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缔约过失责任管辖法院是怎样的 我不是很清楚
B. 一方当事人提供的格式条款明显违后公平原则,到了履行合同时引起纠纷。请问另一方是否可依法追究其缔约过
那签合同时为什么不看清楚?最多判合同无效。
C. 缔约过失责任法院有释明的义务吗
负有缔约过失责任的当事人,应当赔偿对方的损失,这是没有异议的。我国《合同法》规定了缔约过失行为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对赔偿的具体范围却没有明确,这也导致目前学者们对损失的范围存在较大争议。
根据《合同法》第五十四条、第五十八条的规定,在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需追究过错方的责任,追究是谁的责任导致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这种过错当然包括当事人在缔约过程中存在的过失。另外一种情况是当事人的缔约过失对合同本身的成立及效力不存在影响,仅因当事人在缔约过程中获悉了对方的商业秘密,之后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了该商业秘密,给对方造成损失。据此我们可以将缔约过失责任限定在以下三种情况讨论其赔偿范围。
(一)合同不成立。理论上,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存在三种利益:期待利益、履行利益、诚信利益。所谓期待利益,是当事人订立合同期望得到的利益。期待利益是当事人通过订立合同想要达到的目标,在合同谈判过程中该种期待是变化的,当合同成立后才被确定下来。所谓履行利益,是指合同已经成立以后,在合同已经得到全面履行的情况下,当事人从中获得的利益。合同约定的是当事人的期待利益,只有当合同被全面履行后,期待利益才能变成履行利益。如果合同没有得到履行或者没有得到全面履行,当事人只能通过追究对方违约责任的救济方式补足。合同有效成立前,不存在期待利益和履行利益。所谓诚信利益,即信赖利益,在大陆法中,信赖利益又称消极利益或消极的契约利益。一般是指无过错合同一方当事人因合同无效、不成立等原因遭受的实际损失。
缔约过失导致合同没有成立的信赖利益损失主要是费用的支出。
(二)合同成立但无效或者被撤销。根据《合同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被撤销的合同与无效合同一样,均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法律对合同无效的处理要求恢复到没有订立合同的状态(恢复原状)。所以,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的缔约过失造成的损失必须是已经实际发生的损失,包括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所遭受的损失和在履行合同过程中所受到的损失,不包括可得利益损失。因为只有在合同有效的情况下当事人才能获得可得利益,任何一方不可能依据无效合同而获得利益,《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的规定充分体现了这一立法意旨。现在有很多关于农村房屋买卖的判决,在认定合同无效后,将房屋拆迁补偿作为购买方的损失要求出卖方给予赔偿,这种认定是错误的,在本质上将合同无效向前追溯恢复原状的法律要求,变成等同于合同有效向后全面履行法律后果,混淆了无效合同与有效合同的区别。
(三)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商业秘密。此种情况下存在缔约过失责任与
侵犯商业秘密
竞合,不论是依据《合同法》的缔约过失规定,还是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侵权规定追究对方的责任,笔者认为其赔偿损失的计算均可一致。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专利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规定,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损害赔偿额参照侵犯专利权损害赔偿额的方法进行确定,权利人收益的减少、调查和制止侵权的合理费用包括律师费均构成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商业秘密损失的组成部分。
(四)对信赖利益损失赔偿额的限制。为平衡缔约双方利益冲突,许多国家在立法上对缔约过失责任损失赔偿额作了限制性规定。比如《德国民法典》第三0漆条规定:在订立以不能给付为标的的合同是时,明知或可知其给付为不能的一方当事人,对因相信合同有效而受损害的另一方当事人负损害赔偿责任,但赔偿额不得超过另一方当事人在合同有效时享有的利益的金额。德国法对赔偿信赖利益损失不得超越履行利益的原则性规定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尽管我国法律未作此规定,但司法实务中按照此标准掌握也是恰当的、可行的。
所谓履行利益,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并得到合理履行情况下当事人应当得到的利益。笔者认为,履行利益可以作为对依赖利益赔偿的上限(固有利益赔偿另说),是在极个别情况下适用的赔偿标准,不应当得到普遍适用,否则即构成滥用。即使在缔约过失责任中也应当根据行为人主观过错的性质予以区别适用,比如对于假借订立合同进行恶意磋商的,因其意在剥夺对方订立合同的机会,可以责令其赔偿履行利益损失
D. 因重大误解被依法撤销的合同能否主张对方缔约过失.
这个要看具体情形了。
个人认为,如果双方在平等自愿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且B并不知道A存在失误,并非明知而故意订立合同的话,A存在缔约过错。因为合同法缔约过失责任构成要件里要求违反法定附随义务或先合同义务一方缔约人在主观上必须存在过错。过错既包括故意也包括过失。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只要在缔约阶段违反了附随义务,并对合同最终不能成立或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负有过错,就应当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但是,这个中间又存在变数,因为合同法中对缔约过失责任的认定有4个构成要件缺一不可。从题目的描述上来看,A存在主观过失、合同被撤销A存在违反合同先义务的行为,但是对于“信赖利益损失”的认定、以及“因果关系的”认定就是缔约过失责任成立不成立的关键变数。
如果没有信赖利益的损失,就不会存在赔偿问题,而所谓信赖利益损失,指相对人因信赖合同会有效成立却由于合同最终不成立或无效而受到的利益损失,这种信赖利益必须是基于合理的信赖而产生的利益,即在缔约阶段因为一方的行为已使另一方足以相信合同能成立或生效。那么A于B只见是否存在信赖利益是缔约过失责任认定的关键。比如说A把货已经让B 拉走,B支付了运费,或者说B因为A提供的价格很便宜,B担心质量问题而到A处考察花费了大量的考察费用,又或者B因为A解除合同而产生了供应链骤断之类的某种具有因果关系的原因,造成了实际损失。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认为存在“信赖利益损失”。
对于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问题。由于是买卖合同不存在固有利益的损失问题,那么信赖利益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而直接损失主要包括:1.缔约费用,如为了订约而赴实地考察所支付的合理费用;2.准备履约和实际履约所支付的费用,如运送标的物至购买方所支付的合理费用;3.因缔约过失导致合同无效、被变更或被撤销所造成的实际损失;4.因身体受到伤害所支付的医疗费等合同费用;5.因支出缔约费用或准备履约和实际履行支出费用所失去的利息等。
间接损失主要包括:1.因信赖合同有效成立而放弃的获利机会损失,亦即丧失与第三人签订合同机会所蒙受的损失;2.利润损失,即无过错方在现有条件下从事正常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损失;3.因身体受到伤害而减少的误工收入;4.其他可得利益损失。
然而我国对于信赖利益损失赔偿范围、到底是按照什么标准赔偿却没有做出明确规定。
所以主张A由缔约过失责任并且进行赔偿损失,即便缔约过失责任认定成立了,到底赔偿多少仍难定数。是比较难打得案子,不建议主张。
E. 缔约过失责任和侵权责任的区别是啥,两者如何
您好,缔约过失责任是合同订立前当事人需要承担的责任,侵权责任是指因行为人的不法行为造成别人损害需要承担的责任。
两者的区别在于:
一是责任基础不同。
缔约过失责任以诚信原则和缔约过失为基础,且其仅发生在缔约过程中。而侵权责任则以侵权损害的事实为基础,它不一定存在缔约过程中,也不要求当事人之间存在信赖关系。
二是保护对象不同。
缔约过失责任的保护对象为缔约当事人的信赖利益。它将责任直接归于缔约过程中有过错的缔约人。而侵权责任的保护对象则是他人的人身权、知识产权、财产所有权等权利。且该责任不仅要追究损害的引起者,还要求促使损害结果发生的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是责任性质不同。
缔约过失责任是一种财产责任,一般以受到的损失得到补偿为限,即该责任具有补偿性。而侵权责任除了财产责任外,还有非财产责任,同时其兼有补偿性和惩诫性。
四是构成要件不同。
缔约过失责任以缔约人违反先合同义务,缔约过程中主观上存在过错,相对方受到损失,过错行为与损失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为构成要件。而在侵权责任中,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需同时具备行为人具有违法侵权行为,主观上存在过错,损害事实的存在,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这四个要件。
五是适用范围不同。
缔约过失责任和侵权责任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竞合,如在缔约一方因缔约过失和产品质量问题给相对方造成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的情况下,就会发生这两种责任的竞合现象。
六是诉讼管辖不同。
因缔约过失责任纠纷提起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而因侵权责任纠纷提起诉讼,可以由侵权行为实施地或侵权结果发生地法院管辖,也可以由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
七是举证责任不同。
在缔约过失责任纠纷中,受损害人负有提供证据证明缔约过失方在缔约阶段存在过错和自己遭受损失的义务,即举证责任在受损害人一方。而在特殊侵权责任纠纷中,受损害人不承担证明对方有过错的举证责任,只要证明自己确实受到损害就有权要求侵权损害赔偿。
八是担责方式不同。
缔约过失责任仅限于财产责任,并以赔偿损失为该责任的主要承担方式。而侵权责任既包括财产责任,如赔偿损失;也包括非财产责任,如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
九是赔偿范围不同。
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为信赖利益的损失,即该责任所要救济的赔偿的主要是财产的减损,其不包括精神损害赔偿。而侵权责任的赔偿范围除直接和间接损失外,在侵害他人人格权外,受损害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在不法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死亡的情况下,除赔偿必要的费用外,还应承担死者生前抚养的人的必要的生活费用。
十是适用法律不同。
处理缔约过失责任纠纷,适用的实体法是合同法。而处理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的实体法则是有关侵权行为法。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F. 只签了租赁定金协议,未签订正式租赁合同,现发生争议如何确定案由是缔约过失纠纷还是租赁合同纠纷
只是定金,那属于缔约过失。如果定金协议上明确了租赁的权利义务,包括有房屋、租金标准等,则可主张按照租赁合同纠纷解决。
G. 缔约过失责任赔偿范围有哪些
负有缔约过失责任的当事人,应当赔偿对方的损失,这是没有异议的。我国《合同法》规定了缔约过失行为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对赔偿的具体范围却没有明确,这也导致目前学者们对损失的范围存在较大争议。
根据《合同法》第五十四条、第五十八条的规定,在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需追究过错方的责任,追究是谁的责任导致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这种过错当然包括当事人在缔约过程中存在的过失。另外一种情况是当事人的缔约过失对合同本身的成立及效力不存在影响,仅因当事人在缔约过程中获悉了对方的商业秘密,之后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了该商业秘密,给对方造成损失。据此我们可以将缔约过失责任限定在以下三种情况讨论其赔偿范围。
(一)合同不成立。理论上,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存在三种利益:期待利益、履行利益、诚信利益。所谓期待利益,是当事人订立合同期望得到的利益。期待利益是当事人通过订立合同想要达到的目标,在合同谈判过程中该种期待是变化的,当合同成立后才被确定下来。所谓履行利益,是指合同已经成立以后,在合同已经得到全面履行的情况下,当事人从中获得的利益。合同约定的是当事人的期待利益,只有当合同被全面履行后,期待利益才能变成履行利益。如果合同没有得到履行或者没有得到全面履行,当事人只能通过追究对方违约责任的救济方式补足。合同有效成立前,不存在期待利益和履行利益。所谓诚信利益,即信赖利益,在大陆法中,信赖利益又称消极利益或消极的契约利益。一般是指无过错合同一方当事人因合同无效、不成立等原因遭受的实际损失。
缔约过失导致合同没有成立的信赖利益损失主要是费用的支出。
(二)合同成立但无效或者被撤销。根据《合同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被撤销的合同与无效合同一样,均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法律对合同无效的处理要求恢复到没有订立合同的状态(恢复原状)。所以,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的缔约过失造成的损失必须是已经实际发生的损失,包括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所遭受的损失和在履行合同过程中所受到的损失,不包括可得利益损失。因为只有在合同有效的情况下当事人才能获得可得利益,任何一方不可能依据无效合同而获得利益,《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的规定充分体现了这一立法意旨。现在有很多关于农村房屋买卖的判决,在认定合同无效后,将房屋拆迁补偿作为购买方的损失要求出卖方给予赔偿,这种认定是错误的,在本质上将合同无效向前追溯恢复原状的法律要求,变成等同于合同有效向后全面履行法律后果,混淆了无效合同与有效合同的区别。
(三)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商业秘密。此种情况下存在缔约过失责任与
侵犯商业秘密
竞合,不论是依据《合同法》的缔约过失规定,还是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侵权规定追究对方的责任,笔者认为其赔偿损失的计算均可一致。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专利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规定,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损害赔偿额参照侵犯专利权损害赔偿额的方法进行确定,权利人收益的减少、调查和制止侵权的合理费用包括律师费均构成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商业秘密损失的组成部分。
(四)对信赖利益损失赔偿额的限制。为平衡缔约双方利益冲突,许多国家在立法上对缔约过失责任损失赔偿额作了限制性规定。比如《德国民法典》第307条规定:在订立以不能给付为标的的合同是时,明知或可知其给付为不能的一方当事人,对因相信合同有效而受损害的另一方当事人负损害赔偿责任,但赔偿额不得超过另一方当事人在合同有效时享有的利益的金额。德国法对赔偿信赖利益损失不得超越履行利益的原则性规定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尽管我国法律未作此规定,但司法实务中按照此标准掌握也是恰当的、可行的。
所谓履行利益,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并得到合理履行情况下当事人应当得到的利益。笔者认为,履行利益可以作为对依赖利益赔偿的上限(固有利益赔偿另说),是在极个别情况下适用的赔偿标准,不应当得到普遍适用,否则即构成滥用。即使在缔约过失责任中也应当根据行为人主观过错的性质予以区别适用,比如对于假借订立合同进行恶意磋商的,因其意在剥夺对方订立合同的机会,可以责令其赔偿履行利益损失。
H. 关于缔约过失责任和违约责任
从 该小区设计中并无网球场和游泳池。 可看出宏大公司就没想建那些玩意,故构回成欺诈。答
商品房的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为要约邀请,但是出卖人就商品房开发规划范围内的房屋及相关设施所作的说明和允诺具体确定,并对商品房买卖合同的订立以及房屋价格的确定有重大影响的,应当视为要约。该说明和允诺即使未载入商品房买卖合同,亦应当视为合同内容,当事人违反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故宏大公司构成违约。
于是购房者可以就宏大的欺诈行为行使撤销权承担缔约过失责任,也可以就其违约行为承担违约责任。一般会选择前者,因为空间比较大。如果不选择撤销,那就只能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了。因为缔约过失只针对未生效或者撤销的合同。
I. 什么是违反人格尊严 的缔约过失责任
一、缔约过失责任的类型有哪些?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合同订立过程中,一方因违背其依据的诚实信用原则所产生的义务,而致另一方的信赖利益的损失,并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它是一种新型的责任制度,具有独特和鲜明的特点:只能产生于缔约过程之中;是对依诚实信用原则所负的先合同义务的违反;是造成他人信赖利益损失所负的损害赔偿责任;是一种弥补性的民事责任。
(一)缔约过失责任产生的原因缔约过失责任的产生,前提是企业在签约过程中有不规范的行为。主要包括:
1、恶意磋商行为。很多经营者认为,合同没有成立之前的行为就不受约束,甚至将利用恶意磋商贻误对方的商业竞争时机视为很好的竞争手段。企业经营者通过与竞争对手进行磋商,贻误对方与他人合作的机会,这种方式的恶意磋商活动将使企业面临被追究缔约过失责任的法律风险。
2、应当披露的的信息未披露。这种情况是较为常见的缔约过失责任发生原因,企业对外签订合同时,经营者认为对方没有询问就不必向对方说明物品瑕疵或权利瑕疵,或者经营者为了促成交易故意隐瞒瑕疵,该法律风险体现在企业已经签订的合同之中。缔约过失责任的法律风险产生于签约过程,但其往往存续在活动中,法律危机与法律风险之间时间差比其他合同签订过程的法律风险更长。
(二)缔约过失责任的类型按照目前法律规定,缔约过失责任主要有以下类型:
1、恶意磋商。
2、欺诈谛约。
3、违反人格和人格尊严等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缔约。
4、擅自撤销要约时的缔约过失责任。
5、合同订立过程未尽通知、保密等义务给对方造成损失。
6、合同订立时未尽保护义务侵害对方的人身权、物权。
7、合同不成立的缔约过失责任。
8、合同无效的缔约过失责任。
9、合同被变更或撤销的缔约过失责任。
10、合同不被追认的缔约过失责任。
二、企业怎样避免缔约过失纠纷?
由于国内经济未明确缔约过失责任制度,司法实践中对无效合同或被撤销的合同纠纷案件的处理,一般依照无效合同的处理原则,即判令返还财产、赔偿损失、追缴财产等。在处理涉及合同不成立、无效、被撤销纠纷案件时,应注意确认缔约过失责任。企业要想避免缔约过失纠纷,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确定责任范围:
根据有关司法实践的经验,缔约过失责任的范围应包括签订合同、解决纠纷的支出、未达到正常合同收益等造成的损失,这些都应当是缔约过失责任范围,在权利人请求赔偿时,应予考虑。
(二)应注意划分责任界限,划分责任界限主要依当事人主客观过失原因划分:
1、如果合同无效是一方当事人主体资格不具备,则应确认该当事人承担缔约过失责任,赔偿对方当事人因此造成的损失。
2、因双方当事人合同主体资格不具备造成合同无效,则应由双方当事人承担缔约失责任,共同承担因此造成的损失。
3、合同无效系一方当事人欺诈、协迫,使对方违反真实意思签约,应由采取欺诈、协迫手段当事人承担缔约过失责任,赔偿对方当事人因此造成的损失。
4、合同无效系内容违反法律、法规、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应由双方自行承担缔约过失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