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版权纠纷中对软件侵权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计算机软件被侵权的案件近几年越来越经常出现在媒体、报刊上。无论是哪种著作权,都应得到法律的保护,如果有人未支付版权费,盗用他人的著作,会构成侵权。那么在软件版权纠纷中对软件侵权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软件版权纠纷中对软件侵权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我国司法界对软件侵权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我国司法界在认定计算机软件是否侵权所采用的标准是按照创意/表达分离原则来进行计算机软件的保护。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问题,是自本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计算机软件产业的发展而产生的。对于计算机软件进行保护的法律保护形式很多,如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等。根据软件的自身的特点,软件应用于不同的目的、表达的不同的形式,可以采用不同的法律保护形式。而不同的法律保护形式,又各有其特点。1、《著作权法》保护。这种保护方式主要是根据著作权保护的基本原则,即创意/表达分离原则,来保护创意的表达。美国版权作品新技术应用全国委员会(contu)的最终报告认为:就现有法律而论,著作权法是保护软件最为适宜的法律。在我国,著作权保护也是对软件进行法律保护的主要途径。但是,著作权法仅保护该软件本身的表现形式,而不能扩大到开发软件所用的思想、概念、方法、原理、算法、处理过程和运行方法等。2、《专利法》保护。这种保护弥补了著作权法保护的一些不足,可以有效地保护计算机程序所体现的设计者的创意。但软件本身不能单独申请专利,而只能是从属于某一个发明的组成部分。
❷ 软件著作权,软件有哪些侵权行为呢
软件侵权行为: 新修订的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了10种软件侵权行为的存在形式,分别涉及对软件著作权人人身权和财产权两方面的侵害,概括地讲,软件侵权行为的主要形式包括但不限于: 1、剽窃。剽窃是指将他人依法享有著作权的软件窃为己有并发表或者登记的行为。剽窃的主要表现是采取抄袭或部分抄袭等方式,在他人软件上署自己的名称(或姓名)并发表或者登记。 2、非法复制。非法复制是指未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擅自将他人软件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行为的行为。非法复制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盗版,这种侵权行为直接掠夺了正版厂商的市场份额和商业利润,是目前最为普遍的软件侵权行为,危害性十分明显,也最为公众熟知。 3、擅自使用。擅自使用是指未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又无法律根据,对他人软件实施演示、修改、翻译、注释、应用的不合法的使用行为。比如,一个企业未经授权在其内部计算机使用系统中安装和应用他人软件;又如,擅自修改、翻译、注释他人软件并进行市场推广,并追求非法利益。 4、擅自许可他人使用。擅自许可他人使用是指未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又无法律根据,未经授权许可第三人使用他人软件的行为。一般情况是,计算机硬件以及系统软件生产商、分销商或零售商为了推销其生产、经销的硬件或软件,未经授权在其硬件中预装软件或者在销售系统软件中搭售、免费搭送他人软件。 5、擅自转让。擅自转让是指未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又无法律根据,未经授权将他人软件转让给第三人的行为。特别是,具有一定软件开发能力和声誉的生产商将他人软件剽取后直接署上自己的名称对外发表和销售,更具有隐蔽性和侵害力。
❸ 遇到计算机软件侵权怎么办
计算机软件著作侵权抄的话,可以通过版权中国版权局相应的举报,对与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网络等出版物有关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举报。当然对于侵权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法律渠道要求对方停止使用版权著作,并且道歉赔偿经济损失 ;对于版权侵权的轻重程度主要有一下规定。
依据刑法第217条主要有两档量刑标准:侵犯著作权,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认定为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徒刑;数额在25万元以上认定为数额巨大,处3-7年有期徒刑
❹ 这软件算侵权吗
首先抄纠正下,软件名称不属于专利权袭保护的客体,有部分与硬件结合的软件可以申请专利保护,商标的作用是商品的标识性,一般的,商品才具有商标。
另外附上软件著作权侵权认定:
法院判断两项计算机程序是否构成“实质性相似”,一般具体从三个方面考察:
1.代码相似,即判断程序的源代码和目标代码是否相似;
2.深层逻辑设计相似,即判断程序的结构、顺序和组织是否相似;
3.程序的“外观与感受”相似,即运行程序的方式与结果是否相似。
对于三个方面的判断既可以各自独立、分别作出判断,又可以互相关联,综合判断。
在具体的司法鉴定过程中,判断被告曾经接触过原告的版权程序,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证明被告确实曾经看到过,进而复制过原告的有著作权的软件
2证明原告的软件曾经公开发表过
3证明被告的软件中包含有与原告软件中相同错误,而这些错误的存在对程序的
功能毫无帮助
4证明被告的程序中包含着与原告程序相同的特点、相同的风格和相同的技巧,
而且这些相同之处是无法用偶然的巧合来解释的。(中顾法律网)
❺ 软件侵权问题
私下里跟你说
这种就不要推到员工身上了
小公司我见多了,都是搞台电脑放那里,招的程序专员要什么都属没有,都得自己动手下载安装。程序员去找领导要正版,看领导会不会骂死他?国企倒是见过,要求员工所有软件都必须用正版,并且还有严格的员工守则规定了谁用盗版,就追诉谁的责任的。但是即使这样,有人用盗版了,应诉的也是公司,因为公司有监管责任。
咳咳,说正经的
一般来讲,无论是员工还是公司安装的盗版软件,都是公司负责赔偿。因为员工也是给公司工作,公司有监管权和监管责任。另外,如果公司自己觉得委屈,可以另案起诉安装使用盗版的员工,要相关人员赔偿公司损失。
❻ 跪求解答,在百度,找的破解软件,淘宝网店里面销售,被软件公司投诉侵权。请问我应该怎样申诉
律师根本帮不了你,你在淘宝被投诉那需要熟悉淘宝规则的人才能帮你,律专师依据的法律和淘属宝规则实际上有相通但不同。
侵权投诉是否成立和你有无销售没有关系,有无销售只和情节轻重有关。
申诉你可以通过你的处罚说明中的申诉入口,按照申诉凭证的说明进行申诉。如果凭证无效或没有申诉,淘宝将会保持处罚结果。如果您是首次侵权情节轻微,应该是可以不扣分的。
❼ 关于软件著作权的侵权问题
计算机软件的侵权行为,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复制程序的基本要素或结构,这一点是较容易证实的,因为复制即表明是完全的翻版,只要完全一样就构成侵权。二是按一定的规则、顺序只复制部分软件代码。在第二种情况下,法院在判定时通常要审查被告是否窃取了足够多的软件程序表达形式。实际操作中,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比较难判断,因为计算机软件产品究竟要被复制多少比例,才能确定发生了抄袭的侵权行为,并没有固定数量限定。当然,复制的数量越大,就越易于取得证明其是侵权行为的证据,但是被复制的数量达到什么程度就可以认定为侵权,司法实践中也不是很好确定的事情。
对于复制数量小的情况,目前法院大多采用的判定标准包括:
一是接触附加。依照这个准则,只要发现接触,任何复制都将被认为是一种侵权行为。但是,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因为它忽视了查证两个软件作品之间是否存在“实质性”相似,而且把对计算机软件的保护范围扩大到对计算机程序中包含的“思想”,这与我国新修订的《著作权法》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基本精神相违背。
二是要求对计算机软件程序进行两步分析。首先,法院必须确认在两个计算机软件程序中所体现的“思想”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则不构成侵权;如果相同,那么第二步就应该设法查证上述两个计算机软件的程序在“表现形式上”是否有实质性相似。
三是正在受到各方面广泛同意的叠合准则。依照这个准则,原告须证明:1、被告在完成他的软件产品时未经许可“使用”了原告享有在先软件著作权的程序作品;2、被告的软件作品是一种叠合而成的再生品,即采用了原告软件产品的实质部分与他自己开发的内容进行迭合复制。这个准则主要着眼于两个软件产品之间“质和量的相似”,是实际运用中比较好的判断方法。
通过总结多年代理计算机软件侵权案件的经验,我们认为,识别计算机软件侵权行为,直接、有效的判断标准是:实质性相似加接触(substantial similarity and access)。
实践中判定两个软件作品“实质性相似”的准则是:被指控的计算机程序是否极其类似于原告的计算机软件产品。计算机软件程序的“实质性相似”有两类:一是文字成分的相似,它以程序代码中引用的百分比为依据进行判断;二是非文字成分的相似,强调应该以整体上的相似作为确认两个软件之间实质上相似的依据。所谓整体上的相似是指两个软件产品在程序的组织结构、处理流程、采用的数据结构、产生的输出方式、所要求的输入形式等方面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