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中外合资企业合资纠纷

中外合资企业合资纠纷

发布时间:2020-12-11 08:48:13

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中外合资经营合同纠纷案件如何清算合资企业

经研究,答复如下: 同意你院请示报告中的第一种意见,即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解散合营企业并追究对方违约责任的,人民法院仅应对合营合同效力、是否终止合营合同、违约责任等作出判决。合营企业清算问题则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人民法院组织清算没有法律依据。 国内有限责任公司有类似情形的,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此复 解读《关于审理中外合资经营合同纠纷案件如何清算合资企业问题的批复》 本批复是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纠纷案件,是否涉及合营企业清算问题的规定。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合营各方,如在解释或履行合营企业协议、合同、章程时发生争议应尽量通过友好协商或调解解决。如经过协商或调解无效,则应提请仲裁或司法解决。根据《仲裁法》的规定,合营各方申请仲裁需签订仲裁协议,且约定的仲裁事项具有可裁性。如果合营各方没有签订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任何一方都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审判实践中,经常遇到中外合营企业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解散合营企业并追究对方违约责任的情况。这往往是双方合营时一方违约或严重违约,已丧失了合资共同经营的基础。此时,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审理范围就需要具体界定。因我国法律对合营企业的成立规定了行政审查批准的前置程序,所以,无论当事人的诉讼请求是否含有确定合营协议效力的内容,人民法院均应予以审查。若合同无效,则处理时通常仅涉及损失的承担而没有考虑违约责任的可能。若合同有效,则涉及合营合同应否终止和追究违反合同一方当事人的违约责任的问题。若经审查合营合同履行的情况,确定合营合同应予以终止,是否可以对合营企业的具体经营情况进行审查并进而组织清算呢?在这个问题上,应当明确的是清算与破产不同。清算通常是在满足债权人实体权益的情况下进行的;而破产发生在企业资不抵债之时,出现了无法清偿到期债务的客观现状。人民法院参与破产程序是法律给审判机关提出的保护其他债权人合法权益的要求。所以,人民法院通常不介入企业的内部清算,但却必须积极参与破产。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规定,合营企业宣告解散时,董事会应提出清算的程序、原则和清算委员会人选,报企业主管部门审核并监督清算。

⑵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中外合资经营合同纠纷案件如何清算合资企业

参考1997年12月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950次会议通过,自1998年1月15日公布起施内行的《最高人民法容院关于审理中外合资经营合同纠纷案件如何清算合资企业问题的批复》:
国外合资经营企业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解散合营企业并追究对方违约责任的,人民法院仅应对合营合同效力、是否终止合营合同、违约责任等作出判决。合营企业清算问题则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人民法院组织清算没有法律依据。国内有限责任公司有类似情形的,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截至回答时,该司法解释仍具有法律效力。

⑶ 合资公司,一方在外有债务纠纷,对他们的合资公司有影响吗

有影响,一方有债务,如果不能偿还,债权人有权申请执行有债务一方在合资公司的股权.

⑷ 公司法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冲突时 如何使用法律

您好,应当适用公司法的规定的

⑸ 中外合资企业文化冲突有哪些解决的思路与方法

团队——外部的阻力是动力,内部的阻力是障碍
企业文化在传入我国的几十年间,发挥着他的作用。对于企业文化来说,他与企业管理有一定的联系,是企业管理层次全面、综合或核心的体现,另外他也是企业管理的一种高境界,但是只有在企业发展到较高的层次阶段时才会有所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文化是企业整体效能和素质的综合体现,而不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手段。谈企业文化不能脱离企业的经营管理,经营管理与企业文化是因果关系,而非并列关系。即企业经营管理得好,会产生好的企业文化,企业经营管理有磨擦,就会产生不好的企业文化。经营管理的特色,决定了企业文化的特色。甚至可以说企业文化的风格就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风格。
消除企业文化当中的磨擦,使企业文化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企业文化中国兴起很长时间了,依然面临着的很多严峻的问题,而不解决这些问题,企业文化就只能是一种“控制的手段”。在我们建设企业文化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清楚当前企业文化所面临的众多难题,而努力建设真正科学的企业文化。
而在现实的管理当中,我们会见到一些相当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观点与价值逻辑:
一、一方面人们普遍认为自己是为别人打工的,而另一方面企业却在教育人们去做企业的主人。这么说的话,那仆人究竟是谁呢?难道就是几个领导?
二、我们多数人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都在不断地提高,但与此同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个社会不公平,那么公平的标准到底是什么?真正合理的分配又是什么?
三、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工作只是谋生的手段,其间又充满了许多的艰辛和无奈。工作是几乎所有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工作可以成为大多数人的事业和人生吗?工作不快乐,人生几乎就没有光彩。“快乐”是诞生奇迹的秘诀,又是人们幸福生活重要的东西。可工作能够给人们带来快乐吗?
四、“管与被管”似乎是不可改变的了,可在现实中,又有几人喜欢被管呢?难道这种组织模式就不可能改变吗?
五、劳动者才是劳动资本的主体,但在现实社会中劳动者却不是自有资本的主人,在这样的劳资关系的下,企业文化能够解决人们的工作动力问题吗?怎样才能调动起人们的积极性?
六、激励的本质是人们的自我的行为驱动力,而在现实社会当中的激励,基本上都是物质刺激。我们能够改变现实激励中所谓的“刺激=激励”的典型行为主义模式吗呢?管理能够让人们实现自我驱动吗?我们该怎样才能真正做到有效的激励?
七、现实社会当中的管理基本上就是控制(即少数人控制多数人),而在当代社会在人们日益追求自主的前提下,这样的控制模式还能够成功吗?管理能够变成一种服务吗?管理者愿意创造“英雄”的事业吗?劳动者什么时候能够真正实现自主呢?
八、现实社会中,我们看到不少人自私自利,自私不好,而自利是人的本性,自利性就是邪恶吗?在尊重人们自身利益的前提下,我们什么时候能设计出一种帮助人们实现利益最大化和持久性的动力机制呢?
九、现实社会中的人,或是因为自己与别人期望的不同、或是因为组织的安排不合自己的意,或是因为什么对什么不满意,常常会抱怨、发牢骚,以至互相伤害。我们能够创造出一种和谐共进的团队吗?
企业文化包括三种形态的文化:实体形态的文化、关系形态的文化和理念形态的文化。企业文化的内涵要着眼于这三个方面,其中关系形态的文化最为复杂,所以特别要注意这个层次。思想工作不是万能的,不能搞成形式主义,否则会把企业文化变得面目可憎。而企业形象则是企业文化内涵的恰当的表达。
从哲学的角度来讲,文化实际上是矛盾的一个概括,是人从特定角度对它的一种处理。孔子的儒家文化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就是总结出了在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现象,然后给出他的解决办法。而今天我们在研究企业文化的同时,也要注意在企业当中遇到的各种矛盾。
第一,微观与宏观的矛盾。也就是要处理好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微观和宏观的统一。企业本身是一个微观的主体,但它的活动是社会的,最简单的说,东西要出售就成了社会问题,你的资金来源要受到社会、政策、经济形势的影响。孤立地用微观的角度是研究不了的。国有企业现在的处境要比80年代的困难还要多,那是不是就意味着现在的国有企业要比80年代的企业落后的多呢?如果结论是这样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为什么有进步还困难呢?就是宏观造成的,是市场的变化、竞争环境的变化,所以企业文化不能关上门研究,要把宏观微观联系起来。企业通过市场和社会联系起来,所以这个矛盾实际表现在三个环节:企业、市场和社会。许多企业文化的理念层面都是首先抓住这个问题,长虹的“以产业报国为己任”,海尔的(对消费者、对社会)“真诚到永远”,TCL的“为消费者创造价值”,康佳的“佳品纷呈,康乐人生”都着眼于此。企业只有在为消费者、为社会服务的过程当中和能让自己得到长远的发展,企业也在正确处理社会、企业、个人三者中得到发展。汇源果汁集团的《创一流环境,奔双赢目标》中提出要“把个人、企业、社会三者利益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经营理念”,就是很好的见解。而在这三者统一里面,重点还是企业的发展,因为在现代社会中企业是财富的源泉,这个源泉没有水了,企业困难,国家就会困难了。所以正确处理三者关系,三者利益一致,也不是导致无私奉献,也不是导致不重视企业的利益,而基础仍是企业的发展,国家的发展依托于企业的发展。所以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在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内容的时候,要处理好与国家及社会的关系。
第二,个人和团队的矛盾。即是要处理好员工和企业的关系。这是许多企业文化首先要关注的问题。但企业的员工有三种:即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真正完整的企业必须三者具备。既然有这三种人,实际还要分别研究这三种人和企业的关系,再研究三种人之间的关系。每一种人都从自己的角度来理解和对待团队和团队精神。如果这三者关系处理不正确,企业就不可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团队精神就更不可能会有。或者只是成为经营者调动劳动者积极性的口号,却不会见效。集团的成果表现就是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而其中的要点应该是:各就各位,各行其道,彼此协调,各得其所。这是企业的体制问题,也是企业文化中的基础部分。为解决这个矛盾,不同企业也采取了一些独特的办法,

⑹ 合资公司亏损无法经营,一合伙人(法人)将场地出租,于另一合伙人无法联系,场地出租或出现纠纷吗

问:合资公司抄亏损无法经营,一合伙人(法人)将场地出租,于另一合伙人无法联系,场地出租或出现纠纷吗?

答:君同法律在线咨询为您解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对上述方面均有明确规定。
第一、合伙的经营决策,由全体合伙人共同决定。
第二、合伙经营的事务,由全体合伙人共同执行或者委托合伙人中的一个或数人执行。合伙人可以推举负责人,该负责人对外代表合伙的利益,对内承担经营管理职责。
第三、合伙经营的监督权,由全体合伙人共同行使或分别行使。
第四、合伙经营的结果,无论是由合伙负责人还是合伙人委托的其他人造成的,均应由全体合伙人承担民事责任。

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中外合资经营合同纠纷案件如何清算合资企业问题的批复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关于审理中外合资经营合同纠纷案回件如何清算合资企业答问题的请示报告》[(一九九六)鲁经初字第四十四号]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同意你院请示报告中的第一种意见,即国外合资经营企业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解散合营企业并追究对方违约责任的,人民法院仅应对合营合同效力、是否终止合营合同、违约责任等作出判决。合营企业清算问题则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人民法院组织清算没有法律依据。
国内有限责任公司有类似情形的,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⑻ 怎样理解中外合资公司股权转让合同纠纷案

郑金都项山卫

案情简介

A制衣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系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注册资本万美元,中方B服装有限公司以实物出资35万美元占70%,外方李某出资15万美元占30%。合资合同约定,任何一方向第三者转让其全部或部分出资额时,须经另一方同意,并报外经贸部批准,另一方有优先购买权;合资公司注册资本的增加、转让应由董事会全体董事一致通过方可作出决定。B服装有限公司系C集团公司全资拥有。A、B、C集团公司法定代表人均为沈某。

1996年,李某(甲方)与A制衣有限公司(乙方)签订一份协议书,约定甲方投资于乙方的15万美元,乙方于1996年3月20日全部归还甲方,现经双方协商,董事会讨论,同意签订以下协议:1.乙方今后每年支付甲方红利人民币15万元,共支付12年;甲方只享受上述红利分配权,不参与合资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合资企业现有和以后的一切资产和增值情况也跟甲方无关,甲方不拥有资产所有权,合资企业的盈亏情况也跟甲方无关;如果乙方不能每年支付甲方人民币15万元,由C集团公司担保支付。C集团公司作为担保方在协议上盖章。张某作为B服装有限公司的代表,沈某作为C集团公司的代表,在该协议上签字。

2002年,B服装有限公司、C集团公司与张某签订股权置换、转让的有关协议,约定张某受让B服装有限公司所持有A制衣有限公司的70%股权,C集团公司享有外方30%的股权和所有权利,C集团公司董事长替代外方董事地位;张某在受让股权后,对A制衣有限公司享有资产处置、对外投资、对内经营管理等权利,C集团公司仍享有原外方在A制衣有限公司的30%股份及股东权利,但不参与经营管理。C集团公司享有的外方30%股权为优先股,A制衣有限公司每年支付C集团公司固定分红50万元。

2005年7月,C集团公司向李某出具了一份确认书,并由C集团公司法定代表人沈某签字,公司盖章。内容为:A制衣有限公司由于中方股东改制原因,对中方持有的70%股权和法人代表进行转让和变更,外方的投资和利益不受任何影响,根据A制衣有限公司的合同和章程,外方股东李某所占的30%股权仍属李某所有。笔者认为都应依据合同法予以确认。李某据此确认书向张某提出要求将其在A制衣有限公司的30%股权转让给张某。

2005年8月12日,张某(甲方)与李某(乙方)就股份及利润分配问题签订协议书一份,约定:由甲方给予乙方历年分红的补偿共计人民币80万元,上述款项支付后,乙方在A制衣有限公司已不存在任何分配利润。8月15日,张某(甲方)与李某(乙方)又签订补充协议书一份,约定,鉴于双方已于2005年8月12日就乙方在A制衣有限公司的股份和利润分配问题签订了协议书一份,乙方原投资于A制衣有限公司的15万美元已经由A制衣有限公司于1996年归还乙方,经协商,约定:2005年8月12日协议书的付款方式改为本协议签订之日付3万美元,并就其余款项支付作了约定;自本协议签订后并甲方支付3万美元之日起,直至合同期满,乙方均不再享有A制衣有限公司的股东身份,乙方也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获得A制衣有限公司的利润分配;A制衣有限公司存续期内及合营终止后,A制衣有限公司的所有财产均由甲方享有,乙方不以任何理由向甲方要求返还;本协议与2005年8月12日协议不一致的以本协议为准。

2005年11月28日,李某为出让方、C集团公司为受让方,又签订了一份股东转让出资协议,约定:出让方将拥有的A制衣有限公司30%的15万美元股权以人民币546万元转让给C,以李某与C的往来款426万元及现金40万元为该股份转让的出让金,剩余80万元在办妥工商变更登记后支付。2005年11月25日,李某出具收条一张,内容为收到C集团公司股权转让款40万元。C集团公司并将上述事项通知了张某,要求其在指定期限内行使优先购买权。

2005年12月3日,张某致函C集团公司和李某,提出异议。

2006年3月,C集团公司向法院起诉李某和张某,请求判令:1.李某持有的A制衣有限公司30%股权归C集团公司;2.两被告履行协助义务,与原告共同办理股权变更的审批手续和工商变更手续。

本文作者与本所的其他律师代理了张某的一审、二审诉讼。

争议焦点

本案的争议焦点是:

1.1996年A制衣有限公司与李某签订的协议书的性质、法律效力;2.2005年8月,张某与李某签订的协议书、补充协议书的性质及其法律效力;3.2005年11月28日,李某与C集团公司签订的协议书的性质及法律效力;4.法院可否直接判决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股权归属。

审理判决

一审法院认为,C集团公司与李某1996年签订的协议系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内容系股东对其享有的股东权益的处分,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应属有效。因被告李某已经将投资款收回,其虽保留股东身份,但仅享有红利分配权,而不再享有其他股东权益。

A制衣有限公司的中方投资者系原告C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被告李某、张某均承认该款系原告C集团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沈某所支付,故法院确认该款系原告C集团公司支付。同时,被告张某与原告C集团公司在股权置换中明确A公司外方投资的30%股份归原告C集团公司所有,而事实上,自1996年之后,被告李某的股份除分配红利权外的其他股东权益也是一直由原告C集团公司行使,被告李某对此并无异议,也明确股权应转让给原告C集团公司,因此,原告C集团公司从1996年开始就已经取代被告李某行使在A制衣有限公司的30%股份中除分配红利权以外的其他股东权益。

2005年11月28日李某与C集团公司的协议是就股东身份的最终转让,具有法律效力。原告C集团公司通过A公司与被告李某的1996年签订的协议以及与被告李某于2005年11月28日签订的协议最终取得了A公司30%的股份,取代被告李某成为A制衣有限公司30%股东,故原告主张被告李某所持有的A公司股权归其所有并要求被告张某、李某协助办理股权变更手续的请求正当,本院予以支持。

被告李某与张某2005年8月15日的补充协议内容实质属于股权转让协议,被告李某的行为属于无权处分行为;被告李某、张某并未提供证据证明被告李某的处分行为已经得到原告C集团公司的授权,原告C集团公司事后也不予追认,故被告李某与张某2005年8月15日的补充协议中关于被告李某将其持有的A制衣有限公司30%股份转让给被告张某的内容无效。对于被告张某认为原告C集团公司在2005年7月出具确认函确认李某是A公司30%股份股东身份的抗辩,法院认为,A公司并未向有关部门办理股东变更事项,李某仍属于A公司外方股东,C集团公司于2005年出具的函仅是确认李某作为A公司30%股份股东身份,其与C公司取代李某行使并享有除分配红利权之外的股东权益不矛盾。

综上,一审法院判决支持了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

判决后,张某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期间,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达成和解。

⑼ 中外合资企业,合资人发生纠纷

1、中外合资企业的股东纠纷,不适用国际经济仲裁,双方只能选择国内仲裁机构。

2、仲裁委员会在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设立,根据需要在其他设区的市也有设立,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区域管辖。中外合资企业的合资者可以共同约定一个仲裁委员会管辖,仲裁实行一裁终决制度。

3、比如合资企业在广州市,双方可以选择国内任何一家仲裁机构裁决,而不必泥于广州市仲裁委员会,但双方在选择仲裁机构时必须明确。

4、《仲裁法》部份条款:
第三章 仲裁协议

第十六条 仲裁协议包括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和以其他书面方式在纠纷发生前或者纠纷发生后达成的请求仲裁的协议。

仲裁协议应当具有下列内容:

一 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二 仲裁事项;

三 选定的仲裁委员会。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仲裁协议无效:

一 约定的仲裁事项越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的;

二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仲裁协议的;

三 一方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的仲裁协议的。

第十八条 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者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

第十九条 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

仲裁庭有权确认合同的效力。

第二十条 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或者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过裁定。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人民法院裁定。

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应当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提出。

阅读全文

与中外合资企业合资纠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口罩在商标注册属于哪个类目 浏览:25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
嘉兴万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34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浏览:867
国办发明电200330号 浏览:602
公共服务事项自查报告 浏览:872
2014年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案 浏览:873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试题库 浏览:245
购买软件使用权合同 浏览:134
灰烬创造者职业 浏览:566
德州扑克发明者 浏览:78
如申请驰名商标 浏览:225
知识产权平台协议书 浏览:506
个人存款证明的期限 浏览:466
四川正华知识产权公司 浏览:287
海南期货从业资格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