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临床医学未来的就业前景怎么样
临床医学专业成为医学类专业属于高考报考中热门的专业!
医学生是就读于医学院校的学生,临床医学专业是医学生中的一种,其他医学生专业还有药学、护理专业、针灸推拿专业、医学影像专业、口腔医学专业、中药专业等。高考报考医学类专业目前来说已经成为了热门中的热门了,因为如今社会的发展速度,人民生活步入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并且人类的进步永远离不开医学所以报考医学类专业的人数越来越多。临床医学专业作为医学类专业之一发展从古至今已经相当成熟,因此临床医学专业作为医学类专业报考的人数也是相当之多。
『贰』 紧急救助:卫生部有没有每日清单的规定'我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有(医疗纠纷案)因在救治原发病院方不规范倒...
卫生部规定必须提供每日费用清单。今年实施的《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责任部分的,对患者给予极大保护。你在网上查这个法律,运用该法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现在已经不用原来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处理医患纠纷了
『叁』 急!200分帮忙写一篇短文,关于院庆90周年的感悟,700字左右。明天中文之前有效。
北大医院建院九十周年了,回忆起我在北大医院工作的32个春秋,特别是其中近31年任院长办公室主任的日日夜夜,从院长、书记到医生、病人,从救死扶伤到医疗事故,从科研成果到责任纠纷——点点滴滴的往事,都是那么亲切,那么令人激动。
一、我所接触的院长和书记
院长办公室接触最近的是院长、书记,我先后在十数任院长、书记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他们的工作作风、工作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五十年代的江逸,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才文彦院长领导的时间比较长。江逸院长是位眼科大夫,但以院长工作为主,监管统战。每周由我联系约党外的科主任谈心,每周轮流到各科听取汇报,了解情况。才文彦也是兼职院长,还要回大外科参加会议,做手术等,故一般事物在原则指导下放手让下级去干。其他院长有分管教学的,有分管科研、医疗的。除集体会议外,有事只和具体分管领导联系。曾在我院任院长胡传揆同志后调北京医学院任院长。
北大医院几十年的发展和这些历任院长、书记付出的心血是分不开的。
二、几十年来我亲眼目睹北大医院的发展变化,感慨万千,体会深刻
五十年代初北大医院只有170多张病床,当时学习苏联为建立专科医院分为 一、二两院。一院是门诊和其他科室,二院是内、外科。后为便于教学和会诊又合并。六十年代市第七医院划给我院改为附属妇儿医院。七十年代随着教学工作的发展,新建了教学楼。八十年代在西什库盖了新门诊楼,在府右街原十教及周边新建了妇产科、小儿科病房大楼;九十年代抗菌素研究室迁至北医另建了抗菌素研究所,原地拆建成科研楼、多功能厅、食堂等;几十年与口腔医院协商难以解决的问题,近年将原妇儿医院旧址交换后得到解决。九十年代盖起外科系统和干部病房新楼,不久内科系统新楼也将落成,这样我院有了一个拥有千张以上病床的现代化二部。现在交通医院也划归我院成为三部。
北大医院作为北医的附属医院,(2000年)随北医归并北京大学,成为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简称为北大医院。这几年,北大医院发展更快,变化更大,逐步与国际接轨,我作为一名老同志感到由衷的高兴。
三、北大医院为北京市医疗、教学的发展培养并输送了大量人才
北大医院作为一个有一定基础的老医院,五十年代以来,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向兄弟医院输送了许多高水平的专业人才。积水潭成立创伤外科医院,我院创伤外科连英国专家洪大夫也并入了该院;宣武医院成为脑外科医院后,我院派去了两位大夫;成立中苏友好医院后,我院神经内科王蕙英大夫去了该院,后任该院院长;北京市在通县成立结核病研究所,我院结核病院并入其中,何穆院长去任所长。
北医为便于留学生教学成立了三院,左奇院长调该院任书记,同时我院也调去了好几位大夫,不久精神病院也迁至城外,新建了精神病研究所。
为贯彻中央的医疗方针,我院与顺义县和四季青公社卫生院,新华印刷厂和重型机床厂医务室建立了业务联系,直接送医送药下乡下厂,接收病人等。中南海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医务室在六、七年代也与我院建立了业务联系,为了便于联系,当时我还持有中南海出入证。
几十年来,北大医院为北京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四、印象深刻的几件往事
办公室事务性工作很多,忙碌而杂乱,很多事情办了就完,处理了就过去,有几件事情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1、60年代初,周总理和邓大姐来我院神内病房探望他的同学,头天我通知科主任,要求主管大夫在岗,以备周总理了解病情,其他人员不要太多。
当天周总理随同保安人员在北医党委书记杨纯同志(她曾是周总理的秘书)的陪同下来到我院,给我的任务是送茶到病房,周总理接茶后问我是哪里人?哪个医院毕业的?邓大姐说谢谢我。总理离院时,看到二、三层病人正在窗前守侯,便站在台阶上举手向病人打招呼,然后上车离开医院。
想起上海解放后,成立军政委员会,组织上派我去会场医务室工作,我见到了当时任市长陈毅同志,当时他也问我是哪个医院毕业的。回忆起能有机会见到周总理、陈毅市长,真是我一生的荣幸。
2、北大医院曾举办过两次全院病历展览,请院内、外专家参观评议,两次评议大家都认为内科谢竹藩、贾博奇大夫的病历质量最高,字体、内容、记录清楚明晰。两次展览和两位榜样的示范对提高医疗管理质量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3、一次我值夜班,突然接到二部来电,告知地下室着火,我马上赶到二部,地下室有个书架,上面有杂物,火是因烟头从上面电话机旁管子的空间掉下去引起的,我派人叫保卫科长,又通知了家离得最近的副院长徐文怀。我派人关上口腔门诊出入的大门,让总机通知各病房,要护士守好门不许病人跑动。徐文怀副院长来后把窗子踢开跳下去。另外几位同志从楼梯下去,很快把火扑灭了。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只有紧张有序,全盘考虑才不致造成重大损失。
4、一天夜里传染科门诊地下室的氯气管漏气,影响到院外爱民巷的居民,有人出现头晕等症状,值班同志让总务科找人修理关好,并让有不舒服感觉的人到急诊科看病,不用交费。半夜才文彦院长亲自来了解情况,第二天20多位居民代表来医院讨个说法,最后我们请北医三院、朝阳医院、卫生局职业病专家会诊,认为只是轻微影响,解除了居民的顾虑,化解了隐忧。
5、处理医疗事故是院办经常碰到又非常棘手的工作,这里只举一件事。内科一位老太太死亡后,主管大夫和家属讲好开一个小口,取一点做标本,家属同意了。谁知家属发现大夫做了大体解剖而不同意接回尸体,值班人员害怕死人,让我帮忙,我赶到太平间,再三向家属解释,并答应他们办完丧事再来找我解决,家属不同意,这时已是半夜,我决定和家属一起给老太太守灵,尸体停放在太平间屋檐下,家属坐左边,我坐右边井旁,直到天亮。家属先吃早点,我去了解情况并给他们答复。我和科主任商量后决定由科研经费出200元作为对老太太为医疗事业贡献的慰问,我又向院长做了汇报,院长同意我们的方案,我便与科主任同往太平间做家属工作,总算得到了家属的理解。
有些医疗纠纷是不容易解决的,我们往往要请民政部门配合解决,个别时候也要请公安部门协助解决。
五、值得怀念的几位同志
一个单位、一个集体,是许多同志组合在一起共同工作形成的。大家朝夕相处、平时不觉得,现在回首往事,他们的音容笑貌,都是那样可亲可近。值得怀念的人很多,仅举几个例子吧。
1、精神病院27岁的沈丽珍大夫:当时她还很年轻,对精神病人她不仅采取药物治疗,而且还对一些病人采取其他方法治疗,如带精神病人去北海公园跑步、做操,病人会象正常人一样高兴。可惜不久她因胃癌去世了。
2、外科张慎大夫:我每次检查医生宿舍后总要找他谈话,他无家,也无亲朋好友,很孤独,他病后我看过他两次,第二次他情绪很消沉,他告诉我因链霉素影响,他24小时双耳耳鸣,睡不好,不久他也走了。
3、院长办公室老工人张永:当时办公室没有复印机,他经常用手摇机加班将一捆捆白纸印出来。他对工作忠心耿耿,兢兢业业,自己无子女,培养外甥上了大学,他一心想加入党组织,但因解放前他从北京到沈阳坐了一次国民党的飞机,几十年来在极左思想影响下一直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文革后我回办公室工作,他保管的柜子,象招待外宾用的物品都完整无损。
六、北大医院留给我的有骄傲、有遗憾,但更多的是留恋、是真情
我1952年9月调到北大医院,因体检不适合做临床就在供应室、保健室工作,几个月后领导调我去院长办公室工作直至1983年离休。我在办公室期间渴望继续业务学习,领导开始同意我参加第一届“红专大学”学习,基础课结束后转入临床实习,因每天上午实习与工作发生矛盾,江院长二次找我谈话,她说我已有护理专业,就放弃临床实习吧。因我不在,她没有助手,我只能服从决定。在下午开办的“中医”、“针灸”短训班上做了一名自由学员。没有继续深造是我终身的遗憾。另外有些工作是政策性很强的,又是领导决定之后交办的,却得不到某些同志的理解,我也会感到委屈。1980年我六十岁了,到了离休年龄,但是才文彦院长挽留我在工作一段时间。三年后,我于1983年63岁时离开了院办和外事组长的岗位,在欢送会上院领导、工会主席王光超教授和其他同志们前来参加,我非常留恋工作了这么多年的北大医院,非常留恋一起工作的领导和同志们。
在主管院长的领导下,我负责过医务行政、外事工作、计划生育、公费医疗、爱委会、住院欠费等工作,作为一个中层干部,在院长办公室这样一个纷繁嘈杂的位置上连续工作了三十多年。我没有科研成果,没有专业职称,我只是以各种大量事务性的工作为己任,三十年如一日,用勤奋敬业、克己奉公,服务领导,服务基层,作为我对北大医院的奉献。
离休后的二十多年,我常得到院领导和老干部处的关怀。不仅老干部处是我的娘家,医院的同事都是亲人。这次住院期间,遇到蒋书记,他笑着拱手迎上前来,祝我早日康复。住院期间同位素的林景辉大夫参加讨论我的检查结果后,亲自打电话到病房告诉我:CT室王仪生大夫提前亲自给出报告;其他好多同志见面都很亲热,丝毫没有“人走茶凉”的感觉,处处感到北大医院所有同志给予我的关怀和温暖,这种真情让我永生难忘.你看着往里套吧= =
『肆』 医疗纠纷
这种手术的确容易引起并发症,但你父亲的手术到底是否属于并发症,这个问题需要结合手术记录、手术前的检查记录等多方面资料综合研究才能确定。
下面的资料也许对你有用,现转录给你,祝你父亲早日康复。
胆囊切除术并发症--不容忽视的问题 【基本外科讨论版】
自1882年Langenbuch首次施行胆囊切除术以来,开腹胆囊切除一直是腹部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虽近年来腹腔镜外科的兴起使一部分病人接爱腹腔镜胆囊切除,但开腹胆囊切除仍是大部分医院最经典最常施行的手术之一。开腹胆囊切除术虽不复杂,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均很低,但其并发症往往给病人带来灾难性后果,这是一个并非所有外科医生都认识到的问题,往往是并发症出现了,才意识到问题严重性。下面结合作者实践和文献再谈一谈这个简单而 又复杂的论题
检索1998年1月~1999年10月国内有关胆囊切除文 献共有337篇,其中79篇是有关开腹胆囊切除并发症的问题,占23.4%,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外科医生对胆囊切除及其并发症的重视。从此79篇文献中随机选取35个单位的35篇文献,作者单位来自于全国各地各级医院,时 间跨度为1966~1999年,基本可代表国内开腹胆囊切除的现状。35篇文献中共报告开腹胆囊切 除术24095例,540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2%。前5位并发症分别为胆囊切除术后问题(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占0.92%(222/24095),肝外胆管损伤占0.81%(195/24095),胆汁瘘占0.21%(50/24095),胆囊残株炎并发胆总管结石、黄疸占0.15%(35/24095),心脏骤停占0.08%(19/24095),其他少见并发症有肝十二指肠韧带横断、肝功能衰竭、术中肝门曲张静脉大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坏死性筋膜炎、十二指肠损伤等。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并无一个明确的概念,其泛指胆囊切除术后仍出现上腹部隐痛、恶心、饱胀、反酸、消化不良、大便次数增多或稀便、厌油腻、发热、甚至黄疸等术前即存在的表现。1995年Nahrwold 提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是一种误解,以“胆囊切除术后问题”的称谓替代似乎更为合理。胆囊切除术后问题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由于胆道疾病本身,也可能与胆道疾病毫不相干。胆囊切除术后问题中最为明显的症状是术后腹痛,文献报道70%以上的腹痛原因与胆囊切除无关,这包括术前就可能存在的胃食管反流,应激性肠道综合征、胃十二指肠溃汤、慢性胰腺炎、慢性肝炎等疾病症状在胆囊切除术后继续存在。部分病人胆囊切除术后腹痛与胆囊残株炎、医源性胆总管结石及术前术中未发现的胆总管结石有关。胆囊残株炎多见于胆囊大部切除时,由于在Hartman囊处切断胆囊,使得剩余部分日后逐渐扩张而形成小胆囊。部分病人可再次出现结石及慢性炎症。部分胆囊颈结石在胆囊大部切除后可有结石残留或操作不慎将结石推入胆总管,术后出现结石性胆囊炎症状或胆绞痛、黄疸、发热等胆管炎表现。从我们经验来看,胆囊大部切除术并不是值得推荐的术式,只是在肝外胆管因疤痕组织粘连致密,解剖关系难以辨认时或合并肝硬化肝门门静脉丛屈曲扩张时不得已而为之。而且行胆囊大部切除术后剩余胆囊粘膜应以碘酒、石炭酸涂抹或电刀烧灼彻底处理以防止术后小胆囊出现。胆囊切除前应仔细触摸胆囊及胆囊颈部,确定有无结石,如有,术者应耐心解剖,将粘连纤维组织剔除一部分,以便暴露胆囊管,看清胆囊管后轻轻触摸胆囊管有否结石,结石大小、数目,胆囊管粗细,特别注意勿挤压过猛将结石挤碎或挤入胆总管。分离出胆囊管后在结石下方结扎悬吊标记,防止结石残留或滑入胆总管。
胆道系统解剖关系复杂,而且变异较多,在胆囊切除术中任何疏忽和失误都可造成胆管损伤。肝外胆管及胆囊管出现明显变异者约占10%~15%,最常见的四种情况为:胆囊管开口于右肝管,两根右肝管引流右肝叶;胆囊管与胆总管融合并开口于近端;胆囊管绕过胆总管并开口于内侧近端;胆囊管与胆总管有较长的并行段。其中第四种情况同时有较大结石位于胆囊Hartman袋内或合并胆囊管-胆总管内瘘时,即为Mirrizzi综合征。关于开腹胆囊切除时肝外胆管损伤的诊治和预防已有诸多文献,这里不再赘述,只提出两点:(1)提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因为从国内外文献看,胆囊切除的三种主要方式即常规开腹胆囊切除、小切口开腹胆囊切除,腹腔镜胆囊切除中,腹腔镜胆囊切除胆管损伤发生率最低,而小切口开腹胆囊切除胆道损伤发生率最高;(2)提倡开腹胆囊切除采用顺逆结合方式,分离胆囊三角显示胆囊管后并不切断,而用丝线先予以结扎标记,然后在自胆囊底开始逆行切除胆囊,最后两端会师,确定肝总管、胆总管、胆囊管三管会合关系后,再切断胆囊管。此外,在手术极度困难时,可先剖开胆囊,从胆囊腔内找到胆囊管开口内外结合进行处理,或通过胆囊管行术中胆道造影明确肝外胆道关系后再进行手术操作,对预防医源性胆管损伤发生有重要作用。
胆囊切除心跳骤停的原因是一个综合因素,它与麻醉、机体本身原有疾病及手术操作密切相关。在正常状态下,病人术前即存在的心肌缺血、高血脂、高血压、心律失常或糖尿病等不易被临床医师所重视,一旦麻醉后胆囊切除时,心脏负荷增加,这些病易发生心跳骤停意外。年龄越大,胆囊切除心跳骤停发生率越高,这与心脏的储备功能减退有关。此外,从本文统计的国内35家医疗单位胆囊切除情况来看,心脏骤停多发生于县市级医院,而在省级以上医院及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则较少见,这可能与采用的麻醉方式密切相关。由于技术原因,很多县市级医院麻醉医师乐于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而不愿采用气管插管全麻。硬膜外阻滞麻醉对病人交感神经阻滞所致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明显,迷走神经张力相对亢进,兴奋性增高。胆囊切除时,手术刺激反射性血压大幅度降低,心跳变慢,心肌缺血缺氧,极易发生心跳骤停。而气管内麻醉对血液动力学干扰较轻,可充分供氧,对保护心功能有益,且一旦发生心跳骤停,便于抢救。手术操作中,在牵拉提夹胆囊时,通常术中心电图提示心率变慢,血压下降,S-T段不同程度的下降,T波变平。分离胆囊颈时更显著,提示手术操作是心跳骤停的重要原因之一。胆囊切除术中一旦发现心跳骤停,复苏成功的关键是麻醉师及早发现循环变化和心跳骤停的先兆,迅速作出心跳骤停诊断,立即进行抢救,手术者经腹腔行心脏按压,麻醉师立即经气管插管给氧,进行正压呼吸。早期发现及时抢救成功率可达70%以上。如果麻醉者观察不细,或手术者忙于操作,对心跳骤停先兆未察觉,一旦心跳骤停,措手不及,忙乱无序,复苏失败,病人将不可避免地死亡或成为植物人。
胆囊切除术后黄疸虽并不常见,但确值得重视。结合我院资料,黄疸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术前病人合并有肝脏器质性病变如肝炎、肝硬化等,即使择期手术也可出现肝功能恶化、黄疸、腹水等,尤其由于急诊手术或术前忽视这方面检查,在手术打击下肝功能恶化,出现肝细胞性黄疸或肝内毛细胆管梗阻性黄疸,甚至可出现肝衰,这是胆囊切除的高危因素。(2)肝外胆 管损伤。(3)胆囊切除时胆囊内结石推入胆总管造成医源性胆总管继发结石,出现梗阻性黄疸。(4)胆囊切除术后继发胆管炎、胰腺炎,可致梗阻性黄疸。我们曾遇1例78岁高龄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反复急性发作,行胆囊切除术,术前无黄疸史,B超及术中无胆管扩张,术后14天出现上腹胀,不适,黄疸,体温37℃左右,血生化为梗黄改变,B超示肝内外胆管均扩张,肝外胆管直径1.6cm,无结石影,胰淀粉酶增高,经按急性胰腺炎,胆管炎治疗10天,黄疸消退,B超示胆总管直径恢复到术前0.8cm。(5)术后肝门区粘连,瘢痕压迫肝外胆管呈现梗黄。因此即使胆囊切除术后早期即出现梗阻性黄疸,也不能泛泛地认为是肝外胆管损伤。动态观察肝功能变化、血胆红素水平、肝胆B超,有条件可行MRCP,必要时可行ERCP,鉴别黄疸是梗阻性还是非梗阻性、肝内梗阻还是肝外胆管损伤性梗阻均有重要价值。
术后肝功能衰竭,术中肝门曲张血管大出血多见于肝硬化病人。对肝硬化病人合并胆囊炎时,行胆囊切除是一个高危险手术。由于肝硬化、门脉高压、胆囊床静脉丛及肝门部门静脉分支怒张,很容易破裂出血;加之肝功能储备差,凝血机制差,一旦出血,往往难以控制。对肝硬化病人必须行胆囊切除时,如必要可考虑施行胆囊大部切除或浆膜下胆囊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