确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第二条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权利要求的记载,结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阅读说明书及附图后对权利要求的理解,确定专利法第五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权利要求的内容。

第三条人民法院对于权利要求,可以运用说明书及附图、权利要求书中的相关权利要求、专利审查档案进行解释。说明书对权利要求用语有特别界定的,从其特别界定。

以上述方法仍不能明确权利要求含义的,可以结合工具书、教科书等公知文献以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进行解释。

第四条对于权利要求中以功能或者效果表述的技术特征,人民法院应当结合说明书和附图描述的该功能或者效果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其等同的实施方式,确定该技术特征的内容。

第五条对于仅在说明书或者附图中描述而在权利要求中未记载的技术方案,权利人在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中将其纳入专利权保护范围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六条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在专利授权或者无效宣告程序中,通过对权利要求、说明书的修改或者意见陈述而放弃的技术方案,权利人在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中又将其纳入专利权保护范围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七条人民法院判定被诉侵权技术方案是否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应当审查权利人主张的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

被诉侵权技术方案包含与权利要求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相同或者等同的技术特征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被诉侵权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与权利要求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相比,缺少权利要求记载的一个以上的技术特征,或者有一个以上技术特征不相同也不等同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没有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第八条在与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相同或者相近种类产品上,采用与授权外观设计相同或者近似的外观设计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被诉侵权设计落入专利法第五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的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第九条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认定产品种类是否相同或者相近。确定产品的用途,可以参考外观设计的简要说明、国际外观设计分类表、产品的功能以及产品销售、实际使用的情况等因素。

第十条人民法院应当以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一般消费者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判断外观设计是否相同或者近似。

第十一条人民法院认定外观设计是否相同或者近似时,应当根据授权外观设计、被诉侵权设计的设计特征,以外观设计的整体视觉效果进行综合判断;对于主要由技术功能决定的设计特征以及对整体视觉效果不产生影响的产品的材料、内部结构等特征,应当不予考虑。

下列情形,通常对外观设计的整体视觉效果更具有影响:

(一)产品正常使用时容易被直接观察到的部位相对于其他部位;

(二)授权外观设计区别于现有设计的设计特征相对于授权外观设计的其他设计特征。

被诉侵权设计与授权外观设计在整体视觉效果上无差异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两者相同;在整体视觉效果上无实质性差异的,应当认定两者近似。

第十二条将侵犯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产品作为零部件,制造另一产品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属于专利法第十一条规定的使用行为;销售该另一产品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属于专利法第十一条规定的销售行为。

将侵犯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产品作为零部件,制造另一产品并销售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属于专利法第十一条规定的销售行为,但侵犯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产品在该另一产品中仅具有技术功能的除外。

对于前两款规定的情形,被诉侵权人之间存在分工合作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为共同侵权。

第十三条对于使用专利方法获得的原始产品,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为专利法第十一条规定的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对于将上述原始产品进一步加工、处理而获得后续产品的行为,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属于专利法第十一条规定的使用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第十四条被诉落入专利权保护范围的全部技术特征,与一项现有技术方案中的相应技术特征相同或者无实质性差异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被诉侵权人实施的技术属于专利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的现有技术。

被诉侵权设计与一个现有设计相同或者无实质性差异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被诉侵权人实施的设计属于专利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的现有设计。

第十五条被诉侵权人以非法获得的技术或者设计主张先用权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属于专利法第六十九条第(二)项规定的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

(一)已经完成实施发明创造所必需的主要技术图纸或者工艺文件;

(二)已经制造或者购买实施发明创造所必需的主要设备或者原材料。

专利法第六十九条第(二)项规定的原有范围,包括专利申请日前已有的生产规模以及利用已有的生产设备或者根据已有的生产准备可以达到的生产规模。

先用权人在专利申请日后将其已经实施或作好实施必要准备的技术或设计转让或者许可他人实施,被诉侵权人主张该实施行为属于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实施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该技术或设计与原有企业一并转让或者承继的除外。

第十六条人民法院依据专利法第六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应当限于侵权人因侵犯专利权行为所获得的利益;因其他权利所产生的利益,应当合理扣除。

侵犯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产品系另一产品的零部件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该零部件本身的价值及其在实现成品利润中的作用等因素合理确定赔偿数额。

侵犯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产品为包装物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包装物本身的价值及其在实现被包装产品利润中的作用等因素合理确定赔偿数额。

第十七条产品或者制造产品的技术方案在专利申请日以前为国内外公众所知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产品不属于专利法第六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新产品。

第十八条权利人向他人发出侵犯专利权的警告,被警告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经书面催告权利人行使诉权,自权利人收到该书面催告之日起一个月内或者自书面催告发出之日起二个月内,权利人不撤回警告也不提起诉讼,被警告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请求确认其行为不侵犯专利权的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第十九条被诉侵犯专利权行为发生在2009年10月1日以前的,人民法院适用修改前的专利法;发生在2009年10月1日以后的,人民法院适用修改后的专利法。

被诉侵犯专利权行为发生在2009年10月1日以前且持续到2009年10月1日以后,依据修改前和修改后的专利法的规定侵权人均应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适用修改后的专利法确定赔偿数额。

第二十条本院以前发布的有关司法解释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

❹ 专利被侵权怎么办

您好,首先需要明确侵权类型
如果是间接侵权,那么侵权表现一般以产品逻辑、运营文案的抄袭和剽窃为主。这种时候就需要确定被剽窃的逻辑有哪些,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果是直接侵权,那么不仅需要明确侵权类型,还需要第一时间隔断侵权链条,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虽然在这之后,上级给出的处理方案可能不鼓励甚至反对我们这么做,但一般情况下,在事件全貌明确之前,只要以维护用户/公司的利益为出发点,采取任何措施都在情理之中。
举措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

首先我们需要启动法务层面上的处理程序,这是最基本同时也最不得已的举措,可以说是我们处理侵权事件的底牌。具备完善的法务后盾,可以保证我们在其他所有措施都不奏效时迅速启动法律追责程序。
然后是商务层面的警告,可以是一封公司间的邮件,也可以是一则关于侵权的官方声明或警告,虽然没有法律效力,但可以对侵权方形成一定程度的威慑。
最后是双方产品运营层面的直接交涉,用“谈判”一词也未尝不可。我们需要在谈判当中明确侵权方的责任,并让对方知悉我们的处理办法,以及作出必要的警告。在谈判当中应该留有底牌,避免对方获知我们产品的底层架构、盈利模式等商业机密。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❺ 专利侵权有哪些法律后果

1、停止侵权行为。
2、赔钱。
3、道歉。
专利侵权属于民事纠纷,不会产生刑事后果。

❻ 企业遇到专利侵权纠纷该如何处理

企业遇到专利侵权纠纷该如何处理?专利权被侵权是客观的因素,作为专利权人是难以避免的。专利权人在面对着自己的专利被侵权之后,通常的第一想法当然就是要对方侵权人停止侵犯专利权人的专利权利。接下来就是要去处理专利权侵权的纠纷了,但很多人被起诉侵权之后不知道要如何去处理。企业遇到专利侵权纠纷该如何处理?作为被起诉侵权的被告究竟要怎样去处理专利权侵权纠纷呢?一般来说,如果是有人起诉你侵犯了他的专利权,并且是在法院受理后,就会向你送达起诉书的副本。而根据我国民法的有关规定,被告在收到起诉书副本之后的十五日内必须要提交答辩状。请看下文的详细介绍。你可以作以下准备工作,以好应对即将发生的诉讼:1、立即聘请专利代理人,调阅原告的专利文件,了解案情。2、配合专利代理人收集材料,进行专利检索,准备专利无效的的证据,并在十五天的答辩期内向专利复审委提出专利无效请求。3、研究起诉状内容和原告证据材料,收集对原告诉讼请求的反诉证据,配合代理人撰写答辩状,一方面提供专利无效请求证据,请求法庭依法中止诉讼程序;另一方面针对原告诉状中的请求和证据,提出答辩和反诉。在十五天答辩期内向专利复审委提出无效请求的,并向法院出示专利无效的受理通知书,法庭一般会中止诉讼程序,等待专利复审委对无效请求的决定。此后,一方面由专利代理人进一步完成整个无效程序中的意见陈述和口审等工作,若专利被无效了就不存在专利侵权问题了;另一方面,在专利代理人的指导下,进一步做好有关的后续应对工作,研究原告的诉讼请求和证据,进一步收集反证证据,等待不能被完全无效后的对策以及应对法庭的再次开庭。关于企业遇到专利侵权纠纷该如何处理?这一问题小编就给大家解答到这里了,如果有更多关于专利的问题,大家可以继续关注八戒知识产权,或电话联系我们。

❼ 专利侵权属纠纷案件怎么解决 国家知识产权局通知详解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严格知识产权保护的要求,有效规范全国知识产权系统专利行政执法工作,切实维护创新者、专利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积极营造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现结合工作实际,就进一步加强专利权权属纠纷案件办理工作,国家知识产权局做了以下通知:
1、立案
当事人双方就专利权权属争议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调解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全面了解涉案专利既往权属纠纷、无效宣告请求等情况。对于事实和理由不充分且涉案专利处于无效宣告请求阶段的立案请求,原则上不予立案。
2、调解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积极发挥专业优势,按照依法、自愿、方便当事人的原则,尽快促成达成调解协议。对于经调解未能达成协议的案件,应以撤案方式结案并发出专利纠纷调解案件终止调解通知书。原则上,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调解专利权权属纠纷,应当在2个月内结案。案件特别复杂需要延长期限的,应当由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负责人批准。经批准延长的期限,最多不超过1个月。
3、沟通
对于涉案专利因权属纠纷请求中止相关审查程序的案件,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在向当事人发出中止程序请求审批通知书时,应当将相关信息告知受理该权属纠纷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于结案5日内将相关执法文书(专利纠纷调解书或专利纠纷调解案件终止调解通知书)送交至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受理处,以便及时结束中止程序。另外,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办结专利权权属纠纷案件,应当于案件办结日下月5号前通过执法案件报送平台报送相关案件材料。
4、公开
为提高执法办案工作的透明度,方便利害关系人及时了解相关案件办理情况,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调解专利权权属纠纷案件,应当在结案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依法主动公开相关信息,公开内容仅限于案由、案号、立案日期、双方当事人名称、结案方式(达成调解协议或撤案)及结案日期,不得公开调解内容和调解材料。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主要通过本单位官方网站,以及公告栏、报刊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予以公开。
5、监督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要对行政区域内专利权权属纠纷案件办理工作加强指导和监督,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有关建议请及时报告。我局此前发布的其他有关规定与本通知相抵触的,依照本通知执行。同时,我局将专利权权属纠纷案件办理工作情况纳入年度执法维权工作绩效考核,对工作突出的给予表扬,加大支持力度;对履职不力造成恶劣影响的,责令改正并追究责任。

阅读全文

与关于处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科学院无形资产管理办法 浏览:67
注册资本金认缴期限 浏览:828
申请商标到哪个部门 浏览:762
购买无形资产的相关税费可以抵扣吗 浏览:982
商标注册被骗怎么办 浏览:160
朗太书体版权 浏览:268
大学无形资产管理制度 浏览:680
马鞍山向山镇党委书记 浏览:934
服务创造价值疏风 浏览:788
工商登记代名协议 浏览:866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卷 浏览:985
创造营陈卓璇 浏览:905
安徽职称计算机证书查询 浏览:680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会议记录 浏览:104
泉州文博知识产权 浏览:348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会议小结 浏览:159
马鞍山揽山别院价格 浏览:56
施工索赔有效期 浏览:153
矛盾纠纷交办单 浏览:447
2010年公需课知识产权法基础与实务答案 浏览: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