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前辈指点人民大学法学考研经验,商家勿扰
(转) 这是一个应届高分考上人大法学硕士的前辈的经验,希望你能采纳!
1. 人大法学考研关键词之一: 背
作为一名高中时期的理科生,我在很长时间内反感“背”这个词,在我看来,理解才是学习的王道,“背”意味着死记,意味着盲目的重复。但是过去一年考研的经历,让我改变了之前对“背”的偏见,也让我产生了对文科生的敬佩。
考人大——找准方向,背背背!
选择人大,而不是北大抑或清华,也就意味着你选择了一条严谨的“概念”之路,人大的题目重视基础是不争的事实:初试题以名词解释和简答为主,两门专业课,除去科目三的3道论述题所占的60分,剩余的240分都是名词解释和简答。
名词解释是对法学基本概念的考察,简答题也是由核心概念的名词解释和相关性质的展开组成,因此,“概念”是人大考研的灵魂。
攻克“概念”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它背下来。
有一点大家应该会同意,一个概念“你把它记住了,你也就理解了”。无论你对一个概念的外延有多么充分的感知和理解,如果你不能用法言法语将其内涵直接“陈述”出来,,具体到考试上,如果你不能用标准化的、精炼而周密的语言将 “名词” 解释出来,你很难向阅卷老师证明你真正理解了它,你就不能拿到足够换来一张录取通知书的分数。
在准备人大考研的过程中,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初期很长时间内都是以一种很缓慢的节奏“细细”地看书,看的也很认真,看的遍数也不少,但是随便拿一道简单的真题来检验自己,就会发现要么是“知其一不知其二”,要么是似曾相识却无法言传——这都是不行的,这样在考试时要么漏掉重要得分点,要么写成毫无逻辑一团糟招致评分老师的不良印象。同时,这种“看过很多遍却还是记不住”的难受经历也会消磨备考过程中本就脆弱的信心和耐心。
名词解释和简答不是看出来的,而是背出来的。
因此,我的建议,“背”吧少年!! 放低姿态,放平心态,放下“靠理解不用死记硬背”的身段,静下心来耐心地背,一遍又一遍地背,每背一遍都会有新收获,每背一遍都会发现之前在理解上的偏差, 五遍十遍二十遍,随着越来越多的概念对你而言都如数家珍,你的信心会膨胀,你的继续背下去的动力和热情会增加,你的成功几率也在悄然增长。
所以,我的第一个建议:在认真看过每一门教材1-2遍,掌握了学科的知识框架并且对每一个概念都有比较到位的理解 之后,就开始记忆——“背”,而不是继续轻松地看书,最好是能够到合适的地方大声的朗读然后再大声地背出来!朗读之后再背诵,是一个信息输入和输出的双向过程, 这个综合过程远比看书的效率高( 你们会懂的)。 对于一般考生而言,看书很轻松很愉快,但是背书相对很累,这也导致很多人长期停留在只看不背的阶段,浪费了提升水平的时机和时间。
就我个人而言,我从9月份开始逐渐增加每天读书背书的时间, 我白天就在图书馆的偏僻处背诵我整理的笔记,晚上就结合教材和自己的理解对笔记进行优化,第二天就重复前一天的过程。 到了11月和12月,我每天早、中、晚会在图书馆楼道、操场边、宿舍尽头等各种合适的地方背书,除去整理和总结的时间,每天背书时间超过9个小时。从2011年9月到2012年1月初考试前, 我平均每一科的笔记都背了10遍有余,我想这也是我初次考试就能两门专业课考得比较理想分数的主要原因。
2. 人大法学考研关键词之二: 给力的笔记
前面我提到了背书的重要性,现在我想说一下背书的“客体”——笔记。
很多同学在犹豫是看书还是看笔记, 我的建议是,刚开始的时候认真看教材,掌握知识体系,对每一个概念混个脸熟,然后就可以把教材放到第二位作为参考和补充,全力攻克笔记。
我之所以建议背笔记,主要是从人大的题型出发,考虑其可行性和必要性。
可行性: 人大初试主要是名词和简答,每个题几乎都是一个比较独立的知识点,不需要大段的发散性论述。反映到教材上,每个题也就是教材上的一段话或者相邻几段话的中心句,能够做到一网打尽,将其做成笔记一般不会漏掉知识点,因此,将所有教材上的重要知识点做成笔记 是可行的。
必要性:人大法学初试改革之后, 法理一本书,法制史一本书,宪法两本书(21世纪《宪法》+ 韩大元的《中国宪法》) ,科目四7选5至少5本书, 其中诉讼法2本,国际法至少3本, 这加起来也是10本左右的大头书,很难想象在复习的后期每天还要带着几百页厚的砖头一本一本的背,这厚厚的一叠书仅看起来就是一种不能承受之重,对信心是个严重挑战。
所以,我认为,一份全面而精炼并且符合考试要求的笔记必不可少!!!
因此,我和我的同学(380+考上国际法那个),从暑假开始, 结合最近11年的所有初试、复试真题,以及市面上专做人大法学考研的最权威的机构的全套资料,用了100多个日日夜夜终于把我们要考的所有科目(法理,法制史,宪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知产,经济法,国际法),一个字一个字敲进电脑,整理成了一套全面而精炼的笔记。
对我而言,过去一年最有成就感的两件事,一件事 一次性考上人大民商,另一件就是整理了一套我认为是考生中整理得最好的复习笔记。
笔记里的每一个名词解释,都是按照人大答题的黄金模板来整理,具体而言,每个名词解释分为如下几个部分:①戴帽子:限定概念所属范围或 概念的划分标准 或 概念的起源 ②概念的基本内涵 ③概念的特征、性质等 ④加尾巴:需要时(特别是法制史的名词解释)加上对概念的简短评价。 字数在100-150之间。
每一个简答题也都是按照 ①核心概念名词解释 + ②概念的相关特征和性质 来整理。 字数在200-250之间
总的来说,完全按照考试要求整理,按照这个框架来背,上考场之后几乎可以如“本能”般直接下笔默写,不用临场整理思路,大大的节约了时间。
同时,笔记里每一个知识点旁边,按照重要性程度都标注 A+,A,B+,B,C几等,这是根据该知识点在近十年所有真题中的考察频率和 辅导班老师根据多年经验做出的建议, 而将知识点所做的重要性分类。
在这里我要像大家介绍一个考场上面对 陌生题目 的经验,其实也是我在按自己整理的笔记背诵几个月之后形成的答题感觉: 遇到不会的题目,千万不要慌,就按照平时背诵的套路,也就是上面介绍的①戴帽子:限定概念所属范围 或 概念的划分标准 或 概念的起源 ②概念的基本内涵 ③概念的特征、性质等 ④加尾巴 的方式, 将你对题目字面的理解和本科学习的基础集合起来,“编”一个看上去 很有法学素养的 答案,也能得到阅卷老师的垂青( 个人亲身经历,哈哈,没办法考场上肯定会碰到不熟悉的题目)
以上两点, 也就是 “背” 和 “符合考试要求的笔记” ,是我想向大家竭力建议的人大法学考研不二法门,我和我的同学从中受益匪浅,最终的成绩也证明我们的方法和笔记是有效的。
需要指出的是,整理全套笔记是一个十分消耗精力和时间的过程,是一个可以让人崩溃的过程, 同时对部分人而言也可能是事倍功半的过程。因为如果笔记整理的不全面,或者笔记里面知识点的重难点不突出, 或者每个知识点内容不全面(比如只有核心概念,没有必要的描述),都会导致 弊大于利的遗憾结果,辛辛苦苦整理笔记再背笔记,结果却是南辕北辙或者本末倒置。
因此,为了给大家节约宝贵的时间,让大家能够把时间用到看教材和背笔记这两个过程中,减少大家翻书、找到所有考点、划出重点、敲键盘、无休止地修改笔记、校对排版以至于滴眼药水做眼保健操(这都是我们所经历过的最让人煎熬的过程) 的时间, 我们很乐意将笔记同大家分享,包括法理,法制史,宪法,民法(初试笔记+复试笔记),刑法,诉讼法,知产,经济法,国际法各科 想要笔记或者想要继续咨询考研经验的朋友,可以给我发邮件,地址是 [email protected] 即 “相约人大2013”的拼音 建议发邮件,我会尽全力解答大家的疑问。
② 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研究的作者简介
张新宝,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民法研究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信息、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侵权法、合同法、信息法等相关领域的研究。 主要代表性著作有:《侵权责任法原理》、《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互联网上的侵权问题研究》及《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研究报告》(合著)等。 主要代表性论文有:《经营者对服务场所的安全保障义务》、《侵权法上的原因力理论研究》、《侵权法立法模式:全面的一般条款+全面列举》以及《股票窃用交易的侵权责任》等。
③ 侵权责任方面的问题(数人侵权与免责事由)
1、两者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从法条的表述上就能看出两者的区别:第十一条 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每个行为人的行为都侵害了受害人的权益。11条及12条的情形,台湾实务上直接称为共同侵权行为(参见 王泽鉴《侵权行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第十条 二人以上实施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其中一人或者数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能够确定具体侵权人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不能确定具体侵权人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可见,能够确定侵权人的,就是一般侵权行为(行为人为1人)或者共同侵权行为。共同危险行为的行为人不能判明,而11条的行为人能判明,其行为人都实施了侵权行为。
二者构不成竞合。如果能判明行为人,就不需适用共同危险行为的规则。
2、意外事件作为免责事由,本人在《侵权责任法》中未看到。关于意外事件,张新宝教授在《侵权责任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中是这样表述的:意外事件作为一种抗辩事由,得到了我国民法学和司法实践的普遍承认。有人认为意外事件可以作为侵权法上的免责事由,但要区分过错责任和严格责任。在严格责任中,一般不能作为免责事由。......笔者认为,意外事件不能构成一种抗辩事由。
④ 侵权责任法原理的作者简介
张新宝,1962年3月生,湖北省公安县人,1984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民商法学);1997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法学博士学位(民商法学)。1986年至2002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历任助理编辑、编辑、副编审、编审(研究员)、法学研究杂志社社长、法学研究所和政治学研究所图书馆馆长。2002年5月调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工作,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和秘书长。曾先后到美国锡拉秋兹大学法学院、日本东京大学法学部、丹麦人权研究所、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私法与国际法比较研究所留学或访问研究。2002年被中国法学会评选为“第三届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主要著作有:《中国侵权行为法》(1995年第一版,1998年第二版)、《名誉权的法律保护》(1997年版)、《隐私权的法律保护》(1997年第一版,2004年第二版)、《欧洲比较侵权行为法》(译著,上、下卷,2001年版)和《互联网上的侵权问题研究》(2003年版)。
⑤ 再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评《侵权责任法》第(4)
再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评《侵权责任法》第65条
诚然,由于制定法是我国的基本法律渊源,法官应该严格执法,但是,在立法中存在漏洞或空白时,司法实践中法官造法就不可避免了。[21]但是,当我们已经发现立法中存在漏洞,我国立法机关为什么不通过完善立法的手段填补立法漏洞,而要将立法漏洞任由司法实践中的法官“自由裁量”与“造法”呢?就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而言,我国立法,特别是《侵权责任法》立法无视已经在理论与实践中被证明的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不完善的事实,而依然沿袭传统立法,维持存在漏洞的立法现状,这无异于置司法实践中的法官于两难处境。当法官面对污染环境致人损害之外的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损害的侵权行为时,要么严格依据《侵权责任法》第65条规定,舍弃救济受害人利益的“自由裁量”;要么以救济受害人为己任,采取“自由裁量”、“法官造法”等手段救济受害人,舍弃严格“依法”断案原则。因此,在立法上,如果不能科学构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的话,那么,在今后的司法实践中,我国拥有良知与丰富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理论知识的法官舍弃适用《侵权责任法》第65条的规定,继续运用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理论判决案件,即法官继续造法的现象就不可避免。尽管“中国应该允许法官造法”的理论具有一定合理性,[22]但是,笔者认为,为保持我国基本法律渊源的稳定性,我国应从立法上完善现行立法的缺陷,为法官严格执法提供法律保障。
注释:
[1]2001年12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条(三)明确规定“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2]根据《民法通则》第106条关于“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规定,除第124条规定的“污染环境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为特殊侵权行为外,破坏环境的侵权行为为一般侵权行为。
[3][4]《梁平县七星镇仁安村村民委员会等与刘国权等环境侵权纠纷上诉案,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07)渝二中民终字第141号》,载“北大法律信息网”,http://vip. chinalawinfo. com/cane/displaycontent. asp? (iid= 117517509&Keyword=(最后访问时jeJ 2011-06-08) 。
[5]《梁平县七星镇仁安村村民委员会等与刘国权等环境侵权纠纷上诉案,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07)渝二中民终字第141号》,载“北大法律信息网”,http://vip, chinalawinfo. com/case/displaycontent. asp? Gid=117517509&Keyword=(最后访问时间2011-06-08)。
[6]环境法学界的通说认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是公民或法人因污染或破坏环境,造成受害人人身、财产乃至环境权益等损害所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它是一种特殊侵权民事责任,实行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且在举证责任方面,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因果关系推定规则。参见金瑞林主编:《环境法学》,zls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曲格平主编:《环境与资源法律读本》,91页,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2;马骤聪主编:《环境保护法》,141142页,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韩德培主编:《环境保护法教程》(第五版),308页,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陈泉生:《环境法原理》,86页,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王明远:《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13页,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罗丽:《中日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比较研究》,83页,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
[7]《梁平县七星镇仁安村村民委员会等与刘国权等环境侵权纠纷上诉案,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09)渝二中民终字第141号》,载“北大法律信息网”,http;//vip. chinalawinfo. com/case/displaycontent. asp? Gid= 117517509& Keyword=(最后访问时间2011-06-08)。
[8]为解决适用分歧,原国家环境保护局(现环境保护部)曾就《环境保护法》第41条的适用发布过《关于确定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责任问题的复函))[1991年10月10日(91)环法函字第104号口,明确规定:“承担污染赔偿责任的法定条件,就是排污单位造成环境污染危害,并使其他单位或者个人遭受损失。现有法律法规并未将有无过错以及污染物的排放是否超过标准,作为确定排污单位是否承担赔偿责任的条件。”
[9]汪劲:《环境法律的理念与价值追求—环境立法目的论》,1}-2页,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10]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如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污染物的排出等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以致于产生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危害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自然环境破坏,是指因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或进行大型工程建设等,使自然环境和资源遭到破坏,引起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盐碱化、资源枯竭、气候变易、生态平衡失调等环境问题产生的现象。金瑞林主编:《环境法学》,17页。
[11]忠梅:《环境法》,4页,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王灿发:《环境法学教程)),134页,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12]日本《环境基本法》规定:“公害”是指伴随企(事)业活动及其他人为活动而发生的相当范围的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振动、地面下沉和恶臭,并由此而危害人的健康或生活环境(包括与人的生活有密切关系的财产以及动植物及其繁衍的环境)。
[13]参见巨日己淡路刚久、大爆直、北村喜宣编:《公害法判例百选》(日文版),142- 218页,东京,有斐阁,2004p。
[14]罗丽:《中日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比较研究》,123一 I50页。
[15]本案是于2004年发生在湖北省武汉市的一起围绕栽种公路的行道树诱发梨锈病而致周围梨农收成减产而引起的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原告为武汉市某农业区2227户梨农,被告为市交通委员会、湖北省交通厅公路管理局、市公路管理处、区公路管理所、区国道路段收费站、区交通局、区公路管理段7家单位。原告与被告纠纷的重点在于1997年被告所属公路部门在107国道东西湖区路段栽种桧柏的行为与原告所种植大量梨树发生梨锈病以及梨树减产的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原告坚持认为被告所属公路部门在107国道东西湖区路段栽种桧柏,是诱发梨树发生梨锈病并导致梨农收成减少的直接原因;而被告则主张梨树减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原告提供的证据不能证明桧柏树与梨树损失之间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本案一审法院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组成法庭进行了调解,在双方调解未果的情况下,于2005年1月19日开庭审理,并于2005年3月18日做出了驳回梨农的诉讼请求,一审案件受理费用33万余元全部免交的判决。此后,原告不服一审判决向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了上诉。但二审法院经审理后依然作出了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二审判决。 黎昌政、李正国:《武汉梨农状告“行道树”栽种单位案一审判决》,载“新华网”,http:刀news. sina, com, cn/c/2005-03-18/22315399889x. shtml(最后访问时间2011-06-08)0
⑥ 侵权责任法的起草人有哪些
杨立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侵权责任法》主要起草人之一。
⑦ 关于2014考研
2012年人大法学考研参考书目
下是各科专业课参考书,都是问各科研究生后整理出来的,仅供参考,如有谬误欢迎指出,如有更好的书欢迎补充。以下书大家自己找找最新版,看书量力而行。重复的书只需要挑一本就行了。
法理学
朱景文:法理学研究,人大
朱景文:比较法总论,人大
朱景文:比较法学专题研究,人大
朱景文:法社会学,人大
谷春德:西方法律思想史,人大,十五规划,不是21世纪那本
法制史
赵晓耕:《中国法制史原理与案例教程》(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赵晓耕:中国近代法制史专题研究,人大
林榕年、叶秋华:《外国法制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十五规划,不是21世纪那本
叶秋华、王云霞:大陆法系研究,人大
宪法与行政法
韩大元:《宪法学基础理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韩大元、林来梵、郑贤君:《宪法学专题研究》(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李元起:中国宪法学专题研究,人大
胡锦光:《行政法专题研究(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杨建顺:《行政规制与权利保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刑法
冯军、肖中华:刑法总论,人大
谢望原、赫兴旺:刑法分论,人大
高铭暄:刑法学原理(共三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高铭暄:刑法专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民法
王利明:民法总则研究,人大
王利明:人格权法研究,人大
杨立新:人身权法论,人民法院
王利明:物权法研究(上、下),人大
杨立新:债法总则研究,人大
王利明:合同法研究(一、二),人大
王利明:侵权行为法研究(上),人大
张新宝:侵权责任法原理,人大
杨立新:侵权责任法,法律
商法
范建:商法,高教
赵中孚:商法总论,人大
叶林:公司法研究,人大
叶林:证券法,人大
贾林青:保险法,人大
王欣新:破产法,人大
知识产权法
刘春田:知识产权法,四版,人大2009
李琛:知识产权法关键词,法律
李琛:论知识产权的体系化,北大
吴汉东: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人大
诉讼法
江伟:民事诉讼法,四版,人大2008
江伟:民事诉讼法专论,人大
陈卫东: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人大
王新清等:刑事诉讼程序研究,人大
何家弘、张卫平:简明证据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何家弘:证据法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经济法
潘静成、刘文华:《经济法》,三版,人大2008
史际春、邓峰:《经济法总论》,法律出版社
史际春:《企业和公司法》,人大
王欣新:《公司法》,人大
徐孟洲:《信托法》 ,法律
徐孟洲:《税法》(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
徐孟洲、孟雁北:《竞争法》,人大
朱大旗:《金融法》(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王欣新:《破产法》(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刘俊海:《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的保护》,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环境与资源法
周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二版
周珂:环境法学研究,人大
周珂:生态环境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国际法
邵沙平:国际法专题研究,人大
朱文奇:国际条约法,人大
郭寿康、赵秀文:国际经济法,三版,人大2009
郭寿康、韩立余:国际贸易法,人大
赵秀文:国际贸易法专题研究,人大
余劲松:国际投资法,法律出版社
章尚锦、徐青森:国际私法,三版,人大2007
赵秀文:国际私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人大
想从事法律,司法考试必须过!相信你加油!
⑧ 考研都需要买那些书
考研用书方面,英语我就用了来胜考研英语词汇书和十年真题黄皮书,觉得还不错。政治用的来胜张子见老师编写的考研政治套书,从真题到考点精炼很全面。民商法专业用书:人大指定教材,王利明《民法总论》,张新宝《侵权责任法原理》,杨立新《人身权法论》《侵权责任法》,王利明《物权法论》(另外我一个同学用的是王利明的全套书,他推荐使用王利明老师的书)。综合课就是用的人大的指定教材。这里推荐两个重要网站:中国民商法网、中国法律信息网。
关于专业课
专业课方面,我选择了用老师平时的教学讲义为复习资料,这些都相当于是重点,省去了阅读大量课本的时间和精力。虽说每年出题的重复率不能超过百分之十,但是这和复习法考的精神是一样的,即重者恒重。所以,我把与历年真题相关的知识点都在讲义中用马克笔呈现出来。然后我就将讲义先放在了一边,准备临考试的时候再突击背诵。实际上,在邻近考试时,我只花费了一周左右的时间来背专业课的知识点,便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当然,这也和平时的积累有一定的关系。
关于公共课
英语方面,由于我在主修法学的同时,辅修了实用英语的双学位,所以自认为英语还算过得去,不至于太拉后腿。(作为参考:大学英语四级506分,六级:465分,均为一次通过。)时间紧迫,加上我又极其厌恶背单词,所以,我选择了取精华,去糟粕。我听学长说,要想英语得高分,一定要把真题做熟、做烂。故,我真正意义上的英语复习只有一本书,就是真题。第一遍做真题,我把卷子上的每一个字都当做精读课文来阅读、翻译,虽然很费时间和精力,但是真的很值得。之后就是一遍一遍地做真题,每做一遍,就会有新的收获。时间紧,我只做了两遍半就考试了。当然,我的英语分不理想,败笔就在于我没有复习作文,到考场上我都傻眼了,一个字都写不出来,这时候就体现出了心理因素的重要性了。即使是在心情跌倒谷底的情况下也不要放弃。很庆幸当初的坚持,要不我就与研究生失之交臂了。
政治方面,还真是多亏了来胜。政治对于我来说无异于让小学生学习阿拉伯语一样的难,我高中时是一个纯粹的理科生,终究是摆脱不了理科思维,但是张子见等老师不仅会很明确的告诉我们什么是重点,更教会了我们如何能够得到分数。在政治这个领域,从一张白纸到知道重点再到稳拿分数,这是一个又一个飞跃。虽然最终的分数不是很高,但对于我自己来说已经算是奇迹了。任何事情都要因人而异,能达到自己的极限就会很知足,再次感谢来胜团队!
⑨ 保护隐私权的法律叫啥
隐私权是人格权的一项重要内容,隐私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民法典》第1032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侵害他人隐私权的行为有:
(一)以短信、电话、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
(二)进入、窥视、拍摄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
(三)拍摄、录制、公开、窥视、窃听他人的私密活动;
(四)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
(五)收集、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公民的隐私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采取措施消除影响,恢复名誉,侵权人应向受害人赔礼道歉,受害人还有权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
同时《民法典》第1183条规定“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