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国际积极冲突和消极冲突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途径
冲突的消极功能和积极作用——读《资治通鉴》之71
51、楚昭奚恤为相。江乙言于楚王曰:“人有爱其狗者,狗尝溺井,其邻人见,欲入言之,狗当门而噬之。今昭奚恤常恶臣之见,亦犹是也。且人有好扬人之善者,王曰:『此君子也』近之;好扬人之恶者,王曰:『此小人也,』远之。然则且有子弑其父、臣弑其主者,而王终己不知也。何者?以王好闻人之美而恶闻人之恶也。”王曰:“善,寡人愿两闻之。”
索引曰:江乙欲毁昭奚恤,故先设是言。也就是说,上面这段文字是江乙为了陷害昭昔恤而在楚王面前说的一段话。但抛开这段话的大背景不谈,我们但就这段话本身,却隐含着深意。矛盾无处不在,冲突时有发生,但问题是:我们是掩盖矛盾,否认冲突,还是能将这种矛盾和冲突表面化,将其暴露在阳光下,让这种矛盾和冲突成为解决问题的动力?《通鉴》中的这段文字说明的正是这个道理。个人非常喜欢他的狗,狗经常向井里撒尿,邻居看见了,想告诉它的主人,可是这条狗却横在门口,不让这个信息到达自己的主人。主人既然对于恶狗向井中撒尿这样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无从知道,就谈不上制止狗的这种不文明行为了。原来,历史上的“恶狗当道”还有这样一种解释。江乙话锋一转,把矛头指向了昭奚恤:今昭奚恤常恶臣之见,亦犹是也。意思是说,昭奚恤和恶狗没有什么区别,我每次想进见大王说点什么,但他作为宰相却横加阻拦,使得我的信息无从到达大王的耳朵里。如此一来,传到大王耳朵里的就只有一种声音,而没有了相互参照的意见。,这种声音说谁好,大王自然就会觉得谁好,说谁坏,大王自然就会觉得谁坏。如此一来,大王哪里还有辨别真伪的能力?即使存在着弑父之逆子,弑君之佞臣,大王都不会知道了。因为,你听不到相反的声音了。王曰:“善,寡人愿两闻之。” 楚王在此肯定了江乙的见解,“寡人愿两闻之”,意思是说,愿意听听不同方面的声音,即使是不和谐的。
这是按照我本人的理解对这段话的翻译。其实,说解释可能更恰当一些。这段文字揭示了一句俗语: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自己只有了解并掌握了各种不同的声音和信息,才能去比较印证,得出正确的结论。这里的信息和真假无关,尽管一个人说的话都是真的,也不能只听他一个人的。因为,任何一种声音都不会是空穴来风,后面肯定有原因。通过这些不同的信息,探究其背后造成这种声音出现的根由,才算把问题揭露了出来,才能解决矛盾。
信息传达的不一致,是冲突的一种表现。冲突、不和谐、不一致这些字眼在我们中国人看来很不详,但在西方的结构功能主义学派看来冲突却具有积极的功能。他们认为,没有公开的冲突绝对不是一个社会和谐稳定的标志,相反,分歧表现为冲突恰恰是一个社会团体具有生命力的征兆。因为冲突不表现出来并不代表冲突就不存在了,而是在暗地地积累,凝聚,一旦爆发,就会使得社会失去了调解的能力,从而走向分裂或者崩溃。它带来的代价是惨重的,致命性性的。话说回来,冲突只有公开化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才会去调解,从而使得冲突加以环节,使情绪得以释放。从前者来看,冲突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消极的功能;而对后者来说,则是表现为积极的作用。
所谓兼听则明,就是要让这种冲突表面化,从而发挥其积极功能。楚王 “好闻人之美而恶闻人之恶也”,其实是把冲突掩盖了,而不是缓解了这种冲突。正如文中所说:“然则且有子弑其父、臣弑其主者,而王终己不知也。” 这种冲突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以一种非理性的方式爆发出来,正如鲁迅所说的:“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著名哲学家爱默生也说:“其实它早是一艘破乱不堪的小船,不过是后来所起的一阵风让它显示出了流浪的状态”。压抑冲突,否认矛盾,就会使得团体生活像这么一只蕴含着巨大危机的破船,一个小小的诱因就可能使其散架。著名冲突理论专家科瑟如是说:
在一个没有或者不充分具备对冲突给予宽容及使之制度化的社会里,冲突总是趋向于负功能。那些威胁到要撕裂社会,攻击一社会系统中共同基础的冲突的剧烈性,是与一个社会结构的僵化相关联的。威胁到一个结构平衡的不是冲突本身,而是僵化。僵化使得敌对情绪积累,以至一旦爆发只能走上一条分裂的道路。 ——摘自科瑟的《社会冲突的功能》
冲突的表面化是自由的表征,正如喀尔诺说的那样,“自由的国度里,怨言多,痛苦少;在专制的统治下,怨言少,痛苦多。” 还是科瑟说的对,问题不在于有没有冲突,而是对待冲突的态度。如是而已
㈡ 唐朝时白江之战闹出国际纠纷,后续是如何解决的
白江之战是一场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水战,也是东北地区一次具有国际性的战役。
唐朝水军在白江之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唐朝水军战水战之中,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优势,并和新罗军队联盟,共同击败了敌军,为稳定东北亚地区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古代如何证明朝代的强盛,除了本朝的综合国力之外,还要和周边民族和国家处理好外交关系。唐朝本身的综合实力就非常强大,军事实力更是突出,唐朝处理在发展本朝经济的同时,也特别注重外交关系。
从两次战役中,可以看到唐朝有很强的实力,实力是唐朝敢于迎战和发动战争是基础。
唐朝在国际关系中,可以处理好和各国的关系,也可以协调好各国之间的关系。
东亚地区在唐朝和国家的协调下,建立了非常完善的制度,白江之战打破并建立了新的制度,随着百济
之战的胜利,东亚地区的制度逐渐建立起来。
白江之战和白江之战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建立完善的东亚地区制度,完善的东亚制度可以促进唐朝及各国的发展。
㈢ 什么是ITF纠纷
什么是 ITF?
国际运输工人联盟 (ITF) 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组织。该组织由 148 个国家/地区中的 653 个运输工会组成,代表约 4,500,000 名工人。
ITF 于 1896 年由一群认识到需要建立国际性组织反对罢工破坏者的欧洲海员与码头工人工会领导人在伦敦创立。目前,ITF 的成员包括船舶、港口、铁路、公路货运与客运、内河航运、渔业、旅游业与民航工人。
ITF 代表全球的运输工人,并通过全球性运动与团结加强其利益。ITF 致力于推动独立与民主的工会主义向前发展,以及维护基本人权与工会权利。该组织反对任何形式的极权主义、侵略与歧视。
ITF 是国际工会联盟 (ITUC) 旗下多个全球联盟工会之一。
ITF 的职能是什么?
ITF 的职能是支持其工会成员,以及在全球经济中寻求维护运输工人利益的方式。
工会协调
ITF 将工会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信息,制定共同战略。工会举行国际重要工会会议对其行业或跨国雇主进行讨论。国际专家工作组负责解决诸如职业健康等更为具体且技术性更强的问题。
调动团结
ITF 支持其附属工会彼此采取团结行动。当某一国家/地区的运输工会与雇主或政府发生冲突,并且需要其他国家/地区的工会提供直接帮助时,ITF 可提供国际支持。在最近出现的纠纷当中,国际行动与国际压力已经证明实现工会目标中的重大,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
运动
为了突出运输工人特别关注的问题,ITF 组织国际运动。其中包括铁路工人要求提高安全性,航空工人反对“空中愤怒”,公路运输工人反对超长时间工作,以及港口工人反对港口打击工会行为所采取的全球行动。ITF 所发起的历史最悠久且最为著名的运动是反对“方便旗”船舶。
信息
ITF 旨在向其附属工会不断提供对其当地或全国性活动产生影响的全球动态信息。此外,ITF 还向报刊与媒体等外界提供有关对工人产生影响的运输行业发展动态的分析报告。ITF 发行一份名为“国际运输 (Transport International)”的季刊,其中介绍与全球运输工人息息相关的重要内容。ITF 还拥有本网站,提供有关其目前所有活动的信息。
代表
ITF 代表的是执行有关就业、就业状况或安全决策的国际机构中运输工人的利益。这些机构包括国际劳工组织、国际海事组织与国际民用航空组织。此外,ITF 还代表经合组织 (OEC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世界银行与世界贸易组织 (WTO) 中运输工人的利益。
ITF 的入会标准?
代表运输行业成员利益的任何工会均可申请加入 ITF。工会在正式成为 ITF 附属工会之前,必须符合标准并办理手续。如要索取申请表并了解更多信息,请与 ITF 联系。
ITF 的资金来源?
ITF 的一般性活动由其成员工会所交会费资助。会费的金额取决于工会成员的数量。对于资源短缺的工会,可降低会费金额。
ITF 利用这些资金组织活动以及向其附属工会提供支持。海事活动拥有自己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 FOC 运动以及向全球海员提供福利支持。
ITF 由谁管理?
ITF 由其成员工会管理。主要决策机构为代表大会,每四年举行一次。所有附属工会可以派遣投票代表参加代表大会。他们选举:
会长与五名副会长(四名分别来自于世界不同地区,一名为女性副会长)。
秘书长,负责管理由全职员工所组成的 ITF 秘书处。
由附属工会 40 名代表所组成的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一年举行两次,并在代表大会间隔期全权负责 ITF 事务。
㈣ 国际私法什么叫冲突,并简述其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法律冲突是指涉及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国家的民事关系,因它们的民事法回律规定各不相答同,却都要求对该民事关系进行管辖或适用,从而造成的法律适用上的冲突或抵触。在处理涉外民事关系时之所以产生法律适用的冲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现实生活中大量出现含有涉外因素的民事关系;二是所涉各国民法的规定不同;三是司法权的独立;四是国家为了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关系,赋予外国人在内国平等的民事权利地位,并在一定的范围内承认所涉外国法的域外效力。
㈤ 在国际贸易的纠纷解决过程中,如果买卖双方在合同中订有仲裁协议,则他们
如果仲裁协议是有效的,那么法院审查后,不会受理该案。
㈥ 对国际商事仲裁这一纠纷解决方式的认识.最好字多点,作业题,急!
A 国际商事仲裁的优势与局限性
长期以来,解决国际民商事争议的法律途径,得到普遍接受的主要有国际民事诉讼与国际商事仲裁。特别是在200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国际商事调解示范法》后,此种状况有所改变。但总体上,国际民商事争议解决领域的“双峰对峙、二水分流”,仍占主导地位。当今世界上,国际商事仲裁的高速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商事领域,政府鼓励仲裁,人们也愿意选择仲裁,据称,国际性经济合同70%以上都有仲裁条款。在此种情况下,清醒地认识国际商事仲裁的优势和局限性,更显必要。
一、仲裁的优势
1、仲裁裁决较容易得到外国法院的承认与执行:实践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况:人们因民商事争议不能自行解决而诉诸法院时,如判决需在外国执行,限于法院地国和执行地国没有司法协助条约及国家主权观念,判决成为一纸空文,当事人的权益落空。同样的争议,如求助于仲裁方式,情况则大不相同。由于1958年《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以下简称《纽约公约》)及区域性国际商事仲裁条约、大量包含仲裁合作的双边司法协助协定的存在以及仲裁的民间性,仲裁裁决较容易得到外国法院的承认与执行。特别是《纽约公约》的参加国有147个、适用地区达150个以上,涵盖了所有在国际经济交往上重要的国家。仲裁裁决的这种在执行上的国际性优势,法院判决在可望的未来难以企及。在国际商业交易中,只要这一现实不改变,倾向于选择仲裁方式解决争议就不难理解。
2、自主性。从外观看,仲裁与诉讼最为相似。然而,仲裁以充分的当事人意思自治为基础,要否选择仲裁以及仲裁机构的选定、仲裁员的指定、仲裁地和仲裁语文的确定、仲裁程序的确定、提交仲裁的争议范围、仲裁的法律适用、是否和解,等等,均优先由当事人自行决定,当事人可以对仲裁程序起支配作用,对争议的解决也可发挥最大的影响,使得仲裁程序较为灵活。这在诉讼中是难以实现的。
3、专业性。民商事争议特别是国际民商事争议常常涉及较复杂的法律、经贸和技术问题,仲裁员不像法官是一个相对固定的群体,当事人可以指定来自各行业的行家和专家作为审理案件的仲裁员,在认定案件的事实上有明显优势,这就有利于争议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
4、保密性。对案件不公开审理、裁决是仲裁的原则,可以说是国际性的习惯作法,而诉讼则以公开审理为原则,即使案件因涉及国家机密或当事人隐私不公开审理,判决也是公开的。仲裁的这一特性有利于当事人保护自己的商业秘密和经营秘密,也有利于当事人在小范围内平和地解决争议,为下次合作留下可能性。
5、管辖权的确定性。一个国际性的案件,经常出现管辖权冲突问题,当事人在订立跨国合同时很难预料如出现争议哪个国家法院有管辖权,但又对对方国家的法院缺乏信任,即使协议管辖也会发生判决的执行等问题。在合同中加入仲裁条款或订立仲裁协议,则可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排除法院管辖权而确立仲裁管辖权,确保一旦发生争议时不会面对管辖权的冲突。
6、费用低、速度快也是常被提及的仲裁的优势,但这具有相对性。即和哪一种或哪一国的诉讼制度比较。(1)费用问题。发展中国家的当事人到斯德哥尔摩、伦敦、巴黎等地去仲裁,会发现成本比在其本国诉讼昂贵得多;而在中国,同一纠纷,当事人到法院提起诉讼包括上诉,费用可能不会高于仲裁。不过在英、美等国,一般的案件如到法院起诉,费用高于申请仲裁。仲裁中没有法律援助制度,难以支付仲裁费用的当事人可能较难求诸仲裁以寻求救济。(2)结案速度。仲裁是一裁终局,诉讼是两审或三审终审制,后者自然时间长,但这也要看是在哪个国家。一般情况下,马拉松式案件在仲裁中较少出现。不过,由于仲裁制度不适当的诉讼化或受司法程序的过分干预,或者因其他缘故,结案速度也可能不像当事人想象的那么快。
二、仲裁的局限性
1、一方当事人滥用程序,易形成程序侵权。仲裁的自主性特点是一柄双刃剑。有时当事人,尤其被诉方,出于种种原因,如拖延履行债务、逃避责任等,不善意利用程序权利,从而形成程序侵权,而仲裁机构乃至仲裁庭对此却难以采取强有力的对策。这种情况从仲裁程序一开始就可能出现,如:在指定仲裁员阶段,故意指定仲裁机构很难联系的、高龄或其他情况特殊的仲裁员,甚至不得不让其几次指定仲裁员,这样仅组建仲裁庭的时间就可能耗去数个月;被诉方利用程序规则的缺陷,不按时提交答辩,直到开庭前才提交各种材料,让仲裁庭和申请人措手不及,降低庭审效率;无论有无合法理由,直到可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期限的最后一天才提出异议以中断仲裁程序;仲裁程序中的任何一个期限,无论有无理由,均拖到最后一天,并找出种种理由要求延期,等等。可以说,如果一方当事人滥用程序,仲裁庭的效率要大打折扣,另一方当事人必然会受到一些损失。这些手法或许律师们情有所钟,但应引起广泛的警觉,滥用仲裁程序是不道德、不诚实的小伎俩,应为商业界和法律界所唾弃。另一方面,仲裁程序的顺利进行客观上要求仲裁参与人熟悉甚至精通仲裁制度,当事人通常不会是法律专家,聘请律师特别是有专门仲裁经验的律师显然有利于获得更好的仲裁结果,这对经济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当事人而言,无疑是一个难题。
2、因协议不能约束第三人而引起的困境:仲裁中常有以下现象:(1)争议与第三人有利害关系,但仲裁法上通常没有类似于诉讼法上的第三人制度,因而不能一揽子平息全部争议。如常见的连环购销合同中,因某一环节发生争议而申请仲裁,尽管结果可能和前后手交易者有利害关系,但仲裁庭只能解决这一环的争议。(2)因数个合同发生争议,申请人或被申请人甚至双方当事人都是相同的,但多数国家仲裁法上没有合并审理或类似“集团诉讼”的作法,仲裁机构一般都分别立案,反而增加了处理争议的成本、降低了效率。
3、不是所有类型的民商事争议都最适宜于仲裁。如国际借贷争议,案情不复杂但可能涉及复杂的法律问题,普通法国家的金融界通常认为仲裁裁决基于衡平而非严格的法律规则,仲裁员的优势在认定事实上,而这种优势在借贷争议中无关紧要;相反,贷款方利用自己在交易中的优势地位,择地诉讼可能更为方便。另外,如需要采取某种强制行动如人身强制才能解决的争议、多方当事人争议、可通过简易判决快速清理债务等情况下,选择仲裁未必总是合适的。另一方面,仲裁还被认为可能具有以下缺陷:欠缺法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由当事人选定的仲裁员有成为该当事人代理人的心理倾向而影响公正裁决、无上诉制度使失误难以甚至无法得到救济,等等。
4、仲裁员的权力有限:仲裁员当然享有履行其职责的足够权力,但和法官相比,仲裁员的权力又是有限的,如仲裁地法对仲裁的支持不够充分时,情况尤甚。通常,仲裁员不能强制证人出庭作证,某些证据须通过法院提取,一些国家也不允许仲裁庭自行采取保全措施,等等。如果仲裁地的仲裁法不尽人意,或者实践中法官对仲裁不是很支持,仲裁庭为避免裁决被撤销或不予执行,在处理案件时会异常谨慎,使本来以灵活见长的仲裁程序实际上变得僵化,以至有些仲裁员或仲裁机构认为程序是仲裁的生命。在《纽约公约》大行于世的情况下,这种观点对仲裁机构或仲裁员有现实的价值,但无疑本末倒置。假如某个仲裁员或者仲裁机构在案件的程序处理上万无一失,但裁决结果却屡屡难以做到公正合理,水平低下,或者效率低下,裁决虽不致被撤销或不予执行,其信誉却令人担忧,长此以往,仲裁的生命力显然不容乐观。
结论:应注意仲裁的适宜性。
了解国际商事仲裁的优势与局限性,有利于潜在的仲裁当事人树立适宜仲裁的观念。一个争议法律上是可仲裁的,不见得适合去仲裁。过去,仲裁理论与立法过于偏重争议的可仲裁性,对仲裁的适宜性及当事人解决争议的理性关注较少,这对一般企业和普通人不无误导。故此,选择仲裁应是理性的,应充分考虑到仲裁的特性,趋利避害。而一旦选择了仲裁,就应该本着诚实信用的态度,配合仲裁员解决纠纷。
㈦ 国际贸易争端的解决途径有哪些
一、友好协商争议双方通过友好协商,达成和解,这是解决争议的最好途径,但这种办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调解在争议双方自愿的基础上,由第三者出面从中调解。
实践表明,这也是解决争议的一种的途径。
我国仲裁机构采取调解与仲裁相结合的办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其具体做法是:结合仲裁的优势和调解的长处,在仲裁程序开始之前或之后,仲裁庭可以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对受理的争议进行调解解决。
如调解不成功,仲裁庭仍按照仲裁规则的规定继续进行仲裁,直到作出终局裁决。
三、仲裁争议所涉及到的金额巨大或后果严重,双方都不肯作出较大让步,虽经长期反复协商、调解仍不能解决问题;或者一方态度不好,有意毁约,没有解决问题的诚意,则只有采取仲裁。
仲裁是按仲裁程序,由仲裁员做裁判,对双方争议的事项作出裁决。
仲裁员的裁决是有约束力的。
如果败诉方不执行裁决,胜诉方有权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法院可根据胜诉方的要求,出面强制败诉方执行仲裁裁决。
四、诉讼向法院起诉,双方当事人发生争议后,通过协商和调解均不能解决,或争议所涉及的金额巨大或后果严重,合同中又没有签订仲裁条款,则双方当事人的任何一方都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申请判决。
诉讼须按诉讼程序法,判决按实体法进行,一旦法院判决了结果,则必须执行。
㈧ 向WTO起诉、两国之间的贸易纠纷是属于国际私法还是国际公法
国际私法调整涉外民事法律关系,国际经济法属于国际公法。
㈨ 国际贸易纠纷所适用的法律规则是什么
国际贸易所适用的法律法规
为保证国际贸易能够顺利进行,使国际贸易得到法律的承认与保护,国际贸易业务必须符合法律规范。但由于国际贸易的当事人一般身处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具有不同的法律和制度,因此,国际贸易所适用的法律法规有较大的不同。概括起来,国际贸易所适用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国际条约、国际贸易惯例、国内法等。
一、国际商事中的主要国际条约
1、关于国际货物买卖的公约
(1)《国际货物买卖统一法公约》(海牙,1964年)
(2)《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 ( 维也纳,1980年)
(3)《联合国国际货物实卖时效期限公约》 (纽约,1974年)
2、关于国际货物运输的公约
(1)《统一提单的若干法律规则的国际公约》 (1924 年)
(2)《有关修改统一提单若干法律规则的国际公约的议定书》 (1968年)
(3)《联合国海上货物运输公约》 (简称汉堡规则, 1978年)
(4)《统一国际航空运输某些规则的公约》 (简称华沙公约,1929年)
(5)《修改华沙公约的议定书》 (简称海牙议定书,1955年)
(6)《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协定》 (简称国际货协,1951年)
(7)《关于铁路货物运输的国际公约》 (简称国际货约,1961年 )
(8)《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 (1980年)
3、 关于国际支付的公约
(1)《汇票、本票统一法公约》 (日内瓦,1930年)
(2)《解决汇票、本票法律冲突公约》 (日内瓦,1930年)
(3)《统一支票法公约》 (日内瓦,1931年)
(4)《解决支票法律冲突公约》 (日内瓦,1933年)
(5)《联合国国际汇票与国际本票公约》 (1988年)
4、关于对外贸易管理的公约
《世界贸易组织协议》 (马拉喀什,1994)
5、关于贸易争端解决的公约
(1)《关于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公约》 (纽约,1958年)
(2)《关于争端解决规则和程序的谅解》 (马拉喀什,1994年)
6、关于国际投资的公约
(1)《解决一国与他国国民投资争议的公约》 (简称华盛顿公约)
(2)《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 (简称汉城公约,1985年)
7、关于知识产权的公约
(1)《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巴黎,1967年)
(2)《商标注册马德里公约》 (马德里,1995年)
(3)《伯尔尼公约》 (伯尔尼,1971年)
(4)《世界版权公约》 (日内瓦,1971年)
二、我国的国内法所涉及的有关国际贸易的主要法律有:
(一)关于适用于国际货物买卖的国内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自1999年10月1日起正式生效。
(二)关于适用于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的国内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自1993年7月1日起正式生效。
(三)关于适用于国际货款收付的国内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
(四)关于适用于对外贸易管理的国内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等。
(五)关于适用于国际商事仲裁的国内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三、常用的国际贸易惯例
目前,在国际贸易领域常见的国际贸易惯例有:
1、国际贸易术语方面
(1)国际商会制定的《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2)国际法协会制定的《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
(3)美国全国对外贸易协会制定的《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正本》。
2、国际货款的收付方面
(1)国际商会制定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 (国际商会第 500 号出版物) 。
(2)国际商会制定的《托收统一规则》1995年修订本(国际商会第522号出版物)。
3、运输与保险方面
(1)英国伦敦保险协会制定的《伦敦保险协会货物保险条款》
(2)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制定的《国际货物运输保险条款》
(3)国际海事委员会制定的《约克一安特卫普规则》
4、国际仲裁方面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制定的《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
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和国内立法的关系,不同法律制度有不同的规定。一般地,在许多国家,国际条约有自动生效和非自动生效之分。
四、国际条约、国内法及国际惯例的适用
自动生效的国际条约,一经该国批准,自动产生效力。当事人可直接援引。对于非自动生效的国际条约,即使该国批准,也不对其居民产生直接约束力,只有经该国立法机关制定了有关实施该条约的法律后,才对其居民具有约束力。国际惯例具有民间的非官方性质,因此不需要国家立法机关的批准。国际惯例多与当事人约定有关,而不与国内法或国际条约相关。在当事人的约定与其采用的国际惯例矛盾时,法院将根据当事人的意图予以解决。
㈩ 近几年发生的国际贸易纠纷的案例以及对我们的启示
中埃贸易纠纷典型案例
--------------------------------------------------------------------------------
中国国际招标网 发布时间:2009.03.16 来源:驻埃及经商参处子站
近年来,驻埃及使馆商务处积极贯彻落实部党组指示,全力促进中埃经贸关系的发展,促进我对埃出口的增加,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双边经贸额连续6年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2008年达到62.4亿美元。与此同时,两国企业交往过程中产生的贸易纠纷数量也有所上升。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企业在出口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增多,风险加大。现将我处整理的近期典型案例列出,供我有关商务主管部门、商协会和企业参考,请企业对埃出口过程中加强风险意识,确保交易安全,有效保护自身利益。驻埃使馆商务处将继续积极推动我企业对埃出口,并努力协助企业解决遇到的各种贸易纠纷。
案例一:与新客户的首次交易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
2008年底,国内A公司通过网站结识埃及X公司,并约定向该公司出售一批石材,付款方式为见提单附件付货款的70%,尾款以D/P方式支付。A公司随后将货装船运往埃及亚历山大港。货物发出后,X公司以各种理由强调经济困难,要求减价,并更改付款方式为风险度很高的银行汇票。X公司的行为导致我出口方进退两难。如同意对方做法,则一方面利润大幅缩减甚至无利可图,并且有可能完全无法收回货款,如不同意对方做法,由于货物已在埃港口,则须支付巨额的码头及相关费用。
案例二:不能确保收汇安全
2008年初,国内B公司以FOB方式向埃Y公司出售金属制品。合同约定买方支付25%预付款,余款于货物出港前支付。提单正本签发给买方。2008年2月收到预付款后,B公司即组织货源运至港口,但经Y公司多次解释付款困难,并保证尽快付款,B公司在余款未收到的情况下同意货物装船运往埃及。2008年5月,B公司发觉货物已被Y公司提走,但余款至今未付,并拒绝与B公司联系。
案例三:埃及船公司无单放货
2008年9月,埃Z公司以FOB方式向我国C公司定购一批钢材,提单正本签发给卖方。合同约定买方支付30%预付款,余款见到提单COPY付清。货到埃及港口后,Z公司以各种理由拖延付款。2009年1月,C公司得知货已被提走,余款迄今难以追索。
1.市场经济以利益为根本,扩展对外贸易有相应的策略。一些专家学者撰文立著,从古典政治学先驱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论到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从维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到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引经据典的论证西方经济学中的市场经济是自由的市场经济,国际贸易是自由贸易,但美国和欧盟对中国纺织品设限,却不符合市场经济和国际贸易理论。一些专家学者开始责问美国和欧盟:“200年前欧洲人就开始向全世界推销他们的自由贸易政策,今天,当中国工人生产的价廉物美的纺织品运往他们的市场时,为什么这些自由贸易的鼻祖们摇头说‘NO’呢?”在这里,我们不能忘了一个最本质的问题,市场竞争的本质是资本竞争。国际贸易的实践和马克思的理论揭示告诉我们,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在本质上是为资本服务的,认“利”不认“理”,市场经济以利益为根本,自由贸易理论是为资本谋取最大利益服务的,有利可图就讲“自由”,无利可图就不给你“自由”。这就要求我们在面对美国和欧盟在对外贸易的不合理设限时,既要据理力争,又要从最坏处考虑,善于在“不自由”、“不合理”的处境中扩展对外贸易,要有相应的策略。
2.在应对中美和中欧纺织品贸易中,各级政府必须负担起引导、调控、保护和管理市场经济的重要职责。其实,世界上任何市场经济都不是完全自由的。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只是西方经济学的一种假设。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正确学习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不要被其中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自己都不相信、不去付诸实践的不科学理论观点所误导。我国还是一个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大国,生产力水平低、结构性矛盾突出和发展不足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迫切需要各级政府强化经济调节职能、市场监管职能、社会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充分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不能该管的也不去管。 3.继续完善有关立法,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为企业应对国内外经济事务提供有效服务。随着开放的扩大和加深,企业与国际经济事务的联系和来往更加密切,各种法律和社会服务需求也愈来愈多。仅就应对国际贸易纠纷,就不仅仅是要求有法律服务,帮助打官司。实际上需要一系列社会服务,才有条件应对各种名目的贸易纠纷。
4.实现出口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升出口商品结构层次,实现结构升级,错位发展。目前,我国货物贸易出口的层次比较低,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所占比重不高。我国出口的55%以上是以加工贸易的方式实现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85%以上是由外资完成的。服务贸易发展出口严重滞后。服务贸易出口占我国贸易总额的10%,明显低与世界20%左右的平均水平。客观的市场容量也要求必需转变转变增长方式。在实现出口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的过程当中,我们要掌握和利用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规律,一方面稳定或延续中低端产品或生产环节的比较优势,保持出口贸易的数量增长;另一方面又要创造和积累中高端产品或生产环节的比较优势,扩大产品出口,达到改善贸易结构,提高贸易质量的目的。
5.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突破“非市场经济地位”创造更多实例。由于中国经济地位上升,周边贸易伙伴对中国市场兴趣越来越大,只要我们运作得当,通过推进区域一体化逐渐消除不利条款的影响是有很大回旋余地的。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WTO规则是发达国家制定的有利于自己的游戏规则,要善于利用WTO规则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要善于在国际贸易争端中最大限度的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