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企业间的债务纠纷有哪些,企业如何避免债务纠纷
法律分析:企业间的债务纠纷:
(一)由于拖欠货款的债务纠纷。
(二)由于拖欠金融企业贷款引起的债务纠纷。
避免债务纠纷:
(一)加强合同法宣传,增强企业合同管理的法律意识。
(二)经营合同规范化。
(三)全面开展"重合同-守信用”活动。
(四)发挥工商、审计等部门的监督职能。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九十条 债权人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一)债权人与债务人没有其他债务纠纷的;
(二)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的。
申请书应当写明请求给付金钱或者有价证券的数量和所根据的事实、证据。
② 债权债务纠纷案件共有哪些案例
债权债务纠纷案由有这些:
1、债权人撤销权纠纷;
2、债权转让合同纠纷;
3、债权债务概括转移合同纠纷;
4、债权人代位权纠纷;
5、债务转移合同纠纷。
【法律依据】
《民事案由规定》第十条
66、缔约过失责任纠纷
67、确认合同效力纠纷
(1)确认合同有效纠纷
(2)确认合同无效纠纷
68、债权人代位权纠纷
69、债权人撤销权纠纷
70、债权转让合同纠纷
71、债务转移合同纠纷
72、债权债务概括转移合同纠纷
73、悬赏广告纠纷
74、买卖合同纠纷
③ 债务重组经典案例有哪些
债务重组六大经典案例
【典型案例一】温州某家纺集团——巧妙化解民间借贷危机
企业背景:
温州某家纺集团有30年发展历史,曾荣获过“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等荣誉,年营业额最高达12亿元。因盲目扩张,导致入不敷出;被银行抽贷,为救企业盲目计划上市,筹集私募基金3.2亿涉及1800多人,民间借贷1.8亿涉及200多人,总负债达18.5亿元。企业资金链断裂,经营与市场都陷入了混乱的状态,无法正常经营及支付员工工资。
解救方案:
上海中和正道为该集团制定了股权、债权、产权三大重组战略,以先解决民间债务后解决银行债务为策略,在盘活资产的基础上,化解法律风险,优化产业配置,剥离债务,引进战略投资者,为企业打上一剂输血强心针。
具体措施:
1.我们协助该集团与政府部门达成协议,将企业原有的108亩土地从工业用地转为商业用地。
2.邀请政府、媒体、员工代表、民间债权人共同召开重组会议,让各方缓冲争取时间换空间。
3.成立房地产开发公司,找代建公司代建商住房,并与民间债权人协商以债转股的方式化解民间债务,以买断债权等方式降低银行债务杠杆。
4. 砍掉重资产,撤出部分亏损专卖店,协助企业进行经营模式转变——变产业链导向转向品牌、技术、渠道为核心的成功转型。
解救成果:
消除和化解了80%以上的民间债务,逐步恢复正常经营、产品热销,促使该集团实现了战略重生。
【典型案例二】浙江某皮革公司——成功剥离银行债务
企业背景:
浙江某皮革公司是国内专业生产束状超细纤维合成革系列产品的现代化技术密集型企业,其下五大产品深受国内外客商青睐。因盲目扩张,银行贷款2.9亿元,大部分应收款成为呆账、死账,导致资金链断裂,无法正常支付银行本金、利息,拖欠员工工资、拖欠供应商应付款。
解救方案:
专家团队采用“债务重组”+“战略转型”的方式,为其量身制定债务重组方案,融资方案,股权重组方案等,。
具体措施:
1.通过政府协调获得银行支持;通过低价回购债权,降低债务杠杆,化解银行债务;
2.加大对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回笼了大量资金,解决了部分资金枯竭的难题;3.优化核心资产结构,重新进行产品市场定位,力助企业恢复正常经营。
解救成果:
帮助该公司剥离2亿元银行债务,自重组至今,生产经营重回正轨,扭亏为盈,年营业额逐年增长:2014年达7000万元,2015年近1亿元,2016年预计突破2亿元;
【典型案例三】浙江某阀门集团——有效切断担保链
企业背景:
该集团是中石油一级供应网络成员、中石化优秀供应商、国电力电站配件供应网络成员、商务部“AAA诚信企业”。但因重资产、高负债,集团经营利润勉强覆盖银行利息,受担保企业危机波及,无法代偿巨额利息而被银行起诉,深陷担保链危机。
解救方案:
专家团队根据该企业的情况为其量身制订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债务重组方案,担保链应对方案,诉讼应对方案等方案,并协助企业进行方案落地。
具体措施:
1. 设置防火墙,及时切断担保链,保护企业优质资产;
2. 采取巧妙的方式与策略应对银行诉讼,成功阻止银行查封冻结企业资产。
解救成果:
激活了企业优质资产、促进其快速恢复生产,企业经营资金日益充盈。
【典型案例四】江苏某工业技术有限公司——成功化解股东法律风险
企业背景:
该公司创建于2000年,员工近千人。集团固定资产价值3亿元,年产值达20亿元。但因集团公私不分,财务混乱,法律风险巨大;又因盲目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集团内所有子公司、控股公司均陷入担保链旋涡。该公司向银行贷款的6.8亿元即将到期,民间借贷约1.2亿元,大部分资产已做抵押,已无法支付银行、民间高额的本金与利息,部分资产被查封、冻结,且大多会计凭证不合规、往来款手续不清,财务报表不合法,股东面临着严重的法律风险。
解救方案:
专家团队根据该集团的关键问题为其制定法律风险化解方案、债务应对方案、资产重组方案、公司运营方案等,对企业的核心资产如土地、厂房等设立防火墙。
具体措施:
制定公司运营方案,调整股权结构;
通过财务、战略、法律、资源等手段,弥补企业财税漏洞,辅助建立合规合法的财务制度。
解救成果:企业经营恢复正常,成功保护了股东、法人个人名下房产、车辆、有价证券等,并全面化解了股东、法人的重大法律风险,解除了各控股公司及所有子公司的担保链。
【典型案例五】江西某新能源有限公司——成功应对投资过大
企业背景:
该企业成立于2003年,从事太阳能光伏技术研发和生产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是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重要研发基地之一。因投资过大、盲目生产,导致资金链断裂、产能过剩;且银行贷款全部到期,企业帐务违规处理,面临严重的法律风险。
解救策略:
上海中和正道为其制定资产优化方案、诉讼应对方案、法律风险化解方案,通过方案的落地实施全面应对危机。
具体措施:
1、出面协调政府部门给予政策支持;
2、针对公司闲置的厂房,进行对外出租;
3、保证其主营业务的正常经营,关停其他产业的营运,通过组合方式解决经营中的资金缺口,运用多种手段为企业开源节流。
解救成果:
企业从多元化走向单一化,并走向产业转型道路;企业法律风险已全部化解,并争取到政府、银行的支持,成功化解70%的银行债务。
【典型案例六】产业资源整合
企业背景;
某省某玻璃制造有限公司(为保护企业,在此隐去企业具体名称)是我司众多整合案例中较为典型的一个。该玻璃公司是该省最大的浮法玻璃制造商,已建成550吨/日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年产可达4亿元,实现了利税数千万。但在2014年,该玻璃公司因扩张过快,盲目投资,出现资金链断裂,又被银行抽贷、压贷,导致债务高居不下,最终爆发了严重的债务危机。
解救策略:
因此,我司重组战略专家、资源整合专家经过多次研讨,为其量身制定了一套“自救重组+整合重生”的战略体系:
首先,我们为该公司化解股东的法律风险,保证企业的核心管理团队不散;又为企业剥离高额债务,帮助企业止血,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其次,我们引进了国内最大的国有玻璃公司华尔润,寻求其专业的经营技术团队进驻玻璃公司,帮助恢复正常的生产与经营;
第三,玻璃公司需要检修设备,但流动资金严重不足。我们引进政府专项款3900万垫付维修费用,该玻璃公司分三年,以半年一付的形式,逐步偿还政府资金,减轻使用资金压力;
第四,玻璃的生产原料基本齐全,唯独当地纯碱价格偏高,因此我司牵线盐湖钾肥(上市公司,专生产纯碱)与玻璃公司对接,协调从青海运送纯碱,最大可能地降低生产成本。
第五,我们引进中建材1.55亿用于投资固定设备,启动两条生产线生产运行计划,最大化提高玻璃生产效益。
最后,我司也将向玻璃公司收取的咨询服务费用转为股权,以支持该玻璃公司的未来发展。
解救成果:
通过制定产业整合战略,以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整合方式,帮助玻璃公司降低生产成本,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规模经济效应,最终获得新的市场势力、市场范围、与市场控制力。目前,玻璃公司已恢复正常生产,企业家经营信心增强,后续,我们将推动该玻璃公司直接上市。
④ 公司债务纠纷案例《急》
如果没有特殊约来定,公司所欠自债务还是由公司承担,公司的股东变更、名称变更对此都不构成影响。
当然,这个所谓的“买”走,是如何操作的很重要,公司兼并在实践中有很多种形式,法律后果也不同。如果是实事,建议带相关资料联系律师具体看。
⑤ 一个关于债务纠纷的案例,民法专家请进...
明确地给你一个答案吧,
首先,小张作为老张的继承人有权主张要求田某还款以及利息。
其次,王某作为保证人在没有明确约定保证责任的情况下,应视为连带担保。即,小张可以将田某和保证人作为共同的被告予以起诉。
再次,这里有一个诉讼技巧的问题。首先,债权从1998一直到2007年间,时间跨度大,如何主张需要分不同的情况对待。
1、小张能够有证据证明张某和小张多次上门要款。就是说小张要证明他们一只在催讨,当然这不能只听小张的口头表述,要有具体的证据。比如田某在欠条上签字确认,因为这里有一个两年的诉讼时效问题。只有在两年内催讨,才能导致诉讼时效的中断,起诉到法院才会有胜诉权。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要注意,小张证明了他在不停的追要,就会失去对保证人追偿的权利。因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的,连带保证的保证期间是在主合同履行期满6个月内。小张讨要欠款,住合同的履行期早已开始计算,那么届满后6个月后,就无法向保证人追讨债款了。
2、小张没有证据证明张某和小张多次上门要款。那么,由于该借条没有写明还款日期,所以诉讼时效一直没有开始计算。履行期间也没有确定。现在具体的做法就应该是,小张首先向田某主张欠款,并给其一定的履行期限。比如,小张给田某打个电话,让其载15天内还款,对此予以录音作为证据,或者找几个证人当面向田某要钱,并给他15天的还款期。如果还款期满,田某还没换款,小张就可以起诉,要求田某和保证人共同还款并利息。
⑥ 求企业负债经营的成功案例
谁为亿安买单,亿安属于谁 反思亿安科技---亿安负债经营失败案例分析
亿安悲剧终于产生了,随着中国证监会8.98亿元的巨额处罚和媒介的穷追猛打,它几乎失去了生还的希望。这个由110亿元巨额资本形成的庞大躯体倒下了,它被宣判死刑,于是,在它身上无论是健康的肌肉还是恶性肿瘤,都将瞬间化为乌有!
真正熟悉亿安内情的人都知道,亿安是被中国改革大潮推上波峰,又甩到谷底的浪花。亿安集团,这是一个由豪华的管理阵容,用100多亿元的资金和广大股民的投资所打造的企业品牌,它曾经闪耀着神秘的光环!然而,她的缘起、成长和衰落,再由天使沦为青面獠牙的“黑庄”,其中有一个常人所不太理解的逻辑。
罗成起家,借助于中国经济改革的好风好雨,依托中国国有资本社会化经营的大势,跑马圈地,迅速形成局面,5年间垒起了110亿元系难以协调,致使项目中断。
37层高的亿安广场既是能够提升广州市城市形象的重大工程,也是亿安集团的标志性建筑。亿安广场是亿安集团实际操作的大型项目,也是对亿安集团经营管理能力的验证。
无论是直接合作的广州广园东路、江门1973线公路、亿安广场、广州大物流货场,还是间接合作的扬州万燕、扬州电动车、江门万燕集团、花地名珠大酒店等,亿安主要合作对象是政府。应该说,亿安的产生与发展,都依托于不同的政府机构。亿安集团所以能够获得广州市政府和相关银行的支持,也是因为亿安投资建设了大量的城市工程,对广州市的城市和经济建设有相当大的贡献。应该说,亿安集团是民营企业投入市政工程建设的先导者。整体上看,广州市给亿安集团提供的外部环境是比较好的,客观上促进了亿安集团的高速发展。
按照亿安集团一些管理高层的分析,如果不是出现了“亿安科技”事件,这些项目都将成功运转。但亿安对政府、政策的依附性太强,其生死沉浮都与政策、政府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操作不当,特别是政府机构的人事变更,会出现巨大的政策风险。
亿安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国家银行,是由负债形成的资产,实际上都属于国家资产。如果亿安集团的资产按照不良资产处置,其价值将大大缩水,会给发放贷款的银行造成直接损失。亿安的项目,多是国计民生的项目,而这些项目又多是非常好的项目。亿安集团对广州市的城市建设,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许多行为带有社会性质,我们不能脱离开广州市的社会环境来分析亿安现象。因此,政府和司法机构在处理亿安科技恶庄的同时,也应该从保护国家财产和股民利益的角度出发,尽力保全亿安的资产并尽量保持亿安集团的生存和发展,使亿安集团所承担城市工程项目能够善终。对于亿安集团比较成熟项目,尽量采取政府收购的方式,以保全资产价值。
亿安集团的主要经营项目都是和政府合亿安集团出现了较大的帐面亏损(约为6亿元左右),由于这些经营项目多是未完成的项目,很难界定为真正的亏损。事实上,亿安主要项目的运行状态不像一些媒介说得那么糟糕,多数项目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起步期。
在我们的经济环境中,不存在纯粹的经济现象。亿安现象本身属于一种社会现象,其中有体制和机制的原因,也有文化的原因。亿安虽然是民营企业,但主要的经营资源、经营载体都是政府,它的倒塌,更是社会成本的损失。
从社会成本的角度出发,是摧毁亿安的成本大,还是改造亿安的成本大?
在我看来,亿安集团既有产生的理由,也就有生存的理由。亿安集团虽然出现非常严重的违规乃至犯罪事件,但毕竟是个人犯罪,公司本身没有搞过非法的决策。因为个人犯罪导致企业的倒塌是悲哀的事情,应该合理界定个人犯罪与公司经营的关系,在处置个人犯罪的同时,企业的正常运行不应该得到破坏。有关部门在处理亿安科技案时所采取的“一网打尽”措施(亿安集团主要高级管理层同时被监视居住,后多数被解除释放),没有照顾到一个大型企业集团的正常经营秩序,造成了较大的企业损失。处罚亿安真正受损的是银行、政府和股民,据粗略估算其损失额大概在10~15亿元。如果亿安集团能够通过与国家、政府、银行和国家监管部门的沟通,晓之以利害,有望缓解外界对亿安集团的压力。只要亿安存在,冤有头,债有主,总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损失;如果亿安消失了,所有的事情都失去了责任承担者,损失更大。
亿安集团高层16人被抓后,我随即到北京与相关部门、知名企业家和学术界接触,探求挽救局面的策略,得到了积极的响应。中国证监会的有关领导也表示:他们希望亿安集团能够与政府、银行等方面沟通,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采取积极的态度处理危机。至于亿安科技案的处罚,完全是依法行事,并无什么说不清道不明的背景。一些著名企业家甚至伸出援助之手,愿意帮助亿安解脱困境,但却没有获得亿安集团主持局面人士的积极回应。
反思“亿安科技”
“亿安科技”是罗成命运的生死结,它曾经成为解开亿安经营恶性循环怪圈的钥匙,又成为悬在罗成头顶的绞索。一方面,“亿安科技”成为罗成绝处逢生的救命稻草,对于罗成所编织的完全出于负运转状态的产业链来说,的确是一个很好的解套方式;另一方面,“亿安科技”成为亿安集团很好的品牌和无形资产。如果罗成当时能够有足够的理性和智慧的话,完全可以借此机会盘活企业,应该说是千载难逢之良机。本来,对于正常的企业来说,股市融资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企业应该有效、合理地发挥金融资本的效能,实实在在发展实业。但罗成听信“师爷”的策划,将股市募集的资金又投入股市“跟庄”,而且跟一单赔一单,最终不能自拔。罗成没有能通过股市融资解决自己企业的根本问题,反而被股市套牢,自己成为别人“资本运营”的工具。
“亿安科技”案早有定论,但是,“亿安科技”对于中国股市的意义远远大于对于罗成的意义。现在,让我们将“亿安科技”案这盘“死棋”再还原到当年的现实环境中,就会产生更多的体悟。
“亿安科技”(0008)股票曾经从1998年8月的5.6元左右,最高上涨到2000年2月的126.31元,涨幅高达21.5倍,被“誉”为中国股票市场的神话,“亿安科技”成为中国股票市场的“领头羊”。事实上,当亿安科技在上冲至70元的关头,我们听到了管理层有人对此公开叫好,认为亿安科技的活跃是为沉闷的沪深股市带来了刺激;同时,众多媒体为此欢呼雀跃,到了2000年2月15日上午10时3分,亿安科技股票突破百元,很多地方股民们集体起立鼓掌。
从这里开始,百元亿安带起的高科技股的高市盈率将削弱甚至打消本地高科技企业寻求海外上市的意图,转而到本地的资本市场上融资。在股市启动的初期,如果没有庄股的推动,股市的发展将十分困难。据有关数据,在亿安科技的行情发动之前,中国的券商违规违法严重。500多家券商除极少数的、全部有挪用客户托管的入市资金;全部有盗卖客户托管的股票;全部烂拆银行资金—数额达到近4000亿元。这是一个多大的金融风险?亿安科技的悍然拉高,大市摧枯拉朽,风卷残云,一夜之间,解决了“全国”被套的所有烂账,多年的垃圾股变废为宝。当然,在这个市场上的确也没有失败的英雄,因此,当年奋勇捧场的高手们,纷纷落井下石,以洗脱自己的干系。
一些理性的股评人事呼吁,对于中国第一支拆股后的百元股票亿安科技也应多一些公正。一些股评人士甚至说,亿安科技是中国股市托市的客观需求,现在却要“卸磨杀驴”。
至于非法操纵股价,更是个体非法行为。事实上,1997—2000年间,中国股市已查实确涉违规的几达100多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一成,处于黑箱中尚没有揭盖子的更不知有多少。来自深圳的调查显示:深圳证券交易所于1998年12月以来就曾多次向证监会反映过亿安科技股价出现异常波动的问题,1999年四季度异动更为明显,并于2000年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关于亿安科技出现严重异常股票交易的专项调查报告;2000年深圳证券交易所通过实时监控,共发现异动股票476起,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亿安科技、中科创业、ST海虹、ST深华源等17只出现严重异常交易股票的专项调查报告19篇。但是,来自深圳的报告认为,对于“亿安科技”违规事件“证券监管部门的处理却是滞后的和无力的”,拖延了很长时间没有查处,使得操纵者从容圈钱,股民见其股价突破百元而监管部门不说话,于是错把反常当正常,结果纷纷套牢。于是有人提问,负有市场监管之职的部门为什么不在连散户也能看出不正常的情况下果断暂停亿安科技交易截断违法所得变现途径呢?在此期间,不明真相,误上贼船的股民利益谁来保障?
2003年3月26日,亿安科技案在广州中院开庭,5位股价操纵案嫌疑人在法庭上现身之后,未免使媒介有些失望,人们从5位股价操纵案嫌疑人身上难以找到“黑庄”的影子,毫无“神通广大”的行色,而他们共同的辩词就是否认个人犯罪,声明亿安股价操纵案属于“公司行为”。法律往往是特程判断,即对某一过程行为本身的判断,而不会作出全程判断。尽管犯罪嫌疑人可以描述出充足的前因后果,但超出了法律判断的范围。5位犯罪嫌疑人未必是股价操纵案的真正操作者,也未必是股价操纵案的受益者,但他们不可能逃避犯罪过程记录,也不可能逃避法律责任,在他们身后,更是无数直接受害的股民!
人们不难看出,亿安科技案既不是罗成的独角戏,也不是亿安科技的独角戏。资本市场规范是一个博弈过程;资本市场的规范从来都是从不规范到规范的过程,一个完美的市场是不存在的。股市只有在发展中规范,而不能规范了再发展。规范行为对投资者是一种约束,也是一种博弈。天造罗成,罗成一不留神就成了庄主;天灭罗成,罗成瞬间身败名裂。而且前后形成因果关系,前面成功导致了后面的失败。如果我们要描述中国股市的发展史,亿安科技毫无疑问会成为浓重的一笔,罗成也会成为象征性的人物之一。我们无意为黑庄辩解,只是希望在认识问题上,多一些公正和理性。
⑦ 请教一个公司法案例分析
1、光明百货商店是合伙企业,合伙人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而东方有线责任内公容司是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以其破产财产为限,承担对债权人的责任。
2、争论焦点是正大公司的债权是否应得到全额清偿,即是否有权就全额债权向债务人追索。
3、由于光明百货商店是普通合伙企业,合伙人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本案中,合伙人甲、乙、丙都对公司债务承担无限责任,正大公司可向其中任何一个合伙人提出清偿要求。如果其中一个合伙人清偿了企业债务,有权就应由其他合伙人承担的债务向其余合伙人进行追索。
东方有限责任公司是有限责任公司,以公司的全部资产对外承担责任。本案中,东方有限责任公司已宣告破产,应在用其破产财产清偿清算组费用、偿还职工工资保险、缴纳各项税金后,在各申报破产债权的债权人之间按债权金额同比例进行清偿。对于正大公司申报债权后,未能获得清偿的部分,只能作为坏账进行核销,无法再进行追索。
⑧ 公司债务纠纷
胜诉的概率比较大复,建议以下相制关点答辩:
原告适用的法律依据不应适用用该法律纠纷。其一,你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的和解协议的达成是基于人民法院的执行行为,不是甲公司的主动清偿债务。其二,甲公司破产管理人提出的法律条文的立法原意是为了避免破产企业与个别债务人的恶意串通,而贬损其他债权人的情况。你公司不属于这种情况,破产管理人生搬硬套该规定,应认定为于法无据。其三,债权债务的转让破产法没有明文禁止,根据民商法的原则法无禁止即合法。
信息量比较少,目前只能为你提供如下观点,不同的司法工作者可能对法律的理解不同,希望你与审理法院进行沟通。不明白的地方欢迎站内信询问。
⑨ 公司纠纷案例
无限公司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中没有规定的,我国《公司法》规定的公司内类型只有有限容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是指仅以公司的全部资产承担债务,也就是说,无论公司的全部资产是否能全部清偿债务,均以公司的全部资产为限,不再对股东个人的财产进行清偿处分。
无限责任在合伙企业法中有明确的规定。你可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