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汉朝皇帝和有名的公主,皇亲国戚的资料
①汉高祖刘邦,字季,号沛公,谥号高皇帝,庙号高祖。沛郡丰邑中阳里(现属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氏,妣吕雉。邦公国号西汉高祖,生于周赧王五十九年即公元前二五六年二月初八日。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性情豁达大度, 知人善任。公元前二一六年,时年三十一岁,为泗水亭长。公元前二○九年壬辰岁九月,参加由陈胜,吴广带领的起义,后加入楚国的阵营,趁另一位将军项羽,和秦的大军打拉锯战,没有秦国主力和他的军队对阵之余,第一个攻进秦国的首都咸阳,灭了秦朝,被楚霸王项羽封为汉王.并以蜀地为基地,和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在文有张良,武有韩信,后方有萧何的辅助下,终于把项羽的军队包围在垓下设下十面埋伏, 项羽突围不果,自杀于乌江边.刘邦消灭了项羽后,统一了中国。公元前二○六年乙未岁称帝于洛阳,建立汉王朝,自此中华帝国在地理上再次统一,为以后的强大建立了基础. 后迁都于长安(今西安市)在位十二年,卒于公元前一九五年丙午岁四月二十五日(甲辰日)。享年六十一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东,称长陵。妣吕雉,卒于公元前一七九年壬戌岁,葬于长安咸阳县东陵。生八子:长庶齐悼惠王肥,曹氏生。次子恵帝盈,吕雉生。三子和意,戚后生,封赵王,后被吕雉所杀。四子恢,梁王,后自杀。五子文帝恒,先封代王,后为文帝,薄姬生【本支祖公】,薄姬卒于公元前一五五年丙戌岁,葬于霸陵。六子友,先为淮阳王,后为赵幽王,后自杀,生二子:遂(赵王)、昂(胶西王)。七子建,燕王,后被吕雉所杀。八子长,淮南王,后被文帝废王。
② 汉惠帝刘盈,谥号孝惠,生于公元前二一一年。公元前一九四年丁未岁,年仅十七岁时登基,在位七年,卒于公元前一八八年癸丑岁,寿二十四岁。盈公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安陵。妣张氏、冯氏二妣双修。生六子:太子之以(恭),公元前一八八年为少帝,公元前一八三年四月被太后吕雉暗害。次子强为淮阳王,后卒,无嗣。次子不疑为恒山王,后卒。次子弘为襄城侯。次子朝为轵侯。武为壶关侯。
③ 汉文帝刘恒,谥号孝文帝,庙号太宗。生于公元前二○二年,汉高祖刘邦第五子,薄姬生,公元前一九五年封代王。吕后死,周勃等杀少帝吕产,迎恒公为帝,公元前一七九年壬戌岁登基。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并减轻刑罚;励行节约,兴修水利,加速农业生产,加强中央集权;驻军北方,增强边境防御。汉朝由此趋向安定繁荣。在位二十三年,卒于前一五七年,享年四十六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霸陵。妣窦氏。生四子:长子景帝启、次子武(梁孝王,后为梁王)、三子代王参、四子梁王揖,后谥梁怀王,无子。
④ 汉景帝刘启,谥号孝景帝。生于公元前一八八年,公元前一五六年乙酉岁登基。继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社会经济繁荣,国内殷富,府库充实;同时实行“削藩”,任周亚夫平“吴楚七国之乱”,集权中央,削弱诸侯王之力量;国泰民安,世称文帝与景帝统治时为“文景之治”。在位十六年,卒于公元前一四一年,享年四十八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阳陵,坐东向西。生十四子:河间王德、临江王阏(无子)、淮阳王馀、汝南王非、临江王荣(太子,后废,无嗣)、广川王彭祖、汉武帝彻(先封胶东王)、长沙王发、中山靖王胜、胶西王端、广川王越(子齐为广川王,后绝)、胶东王寄、清河王乘(无嗣)、常山王舜。
⑤ 汉武帝刘彻,谥号孝武帝。生于公元前一五六年,卒于公元前八七年。公元前一五○年立为太子,公元前一四○年辛丑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病故于出巡途中,享年六十九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茂陵。生六子:戾太子据、齐王闳、燕王旦、广陵王胥、昌邑哀王髆,少子汉昭帝弗陵。
⑥ 汉昭帝刘弗陵,婴儿号钩弋子,字不,号尧母门。谥号孝昭帝。生于公元前九四年,卒于公元前七四年。公元前八六年乙未岁,八岁时登基,武帝刘彻之少子,无嗣。公元前七七年,年满十八岁开始亲政。在位十三年,享年二十一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平陵。
⑦ 汉宣帝刘询,名病已,谥号孝宣帝。生于公元前九○年,卒于公元前四九年,汉武帝刘彻之曾孙(太子据,生三子:进(进,生一子:汉宣帝询)。据公因发动夺宫事败,三子同时遇害,刘询为祖母史家收养,居于民间。公元前七三年戊申岁,霍光等将其从民间迎回登基,在位二十五年,享年四十一岁。生五子:汉元帝奭、钦(淮阳王)、嚣(定陶王)、宇(东平王)、竞(中山哀王)。
⑻ 汉元帝刘奭,谥号孝元皇帝,庙号高宗。生于公元前七六年,公元前四八年癸酉岁登基。公元前三三年,王昭君出塞和蕃,嫁于匈奴呼韩单于。卒于公元前三三年,在位十六年,享年四十三岁。生三子:汉成帝骜、济阳王康(生一子:汉哀帝欣)、中山孝王兴(生一子:衎)。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渭陵。
⑼ 汉成帝刘骜,谥号孝成帝,庙号同宗。生于公元前五一年,卒于公元前七年,公元前三二年己丑岁登基,在位二十六年,享年四十五岁。葬于延陵。
⑽ 汉哀帝刘欣,谥号孝哀帝,生于公元前二六年,卒于公元前一年,汉元帝刘奭之庶孙,父为刘康,成帝养子。公元前二二年,刘康去世,年仅三岁的刘欣嗣立为王,公元前六年乙卯岁登基,在位六年,享年二十六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夷陵。
⑾ 汉平帝刘衎,小名箕子,谥号孝平皇帝,是汉元帝刘奭之孙,中山孝王兴之子。生于公元前九年,卒于公元五年十二月。公元前六年辛酉岁,九岁时登基,后被王莽在酒中下毒害死,在位五年,享年十四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康陵。
⑿ 更始帝刘玄,生于公元?,卒于公元二五年,汉景帝刘启之后裔,长沙王发之五世孙,公元二三年癸未岁二月登基。刘秀称帝后,废为淮阳王,后被赤眉军勒死,在位三年。
汉代称皇帝的女儿为公主,皇帝的姊妹为长公主,皇帝的姑姑为大长公主。
汉代共13位公主与匈奴和亲.下面介绍3位比较出名的。
乌孙公主:
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汉武帝以宗室江都王刘建的女儿细君为公主,嫁给乌孙王猎骄靡为右夫人,匈奴于是也嫁女乌孙王为左夫人。乌孙两娶,表明已不再一面倒,匈奴嫁女,说明欲击乌孙已力不从心,而乌孙与汉朝联姻使匈奴不敢轻举妄动。《汉书·西域传》记载,细君公主出嫁时,汉武帝“赐乘舆服御物,为备官属侍御数百人,赠送其盛”。
细君公主到达乌孙后,随从工匠为她建造了宫室。汉朝每隔一年还派使者带着帷帐锦绣等前往探视。约—年后,乌孙王猎骄靡因自己年纪已老,想使细君公主嫁给孙子岑陬(军须靡),细君公主不愿意,上书汉朝。汉武帝要她为了联合乌孙共击匈奴的大局,服从乌孙的风俗习惯。猎骄靡死后,军须靡继位乌孙王。细君公主嫁军须靡后,生有一女名少夫。她因语言不通。生活不习惯,思念家乡等原因,心情忧郁,在乌孙生活仅三年之后就去世了,留下一首《悲愁歌》表达了这种情感: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解忧公主:
乌孙公主忧郁而死,乌孙王岑陬再向汉廷求婚。汉武帝选派楚王刘戊之女儿解忧,仍以公主身份嫁与岑陬。解忧公主丰腴健美,生性爽朗,以英姿气慨,若出征疆场。参与军国大事,堪称运筹帷幄,于乌孙国之政治产生深远之影响。
汉宣帝甘露初年,昔日之及笄少女,已是黄发垂髫。感时伤逝,萧索苍茫,思念亲人,思念故乡。乃上书请求回国:“年老土思,愿得归骸骨,葬汉地”,情词哀切,汉宣帝为之动容,乃派人迎归。解忧公主于汉宣帝甘露51年回到长安,此时公主年已七十。
② 请问汉皇帝刘季刘盈刘恒刘启刘彻刘弗陵刘病已各自的功劳和过错是什么
①汉高祖刘邦,字季,号沛公,谥号高皇帝,庙号高祖。沛郡丰邑中阳里(现属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氏,妣吕雉。邦公国号西汉高祖,生于周赧王五十九年即公元前二五六年二月初八日。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性情豁达大度, 知人善任。公元前二一六年,时年三十一岁,为泗水亭长。公元前二○九年壬辰岁九月,参加由陈胜,吴广带领的起义,后加入楚国的阵营,趁另一位将军项羽,和秦的大军打拉锯战,没有秦国主力和他的军队对阵之余,第一个攻进秦国的首都咸阳,灭了秦朝,被楚霸王项羽封为汉王.并以蜀地为基地,和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在文有张良,武有韩信,后方有萧何的辅助下,终于把项羽的军队包围在垓下设下十面埋伏, 项羽突围不果,自杀于乌江边.刘邦消灭了项羽后,统一了中国。公元前二○六年乙未岁称帝于洛阳,建立汉王朝,自此中华帝国在地理上再次统一,为以后的强大建立了基础. 后迁都于长安(今西安市)在位十二年,卒于公元前一九五年丙午岁四月二十五日(甲辰日)。享年六十一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东,称长陵。妣吕雉,卒于公元前一七九年壬戌岁,葬于长安咸阳县东陵。生八子:长庶齐悼惠王肥,曹氏生。次子恵帝盈,吕雉生。三子和意,戚后生,封赵王,后被吕雉所杀。四子恢,梁王,后自杀。五子文帝恒,先封代王,后为文帝,薄姬生【本支祖公】,薄姬卒于公元前一五五年丙戌岁,葬于霸陵。六子友,先为淮阳王,后为赵幽王,后自杀,生二子:遂(赵王)、昂(胶西王)。七子建,燕王,后被吕雉所杀。八子长,淮南王,后被文帝废王。
② 汉惠帝刘盈,谥号孝惠,生于公元前二一一年。公元前一九四年丁未岁,年仅十七岁时登基,在位七年,卒于公元前一八八年癸丑岁,寿二十四岁。盈公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安陵。妣张氏、冯氏二妣双修。生六子:太子之以(恭),公元前一八八年为少帝,公元前一八三年四月被太后吕雉暗害。次子强为淮阳王,后卒,无嗣。次子不疑为恒山王,后卒。次子弘为襄城侯。次子朝为轵侯。武为壶关侯。
③ 汉文帝刘恒,谥号孝文帝,庙号太宗。生于公元前二○二年,汉高祖刘邦第五子,薄姬生,公元前一九五年封代王。吕后死,周勃等杀少帝吕产,迎恒公为帝,公元前一七九年壬戌岁登基。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并减轻刑罚;励行节约,兴修水利,加速农业生产,加强中央集权;驻军北方,增强边境防御。汉朝由此趋向安定繁荣。在位二十三年,卒于前一五七年,享年四十六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霸陵。妣窦氏。生四子:长子景帝启、次子武(梁孝王,后为梁王)、三子代王参、四子梁王揖,后谥梁怀王,无子。
④ 汉景帝刘启,谥号孝景帝。生于公元前一八八年,公元前一五六年乙酉岁登基。继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社会经济繁荣,国内殷富,府库充实;同时实行“削藩”,任周亚夫平“吴楚七国之乱”,集权中央,削弱诸侯王之力量;国泰民安,世称文帝与景帝统治时为“文景之治”。在位十六年,卒于公元前一四一年,享年四十八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阳陵,坐东向西。生十四子:河间王德、临江王阏(无子)、淮阳王馀、汝南王非、临江王荣(太子,后废,无嗣)、广川王彭祖、汉武帝彻(先封胶东王)、长沙王发、中山靖王胜、胶西王端、广川王越(子齐为广川王,后绝)、胶东王寄、清河王乘(无嗣)、常山王舜。
⑤ 汉武帝刘彻,谥号孝武帝。生于公元前一五六年,卒于公元前八七年。公元前一五○年立为太子,公元前一四○年辛丑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病故于出巡途中,享年六十九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茂陵。生六子:戾太子据、齐王闳、燕王旦、广陵王胥、昌邑哀王髆,少子汉昭帝弗陵。
⑥ 汉昭帝刘弗陵,婴儿号钩弋子,字不,号尧母门。谥号孝昭帝。生于公元前九四年,卒于公元前七四年。公元前八六年乙未岁,八岁时登基,武帝刘彻之少子,无嗣。公元前七七年,年满十八岁开始亲政。在位十三年,享年二十一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平陵。
⑦ 汉宣帝刘询,名病已,谥号孝宣帝。生于公元前九○年,卒于公元前四九年,汉武帝刘彻之曾孙(太子据,生三子:进(进,生一子:汉宣帝询)。据公因发动夺宫事败,三子同时遇害,刘询为祖母史家收养,居于民间。公元前七三年戊申岁,霍光等将其从民间迎回登基,在位二十五年,享年四十一岁。生五子:汉元帝奭、钦(淮阳王)、嚣(定陶王)、宇(东平王)、竞(中山哀王)。
⑻ 汉元帝刘奭,谥号孝元皇帝,庙号高宗。生于公元前七六年,公元前四八年癸酉岁登基。公元前三三年,王昭君出塞和蕃,嫁于匈奴呼韩单于。卒于公元前三三年,在位十六年,享年四十三岁。生三子:汉成帝骜、济阳王康(生一子:汉哀帝欣)、中山孝王兴(生一子:衎)。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渭陵。
⑼ 汉成帝刘骜,谥号孝成帝,庙号同宗。生于公元前五一年,卒于公元前七年,公元前三二年己丑岁登基,在位二十六年,享年四十五岁。葬于延陵。
⑽ 汉哀帝刘欣,谥号孝哀帝,生于公元前二六年,卒于公元前一年,汉元帝刘奭之庶孙,父为刘康,成帝养子。公元前二二年,刘康去世,年仅三岁的刘欣嗣立为王,公元前六年乙卯岁登基,在位六年,享年二十六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夷陵。
⑾ 汉平帝刘衎,小名箕子,谥号孝平皇帝,是汉元帝刘奭之孙,中山孝王兴之子。生于公元前九年,卒于公元五年十二月。公元前六年辛酉岁,九岁时登基,后被王莽在酒中下毒害死,在位五年,享年十四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康陵。
⑿ 更始帝刘玄,生于公元?,卒于公元二五年,汉景帝刘启之后裔,长沙王发之五世孙,公元二三年癸未岁二月登基。刘秀称帝后,废为淮阳王,后被赤眉军勒死,在位三年。
西汉王朝(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始于汉高祖刘邦,终于孺子婴,共12帝。
西汉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强盛的帝国。在西汉统治的近四百年的历史中,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的改革,使国力强盛、人民安乐,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在此期间,中国一直以世界强国的面目屹立于世界之林。
西汉王朝是我国历史上比较强盛的一个帝国之一,统治者把其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农业发展上,历代一直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故而汉王朝的政治一直比较稳定。在武帝年间,大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武帝采纳之,自此,儒教、儒学形成了汉朝以后中国历朝历代一贯遵从的治国方略。 由于政治经济的稳定,使得手工业、商业、人文艺术以及自然科学都得到长足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使得以冶金、纺织为主的西汉手工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以纺织为例,西汉已有接近成型的绣花机器,足以见得当时生产已有一部分脱离了单纯的手工劳作,使得生产率提高。手工业的发展促使商业繁荣起来,以长安为中心形成了许多商业城市,并通过丝绸之路开辟了与西亚诸国的外交与商贸等诸方面的交流。 在汉朝的人文艺术领域,出现了一位杰出的大史学家——司马迁。他以太史令之职,完成了我国第一部通史《史记》,这部著作被后人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另外,汉朝的艺术水平也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从近年来汉墓出土的一些文物看来,其做工之精细,工艺之考究,并不亚于今日。如四川广汉出土的执锄陶俑及广州出土的汉代木船模型都是做工精细,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西汉自高祖刘邦创建以来,使中国一度成为强盛、富饶的大帝国。因此,西汉王朝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中兴。
元前206年登基
元前195年去位
汉高祖(刘邦)8
出生:元前256年--去世:元前195年(在位11年)
汉高祖刘邦,字季,出身农民家庭,陈胜反秦起义,刘邦响应,自称“沛公”,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后又与项羽争天下,经4年,打败项羽。与前202年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刘邦在位12年,死于前195年,时年62岁。
元前195年登基
元前188年去位
惠帝(刘盈)
出生:元前211年--去世:元前188年(在位7年)
刘盈,刘邦的儿子,母吕后(雉)。刘盈为人软弱,吕后专权。在位8年,死于前188年,时年24岁。
元前188年登基
元前180年去位
吕后(吕雉)
出生:元前241年--去世:元前180年(在位8年)
吕后,姓吕名雉,刘邦妻子。她是刘邦定天下的得力助手。刘邦死后,惠帝立,吕后掌权,她手段残忍,野心勃勃。惠帝死后,她先后选立刘恭,刘弘为帝,自己掌握实权,又大封吕氏家族。她死于前180年,时年62岁。死后,吕氏家族就被陈平,周勃一网打尽
元前180年登基
元前157年去位
文帝(刘恒)8
出生:元前202年--去世:元前157年(在位23年)
文帝刘恒,刘邦第四子。前202年,吕后死,刘恒即位。即位后削弱诸侯势力,减轻农民赋税,重生产,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汉文帝还是一位十分节俭的皇帝,自己穿粗制丝绸,妃子衣不能拖地,建造的陵墓随葬品也只有陶器。死于前157年,时年46岁。
元前157年登基
元前141年去位
景帝(刘启)
出生:元前188年--去世:元前141年(在位16年)
景帝,文帝的儿子。即位后,平定吴楚七国叛乱,汉朝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大大加强。景帝继续推行减轻赋税和徭役,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形成历史上的“文景之治”。景帝死于前141年,时年48岁。
元前141年登基
元前87年去位
武帝(刘彻)8
出生:元前157年--去世:元前87年(在位54年)
武帝,景帝第九子。武帝在政治上继续加强中央集权,陆续夺去大批王,侯爵位。并与匈奴进行长期的战争,先后以卫青,霍去病为将,屡次大败匈奴。武帝时是西汉最强盛的时期。武帝死于前87年,时年71岁。
元前87年登基
元前74年去位
昭帝(刘弗陵)
出生:元前95年--去世:元前74年(在位13年)
昭帝刘弗陵,武帝幼子。昭帝多次下令减轻人民负担,对匈奴的关系处理也较得当。昭帝死于前74年,时年21岁。
元前74年登基
元前49年去位
宣帝(刘病已)
出生:元前91年--去世:元前49年(在位25年)
宣帝刘病已,一名询,汉武帝曾孙,祖父刘据,父刘进。昭帝无子,刘病已立。宣帝时,进一步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他多次下令减轻人民负担。史称“孝宣之治,信赏必罚,可谓中兴”。死于前49年,时年43岁。
元前49年登基
元前33年去位
元帝(刘奭)
出生:元前75年--去世:元前33年(在位16年)
元帝刘奭,宣帝子。即位后封王皇后一家五司马,侯十余,埋下外戚专权的祸根。元帝时有王昭君出使匈奴,但元帝时汉朝国力开始衰弱。元帝死于前33年,时年43岁。
元前33年登基
元前7年去位
成帝(刘骜)
出生:元前52年--去世:元前7年(在位26年)
成帝刘骜,元帝子。成帝时,汉王朝衰落,外戚专权,元帝终日与赵飞燕饮酒作乐,成帝死于前7年,时年46岁。
元前7年登基
元前1年去位
哀帝(刘欣)
出生:元前26年--去世:元前1年(在位6年)
哀帝刘欣,元帝的庶孙,成帝的侄子。哀帝时,社会矛盾尖锐化,但哀帝却只信鬼神天地,宠幸男宠董贤,造成王莽专权。哀帝死于前1年,时年26岁。
公元0年登基
公元5年去位
平帝(刘衎)
出生:元前9年--去世:公元5年(在位5年)
平帝刘衎,元帝庶孙,中山孝王刘兴子。即位时9岁。王莽掌权。公元5年,被王莽毒死。时年14岁。
公元6年登基
公元8年去位
孺子(刘婴)
出生:公元5年--去世:公元25年(在位2年)
孺子婴,宣帝的元孙,刘显的儿子。即位时才2岁。公元8年,王莽自立,公元25年,孺子婴被杀,时年21岁。
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帝王莽,西汉元帝王皇后的侄子。生于公元前45年。汉成帝时,王氏一家皆为侯,王莽善于钻营,逐渐把持朝政,公元9年,王莽自立为帝,国号“新”,史称“新朝”。年号为“始建国”。公元14年改元“天凤”,公元20年又改元“地皇”。
王莽称帝后,实行“改制”。但王莽的“托古改制”彻底失败了,不仅没有缓和社会矛盾,反而造成社会经济大混乱。终于激起了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公元23年,在昆阳,王莽军被更始帝大军打败。同年,赤眉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在位15年,死时68岁。
东汉王朝(公元25年-220年),始于光武帝刘秀,终于汉献帝刘协,共12帝。东汉王朝中后期,完全被宦官,外戚交替掌握。造成社会动荡,政权不稳。最终分裂亡国。
公元25年,刘秀在绿林军的协助下,以武力击败了篡位的王莽,夺得帝位。刘秀建都洛阳,年号建武,是为汉光武帝。 建武二年,光武帝下令整顿吏治,设尚书六人分掌国家大事,以近一步削弱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权限;清查土地,使人民生活逐步稳定下来。 到公元一世纪中叶,经过光武帝、明帝(58—76年在位)、章帝(76—89年在位)三代的治理,东汉王朝已经逐渐恢复了往日汉朝的强盛,这一时期被后人称之为“光武中兴”。但是后来由于皇帝年纪小,形成东汉王朝后期的宦官与外戚专权的格局。
公元220年,曹操次子曹丕逼迫献帝让位,东汉王朝宣布灭亡,继之而来的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长期分裂的时期——三国时期。
在东汉前期,政权进一步加强与地方势力的融和,使国家趋于稳定,在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都超过了西汉的水平。公元105年,蔡伦在前人的基础上改造了纸张的制造技术,使我国的文字记录方式脱离了使用竹简的时代。东汉对后世的另外一项贡献是制陶业的发展,把一些以前为豪门贵族专有的用品带入了寻常百姓家。
在自然科学方面,张衡则以高超的工艺制造了“浑天仪”、“地动仪”等科学仪器,制造这些仪器的原理至尽仍被广泛使用。另外,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是有记载以来第一位利用麻醉技术对病人进行手术治疗的外科医生。 到东汉时期,书法、绘画已不单纯作为文字图形符号使用,它们的艺术地位逐渐显露出来,虽然今日东汉流传下来的艺术品数量不多,但从其中依然能窥得汉文化的风貌。
公元25年登基
公元57年去位
光武帝(刘秀)8
出生:元前6年--去世:公元57年(在位32年)
光武帝,姓刘名秀,字文叔。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参加绿林起义军后,在昆阳以少胜多,打败王莽军。25年刘秀称帝。死于公元57年,时年64岁。
公元57年登基
公元75年去位
明帝(刘庄)
出生:公元28年--去世:公元75年(在位18年)
明帝,刘秀的第四子。明帝在位时,吏治比较严明,赋税比较少,人民生活安定。死于75年,时年48岁。明帝时在洛阳建白马寺,这是佛教传入我国建立的第一个佛寺,至今仍存.
公元75年登基
公元88年去位
章帝(刘炟)
出生:公元58年--去世:公元88年(在位13年)
章帝,明帝第五子。章帝“好儒术”,并且实行与民修养的政策,人口增长.在位时有班超出师西域。章帝还是一位书法家,尤善草书,后世称“章草”。死于88年,时年31岁。
公元88年登基
公元105年去位
和帝(刘肇)
出生:公元79年--去世:公元105年(在位17年)
和帝刘肇,章帝第四子,即位时才10岁,由窦太后临朝称制,外戚窦宪掌实权。后杀窦宪掌权。在位18年,死于105年。时年27岁。
公元105年登基
公元106年去位
殇帝(刘隆)
出生:公元105年--去世:公元106年(在位1年)
殇帝,和帝的小儿子,即位时刚满月,在位8个月死。
公元106年登基
公元125年去位
安帝(刘祜)
出生:公元94年--去世:公元125年(在位19年)
安帝刘祜,章帝孙,父清河孝王刘庆,即位时才13岁,邓太后掌权。太后死后掌权。安帝时政治黑暗,社会矛盾尖锐。死于125年,时年32岁。
公元125年登基
公元144年去位
顺帝(刘保)
出生:公元114年--去世:公元144年(在位19年)
顺帝刘保,安帝的儿子。顺帝是由宦官扶持上台的,朝政为宦官把持。政治日益腐败。他下令宦官可以养子,世袭封爵.后来宦官与外戚相互勾结,政治更加腐败.顺帝死于144年,时年30岁。
公元144年登基
公元145年去位
冲帝(刘炳)
出生:公元143年--去世:公元145年(在位1年)
冲帝刘炳,顺帝的儿子,在位半年死,时年才3岁。
公元145年登基
公元146年去位
质帝(刘缵)
出生:公元138年--去世:公元146年(在位1年)
质帝刘缵,章帝的曾孙,渤海孝王刘鸿的儿子。即位时8岁,却颇伶俐。说大将军梁翼为“跋扈将军”,被梁翼毒死。时年9岁。
公元146年登基
公元167年去位
桓帝(刘志)
出生:公元132年--去世:公元167年(在位21年)
桓帝刘志,章帝的曾孙。蠡吾侯刘异的儿子。桓帝即位时15岁,外戚掌权。后他依靠宦官诛杀外戚梁翼,此后又宦官专政。桓帝死于167年,时年36岁。
公元168年登基
公元189年去位
灵帝(刘宏)
出生:公元156年--去世:公元189年(在位21年)
灵帝刘宏,章帝玄孙,桓帝死无子,刘宏即位。灵帝朝一团污气,宦官把持朝政,称“十常侍”。灵帝常说:「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灵帝之世,民不聊生,买卖官爵,横征暴敛,社会矛盾激化,终于于184年,爆发了黄巾大起义。灵帝死于189年,时年33岁。
公元189年登基
公元220年去位
献帝(刘协)
出生:公元181年--去世:公元234年(在位31年)
献帝刘协,灵帝的儿子,即位时9岁,董卓专权,后曹操迎献帝于许昌。220年,曹操死,曹丕自立为帝,建立魏国,汉亡,刘协被贬为山阳公,死于234年,时年54岁。
③ 王茅的荣太和烧坊与荣和烧坊
清代前期,贵州酿酒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酒的品种也逐渐增多。...据郑珍、莫友芝著的道光《遵义府志》记载,“仁怀城西茅台村制酒,黔省称第一,其料纯用高粱者,上;用杂粮者,次之。制法:煮料和曲即纳地窖中,弥月出窖烤之,其曲用小麦,谓之白水曲,黔人又称大曲。酒曰茅台烧。仁怀地瘠民贫,茅台烧坊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咸丰四年(1854年)茅台镇遭受兵灾,原有烧坊全部被焚毁,茅台酒生产一度中断、1862年华联辉(字桎坞)父子创办酿酒作坊,于1872年定名为“成义烧坊”,酒名回沙茅台,人称“华茅”,常年产酒1.75吨,最高年产5吨。1879年,王荣(又名石荣霄)、孙全太和“天和”号老板合股开设“荣太和烧坊”,规模较小,年产为1吨多,最高年产3吨,人称“王茅”。1938年,贵阳赖永初在茅台镇办“恒兴烧坊”,所产白酒称“赖茅” 。
“荣太和烧坊”于光绪五年(1879年)设立,这个烧坊是仁怀县大地主王荣(石荣霄)、孙全太和“天和”盐号老板合股开设。因三方各取一字,定名为“荣太和”烧坊。开始,由孙全太掌柜,三家分别按股提取利润。1915年,仁怀县分为习水、仁怀两县,孙全太家距茅台较远,又忙于在家乡习水长沙扩充势力,辞去掌柜职务,烧坊由王荣(石荣霄)负责经营。后孙全太为了收回投资。进一步扩大在习水的势力,以王荣(石荣霄)帐目不清为由,提出诉讼,经仁怀县裁决,由王荣(石荣霄)以二百两银子作股金和股息退给孙全太,于是,“荣太和烧坊”也就更名为“荣和烧坊”。石荣霄原本姓王,后为石家养子,1918年(民国七年),石乃还宗王姓,还名王荣。到王荣的长孙王少章时,烧坊已基本为王家独揽。1930年前后,孙全太的后人孙明远在军阀侯子担的部队任职,便借股权问题制造纠纷,要求清算历年帐目。是时王少章已死,由他的弟弟王泽生接办,王泽生知孙明远难以对付,只好送去茅酒一千瓶了事,与荣和烧坊无任何瓜葛。1936年,另一个股“天和号”老板将股权全部转让给王泽生,至此,烧坊已全部落人王荣及其后人手中,烧坊也正式更名为“王茅烧坊”。1949年,王泽生去世,“王茅烧坊”由他的儿子王秉乾继续经营... 1915年,美国为了庆祝巴拿马运河通航,在旧金山举办“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通知世界各国送展品。当时农商部在天津成立商品陈列所,贵州人乐嘉澡任所长,负责征集全国的名优特产送往旧金山。在征集产品时,“成义”、“荣和”两家烧房都将产品送展,农商部都不加区别。一概以“茅台造酒公司”的名义送出,统称“茅台酒”、装酒的瓶子是圆形小口黄色陶质釉器,并不引人注目。但经各国评酒专家品尝,茅台酒以其特有的优点而博得一致好评,被评为世界名酒,获得了奖状和奖章,从此蜚声中外。获奖后,“成义”和“荣和”两家对于国际金奖的所属争执不下,县商会难于裁决,呈文到省,乃于民国七年(1918年),由贵州省公署下文调处,奖状、奖牌由仁怀县商会保存,两家烧房所产的茅台酒均可在商标上标明“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奖”字样,这才结束了这场获奖争执 。
其中“荣和烧房(原‘荣太和烧房’)”生产的茅台酒,史称“王茅”。
上个世纪 50 年代初,政府公私合营,王姓、华姓、赖姓三个家族的烧房合并而成茅台酒厂,人们习惯称这三家烧房为王茅、华茅、赖茅。 这“三茅”既是茅台酒的主要生产者,又是从清嘉庆一直到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一百多年间,在盐运、酿酒、图书出版等领域创造了无数辉煌,在整个贵州乃至西南地区有着较大影响的三个家族。
其中,“王茅”得风气之先,最早开创了茅台酒的辉煌。素有“天下第一茅”之称。 座落在贵州茅台镇风光旖旎而神奇的赤水河畔的贵州王茅酒业集团生产基地,与辛亥革命、孙中山先生及中国红军之间有着不解之缘。《王茅赋》中“辛亥风雷激,结缘孙中山,乃有王茅举国香”的句子,为王茅酒的历史书写了一段不朽的传奇,这一段与伟人相交的情意,一直是王茅人引以为荣的骄傲。1935年遵义会议后,工农红军四渡赤水,“王茅烧坊”多次以王茅酒慰问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红军战士,饮者无不大加赞赏。周恩来总理曾说红军长征的胜利,也有茅台酒的一大功劳。由于长途行军疲乏,起初,战士们纷纷用“茅台酒”来擦脸、洗头、洗脚。由于茅台酒能舒筋活血,消炎祛肿,战士们顿时感到浑身痛快,解除了长途跋涉的疲乏。正当战士们兴高采烈的时候,周恩来到达茅台。他见大家用茅台酒擦脸、洗脚,十分生气,连声批评道:“真是糟蹋圣人!”周恩来为何说“圣人”二字呢?传说东汉末年,曹操主持朝政,一天,尚书侍郎徐邈在家喝酒大醉,正好曹操派人唤他进朝议事,他躲闪不及,就依仗酒劲儿说:“回禀丞相,臣正与‘圣人'议事,不得功夫。”来人一听“圣人”,便糊里糊涂的复命去了。曹操也糊里糊涂,没有追问下去。事后,徐邈与友人谈起此事说:“不想‘圣人'二字竟然救了我的性命。”从此,“圣人”便成了酒的别名。显然,周恩来同志是借用酒的这个别名批评红军战士。他语重心长地说:“同志们,这是我们国家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的“茅台酒”啊!”接着,又给大家讲了有关“茅台酒”获得金奖的故事,在场的红军战士无不深受教育。1935年3月16日,红军在茅台及其附近地区西渡赤水(三渡赤水),向古蔺、叙永方向前进。军委纵队警卫营机枪连在茅台附近蜿蜒的山路上继续前进时,正遇三架敌机在上空盘旋,当场打落一架,其余两架逃窜。晚上,王稼祥(长征时任红军总政治部主任)委托总政组织部、宣传部四位同志到机枪连宿营地慰问,并将“王茅烧坊”老板王泽生赠予的王茅酒分给战士们饮用解乏,余下留着为清洗伤口和治疗拉肚子的药。十七日上午,王稼祥在行军途中遇到机枪连的队列,当场停下来,对全连指战员表示祝贺,鼓励他们再立大功,再畅饮“茅台酒”。为了保护遐迩闻名的茅台酒生产作坊不受损失,军委政治部分别在茅台镇上生产茅台酒最多的华茅、王茅、赖茅三家酒坊门口贴上布告:民族工商业应鼓励发展,属于我军保护范围。私营企业酿制的茅台老酒,酒好质佳,一举夺得国际巴拿马大赛金奖,为国人争光,我军只能在酒厂公买公卖,对酒灶、酒窖、酒坛、酒甑、酒瓶等一切设备,均应加以保护,不得损坏,望我军全体将士切切遵照。从这张通告中可以看出红军对民族工业、对知名产品的高度重视。1949年开国大典前夜,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会议,确定茅台酒为开国大典国宴用酒,并在北京饭店用茅台酒招待嘉宾,从此每年国庆招待会,均指定用茅台酒,此为“茅台酒”被称为“国酒”的开端。在日内瓦和谈、中美建交等历史性事件中,茅台酒都成为融化历史坚冰的特殊媒介。党和国家领导人无数次将茅台酒当作国礼,赠送给外国领导人。
④ 关于中国的汉朝和魏晋南北朝的疑问
时间上的差异.
汉元帝刘奭生于昭帝元平六年(前75),属马,是刘询与嫡妻许平君生的儿子。他出生几个月后,其父即位做了皇帝。两年后,母亲许皇后被霍光妻霍显毒死。霍光死后,地节三年(前67)四月,刘奭被立为太子。黄龙三年(前49)十月,宣帝死后继位,在位16年,病死,谥号为元帝,庙号高宗。
①汉高祖刘邦,字季,号沛公,谥号高皇帝,庙号高祖。沛郡丰邑中阳里(现属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氏,妣吕雉。邦公国号西汉高祖,生于周赧王五十九年即公元前二五六年二月初八日。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性情豁达大度, 知人善任。公元前二一六年,时年三十一岁,为泗水亭长。公元前二○九年壬辰岁九月,参加由陈胜,吴广带领的起义,后加入楚国的阵营,趁另一位将军项羽,和秦的大军打拉锯战,没有秦国主力和他的军队对阵之余,第一个攻进秦国的首都咸阳,灭了秦朝,被楚霸王项羽封为汉王.并以蜀地为基地,和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在文有张良,武有韩信,后方有萧何的辅助下,终于把项羽的军队包围在垓下设下十面埋伏, 项羽突围不果,自杀于乌江边.刘邦消灭了项羽后,统一了中国。公元前二○六年乙未岁称帝于洛阳,建立汉王朝,自此中华帝国在地理上再次统一,为以后的强大建立了基础. 后迁都于长安(今西安市)在位十二年,卒于公元前一九五年丙午岁四月二十五日(甲辰日)。享年六十一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东,称长陵。妣吕雉,卒于公元前一七九年壬戌岁,葬于长安咸阳县东陵。生八子:长庶齐悼惠王肥,曹氏生。次子恵帝盈,吕雉生。三子和意,戚后生,封赵王,后被吕雉所杀。四子恢,梁王,后自杀。五子文帝恒,先封代王,后为文帝,薄姬生【本支祖公】,薄姬卒于公元前一五五年丙戌岁,葬于霸陵。六子友,先为淮阳王,后为赵幽王,后自杀,生二子:遂(赵王)、昂(胶西王)。七子建,燕王,后被吕雉所杀。八子长,淮南王,后被文帝废王。
② 汉惠帝刘盈,谥号孝惠,生于公元前二一一年。公元前一九四年丁未岁,年仅十七岁时登基,在位七年,卒于公元前一八八年癸丑岁,寿二十四岁。盈公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安陵。妣张氏、冯氏二妣双修。生六子:太子之以(恭),公元前一八八年为少帝,公元前一八三年四月被太后吕雉暗害。次子强为淮阳王,后卒,无嗣。次子不疑为恒山王,后卒。次子弘为襄城侯。次子朝为轵侯。武为壶关侯。
③ 汉文帝刘恒,谥号孝文帝,庙号太宗。生于公元前二○二年,汉高祖刘邦第五子,薄姬生,公元前一九五年封代王。吕后死,周勃等杀少帝吕产,迎恒公为帝,公元前一七九年壬戌岁登基。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并减轻刑罚;励行节约,兴修水利,加速农业生产,加强中央集权;驻军北方,增强边境防御。汉朝由此趋向安定繁荣。在位二十三年,卒于前一五七年,享年四十六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霸陵。妣窦氏。生四子:长子景帝启、次子武(梁孝王,后为梁王)、三子代王参、四子梁王揖,后谥梁怀王,无子。
④ 汉景帝刘启,谥号孝景帝。生于公元前一八八年,公元前一五六年乙酉岁登基。继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社会经济繁荣,国内殷富,府库充实;同时实行“削藩”,任周亚夫平“吴楚七国之乱”,集权中央,削弱诸侯王之力量;国泰民安,世称文帝与景帝统治时为“文景之治”。在位十六年,卒于公元前一四一年,享年四十八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阳陵,坐东向西。生十四子:河间王德、临江王阏(无子)、淮阳王馀、汝南王非、临江王荣(太子,后废,无嗣)、广川王彭祖、汉武帝彻(先封胶东王)、长沙王发、中山靖王胜、胶西王端、广川王越(子齐为广川王,后绝)、胶东王寄、清河王乘(无嗣)、常山王舜。
⑤ 汉武帝刘彻,谥号孝武帝。生于公元前一五六年,卒于公元前八七年。公元前一五○年立为太子,公元前一四○年辛丑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病故于出巡途中,享年六十九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茂陵。生六子:戾太子据、齐王闳、燕王旦、广陵王胥、昌邑哀王髆,少子汉昭帝弗陵。
⑥ 汉昭帝刘弗陵,婴儿号钩弋子,字不,号尧母门。谥号孝昭帝。生于公元前九四年,卒于公元前七四年。公元前八六年乙未岁,八岁时登基,武帝刘彻之少子,无嗣。公元前七七年,年满十八岁开始亲政。在位十三年,享年二十一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平陵。
⑦ 汉宣帝刘询,名病已,谥号孝宣帝。生于公元前九○年,卒于公元前四九年,汉武帝刘彻之曾孙(太子据,生三子:进(进,生一子:汉宣帝询)。据公因发动夺宫事败,三子同时遇害,刘询为祖母史家收养,居于民间。公元前七三年戊申岁,霍光等将其从民间迎回登基,在位二十五年,享年四十一岁。生五子:汉元帝奭、钦(淮阳王)、嚣(定陶王)、宇(东平王)、竞(中山哀王)。
⑻ 汉元帝刘奭,谥号孝元皇帝,庙号高宗。生于公元前七六年,公元前四八年癸酉岁登基。公元前三三年,王昭君出塞和蕃,嫁于匈奴呼韩单于。卒于公元前三三年,在位十六年,享年四十三岁。生三子:汉成帝骜、济阳王康(生一子:汉哀帝欣)、中山孝王兴(生一子:衎)。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渭陵。
⑼ 汉成帝刘骜,谥号孝成帝,庙号同宗。生于公元前五一年,卒于公元前七年,公元前三二年己丑岁登基,在位二十六年,享年四十五岁。葬于延陵。
⑽ 汉哀帝刘欣,谥号孝哀帝,生于公元前二六年,卒于公元前一年,汉元帝刘奭之庶孙,父为刘康,成帝养子。公元前二二年,刘康去世,年仅三岁的刘欣嗣立为王,公元前六年乙卯岁登基,在位六年,享年二十六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夷陵。
⑾ 汉平帝刘衎,小名箕子,谥号孝平皇帝,是汉元帝刘奭之孙,中山孝王兴之子。生于公元前九年,卒于公元五年十二月。公元前六年辛酉岁,九岁时登基,后被王莽在酒中下毒害死,在位五年,享年十四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康陵。
⑿ 更始帝刘玄,生于公元?,卒于公元二五年,汉景帝刘启之后裔,长沙王发之五世孙,公元二三年癸未岁二月登基。刘秀称帝后,废为淮阳王,后被赤眉军勒死,在位三年。
西汉王朝(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始于汉高祖刘邦,终于孺子婴,共12帝。
西汉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强盛的帝国。在西汉统治的近四百年的历史中,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的改革,使国力强盛、人民安乐,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在此期间,中国一直以世界强国的面目屹立于世界之林。
西汉王朝是我国历史上比较强盛的一个帝国之一,统治者把其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农业发展上,历代一直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故而汉王朝的政治一直比较稳定。在武帝年间,大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武帝采纳之,自此,儒教、儒学形成了汉朝以后中国历朝历代一贯遵从的治国方略。 由于政治经济的稳定,使得手工业、商业、人文艺术以及自然科学都得到长足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使得以冶金、纺织为主的西汉手工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以纺织为例,西汉已有接近成型的绣花机器,足以见得当时生产已有一部分脱离了单纯的手工劳作,使得生产率提高。手工业的发展促使商业繁荣起来,以长安为中心形成了许多商业城市,并通过丝绸之路开辟了与西亚诸国的外交与商贸等诸方面的交流。 在汉朝的人文艺术领域,出现了一位杰出的大史学家——司马迁。他以太史令之职,完成了我国第一部通史《史记》,这部著作被后人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另外,汉朝的艺术水平也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从近年来汉墓出土的一些文物看来,其做工之精细,工艺之考究,并不亚于今日。如四川广汉出土的执锄陶俑及广州出土的汉代木船模型都是做工精细,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西汉自高祖刘邦创建以来,使中国一度成为强盛、富饶的大帝国。因此,西汉王朝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中兴。
元前206年登基
元前195年去位
汉高祖(刘邦)8
出生:元前256年--去世:元前195年(在位11年)
汉高祖刘邦,字季,出身农民家庭,陈胜反秦起义,刘邦响应,自称“沛公”,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后又与项羽争天下,经4年,打败项羽。与前202年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刘邦在位12年,死于前195年,时年62岁。
元前195年登基
元前188年去位
惠帝(刘盈)
出生:元前211年--去世:元前188年(在位7年)
刘盈,刘邦的儿子,母吕后(雉)。刘盈为人软弱,吕后专权。在位8年,死于前188年,时年24岁。
元前188年登基
元前180年去位
吕后(吕雉)
出生:元前241年--去世:元前180年(在位8年)
吕后,姓吕名雉,刘邦妻子。她是刘邦定天下的得力助手。刘邦死后,惠帝立,吕后掌权,她手段残忍,野心勃勃。惠帝死后,她先后选立刘恭,刘弘为帝,自己掌握实权,又大封吕氏家族。她死于前180年,时年62岁。死后,吕氏家族就被陈平,周勃一网打尽
元前180年登基
元前157年去位
文帝(刘恒)8
出生:元前202年--去世:元前157年(在位23年)
文帝刘恒,刘邦第四子。前202年,吕后死,刘恒即位。即位后削弱诸侯势力,减轻农民赋税,重生产,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汉文帝还是一位十分节俭的皇帝,自己穿粗制丝绸,妃子衣不能拖地,建造的陵墓随葬品也只有陶器。死于前157年,时年46岁。
元前157年登基
元前141年去位
景帝(刘启)
出生:元前188年--去世:元前141年(在位16年)
景帝,文帝的儿子。即位后,平定吴楚七国叛乱,汉朝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大大加强。景帝继续推行减轻赋税和徭役,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形成历史上的“文景之治”。景帝死于前141年,时年48岁。
元前141年登基
元前87年去位
武帝(刘彻)8
出生:元前157年--去世:元前87年(在位54年)
武帝,景帝第九子。武帝在政治上继续加强中央集权,陆续夺去大批王,侯爵位。并与匈奴进行长期的战争,先后以卫青,霍去病为将,屡次大败匈奴。武帝时是西汉最强盛的时期。武帝死于前87年,时年71岁。
元前87年登基
元前74年去位
昭帝(刘弗陵)
出生:元前95年--去世:元前74年(在位13年)
昭帝刘弗陵,武帝幼子。昭帝多次下令减轻人民负担,对匈奴的关系处理也较得当。昭帝死于前74年,时年21岁。
元前74年登基
元前49年去位
宣帝(刘病已)
出生:元前91年--去世:元前49年(在位25年)
宣帝刘病已,一名询,汉武帝曾孙,祖父刘据,父刘进。昭帝无子,刘病已立。宣帝时,进一步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他多次下令减轻人民负担。史称“孝宣之治,信赏必罚,可谓中兴”。死于前49年,时年43岁。
元前49年登基
元前33年去位
元帝(刘奭)
出生:元前75年--去世:元前33年(在位16年)
元帝刘奭,宣帝子。即位后封王皇后一家五司马,侯十余,埋下外戚专权的祸根。元帝时有王昭君出使匈奴,但元帝时汉朝国力开始衰弱。元帝死于前33年,时年43岁。
元前33年登基
元前7年去位
成帝(刘骜)
出生:元前52年--去世:元前7年(在位26年)
成帝刘骜,元帝子。成帝时,汉王朝衰落,外戚专权,元帝终日与赵飞燕饮酒作乐,成帝死于前7年,时年46岁。
元前7年登基
元前1年去位
哀帝(刘欣)
出生:元前26年--去世:元前1年(在位6年)
哀帝刘欣,元帝的庶孙,成帝的侄子。哀帝时,社会矛盾尖锐化,但哀帝却只信鬼神天地,宠幸男宠董贤,造成王莽专权。哀帝死于前1年,时年26岁。
公元0年登基
公元5年去位
平帝(刘衎)
出生:元前9年--去世:公元5年(在位5年)
平帝刘衎,元帝庶孙,中山孝王刘兴子。即位时9岁。王莽掌权。公元5年,被王莽毒死。时年14岁。
公元6年登基
公元8年去位
孺子(刘婴)
出生:公元5年--去世:公元25年(在位2年)
孺子婴,宣帝的元孙,刘显的儿子。即位时才2岁。公元8年,王莽自立,公元25年,孺子婴被杀,时年21岁。
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帝王莽,西汉元帝王皇后的侄子。生于公元前45年。汉成帝时,王氏一家皆为侯,王莽善于钻营,逐渐把持朝政,公元9年,王莽自立为帝,国号“新”,史称“新朝”。年号为“始建国”。公元14年改元“天凤”,公元20年又改元“地皇”。
王莽称帝后,实行“改制”。但王莽的“托古改制”彻底失败了,不仅没有缓和社会矛盾,反而造成社会经济大混乱。终于激起了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公元23年,在昆阳,王莽军被更始帝大军打败。同年,赤眉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在位15年,死时68岁。
东汉王朝(公元25年-220年),始于光武帝刘秀,终于汉献帝刘协,共12帝。东汉王朝中后期,完全被宦官,外戚交替掌握。造成社会动荡,政权不稳。最终分裂亡国。
公元25年,刘秀在绿林军的协助下,以武力击败了篡位的王莽,夺得帝位。刘秀建都洛阳,年号建武,是为汉光武帝。 建武二年,光武帝下令整顿吏治,设尚书六人分掌国家大事,以近一步削弱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权限;清查土地,使人民生活逐步稳定下来。 到公元一世纪中叶,经过光武帝、明帝(58—76年在位)、章帝(76—89年在位)三代的治理,东汉王朝已经逐渐恢复了往日汉朝的强盛,这一时期被后人称之为“光武中兴”。但是后来由于皇帝年纪小,形成东汉王朝后期的宦官与外戚专权的格局。
公元220年,曹操次子曹丕逼迫献帝让位,东汉王朝宣布灭亡,继之而来的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长期分裂的时期——三国时期。
在东汉前期,政权进一步加强与地方势力的融和,使国家趋于稳定,在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都超过了西汉的水平。公元105年,蔡伦在前人的基础上改造了纸张的制造技术,使我国的文字记录方式脱离了使用竹简的时代。东汉对后世的另外一项贡献是制陶业的发展,把一些以前为豪门贵族专有的用品带入了寻常百姓家。
在自然科学方面,张衡则以高超的工艺制造了“浑天仪”、“地动仪”等科学仪器,制造这些仪器的原理至尽仍被广泛使用。另外,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是有记载以来第一位利用麻醉技术对病人进行手术治疗的外科医生。 到东汉时期,书法、绘画已不单纯作为文字图形符号使用,它们的艺术地位逐渐显露出来,虽然今日东汉流传下来的艺术品数量不多,但从其中依然能窥得汉文化的风貌。
公元25年登基
公元57年去位
光武帝(刘秀)8
出生:元前6年--去世:公元57年(在位32年)
光武帝,姓刘名秀,字文叔。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参加绿林起义军后,在昆阳以少胜多,打败王莽军。25年刘秀称帝。死于公元57年,时年64岁。
公元57年登基
公元75年去位
明帝(刘庄)
出生:公元28年--去世:公元75年(在位18年)
明帝,刘秀的第四子。明帝在位时,吏治比较严明,赋税比较少,人民生活安定。死于75年,时年48岁。明帝时在洛阳建白马寺,这是佛教传入我国建立的第一个佛寺,至今仍存.
公元75年登基
公元88年去位
章帝(刘炟)
出生:公元58年--去世:公元88年(在位13年)
章帝,明帝第五子。章帝“好儒术”,并且实行与民修养的政策,人口增长.在位时有班超出师西域。章帝还是一位书法家,尤善草书,后世称“章草”。死于88年,时年31岁。
公元88年登基
公元105年去位
和帝(刘肇)
出生:公元79年--去世:公元105年(在位17年)
和帝刘肇,章帝第四子,即位时才10岁,由窦太后临朝称制,外戚窦宪掌实权。后杀窦宪掌权。在位18年,死于105年。时年27岁。
公元105年登基
公元106年去位
殇帝(刘隆)
出生:公元105年--去世:公元106年(在位1年)
殇帝,和帝的小儿子,即位时刚满月,在位8个月死。
公元106年登基
公元125年去位
安帝(刘祜)
出生:公元94年--去世:公元125年(在位19年)
安帝刘祜,章帝孙,父清河孝王刘庆,即位时才13岁,邓太后掌权。太后死后掌权。安帝时政治黑暗,社会矛盾尖锐。死于125年,时年32岁。
公元125年登基
公元144年去位
顺帝(刘保)
出生:公元114年--去世:公元144年(在位19年)
顺帝刘保,安帝的儿子。顺帝是由宦官扶持上台的,朝政为宦官把持。政治日益腐败。他下令宦官可以养子,世袭封爵.后来宦官与外戚相互勾结,政治更加腐败.顺帝死于144年,时年30岁。
公元144年登基
公元145年去位
冲帝(刘炳)
出生:公元143年--去世:公元145年(在位1年)
冲帝刘炳,顺帝的儿子,在位半年死,时年才3岁。
公元145年登基
公元146年去位
质帝(刘缵)
出生:公元138年--去世:公元146年(在位1年)
质帝刘缵,章帝的曾孙,渤海孝王刘鸿的儿子。即位时8岁,却颇伶俐。说大将军梁翼为“跋扈将军”,被梁翼毒死。时年9岁。
公元146年登基
公元167年去位
桓帝(刘志)
出生:公元132年--去世:公元167年(在位21年)
桓帝刘志,章帝的曾孙。蠡吾侯刘异的儿子。桓帝即位时15岁,外戚掌权。后他依靠宦官诛杀外戚梁翼,此后又宦官专政。桓帝死于167年,时年36岁。
公元168年登基
公元189年去位
灵帝(刘宏)
出生:公元156年--去世:公元189年(在位21年)
灵帝刘宏,章帝玄孙,桓帝死无子,刘宏即位。灵帝朝一团污气,宦官把持朝政,称“十常侍”。灵帝常说:「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灵帝之世,民不聊生,买卖官爵,横征暴敛,社会矛盾激化,终于于184年,爆发了黄巾大起义。灵帝死于189年,时年33岁。
公元189年登基
公元220年去位
献帝(刘协)
出生:公元181年--去世:公元234年(在位31年)
献帝刘协,灵帝的儿子,即位时9岁,董卓专权,后曹操迎献帝于许昌。220年,曹操死,曹丕自立为帝,建立魏国,汉亡,刘协被贬为山阳公,死于234年,时年54岁。
⑤ 钱鼎的化解纷争 渭南遇难
西安光复后,钱鼎因连续几日无暇休息和饮食不能正常,精神已疲惫不堪。当别人劝他必须注意饮食和休息时,他说到,在这攘夺仇杀、人欲横流的时候,如果不速遏止,前途真是不堪设想。而围绕军政府的人员安排,同盟会、哥老会双方闹得险为分裂。当时,同盟会除钱鼎组建的一支300人的学生部队外,没有自己组建的完整部队。而哥老会的各级“舵把子”,几乎都掌握着数目不同的部队,新军原有的组织建制已荡然无存,全部瓦解,军事实力和军事指挥权自然在哥老会手里。
10月25日(九月初四),张风翙、钱鼎、张钫、张宝麟、张云山、马玉贵、吴世昌、刘世杰、马福祥等各起义将领10多人在军装局会议室,商议组建政府机构,定起义诸人名位。在推举大统领时,张凤翙表示:愿辞却临时大统领职务。钱鼎立即起身说:“我们起义,很快就能成功,张大统领指挥有方,功劳最大。现在西安虽然平静,但豫、甘两省清军势力强大,前途如何,未敢逆料,我恳请大统领再勿谦辞,准备迎敌,以尽全功。”马玉贵、吴世昌等坚决挽留,大家表示一致拥护。接着推举副大统领,张建有、刘刚才、吴世昌等提议钱鼎担任。
此时,钱鼎已注意到各种起义势力在起义诸人名位安排上的意见分歧。他始终认为,哥老会是同盟会的朋友,是一支可以团结的基本力量,这个组织的缺点是可以在革命过程中逐步引导克服的。考虑到起义中哥老会起到了主力作用,战功卓著,钱鼎认为哥老会方面应安排一位副大统领。虽然,张云山在前一年底开了山堂,吸收了不少哥弟,有一定势力,但他在哥老会中的地位并不高;而万炳南在新军和巡防营哥老会中的地位最高,如能让万炳南当副大统领,再把张云山、马玉贵等做适当安排,有利于团结起义各方,问题也就解决了。于是,钱鼎从大局出发,当场表示不担任副大统领之职,并推举万炳南为副统领。但同盟会的一些党人,向来认为哥老会的人没有文化,知识浅陋,讲不出革命道理,更害怕哥老会势力膨胀。因此由利用转向排斥,对安排哥老会首领重要名位问题寸步不让,对钱鼎提议万炳南为副统领表示不满。张凤翙一言不发就走了。钱鼎的提议未获通过。
10月26日(九月初五),双方复会于督练公所,万炳南愿自为大统领。但是,又有人举马玉贵为兵马元帅,也有人提出某人任某都督,张云山更是另树起“洪汉军”大旗,把“洪”字冠在前面,表示革命成功是他们帮会的力量,与“复汉军”对树。双方意见岐纷,矛盾尖锐。商谈再次无果,新政府陷于“难产”。
看到双方不顾大局的表现,钱鼎又愤慨又着急。就与郭希仁分别耐心地与张凤翙沟通意见,与各方日夜会商,苦心排解,终于拟出一个协商一致的安排名单:张风翙为大统领,钱鼎、万炳南为副大统领,张云山为兵马都督,马玉贵为粮饷都督,刘世杰为军令都督,同盟会各党人负责政务工作。这样的安排,军政府的军事实力基本掌握在哥老会手里,同盟会方面在政治、财政上居主导地位,但哥老会也有很大发言权。哥老会与同盟会才意见消释,风波平息。革命军内部始稳定下来。
10月27日,陕西“秦陇复汉军政府”正式成立,张风翙为大统领,钱鼎(兼任学生军总队长)和万炳南为副统领。同盟会陕西分会会长郭希仁自起义的第一天晚上,即到起义指挥部撰拟文告;起义的第二天起,同盟会陕西分会在西安的会员及社会各界人员,又陆续来到起义指挥部分别担任一些工作。军政府成立后,这些人分别任总务府、民政、军政、财政、教育、外交、实业、司法、交通等一府八部正副部长。11月22日,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发了“中华民国政府秦省都督印”;12月9日,军政府改秦陇复汉军政府大统领为中华民国政府秦军政府大都督。
陕西“秦陇复汉军政府”成立后,陕西周边河南、山西、甘肃等省还在清朝统治之下,组织应对东、西两路清军的反扑为军政府的第一要务。但是,革命军各重要首领却整天纠缠在当前的繁复的事务圈子里,内部很乱,军令也未能统一。钱鼎看到这种情势,非常着急。早在军政府成立前,就主动向张凤翙建议:“潼关是陕东门户,亟应派员领兵布置,以防清军派人来袭,这是当前最关重要的事。如果派出无人,我愿前往。”张凤翙接受了钱鼎的建议,并派钱鼎担负督师东线、守卫潼关的重任。而此时,钱鼎在起义时所统领的一标二营官兵,已渐次被哥老会方面的实力派吸收过去,只剩下随身的几个勤务兵。在无足恃兵力东进情况下,只好几次催促军政府拨兵。在钱鼎的催促下,军政府才把复汉军第一标划归他指挥,并限令即日动身。一标统带刘刚才平时与钱鼎也较接近,但此时已受形势急骤变化的激荡。因此对钱说:“副大统领可带一、二两营从东大路进发,我当带第三营靠秦岭取南路,到潼关会齐。”其实,一、二两营管带张建有、李长胜并不完全听从刘刚才的指挥,所以刘是顺水推舟,交钱鼎去带领。而钱鼎却不了解这些情况,只积极准备依靠这支武装力量东出御敌。初七日下午,刘刚才将一标三营部队开往商洛,一、二两营队伍却迟迟未发。忠于革命、急于东进而不知处境困难的钱鼎,不得已,就先启行至东关,暂驻骡马店内等候一、二两营队伍,计划九月初七日下午出发。此时,钱鼎仅带着从陆军中学选调的28名学生军和自己的勤务兵共计33人,及从陆军中学收来的部分枪枝和领到得弹药辎重等。行前,钱鼎到军政府辞别,含泪告别送出大门的郭希仁。
10月29日(九月初八)早晨,一、二营队伍仍没有开动的迹象。迫于无奈,钱鼎等33人只好押着辎重车辆离西安先去临潼等候,再继续东进。 10月29日(九月初八)下午,钱鼎等到达临潼。这时,曹印侯已光复县城。俩人相见,谈得非常契合。钱鼎劝印侯广募临、渭健儿,加以训练,共为革命尽力。印侯认为,募兵不难,最急需的还是饷糈。那时,正是夏征季节,渭南是一个富庶大县,必有现款,遂建议钱鼎以副大统领名义,派陆军中学学生张世瑗前往渭南提款,钱鼎大为赞同,令世瑗率民团团丁数人到渭南交涉提款。
当时,渭南尚未反正,县官杨调元闻听西安光复后,即令本县武进士韩映堃赶办民团,企图抗拒革命军。韩本是渭南一大恶霸,借机企图通过巩固清朝封建统治以扩张自己的权益,就延揽渭北著名“刀客”严纪鹏(白翎子)和他的随从,以民团名义守卫县城。世瑗到渭南后,经过交涉,才得进城。张世瑗入城见了杨调元,杨表示服从军政府,并答应交出地丁银9000两,当日先交出3000两。张世瑗就着随来的团丁将3000两银子分装麻袋送回临潼。但张却没有深入了解渭南政情的实况,尤其对杨、韩等的政治阴谋毫无警惕,轻信杨调元的表面言辞,竟向钱鼎报告渭南当局归顺,请速前进。
实际上,渭南当局对张提款,心中不平,一方面勉付3000银两,佯表归顺,另一方面却秘密派人往临潼探听究竟,再定对策。韩映堃在得到密探回报钱鼎只带着二、三十名学生和一些辎重,并无重兵的情报后,就鼓动严纪鹏与钱鼎对抗。并献计先逮捕张世瑗,等钱鼎到渭,一网打尽,劫夺全部军火、银两和物资。严纪鹏便管押了张世瑗,又布置埋伏。杨调元闻讯,深怕事态闹大,于己不利,曾劝韩、严勿动,可是杨的意见未被接受,这就使他忧惧重重,竟投井自尽。韩映堃就趁势火上泼油,借口“洋学生”逼死县官,极力煽动县城各方人士,加剧对省上派员的敌视。而钱鼎在临潼仅根据张世瑗的报告,及渭南能交出银两,就轻信渭南已归顺,对韩映堃的阴谋和公开的敌对行动却毫无所知。
11月1日(九月十一)清晨,钱鼎一行即东行,并在下午到达渭南西关。韩、严二人佯装恭顺,出城迎接,果然见钱鼎并没有带来大队人马,只有二、三十名人员和十几部车辆,因此就下定了劫夺的毒计。钱鼎到县衙,才知县官已死,即着人买棺殓埋。当他正拟约城乡士绅妥谋地方善后之事,忽听外面人声嘈杂,秩序紊乱。此时,“民团”团丁、“刀客”和被韩等煽动起来不明真象的群众,已把张世瑗剖腹剜心,并砍杀了看守车辆的学生,辎重、枪弹、银两全被劫夺。千百群众和民团“刀客”直冲县衙而来。他们以土枪向内轰击,钱部学生伏地抗击,中者数十人,匪不能进。韩又指挥“民团”、“刀客”缘屋侧攻,刀矛并用,上下夹击,喊杀之声,震动屋瓦。在寡不敌众,弹尽援绝,学生军相继战死的情势下。钱鼎见事已无能为力,乃将所带军装机纽均击坏,投银鞘于井中,立即偕族弟钱光涛(学名国宝)从县衙后翻墙逃出,从北城墙跳下,不料陷泥淖中。光涛体格强键,越过护城壕逃脱;钱鼎却因起义10多天来,无暇休息,饮食不能正常,已精疲力竭不能行,遂为追来的乱众杀害。与钱鼎同日遇难共有28人。
第二天,钱国宝逃回西安,向军政府报告了渭南事变经过。学生军中有贾俊修也幸免于难逃回西安。而此时的渭南县城街道上一片凄凉景象,群众极少。寂无一人的县署大堂口横陈着几十具学生军血淋淋的尸体,有全身鳞伤者,有头脸模糊者,有缺手短脚,有者肚破肠出。策划事变的严纪鹏,后到省求处,被军政府严加申诫,准其带罪随王荣镇到潼关御敌,立功自赎;韩眏坤后在张钫到渭南后,就地枪毙。
越三日,钱鼎遗体运回省城,暂厝东关八仙庵,闻者悲愤,吊者塞途,罔不坠泪,莫不哀之。陕西省军政府在八仙庵举行了万人公祭,张凤翙、曹建安、刘伯民、党自新诸起义将领往祭凭吊,时都督张凤翙以副统领之礼请恤入祀“忠义祠”。
钱鼎牺牲后,居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淡村的钱氏二房族人(钱鼎为居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的钱氏四房人),将其安葬于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淡村镇淡村村。现钱鼎墓为庄稼地中的一座近30平方米的大土丘,土丘上生长着一棵椿树。逢年节日,钱氏族人都予以祭奠。
⑥ 巡回法庭是哪级法院设计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设在陕西省省会西安市,是最高人民法院派出的常设审判机关,主要审理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5省区范围内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于2016年12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巡回法庭受理的案件在最高人民法院办案信息系统统一编号立案,统一纳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信息综合管理平台进行管理,作出的判决、裁定和决定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和决定,代表最高人民法院,盖最高人民法院印章。
中文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
巡回区域
西北地区
法庭驻地
陕西省西安市
审级层次
最高
管辖省区
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
更多
设立背景
2016年11月1日,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维护司法公正,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批准最高人民法院在第一、第二巡回法庭的基础上,增设四个巡回法庭,这一决策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工作的重视和肯定[1]。
依据十八届四中全会“设立巡回法庭,审理跨行政区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的要求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巡回法庭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巡回法庭主要负责审理巡回区内应当由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一审、二审、申请再审的民商事案件、行政诉讼案件,刑事申诉案件,以及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和司法协助案件等。
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是推动国家审判机关重心下移,防止司法干预,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举措,被社会誉为“家门口的最高人民法院”[2]。
管辖区域
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设立在陕西省西安市,管辖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5省区有关案件。
职责机制
一是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庭,全面加强巡回法庭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
二是要坚持公正司法、司法为民,做好开庭审案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是坚持司法改革,充分发挥巡回法庭改革试验田和排头兵作用;
四是坚持司法公开、信息化驱动,加强与巡回区社会各界的沟通交流。
队伍建设
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庭长由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二级大法官张述元担任。
包括庭长、副庭长在内的12名主审法官平均年龄47岁,全部具有研究生学历,其中,博士学位6人,硕士学位的6人。每位主审法官配备1名法官助理、1名书记员,组成高质量审判团队[3]。
同时,从最高人民法院院本部审判业务部门和综合行政部门择优选派综合办公室人员和诉讼服务中心人员,配齐配强司法行政团队,做好审判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