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侵权法第11条

侵权法第11条

发布时间:2020-12-11 17:31:30

① 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11条和侵权责任法35条的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理解和适用》第十一条规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所以,在雇员受害赔偿的归责原则上,《人身损害赔偿解释》适用的是无过错责任。

而《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自己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所以,在雇员受害赔偿的归责原则上,《侵权责任法》适用的是的过错责任。

(1)侵权法第11条扩展阅读:

雇员受害应区分与自然人或用人单位建立不同的雇主雇员关系而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与其他自然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的雇员受害赔偿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自然人仍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务关系的雇员受害赔偿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但因第三人原因受到损害的例外。

雇员受害赔偿的救济也应区分与自然人或用人单位建立不同的雇主雇员关系和是否有过错、是否应承担连带责任而采取不同的途径。

在遭遇第三人致害时,如雇主或用人单位无过错,则只能向第三人主张权利;若雇主或用人单位有过错,但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承担连带责任的,则雇员应当向雇主(用人单位)与第三人追究侵权责任;法律明确规定承担连带责任的,则雇员具有选择权,即雇员可以向雇主或第三人或用人单位或第三人和雇主(用人单位)追究侵权责任。

参考资料:北京法院网-《侵权责任法》第35条与《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

② 请根据 侵权行为法 第十一条 的规定,提供一个相关案例给我~~~

共同危险行为及其责任承担
【案情介绍】
甲、乙、丙(均系未成年人)某日一起到所住楼房的15层电梯间的走廊里玩耍。玩耍过程中,三人拿了走廊中的三个啤酒瓶,一起从电梯间破损的窗户往下扔。住在底层的丁恰好怀抱两岁的儿子戊走出楼房。其中一个酒瓶正砸在戊的头上,致使其当场昏迷。丁立即将其送至医院,但抢救无效,于第三日死亡。因无法认定是谁造成损害,故就损害赔偿发生纠纷
【问题】
本案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评注】
本案涉及共同危险行为及其责任承担问题。
共同危险行为,又称准共同侵权行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为人共同实施了危险行为,并造成实际损害,但不能判明损害是行为人中的哪一个造成的一种侵权行为。共同危险行为的特征表现在:
(1)两个或两个以上行为人实施了共同危险行为。两个以上的行为人的行为具有共同危险性,即两个以上行为人的行为在客观上都有危及他人财产和人身的可能。
(2)共同危险行为造成了损害结果的发生。
(3)各行为人的危险行为均有可能是造成损害结果的行为。在共同危险行为中,各行为人的危险行为都有可能是造成损害发生的行为,但都不能证明该损害不是自己行为造成的,从而构成共同危险行为。也就是说,实际造成损害发生的只是各行为人中的其中一人或一部分人,而不是全部的行为人,但是,由于他们不能提供出有力的证据证明损害不是他们舶危险行为引起的,因而,认定他们的行为与损害结果有关,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4)各行为人主观上具有共同的过错,是其承担共同危险行为责任的又一个条件。这里的共同过错,是指行为人对其危险行为存在所具有的共同过错。这种过错,通常称为共同过失,而不是具有意思联络的共同故意。因这种共同过失而使各行为人的危险行为密切相连,一旦损害发生,且不能证明谁是加害人时,即可推定各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具有共同的过错。基于共同危险行为人在致人损害上具有共同的过错,因此,各行为人在法律上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受害人只需证明损害是由数人的共同危险行为造成的即可,而无须证明何人是加害人。这有利于保护受害人的利益,达到预防和减少危险行为的目的。但由于对共同危险行为人致害过错的程度难以确定,所以在责任划分上,一般采用平均负担的办法。
本案的难点在于认定共同侵权行为中的共同加害行为和共同危险行为,这也是易错点。共同加害行为和共同危险行为在主体要件方面是相同的,都是多数主体。共同加害行为中,数人的行为均构成共同加害行为,即他们的加害行为彼此联系、互相配合、互为条件,共同导致损寄结果发生,而共同危险行为中,只有一人的行为造成了损害,但数人的行为均有造成该损害的可能性,但又不知是谁造成损害。在主观方面,共同加害行为人的主观状态可以是共同故意,也可以是共同过失,而共同危险行为人的主观状态只能是共同过失,否则构成共同加害行为。
本案中,甲乙丙均将啤酒瓶从楼上往楼下扔,虽然不存在致死他人的故意,但均存在致伤他人的可能,其行为均处于危险状态,但仅有一个啤酒瓶击中丁的儿子戊,甲、乙、丙的行为构成共同危险行为,依《民法通则》第130条规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民法通则》第133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本案中,直接受害人戊已经死亡,无法再为权利主体,对其已无赔偿可言,但因戊的死亡给其父母造成了财产和精神方面的损害,应予以赔偿。这些损害包括因戊受伤住院花费的医药费等直接费用和养育戊所花费的养育费用,以及因戊的死亡给丁夫妇造成的精神上的损害。此种精神损害,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已可获得法律保护。

③ 请问侵权责任法第11、12条怎么区分呢即累计因果关系和共同因果关系

第一题选择B,第二题选择D
这两个问题分别对应的是侵权责任法的第专12条和第11条。11条是说的累属计因果关系,十二条说的是共同因果关系,区分二者的关键是看每一个行为能否单独造成全部损害的发生,如果说任何一个行为都能造成损害结果的发生的话那就是第十一条所说的累计因果关系,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就是你所问的第二个问题,如果说单个行为不能造成全部损害的话那就是共同因果关系,就要承担按份责任也就是你所问的第一个问题。

④ 侵权责任法第11,12条怎么区分

《侵权责任法》实施后,交通事故中负主要责任方和次要责任方是否对无责任方承担内连带责任?容
《侵权责任法》实施以前,对于交通事故中的责任各方是否承担连带责任,是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侵害行为直接结合或者间接结合作为确定责任各方是否承担连带责任的标准,属于直接结合就要承担连带责任,属于间接结合则不承担连带责任。 《侵权责任法》实施后,对于交通事故中的责任各方是否承担连带责任,要按照《侵权责任法》第十一条和第十二条的规定来确定。 第十一条 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每个人的侵权行为都足以造成全部损害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第十二条 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能够确定责任大小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赔偿责任。 因此,对于交通事故中的责任各方是否承担连带责任,不应一概而论。

⑤ 侵权责任法第11条第12条与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3条的关系,侵权法第12条就是人身损害解释第3条第3

严格来说,解释将两人以上侵权的几种情形用一条来说了,而侵权责任法责任是把它区分开了,具体如下:

1、共同侵权:理论上的共同侵权是指,二人以上同共故意或过失造成的侵权,它的要件是:①二个人以上②两人的行为之间有关联性③两人存在共同过错(故意或过失)④造成了单一侵害结果。

《解释》的第三条,第一款前半部份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致人损害……应当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规定承担连带责任。”
《侵权责任》法的第八条“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说的也是这种情况。

2、共同危险行为:二人以上实施危及他人行为,造成结果不能确定的侵权,它的要件是:①两人以上②各自实施危险行为[行为之间无关联或结合]③独立过错[无意思联络]④不能确定谁造成⑤连带责任

《解释》第四条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二人以上共同实施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并造成损害后果,不能确定实际侵害行为人的,应当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规定承担连带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十条说的也是这种情况。

3、无意思联络多数人侵权:数人无共同过错由数个行为结合导致同一损害结果;这里面存在两种责任承担方式:

首先,连带责任,它的要件是:①两人以上②数人数行为无意思联络③损害后果统一④每一行为足以造成全部损害;

《解释》的第三条后半部份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或者虽无共同故意、共同过失,但其侵害行为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构成共同侵权,应当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规定承担连带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十一条说的也是这种情况:“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每个人的侵权行为都足以造成全部损害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其次,按份责任:能确定大小各自分担相应责任,不能确定平均赔,他的要件是:①两人以上②数人分别实施行为无联络但后果同一;

《解释》的第三条第二款讲的就是这种情况:“二人以上没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但其分别实施的数个行为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应当根据过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十二条讲的也是这种情况,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能够确定责任大小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赔偿责任。

综上所述,《侵权责任法》侵权责任法对多人共同侵权,进行更为细致的归定,从第八条到第十四条都在说,而《解释》只是在第三、第四条说。实际上你说的侵权责任法第十一、十二条,只在讲一种情况,那就是无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

当然,这是因为,在《解释》出台多年以后才有《侵权责任法》的原因。

不知道,我以上的回答你是否理解

⑥ 《侵权责任法》第11条规定的并发侵权行为包括哪些构成要件

《侵权责任法》第11条规定: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每个人的侵权行为都足以造成全部损害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该条是关于并发的侵权行为即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在聚合(等价)因果关系情形各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的规定,其构成要件如下:
1.数人无意思联络。数人意味着主体具有复数性,为二人或二人以上。数人之间没有意思联络,即没有共同的故意,也没有共同认识意义上的共同过失。
2.分别实施侵权行为,即每一行为人的行为都独立构成侵权行为。如系一般侵权行为,则各行为人主观上均应具有故意、过失,其行为违法,造成损害后果,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如系特殊侵权行为,则各应具有加害行为且行为违法,造成损害后果,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间有因果关系,但行为人主观上有无故意、过失在所不问。
3.损害后果具有同一性,即损害后果同一不可分。例如,甲乙分别开枪,同时命中丙头部,两弹均为致命伤。甲乙开枪射杀丙的行为事先并无共谋,彼此也不知道对方的存在,仅偶然同时实施侵害行为,造成丙死亡结果。虽各自成立侵权行为,即所谓并发的侵权行为,但损害结果不可区分,甲乙均应对死亡结果负责。
4.各个独立的行为均足以造成全部损害。该要件系从因果关系角度观察:第一,各侵权人的行为均为发生损害后果的直接原因;第二,每一独立的侵权行为均具有造成全部损害后果的原因力;第三,各原因力可以相互替代,而损害结果的同一性并不因此发生改变。此种因果关系,学理上称为等价因果关系,或称为聚合因果关系。其形式上应当是各等价因果关系的聚合,而非各原因力的累积或叠加。例如,甲乙各因同业竞争意图谋害丙,在公众社交场合趁丙不备各在其饮料中投入毒物,其量各足致丙死亡;丙饮用后毒发身亡。
具备以上构成要件,虽系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但按照《侵权责任法》第11条的规定,各侵权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⑦ 侵权责任法法第十一,十二条是共同侵权还是共同危险行为

共同侵权

⑧ 侵权法第11条中的 同一损害 是什么意思

您好抄。我举个例说明下:A和B同时打袭C一下,AB互不相识,打C时也没事先商量,结果C 的腿被打断,那么此时AB的行为就造成了C腿被打断的损害结果即同一损害。假如没有B的参与,A 打C 一下,会把C的腿打断;假如没有A的参与,B打C 一下,也会把C的腿打断,那么即法律所说“每个人的侵权行为都足以造成全部损害的”的情况,AB承担连带责任,否则承担按份责任。
A和B同时打C一下,AB互不相识,打C时也没事先商量,结果C 的腿被 A打断,C 的手被B打断,那么虽然AB都造成C受伤的损害结果,但不是法律所说的同一损害。

阅读全文

与侵权法第11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医疗纠纷官司南方周末 浏览:855
公共服务类大楼的物业管理方案 浏览:284
电影版权买卖合同范本 浏览:167
口罩在商标注册属于哪个类目 浏览:25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
嘉兴万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34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浏览:867
国办发明电200330号 浏览:602
公共服务事项自查报告 浏览:872
2014年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案 浏览:873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试题库 浏览:245
购买软件使用权合同 浏览:134
灰烬创造者职业 浏览:566
德州扑克发明者 浏览:78
如申请驰名商标 浏览:225
知识产权平台协议书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