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农村林地纠纷怎么处理
山林土地的纠纷原因是复杂的,但是作为我们山林土地所有者来说,不管原因有多复杂,既然矛盾已经产生了,就不要回避,也不要采取极端方式解决,一定要寻求合理合法的途径加以解决。
在农村,自家山林与别人的山林发生纠纷该怎么办?
那要怎么解决才是合理合法的呢?最好争议双方之间能够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内部解决了,毕竟咱们老祖宗都说了“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多大点事啊!团结不好吗?和谐不好吗?何必要弄成一世冤家,相互仇视呢!多不好,对吧!
在农村,自家山林与别人的山林发生纠纷该怎么办?
如果内部解决不了,下面这些事项你就得仔细看完了,别怪小编没告诉你。
首先,一定要保持克制,在纠纷未解决之前,一定不能从事砍伐林木或者到林地里造林等经营活动,以免激化矛盾,引起打架斗殴等事件发生。因为这样做的话,从政府维稳层面上来讲,责任也会全部追究到你一个人身上,所以最好还是不要去摸这条“高压线”。
在农村,自家山林与别人的山林发生纠纷该怎么办?
其次,要向有关部门申请对土地纠纷进行调解,在申请调解之前你必须准好这几种材料:能够证明该山林属于你的相关权属证件、合同、证明等材料,以及调解申请书和身份证,如果是委托别人代理的话,还需要委托证明。
在准备好以上材料之后,就要分清你的山林是和谁发生纠纷了,不同的纠纷就要向不同的层级部门申请调解。
在农村,自家山林与别人的山林发生纠纷该怎么办?
第一、如果是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组与组之见的山林纠纷,你就要向当地村(居)委会申请调解,如果调解不下的情况下,由村委会向乡(镇)人民政府要求调解。
在农村,自家山林与别人的山林发生纠纷该怎么办?
第二、如果是村与村之间,那你得亲自向乡(镇)人民政府递交申请了,由乡(镇)人民政府综治、司法、调处等部门进行调解。
第三、如果纠纷跨乡镇了,这个就必须由县级林业部门的调处机构来进行调处,若是县级林业部门未设置得有调处机构,你可以直接向县级人民政府递交调处申请,由县人民政府指定相关部门来为您调解。
第四、如果纠纷跨县、跨市、跨省了,你也得向县级人民政府申请调解,由县级人民政府呈报上级人民政府进行调解。
如果你说跨国了怎么办?对不起,小编没有办法告诉您怎么办,小编有这个能力早把钓鱼岛问题解决了。
以上是纠纷各方都自愿调解的情况下,只要各方相互让一下,一般调解成功的机率还是挺
2. 农村山林纠纷处理依据问题
1、解放初期的土改运动,确定土地个人所有,为群众颁发了土地证;
2、合作化运动,个人所有土地山林随人入社,土地、山林集体所有;
3、1961年至1963年林业“四固定”颁发了林权执照;
4、1981年至1983年林业“三定”颁发了林权证。
这些土地、山林政策调整所形成的权属证书、登记确权底册等书证,是确定山林权属的主要证据。
1、把握当时的社会政治、法律、政策背景
2、把握好认定证据的三种方法:一是个别审查 ;二是比较印证,去伪存真;三是综合分析,通过对证据进行系统审查后再对案件事实进行认定。
比如,对于土地证效力,许多群众认为有土地证就行,事实上, 土改时发的证,后来入社了,就成了集体了,土改时的证件的证明力,就比其后形成的山林权属证书要低。
但在确权实践中,土地证的证明效力在以下二种情况下仍起主要证据作用。一是证明持证人的土地(山林),按当时政策应归入当时所在社队,在没有其他证据证明以后调整了社队所有的该宗土地(山林),在以后林业四固定,林业三定中也未确权情况下,应确权给持证人当时所在社、队(现为村民组)。二是在处理县际山林权属纠纷时,如一方有土地证,而另一方没有土地证,在此情况下,争议山林应归属持证人当时所在县。
对于错发重发的 ,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凡无争议的应当确认证书的效力,如因错发,重新引起争议的则应查明情况,根据四固定的确权为依据作出处理,确定权属。如合作化、四固定时期未确定权属的,可参照土改确定的权属处理。争议山林的林木性质以及对山林的经营管理也是认定山林权属的证据之一。在处理山林权属纠纷时,也要充分考虑到现实的经营管理情况,通过审查现场勘验笔录、证人证言等,认定有关事实,以避免侵犯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事情发生。
(一)合法证件
1、“林业三定”证(包括山林所有权证、自留山使用证、林业生产承包合同或林权证);
2、土地证(包括清册);
3、“合法的权属变更“凭证(包括入社资料、“四固定”证、协议书、调解书、政府处理决定、法院判决等)。
(二)适用原则
适用的基本的顺序是:林业“三定”证→土地证→权属变更凭证。
具体来讲,在有林业“三定”证而且是正确有效的情况下,应以林业“三定”证作为认定权属的首要依据。如果协议、赠送、处理决定、判决等“合法的权属变更”情形发生在林业“三定”之前,其效力已经得到了“三定”证的肯定,因而不发生“合法的权属变更”凭证的适用问题;
如果“合法的权属变更”是发生在林业“三定”之后,这些凭证则是认定山林权属的直接依据,林业“三定”证不能作为依据。
在没有林业“三定”证或者林业“三定”证有错误的情况下,原则上应以土地证(包括清册)为依据,但是,在土改之后如果有入社、四固定、协议、赠送、处理决定、判决等“合法的权属变更”情形发生的,则应以“合法的权属变更”凭证作为认定依据。
在我国法律和政策承认土地证是永无错误的有效凭证,是其他权属凭证的初始权源。除了土地证之外的任何依据都有可能发生错误。判断林业“三定”证或“四固定”证是否有错误,应以“三证”相统一为原则,凡是没有上级权源或权源有问题的,一般不能作为认定山林权属的依据。
3. 如何解决山林权属纠纷
汤有胜读者: 你村可以与邻村进行协商达成协议,化解纠纷,或者请求乡镇人民政府调解解决。 当然,也可以根据森林法第17条“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处理”的规定,直接请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处理,确认纠纷林地的权属。 另外,根据行政复议法第30条规定,如果你村或邻村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可以向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经审查,应区分情形作出以下行政复议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撤销、变更该具体行政行为;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决定撤销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可以责令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如果对行政复议决定仍不服,则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未经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理和行政复议而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潘家永)( 来源:《农业知识》2009.1 )
4. 山林纠纷双方都没有证据要怎么处理
山林使用权的权属纠纷可由村委会给予处理。而且,村委会作为发包单位应对山林权属是知情的。
因时间长且发包、租赁材料丢失的,可由村集体的知情证人或镇国土部门的档案证明权属。
确属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权属的,或者是私自占用村集体山林的,村委会可收回。
5. 怎样处理土地山林权属争议
山林土地权属纠纷主要是指争议当事方因林地上林木尤其是其所占用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的归属而发生的争执。《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规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这就表明与土地有关的权属纠纷的确权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政府在调处山林权属纠纷时,所讲求的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考虑的重点更多偏向事实根据方面。
根据经验结合自身对参与处置土地权属纠纷特别是山林权属纠纷的总结来看,这些纠纷大部分始于人民公社时期。由于当时法制不健全,对山林权属的确定太过随意,导致既没有科学界定又缺少文字记录。加之时间太久,当时的见证者有的已经去世,这给正确调节此类纠纷带来很大障碍。
由于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计划经济时期,农村管理体制多次变动,从土改到合作化到联产承包责任制,期间合了分,分了又合,因而山林权属纠纷案件复杂,时间跨度大,牵涉面广,取证难,结案难,历史遗留问题多。所以,对山林权属纠纷的处理,一定要慎之又慎,如处理稍有不慎,必将影响地方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在之前的呈子、李家园等村关于林地争议当中,由于村民不懂法,曾发生过一村村民私自扣押另一村村民做人质的违法事件。
由于绝大部分山林权属纠纷历史情况较为复杂,从申请人申请调处到最终确定权属,难免会出现问题,其中每个环节都可能对最终的确权造成影响,所以应做到:
要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统一性。农村山林权属纠纷的产生,一般来说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因素,两者都不能忽视。如何妥善处理好这个关系,对各级人民政府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尊重历史,就是要对引起争议的历史因素进行全面的客观分析,哪些是可以依据的,哪些是不能依据的,都应该有十分明确的判断。但是尊重历史又不能割断现实,要充分考虑现实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对争议作出客观、公正的处理。
要注重法律手段与行政手段有机结合。各级人民政府是处理山林权属纠纷的主体,各级政府要以在法律法规范围内采用行政手段或行政命令的方式,对山林土地作出适当调整和重新划分,构成犯罪的要坚决移送司法机关给予相应刑事处罚。因此,注重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有机结合有利于对争议的处理,其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要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做好思想工作,是处理山林权属纠纷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它并不是绝对的,特别是不能流于空洞说教。调处中,工作人员还要耐心向群众宣传政策法规,并切实考虑到他们的实际困难,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如果仅仅停留在讲道理、做思想工作上,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感化群众,进而有效防止纠纷演变成更严重的社会矛盾。
6. 如何处理山林权属纠纷的确权问题
青州地处鲁中山区和鲁北平原结合部,是个多山的地区,地理环境优越,林业等资源丰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土地山林等资源的日益重视,土地山林等资源在得到有效利用的同时,过去一直被忽略的土地争议,包括山林权属争议也日益增多。根据以往调处各类土地山林权属争议,特别是前几年参与调处云河回族乡沈家、时家、后寺三个村关于塔林一带林地权属争议的经验,笔者认为在调处、确定土地山林权属过程中,应搞清楚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当前土地山林权属纠纷确权的现状山林土地权属纠纷主要是指争议当事方因林地上林木尤其是其所占用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的归属而发生的争执。《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规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这就表明与土地有关的权属纠纷的确权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政府在调处山林权属纠纷时,所讲求的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考虑的重点更多偏向事实根据方面。根据经验结合自身对参与处置土地权属纠纷特别是山林权属纠纷的总结来看,这些纠纷大部分始于人民公社时期。由于当时法制不健全,对山林权属的确定太过随意,导致既没有科学界定又缺少文字记录。加之时间太久,当时的见证者有的已经去世,这给正确调节此类纠纷带来很大障碍。 当前山林权属的确定对社会稳定的影响由于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计划经济时期,农村管理体制多次变动,从土改到合作化到联产承包责任制,期间合了分,分了又合,因而山林权属纠纷案件复杂,时间跨度大,牵涉面广,取证难,结案难,历史遗留问题多。所以,对山林权属纠纷的处理,一定要慎之又慎,如处理稍有不慎,必将影响地方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在之前的呈子、李家园等村关于林地争议当中,由于村民不懂法,曾发生过一村村民私自扣押另一村村民做人质的违法事件。当前山林权属纠纷确权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绝大部分山林权属纠纷历史情况较为复杂,从申请人申请调处到最终确定权属,难免会出现问题,其中每个环节都可能对最终的确权造成影响,所以应做到:要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统一性。农村山林权属纠纷的产生,一般来说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因素,两者都不能忽视。如何妥善处理好这个关系,对各级人民政府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尊重历史,就是要对引起争议的历史因素进行全面的客观分析,哪些是可以依据的,哪些是不能依据的,都应该有十分明确的判断。但是尊重历史又不能割断现实,要充分考虑现实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对争议作出客观、公正的处理。要注重法律手段与行政手段有机结合。各级人民政府是处理山林权属纠纷的主体,各级政府要以在法律法规范围内采用行政手段或行政命令的方式,对山林土地作出适当调整和重新划分,构成犯罪的要坚决移送司法机关给予相应刑事处罚。因此,注重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有机结合有利于对争议的处理,其效果往往事半功倍。要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做好思想工作,是处理山林权属纠纷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它并不是绝对的,特别是不能流于空洞说教。
7. 农村林地纠纷怎么处理
尽快向县级人民政府申请调处,确定土地权属。
纵横法律网 韦锋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