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关金庸告江南侵权的作文
不懂法律,抛砖引玉咯。
金老爷子的控诉,无疑合理合法。网上一些言论根本站不住脚。金老一来控诉的是侵权,而非抄袭,没在江南创业之初控告,已算是留情,二来也不差钱。单说这么多年,政治、文化、报社和经济类影响,诸如马云爹等等效来的财富,你当都是假的么?
而最重要的一点,金老的人品怎样不论,但无论如何,他都是个爱惜羽毛,想要流芳后世的人。
五百万说少不少,金老为维权自己就花了二十万,也能说明态度。对比江南的收益,也不算多。倒很有杀一儆百,敲打后生的意思。
人背负了影响力,就该做出相应的事。为此,金老不惜在新修版写了很多别的,传递三观,以求表率。无数同人文、游戏现在都支付着版权,《此间的少年》例外了,损害的不只是个人,也是规则。
ps1:
另说说江南和金老的文字。
金老倡导作家的原创性。 @林二说《此间》不止借鉴了人物,更重要的是,借鉴了“故事已完,天涯犹在”的气氛,这点倒还不完全对。
江南小说不止一次有金庸的影子。在《龙三》,就有段以后世界很大,会遇见魔女、公主,但还是怀念最初的小红马,和武功平平的侠女的感慨,多半有《射雕》、《笑傲》的影子。《龙四》里更径直说,社会是这样,小龙女黄蓉等女侠总会不再年轻,不再洒脱,洒脱的都是年轻的侠女。这些还有很多,都是江南作为金书的读者,在情感上的阐发。
这些和江南爱写的少年的孤独和岁月一脉相承。因此说来,“故事已完,天涯犹在”的氛围,倒也有原创的成分在。
但江南的原创性还是不够,除去金庸元素,《此间》实在少了很多色彩。他长在婉转细腻的描写。写的情感的面也太窄。
但不太好听的话,江南的女主形象,多是一个灵动的小魔女(黄蓉),和牺牲奉献的落寞(穆念慈)——此间开始,逐鹿、九州、龙族莫不如是。而江南极爱写的数睫毛(书里、微博上),甚至是路明非数师兄的睫毛……怕也有些影子吧。
金老倡导作家不重复自己,并彻彻底底地做到了,而江南……
所以江南还差得远啦。更别提商业化和文学追求的一统上,金老更是业内前辈。
看到有人说江南榜首,金庸借此怎样……也是怀疑自己老了。
❷ 各位.请问写《龙族》同人文算侵犯江南大大的版权
2018年8月16日,广州市天河区法院对作家金庸起诉著名网络作家江南《此间的少年》著作权侵权和不正当竞争案进行一审宣判:江南不构成侵犯著作权但构成不正当竞争,金庸获判赔共188万元。此案被称为同人作品第一案。
判决如下:
1.《此间的少年》“并没有将情节建立在原告作品的基础上.......而是在不同的时代与空间背景下,围绕人物角色撰写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全新的故事情节,创作出不同于原告作者的校园青春文说”,“不会导致读者产生相同或近似的欣赏体验”,不构成对金庸先生作品的著作权侵权。
2.但此书的出版发行,“借助原告作品整体已经形成的市场号召力与吸引力提高新作声誉......客观上增加了自己的竞争优势,同时挤占了原告使用其作品元素发展新作品的市场空间,夺取了本该由原告所享有的商业利益”,一定程度上构成不正当竞争。
对于同人作品是否侵权
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研究员杨延超:
同人是否侵权不可一概而论
目前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文学作品是没有包括同人作品的,因此同人作品不是著作权法上的概念,相关法律还未对其作出规定。
判断同人作品是否侵权,关键在于在著作权法上如何去定义这一类作品到底是合理借鉴,还是属于剽窃。
如果只是简单的借用了原作某一人物的姓名,很难认定其构成侵权,因为著作权法保护的主要是作品的主要内容,单单人物和作品的名称是不受保护的。
法律在保护版权方面,注重的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但是只对内容和形式进行对比,可能会让一些人在剽窃上有机可乘。因此在实践中,当读者通过阅读,可以感觉到对原作有大量的模仿或抄袭时,不论表达方式是否相同,都有可能构成侵权。
关于同人作品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这一问题,需以原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作为判定前提。比如本案就涉及到构成不正当竞争,是因为金庸先生的相关作品知名度极高,为公众所熟知,借用金庸先生作品中人物姓名和关系所带来的影响力足以构成不正当竞争。
此次江南的“同人作品侵权案”也算是给广大同人作品作者们提个醒,写同人作品需谨慎,有可能会侵犯原作作者的著作权以及构成不正当竞争。同时也对相关部门加快这方面的法律完善提出了要求。
❸ 江南掀起“同人作品”第一案,“傍名人”写作侵权吗
您好,如今,“同人作品”不仅数量非常大,还出现过一大批优秀作品,比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已经没有版权问题的原著的“同人作品”,因为时代的变化而添加进了新时代的内容,仍然在吸引不同读者。
很多小说作者写‘同人作品’是因为可以用原著的人物与性格勾起读者的兴趣,聚拢粉丝;另一方面,对原作也有好处,能够大大延长其生命力。
一些网络作家认为,“同人作品”是否盈利是关键问题。
江南的《此间的少年》经过多次再版,又有了影视的版权开发,“同人作品”最初的非盈利色彩不再了。尤其是版权的出售和扩大,甚至将作品授予影视公司影视化,进一步进入大众传播的范围,对原著版权及作者缺乏尊重。
广东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认为,网络文学这些年的发展,可能很多从最初非盈利、纯致敬的“同人作品”写作,已经开始让很多写作者获得很大的收益,所以在IP市场价值水涨船高的环境下,需要重新审视“同人作品”的写作界限和版权问题。
现在的中国互联网文化产业,尊重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常态,这是所有正规市场参与者的立身之本。没有版权,就没有文化产业。金庸诉江南案对行业来说是一次提醒,对于高创作者的版权认识非常有价值。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❹ 金庸诉作家江南侵权案有何进展
8月16日,来作家江南在微博上发布自声明,称金庸起诉其《此间的少年》著作权侵权和不正当竞争案一审宣判,作品不构成著作权侵犯。
据悉,《此间的少年》这本书创作于2000年,出版于2010年。书中,江南套用金庸笔下人物的名字,讲了一群北大学生的校园故事。2016年10月,江南接到了金庸的起诉,案件公开后,有人将此案称为“同人作品第一案”。
来源:新浪
❺ 金庸告江南侵权是怎么回事 金庸告江南侵权结果如何
您好, 江南被告侵权的《此间的少年》,2001年在网上连载,2002年出版了回第一个版本,已经过了15年了。答这本书写了“汴京大学”的校园生活,用了郭靖、黄蓉、令狐冲等金庸作品的人物形象。江南自己从未否认这是金庸作品的同人,还在几次再版的序言里对金庸表示歉意,后来据称金庸也口头谅解了此事。
就我国目前的法院实践而言,认定著作权侵权的标准基本上均采取了“作品+接触+实质性相似+排除合理解释”四个原则。具体而言:
(1)必须是具有独创性、且能够以有形形式复制的“作品”,才属于著作权保护的对象
(2)侵权人是否曾接触过被侵权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
(3)请求保护作品与被控侵权作品之间是否构成实质性相似(即“实质性相似标准”),这也是本案中法院的重要关注点;
(4)排除合理解释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❻ 特好奇,去年金庸告江南【此间的少年】侵权,法院判江南输了,然后呢,江南后来上诉了吗这事就这样
可以去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查一下的,不涉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当事人隐私的裁判文书一般都在上面,不过也得看各个法院工作效率
❼ 金庸告江南侵权案索赔多少 江南哪一部小说抄袭金庸
不是抄袭,是侵权。江南写了个金庸小说的同人文,出版了。就是《此间的少年》。因为用了金庸小说的人物,被判定为侵权。
❽ 如何评价金庸状告江南《此间的少年》侵权并索赔 500 万
应该的,但挺心疼南大的,刚开始写小说就陪五百万。
❾ 江南因为什么侵权金庸
原告金庸认为,杨治未经其许可,大量使用其作品的独创性元素创作小说《此间的少年》并出版发行,严重侵害了他的著作权。严重妨碍了原告对原创作品的利用,构成不正当竞争。
❿ 如何评价金庸先生起诉内地作家江南《此间的少年》侵权事件
金庸先生的诉状立论清晰,江南的回应也诚恳谦逊。此案情形与以往诸多抄袭事件的重要差异:《此间的少年》是一部金庸武侠小说的同人作品,只是对金庸小说中人物姓名的借鉴;而所谓抄袭,则是暗地里的移花接木、李戴张冠。实际上,金庸也并未以“抄袭”为由起诉。
“同人”这个词虽然是近代由日本进入中国的,但实际上这种创作方式古已有之,如清代小说《荡寇志》、《新石头记》等即可看做《水浒传》、《红楼梦》的“同人”作品。
《此间的少年》是江南15年前的作品,江南也提到,在第一次出版时曾经担心过法律问题并咨询过律师。但由于《此间的少年》多次再版,期间社会文化背景,包括媒介环境、文化生产机制等都已发生巨变。虽说成文法变化不大,但从此案所处的民法范畴的角度,对金庸诉江南一案是可以参考行业规矩、交易习惯的。这就变成了一个需要去考虑时间跨度和文化环境变迁的复杂问题,目前很难下定论。
对于文化产业而言,不断调整生产模式去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冲击,不仅仅会带来内容上的变化,还附带着法律上的模棱两可。就本案件而言,随着同人圈的日益成熟,同人作者向原作作者寻求授权的版权意识也日益明晰。法律如何适应时代变化,在讨论和摸索中如何达成共识的行业标准和底线,这才是本案应当关注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