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劳资纠纷调研报告

劳资纠纷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2-07-11 14:07:46

A. 怎样做好预防和化解劳资纠纷工作

促进地区劳动关系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案例背景
去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实体经济受到冲击,因企业经营不景气、关门停产、老板逃匿而引发的群体性劳资纠纷较之以往更为频发。据统计,去年本区共发生群体性劳资纠纷突发事件25件、涉及劳动者1800多人次。针对这一情况,今年初,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本区特点,注重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会同区相关职能部门和街镇,通过建立预防和化解劳资纠纷长效机制,着力应对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引发的劳资纠纷,较好地维护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进一步促进了本区劳动关系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工作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目标,按照预防在先、注重化解的原则,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群体性劳资纠纷;按照区委、区政府属地化管理原则,积极协调企业所在地政府,做好群体性劳资纠纷的预防化解工作;按照条块结合原则,积极协调区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责、密切配合,形成预防和化解群体性劳资纠纷的工作合力,促进地区劳动关系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保障措施
建立预防和化解劳资纠纷的“五个机制”:
第一,预警机制。一是建立“群体性劳资纠纷周排摸报告”制度。周排摸报告制由各街镇劳动保障监察协管队负责实施,每周重点排摸并上报存在欠薪隐患企业的用工情况,如有突发事件则及时上报相关情况。另外,针对区域内停产关闭和租赁型企业易引发群体性突发劳资纠纷事件的特点,分别建立了“每月新增、关闭、停产企业情况统计上报制”和“全区租赁型企业信息台帐统计上报制”。二是实施“两网”监督预警。充分发挥各街镇劳动监察协管员日常监督作用,及时采集和维护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构建责任明确、跟踪及时的网格化预警和管理网络。在网格化监察的基础上,建立用人单位用工信息数据库,实现管理信息化、执法规范化、监管一体化,提高监察执法效能。三是建立“欠薪执行情况预警通报”制度。对于未按规定限期整改的欠薪企业,及时收集和分析汇总相关情况上报区政法委等相关部门,并通报所在街镇政府,从而引起有关部门和街镇政府的高度关注,有效形成处置欠薪工作的合力。
第二,监管机制。一是落实属地化管理责任。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属地化管理要求,注重协调配合各街镇、工业园区加强对引进的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租赁型企业的把关和引进后的日常监管工作,建立引进和监管的有效联动机制。二是实施分类监管。按照《宝山区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管理暂行办法》,在对区内企业进行调查摸底和分类梳理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区内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档案。根据企业守法诚信情况,实施分类监管:对诚信企业(A类)以服务指导为主,对较诚信企业(B类)以日常监察为主,对失信企业(C类)以重点监管定期监察为主,有效提升劳动保障的监管效能。三是实施对重点地区和重点单位跟踪和回访监管。注重结合日常监察情况,及时了解跟踪重点地区和重点单位的相关情况,指导帮助用人单位规范劳动用工行为,推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第三,沟通调解机制。一是深化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注重正确把握服务企业和劳动维权的关系,积极宣传和引导劳资双方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二是建立劳动保障监察联系人制度。组织大队监察员与区内各工业园区(开发区)建立劳动保障监察联系人制度,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联系,强化对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力度。三是积极搭建劳资双方沟通调解平台。注重协调发挥工会组织团结职工、凝聚人心、促进稳定的作用和优势,搭建劳资双方沟通平台,积极引导劳资双方采取合法有效的途径与手段表达利益诉求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第四,援助机制。一是充分发挥法律援助作用。在各街镇劳动保障协管队设立劳资纠纷调解援助点,进行相关的法律咨询和援助,帮助劳动者维护合法权益。二是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的“绿色通道”。注重协调发挥劳动争议仲裁院和外地劳动力调解委员会的调解职能,及时开辟“绿色通道”,快速受理和调解劳资纠纷。对于不符合欠薪保障基金支付条件的,及时帮助职工依法通过法律渠道予以追讨,以有效应对相关突发性、群体性的特殊欠薪事件,及时化解欠薪矛盾。三是落实欠薪保障垫付救助。对符合欠薪保障基金支付条件的群体性劳资纠纷欠薪案件,在快速查明欠薪事实的基础上,及时指导劳动者按本市欠薪垫付有关规定提出欠薪垫付申请,并积极筹措资金实施先行支付。
第五,应急联动机制。一是强化劳动监察的快速反应职能。建立健全劳动保障监察内部值班制,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365天监察无休日”制度,同时制定完善劳动监察执法工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快速处置通道,做到在第一时间到场,快速响应、快速介入、快速处置。二是形成应急联动工作合力。一旦发生劳资纠纷群体性矛盾,在区预防和化解群体性劳资纠纷工作应急领导小组的指导和协调下,注重积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劳资纠纷得到有效控制和化解。
取得成效
通过建立预防和化解劳资纠纷长效机制以来,今年全区群体性劳资纠纷突发案件数量与去年同比下降了24%;举报投诉受理案件下降了42.9%;补签劳动合同的人数下降了86.1%;追发加班工资的人数和金额分别下降了75.6%和82%;追缴综合保险费的人数和金额分别下降了61.5%和61.1%。同时,区内诚信企业(A类)同比上升了5.86%,失信企业(C类)同比下降了0.98%。
一年来,宝山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通过以上各项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有效地提升了劳动保障的预警和监管效能,实现了劳动监察工作由事后监察向事前预防的转变,形成了处理劳资纠纷的工作合力,推进了本地区劳动关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B. 突发劳资纠纷,总工如何正确处理

1情况紧急,1h内必须解决
事件发生后,先通知项目经理,并调查事件发生原因,及时反馈事件信息。同时应通知指定该分包商的业主、总部高管及工程指挥部,将事件情况的来龙去脉以及最新进展反馈给各方,以便及时处理。若发生工人罢工、静坐或滋事的情况,应上报相关部门进行备案。
2应急处理,原则和措施不能忘
(1)遇到突发事件应启动预案,通知相关责任人要以处置重大紧急情况为首要任务,决不能推诿拖延,指挥好各部门间、各单位间的工作,使其能协调配合,共同做好应急工作。
(2)获悉事件发生后,10分钟内必须通知到项目经理及相关部门,报告内容包括:发生事件的单位、人数、性质、事件、地点、原因、经过、社会反映及其他已掌握情况。
(3)处理劳资纠纷事件,一定要注意运用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开展耐心细致的宣传解释和思想政治工作,公正处理、妥善解决工人提出的实际问题和合理要求,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疏导工人返回工作岗位,尽快恢复生产、稳定秩序。
(4)对协商解决不成而可能发生的暴力破坏活动,决不能忍让,应及时通知公安部门,依法采取防范措施,控制事态恶化和扩大。
(5)积极解决劳资纠纷后续工作,及时表态,将调查结果透明化、及时安抚受害工人,并予以补偿,控制并稳定现场局面,妥善应对可能发生的不利情况。

C. 和国际贸易专业有关的调研报告题目,急求!!

这是我们专业去年的毕业论题:

金砖四国”国际贸易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珠海涉外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三星品牌的海外拓展策略及其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试论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广东省X产品的影响
从东莞X出口企业的发展探讨出口企业发展模式
信用证软条款分析及风险防范
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研究——基于富士康和伟创力的比较研究
我国外贸企业应对反倾销的战略思考
中国外贸企业利用LSI法避免外汇风险的利弊研究
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中国银行业应对外资银行进入的策略分析
我国对外劳务输出中的劳资纠纷问题及对策研究
食品安全问题对我国蔬菜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珠海服务外包的产业选择及可行性分析
如何将珠海市打造成为珠江口西岸地区的国际采购服务中心?
我国自行车出口企业面临的形势与对策研究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外资利用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国外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扶持政策及其启示
人民币国际化战略选择的思考
对我国外汇储备及其投资管理的思考
从美国金融霸权的基础看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中美贸易关系问题研究
国际贸易融资欺诈风险的防范
国际金融业并购研究
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论我国外汇市场的完善和发展
CEPA对广东经贸发展的影响分析
金融危机下珠海外向型企业的发展与对策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关键因素分析
反倾销中的贸易转向问题研究
中药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论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
大宗商品信用证变相融资研究
广东省(或珠海市)金融后台服务外包(BPO)的发展前景
2010年人民币汇率趋势预测分析
XX公司外贸出口品牌战略的实施与研究
XX 纺织品服装企业开拓欧洲市场研究
中韩造船业发展模式比较分析
韩国电视剧进入中国市场的营销模式分析及启示
论出口信用保险
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贸易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国外技术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FDI对XX市就业的影响与对策
农产品“农药残留物”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危害与对策
新形势下跨国并购的新特点和发展趋势探讨
我国贸易顺差问题研究
影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因素分析
我国商品出口“打包通关”问题研究
关于加快发展我国国际快递业的初步探讨
佛山陶瓷产品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的对策研究
国外消费信贷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信用评级业务的借鉴研究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大国贸易政策博弈与国际金融危机解救得失问题探讨
大陆与香港、台湾地区的金融合作战略研究
珠海外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国经济与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中国内地与港澳货币一体化问题研究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滞后的原因及对策
CEPA对广东省物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珠(珠海)澳(澳门)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探讨
东莞地区玩具出口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优化东莞地区出口商品结构的对策研究
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及应对策略研究
某省(市)发展国际旅游业问题研究
跨境货币互换在短期融资中的应用
资产证券化在银行保理业务中的应用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分析
XX地区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研究
食品出口中的食品安全问题研究
中印两国对外贸易战略比较研究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对策
2009年中国X行业遭遇反倾销调查情况分析
保理融资方式辨析
粤港澳物流业竞争与合作的博弈分析
广东家具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工业陶瓷出口遭遇反倾销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FDI提高中国汽车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中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SA8000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与对策
XX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战略选择问题研究
中外贸易摩擦的新动向及应对策略
中国当前高额外汇储备效应分析
国际零售服务贸易的发展与我国对策
我国制鞋企业全球化经营面对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钢铁产业的海外原料战略问题研究
武汉外向型经济在“中部崛起”中的作用和对策研究
我国石油行业跨国并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外商业银行贷款风险防范机制比较研究
廉租房融资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发展及其对我国信用制度建设的启示
从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前提条件看我国资本项目开放改革
亚洲“10+3”战略合作的金融思考
流动性过剩与我国外贸发展战略的转变
外商直接投资对广东省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分析
大国经济与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问题
国际金融体系重建问题研究
我国国际收支的特点及问题研究
金融危机后**(行业)进出口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对策和方法研究
CEPA与广东旅游业的发展
珠海外来加工产业效益分析
我国进口反倾销现状分析
反倾销中公共利益问题研究
我国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电子商务在国际支付(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与存在的问题
汇率变动与广东进出口贸易变动的实证分析
企业从事进出口贸易时规避外汇风险的策略分析
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策略分析
特保案对xx轮胎企业出口的影响研究
培育xx地区服务外包市场的对策研究

D. 劳资谈判的劳资谈判案例

近年来,荷兰的就业形势要好于大多数欧盟成员国。据经合组织的统计, 1997年荷兰的失业率不到7%,大大低于欧盟15国的平均水平。现任的荷兰联合政府在1994年上台执政时,提出要在1998年任期届满时创造 350000个就业岗位的宏观目标早在1997年已经实现。这一奇迹正是其劳动市场改革带来的成果。荷兰出现较好的劳动市场形势取决于下列几大因素:第一,有利于就业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第二,中央政府、雇主代表和工会代表三方互相配合和积极参与的工资协商制度;第三,采取的一系列被动和主动的劳动市场政策;第四,对劳动市场政策的适时调整和改革。
荷兰独特的工资协商制度对创造令人瞩目的劳动力市场形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荷兰雇员的工资是由中央政府、全国一级的雇主组织代表和工会代表三方通过协商、签署集体协定来决定的。在遵守劳动条件法、工作时间法、同工同酬法、最低工资和最少假日补贴法的原则基础上,集体协定在决定工资、工作时间和其他具体的就业事项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荷兰,75%的劳动力受集体协定的约束。近30年来,工资是按照1968年颁布工资决定法来确定的。当在某些国家利益需要优先加以考虑时,荷兰社会事务和就业部会颁布一些临时工资法,一般说来,这些临时工资法必须与其他的法规如价格法等同期执行,临时工资法对所有的工人具有相同的约束性。
荷兰三方组织有关工资的谈判一般以一年为一个周期。每年的入秋时节,中央政府、全国一级的雇主组织代表和工会代表开始对下一年的工资增长幅度进行谈判。
工资水平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提交的下一个年度的社会经济政策备忘录和宏观经济调查报告。这些文件对雇主组织和工会代表了解当年和下一年国家经济形势,提出并确定合理的工资水平起到了很大的参考价值。
工资谈判充分体现了公平、协商和集中的原则。先由全国一级的雇主组织和工会的代表通过谈判就下一年度工资水平和其他的就业细则达成协议。然后,他们的决定将被写入中央协定中。中央协定通常对就业细则提出一系列建议,作为行业和公司层面上进行谈判的基本框架。
主要的雇主组织和工会代表在工资的谈判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但政府也介入其中,并对工资谈判产生应有的影响。政府的作用是与全国一级的雇主组织和工会保持不断的沟通、协调和磋商;在雇主组织和工会意见不一致,不能达成中央协定的情况下,政府可以依据工资法干预工资的决定。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政府对工资决定通常起到一定的干预作用;从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雇主组织和工会相互协调的能力加强,政府对工资决定的干预程度明显减弱,只是偶尔对工资谈判提出一些参考性的建议。
正式的谈判在中央一级的协商结束之后才开始。通常,在行业和公司层面上的谈判以工会提出一系列的要求拉开序幕。雇主们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对工会的要求作出反应,此时谈判才进入正式阶段。来自雇主组织和工会两方的代表进行协商并试图就各种问题达成协议。第一轮谈判多少带有一些试探的性质,紧接着是对各种要求进行讨价还价。谈判的中心通常是对工会的各种要求进行预期代价的估算。在决策阶段,雇主们决定哪些要求他们可以满足,而哪些要求他们不能接受。在荷兰,大多数的集体协定都从充分协商而不是通过罢工来达成的。
这种通过充分协商决定工资水平的机制,使荷兰罢工次数及其损失的工作日相比欧盟其他成员国要少得多。在1985至1994年期间,平均每年劳资纠纷为28起,牵涉到的雇员人数为23500人,损失工作日约7000个。
自威斯纳协定签署后,荷兰工资谈判的重点就是抑制工资的快速增长。在 1970-1983年期间荷兰的年均工资的增长率为9%。威斯纳协定签订后,工资增长的速度开始放慢,1984-1996年,工资的平均增长率仅为2%,实际工资的增长还要缓慢,甚至要比欧盟国家在1984-1996年期间的平均1%的工资增幅还要低。
许多荷兰经济学家将工资的低幅增长看成是荷兰出现可喜就业形势的一个主要原因。如果将 1973-1982年和威斯纳协定签订后的那段时期相比,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两个时期内来自外部的需求基本相似,而实际的年均劳动成本增长幅度却从 1973-1982年的3.8%下降到了1983-1996年的0.8%,雇员的人数和工作时间都在上升,生产的增长呈加速趋势,从原来的1.9上升到 3.0%。 一般来说香港大部分的劳工,并不属于任何工会,因此在与雇主谈判工资时经常个别进行。由于香港经济,几十年来不断转型,所以工会并未受到广泛欢迎。但近来由于失业率高,很多雇员“被逼”减薪,于是有人提出,若雇员能够以某种形式联合起来,集体与雇主谈判争取权益,就像西欧国家的工会那样。这个说法不无道理,但我们不妨看看数据。根据塔柏叠尼(Guido Tabellini)教授的研究,“集体议价能力”较高的西欧,劳工税项(包括因为设立失业救济而向雇主额外多收的税项)与失业率的关系非常明显,但在其他国家则不然。原因很简单,因为集体议价能力愈高,便容易将劳工税项转嫁到雇主身上,而雇主对于各种转变也就很敏感,税项轻微的上升,即大大减低雇用员工数目,戚布朗沙(O.J.Blanchard)的研究发现,劳工在整体经济所分享到的成果在西欧不断下跌,而其他国家却没有类似现象。这正好表明,雇员手上的“武器”愈多,愈容易吓怕雇主,而雇主只好增加自动机器的使用,以替代劳工。从而使劳工所得比重因此下降。此外,雇主亦倾向于购买易于操作的机器,以便在罢工时容易找到替换,长此以往,其效果竞导致劳工的“专业性” 下降,因为法例改变了较多被采用的机型类型。

E. 劳资矛盾这里帮助调解吗

近年来,劳动者为维护自身劳动权益而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农民工为追讨工钱而引发的“攀高跳楼”、堵塞交通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近几年来,我市政府信访局受理的劳资纠纷方面的信访数量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因劳资纠纷引发的信访占全市信访总量的40%以上。象这一类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因履行劳动义务和实现劳动权利而产生的劳资纠纷成为容易引发重大社会矛盾的,而且是比较普遍的社会问题,为各级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本文对近几年来我市劳资纠纷的类型、特点、成因及其对策进行了调研和探讨。
一、劳资纠纷发生原因的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化,我国经济体制结构已经基本实现了由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多元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转型,由此导致了属于社会基本关系之一的劳动关系也随之发生了显著变化,劳动关系双方主体之间由行政性特点转变为利益化、市场化的特点,特别是在国有企业改制重组、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迅速发展、大量外来农民工队伍流转等因素的影响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不断发生,劳资纠纷呈持续上升趋势。
1、劳动关系利益化。这是劳资纠纷形成的根本原因。在市场经济作用下,企业追求最大化利润,而劳动者则追求最大劳动报酬福利。劳资双方在利益方面如果不能构成和谐共赢,则会形成了利益冲突,造成劳动关系不稳定。
2、企业管理不规范。这是劳资纠纷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是规章制度不规范。企业没有依照劳动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自身的内部规章制度,造成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的随意性和无序性,容易导致劳动者权益受侵犯而发生纠纷。二是劳动合同不规范。劳动合同是明确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权利和义务关系的书面凭证,一些企业法律观念淡薄,采取不签订、拖延签订劳动合同,或者签订“霸王合同”等方式,模糊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容易导致劳动者权益受侵犯而发生纠纷。三是国有企业改革操作不规范。在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工作全面推进过程中,一些企业不能严格执行法规和政策,宣传不到位、操作不规范、保障不到位,不断引发集体上访。
3、劳动者地位弱势。我国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劳资双方力量对比明显不平衡,造成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因此,企业不用担心劳动力资源枯竭,往往轻视或者损害劳动者权益。而劳动者尤其是外来劳动力,法律意识不强,就业思维陈旧,为了就业而对企业侵犯自己权益的行为“忍辱负重”。
4、劳动行政监管力量薄弱。劳动行政监察是政府运用行政职权对劳动关系进行调整规范的重要手段,也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立法滞后,劳动行政部门的行政执法权力比较薄弱,强制性手段有限,行政执法力度不够。同时,也由于劳动行政监察在自身经费、设备和人员等基础建设方面的明显不足,行政执法的广度和深度也不够。另外,一些地方政府担心因严格执法管理影响投资环境,影响经济发展,对劳动行政监察往往过多干预。这些诸多原因往往致使劳动行政部门对众多用人单位不能实施及时的有效监管。
5、工会监督力量不足。在公有制企业的工会组织,由于没有完整的机构,没有足够的人员,工会领导人由企业指派,劳动者对工会的信任度下降,劳资矛盾在企业内部往往得不到调解,最终引发劳资纠纷。在非公有制企业,尤其外资企业、新建企业和私营企业中,大多未建立工会组织。
二、近年来我市劳资纠纷呈现出的新特点
(一)劳资纠纷主体多样化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建设的提质提速,国有企业改制转型加速,非公有制企业快速发展,多种经济结构形式使得用工主体扩大,劳动就业呈现多元化格局,造成劳动关系多样性,劳资纠纷涉及的主体日益广泛。
1、新行业层出不穷。对这些新行业里劳动关系的界定问题,就成了劳动行政部门需要研究的新课题,典型的比如服务行业,例如俱乐部、桑拿、沐足中心、娱乐中心等。对于这种类型的企业,首先要看其经营行为的合法性,看其服务行为是否违法。如果是合法行为,并确认是劳动关系,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反之,如果其服务行为是违法的,劳动行政部门没有职责,也没有义务保障任何一方的利益。
2、同一企业中存在多种形式的劳动关系。同一劳动者同时与两个以上的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如:出现了从第二职业的劳动者、小时工等。打破了用人单位中的比较单一传统劳动关系和劳动者不能同时与一个以上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状况,出现了多样化趋势。
(二)劳资纠纷内容复杂化
随着劳动就业市场机制的逐步形成,劳动关系的权利义务亦发生深刻变化。劳资纠纷的内容不仅包括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权利义务,还包括解除、终止劳动关系所产生的附随义务,不仅包括常见的工资报酬、福利待遇纠纷,也包括在国有企业改革出现的特殊纠纷,所涉及内容日趋复杂。
1、劳资纠纷的主要类型
(1)事实劳动关系纠纷。依照《劳动法》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发布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这是明确劳资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有效凭证,也是劳动行政监察调解查处劳资纠纷的合法证据。然而,在实际的用工中,仍然有一些用人单位特别是民营、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也不向用人单位及时主张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导致事实劳动关系在实际用工中大量存在,很容易发生劳资纠纷。
(2)用人单位拖欠、扣发劳动者的报酬、欠缴劳动者的社会保险金纠纷。用人单位为追求自身利益,无视劳动行政法律法规,随意拖欠、克扣劳动者的报酬,甚至欠缴劳动者社会保险统筹金。
(3)劳动合同内容纠纷。一些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除采用劳动部门提供的示范文本外,还经常另行签订补充协议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附件内容在权利义务上违法现象较为严重,尤其是乡镇企业和城镇私营企业中更为突出,如“一边倒”合同、生死合同、保证合同、抵押合同等。
(4)劳动者辞职引发的赔偿纠纷。一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不依法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二是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劳动者主动“跳槽”,从而引发对原用人单位的违约赔偿和涉及商业秘密侵权赔偿纠纷。
(5)国有或集体企业改革引发纠纷。根据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我市国有企业改革全面推进,在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引发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纠纷、经济补偿金纠纷、竞争上岗纠纷、岗位变动纠纷、收入分配等等纠纷。
2、劳资纠纷的新特点
(1)劳资纠纷中的经济性争议逐年上升
在计划经济体制时代,劳资纠纷的内容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身份性的争议。但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由此产生的劳资纠纷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劳资纠纷的内容方面就表现为,身份性争议已逐步让位于经济性争议。如近几年来,涉及劳动关系认定、劳动报酬和保险福利三类传统劳资纠纷中,劳动关系认定这一身份性争议时有发生,而劳动报酬和保险福利等经济性纠纷则逐年攀升。现在我市劳动行政部门处理的劳资纠纷案件中,主要涉及的都是劳动报酬、社会保险以及超时加班等问题。
(2)由事实劳动关系引发的纠纷是当前处理劳资纠纷的难点
在理论上,事实劳动关系就是属于劳动法调整范围,但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劳动关系,主要体现在缺乏劳动法律关系赖以确立的法律事实有效要件,事实劳动关系表现为完全或部分不符合法定形式。如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无效等,在实践中,事实劳动关系的确认需要从劳动法律关系的三个要素来分析定性,即主体、客体和内容。但在多数的事实劳动关系中,上述三个要素残缺,致使劳动关系难以认定。特别是在劳动用工特别不规范的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是由层层分包下的“包工头”雇佣的建筑工人发生工伤时,在认定工伤时往往找不到劳动关系的法定用人单位主体。
三、新形势下处理劳资纠纷的对策
劳资纠纷是劳动关系不协调、不稳定所致。劳动关系是否和谐,将直接关系到我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安全稳定。因此,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积极研究并采取有效对策,调整和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妥善处理劳资纠纷,才能预防引发重大社会矛盾,才能有力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建设劳动监察网络,加大主动监察力度。建立由市劳动行政监察支队、各县(区)劳动行政监察大队、街镇劳动行政事务所、各企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组成的4级劳资纠纷预防网络,将劳资纠纷处理工作的重心放在事前和事中, 经常性开展好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活动,确保及时发现、及时查处,严厉打击非法用工单位,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还要发挥各级工会的作用,做好劳资纠纷协调、调解工作。
2、锁定源头,加强劳动合同的管理。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下,就双方的劳动权利义务达成的协议,要求其必须具有合法性和真实性。但在现实中,无论是劳动者还是用人单位都对劳动合同不够重视,劳动合同条款规定的不明确、不具体的现象非常普遍。另外,受就业压力的影响,劳动者往往被迫接受企业经营者强加的苛刻的,甚至是违法的条件。这些问题为以后劳动合同的履行留下了引发劳资纠纷的隐患。建议严格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实行劳动用工备案制度,使劳动行政部门能及时发现企业用工时,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及劳动合同是否合法问题,从源头防止因劳动合同内容违法或者条款不明确等原因引起的争议。
3、建立预警机制,加强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理。 在劳动行政部门中内设预警机构,建立与信访、公安、工会和法院的信息网络系统,开展前瞻性的预警工作,通过及时了解当前劳资纠纷的新特点,预测发展趋势,研究对应策略,为政府的宏观调控提供参考。在预警机制中,明确信息成员单位之间预防处理原则,做到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监控、预防、报告制度,对事件隐患进行排查和调处,强化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控制、果断解决,从而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效率,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4、切实发挥好“三方机制”作用。劳资纠纷预防和处理体制中的“三方体制”,是政府、工会和用人单位团体三方代表参与劳资纠纷处理、共同协调劳资纠纷当事人双方利益的机制,是劳动关系协调中“三方原则”在劳资纠纷处理体制中的具体体现。建议加强劳资纠纷处理机构中由政府、工会、和用人单位三方代表组成的组织建设。特别是在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中,仲裁办案应当由劳动行政部门、工会组织和用人单位团体委派的代表组成仲裁庭审理,劳资纠纷处理的各项权力依其职能特点在三方之间进行合理配制。比如:劳资纠纷处理规则的制定权,重大案件的处理权,应当由三方共同拟定和行使。

F. 劳资纠纷处理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

劳动争议开庭时的注意事项:
1、处理案件实行仲裁员和仲裁庭制度,在仲裁员(仲裁委员会指定或当事人选择)主持下,当事人在仲裁庭这个法定的、封闭的场所内就案件事实进行调查了解、质证、辩论、调解。仲裁委员会根据仲裁庭调查的事实进行法律适用,作出裁决。
2、当事人在仲裁庭庭审时的权利:
(1)有委托代理人、申请回避的权利;
(2)有申诉、申辩、质询、质证的权利;
(3)有请求调解、自行和解、要求裁决的权利;
(4)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强制执行的权利;
(5)申请人有放弃、变更、撤回仲裁请求的权利;
(6)被申请人有承认、反驳申请人仲裁请求、提起反诉的权利。
3、当事人在仲裁庭庭审时的义务:
(1)应当遵守仲裁程序和仲裁庭纪律的义务;
(2)应当如实陈述案情、回答仲裁员提问;
(3)应当对自己提出的主张进行举证;
(4)应当尊重对方当事人及其他仲裁参加人;
(5)应当自觉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裁决文书。
4、如果当事人认为仲裁庭组成人员与案件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到案件的公正审理,可以申请仲裁庭组成人员回避。
5、仲裁员要求申请人陈述仲裁请求时,申请人应当全面陈述仲裁请求。
6、仲裁庭质证阶段,当事人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针对证据证明力以及证明力大小,进行质疑、说明和辩驳。仲裁员一般会要求当事人在证据质证前提交已掌握的全部证据,质证完毕后,非经仲裁庭许可,当事人闭庭后补充提交的证据一般不再作为定案依据适用。
7、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应当先行调解,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促使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仲裁员告知达成调解协议的法律后果和不能达成调解协议的法律后果后,询问当事人调解意愿时,当事人应当理性并明确地回答自身是否愿意在仲裁庭的主持下进行调解。如果双方均表示愿意在仲裁庭主持下进行调解,仲裁员首先会要求双方明确调解的方案,再从中找出差距与症结所在,然后采取双方在场或各方单独洽谈的方式做当事人思想工作。
8、在仲裁庭主持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的,仲裁庭将当庭送达《仲裁调解书》,该调解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具有强制执行力。如双方不能达成调解协议,仲裁庭将当庭裁决或择日裁决。

G. 劳动法 口头协议 劳资纠纷

针对这样的事情,你可以咨询当地的政府部门及劳动局,老板这样的行为已经侵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3 4 5章 如果你与同乡或同事同属被侵害人,那可以一起去劳动局告他,向劳动局概述其过程提供其公司各详细资料,备案后,即会去查追其公司关于用人单位与劳动合同人是否按国家规章规定来走,如状况属实,该公司将会被公诉! 但这里需要提醒的一点就是,你所描述的问题是:你们劳用关系均属口头协议,如没有第三方证人将很难处理,不过也不用灰心,国家法律法规会帮助你的,2009年度温总理在国务院办公厅会议上一再强调,要对广大农民工所受到的拖欠工资问题做出强势的整治,有政策在此,你务必放心,你所在的公司违反条例,均可参照一下法则去行事,要有信心,当年我也是碰到过这样的问题,不过政府没有辜负我们农名工的期望! 要相信自己!

第三章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
第十七条 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第十八条 下列劳动合同无效: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
(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
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确认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
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第十九条 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并具备以下条款:
(一)劳动合同期限
(二)工作内容;
(三)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四)劳动报酬;
(五)劳动纪律;
(六)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
(七)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当事人可以协商约定其他内容。
第二十条 劳动合同的期限分为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
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以上,当事人双方同意续延劳动合同的,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限期的劳动合同,应当订立无固定限期的劳动合同。
第二十一条 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第二十二条 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
第二十三条 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劳动合同即行终止。
第二十四条 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
第二十五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第二十七条 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员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
用人单位依据本条规定裁减人员,在6个月内录用人员的,应当优先录用被裁减人员。
第二十八条 用人单位依据本法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经济补偿。
第二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据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二)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三)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工会认为不适当的,有权提出意见。如果用人单位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劳动合同,工会有权要求重新处理;劳动者申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的,工会应当依法给予支持和帮助。
第三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内的;
(二)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三)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第三十三条 企业职工一方与企业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签定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
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定;没有建立工会的企业,又职工推举的代表与企业签定。
第三十四条 集体合同签定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第三十五条 依法签定的集体合同对企业和企业全体职工具有约束力。职工个人与企业订立的劳动合同中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规定。

第四章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第三十六条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三十七条 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
第三十九条 企业应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规定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第四十条 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一)元旦;
(二)春节;
(三)国际劳动节;
(四)国庆节;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第四十一条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长工作时间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限制:
(一)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
(二)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三条 用人单位不得违反本法规定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第四十五条 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
劳动者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五章 工 资

第四十六条 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第四十七条 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第四十八条 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抱国务院备案。
第四十九条 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
(一)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三)劳动生产率;
(四)就业状况;
(五)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第五十一条 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H. 求一份专业调查报告

东莞市铨兴鞋材有限公司
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面对目前的岗位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陷入“计划赶不上变化”,而且通常会导致出现这些局面:一、岗位职责界定不清,人员冗余;二、人员没有合理配置,人才浪费;三、没有形成人才梯队,后备人才不足;四、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缺少发展动力。

这种困惑的表面问题是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缺乏系统性,招聘、培训、干部队伍建设、薪酬和绩效管理等工作较为随意,和公司人力资源规划脱节。而其根本原因在于人力资源规划缺乏可行性,制定过程缺乏对公司业务和人才结构的深入了解和科学预测。人力资源规划是各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目标,无目标的管理活动等于没有管理。因此,如果解决了人力资源规划的难题,那么其它问题的解决将步入正轨。

首先,规划前先明确岗位需求

人力资源规划是使企业稳定地拥有一定质量和必要数量的人力,以实现该组织目标而拟订的一套措施,从而求得人员需求量和人员拥有量之间在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匹配。

在做人力资源规划前,必须思考3个层次的问题:第一层次:企业的发展目标是什么?为实现这一目标,人力资源如何进行代谢和替换?组织结构如何变化?

第二层次:铨兴的人力资源现状如何?铨兴在人力资源方面的需求如何?如果存在用人差距,如何补足?

第三层次:公司是否有足够的员工?公司是否合理利用了现有的员工?公司是否需要开发现有的员工技能?

其次、如何编制人力资源规划

建立公司人力资源报表,对公司的组织结构、岗位信息、定编定员、人才结构进行详细的统计、记录和定期的更新。然后,就要开始做具体的规划工作,主要有岗位职务规划、人员补充规划、教育培训规划、人力分配规划等。

岗位职务规划主要解决公司定员定编问题。公司要依据公司的近远期目标、劳动生产率、技术设备工艺要求等状况确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岗位职务标准,进行定员定编。

人员补充规划就是在中长期内使岗位职务空缺能从质量上和数量上得到合理的补充。人员补充规划要具体指出各级各类人员所需要的资历、培训、年龄等要求。

教育培训规划是依据公司发展的需要,通过各种教育培训途径,为公司培养当前和未来所需要的各级各类合格人员。但从目前铨兴公司来看,这一点可能是一个空白.要解决这一问题,是要求所有铨兴中高层管理人员都要转变观念,要以一个空杯心态来面对工作中所有一切事情,对下属要以教育培训为主而不是以罚款为主,而现在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是车间一旦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产生物料损耗,我们的领导不是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先不管你是新来的员工还是老员工,将损失分摊到每个人身上,而领导则一点领导责任都没有,结果员工埋怨公司不地道,从而产生一些完全可以避免的劳资纠纷,最终埋单是老板.

人力分配规划是依据公司各级组织机构、岗位职务的专业分工来配置所需的人员,包括工人工种分配、干部职务调配及工作调动等内容。这一点对各级管理人员提出来一个要求,就是要认真评估每一个岗位的风险责任,把合理的人放在合理的位置上.现在铨兴公司的有些岗位是有其名,而不做实事,形如虚设.这样浪费了成本.而公司在整个运营的过程中除了合格产品出货后产生利润率外,其它一切动作支出都是”成本”.

第三,具体人力资源岗位编制有以下几个步骤:

1、制定岗位职务编写规范。根据公司发展规划,综合职务分析报告的内容,来制定职务编写计划。编写计划陈述公司的组织结构、职务设置、职位描述和职务资格要求等内容。制定职务编写计划是描述公司未来的组织职能规模和模式。

2、根据行业发展规划,结合公司人力资源盘点报告制定人员盘点计划。人员配置计划陈述了公司每个职务的人员数量,人员的职务变动,职务人员空缺数量等。制定配置计划的目的是描述公司未来的人员数量和素质构成。这一点要求我们各部门经副理从前一年的人力需求量和未来公司的经营目标向管理部提报人力需求.

3、科学合理预测人员需求。根据职务编制计划和人员配置计划,使用预测方法来预测人员需求预测。人员需求中应陈述需求的职务名称、人员数量、希望到岗时间等。最好形成一个标明有员工数量、招聘成本、技能要求、工作类别,及为完成组织目标所需的管理人员数量和层次的分列表。

4、合理配比员工,做到人尽其用。人员供给计划是岗位需求的对策性计划。主要陈述人员供给的方式、人员内外部流动政策、人员获取途径和获取实施计划等。通过分析劳动力过去的人数、组织结构和构成以及人员流动、年龄变化和录用等资料,就可以预测出未来某个特定时刻的供给情况。预测结果勾画出组织现有人力资源状况以及未来在流动、淘汰、升职以及其他相关方面的发展变化情况。

5、制定培训教育计划。为提升现有员工的素质,适应公司、及行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是非常重要的。培训计划中包括培训政策、培训需求、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考核等内容。

6、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调整计划。计划中明确计划内的人力资源政策的调整原因、调整步骤和调整范围等。其中包括招聘政策、绩效政策、薪酬与福利政策、激励政策、职业生涯政策、员工管理政策等。

7、编写管理部费用预算。其中主要包括招聘费用、培训费用、福利费用等用的预算。

8、关键任务的风险分析及对策。每个公司在人力资源岗位管理中都可能遇到风险,如招聘失败、新政策引起员工不满等等,这些事件很可能会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转,甚至会对公司造成致命的打击。风险分析就是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驾驭、风险控制等一系列活动来防范风险的发生。

关键在于员工需求风险预测

公司员工的需求预测是根据公司发展的要求,对将来某个时期内公司所需员工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预测,进而确定人员补充的计划方案实施教育培训方案,可以采用一定的格式。

员工需求预测是公司编制人力规划的核心和前提条件。预测的基础是公司发展规划和公司年度预算。对员工需求预测要持动态的观点,考虑到预测期内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工作方法的改进及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等变化因素。

员工岗位风险需求预测的基本方法有以下三种:

1、经验估计法。经验估计法就是利用现有的情报和资料,根据有关人员的经验,结合本公司的特点,对公司员工需求加以预测。经验估计法可以采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方式。“自下而上”是由直线部门的经理向自己的上级主管提出用人要求和建议,得上级主管的向意:“自上而下”的预测方式就是由公司经理先拟定出公司总体的用人目标和建议,然后由各级部门自行确定用人计划。最好是将“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两种方式结合起来运用,先由公司提出员工需求的指导性建议,再由各部门按公司指导性建议的要求,会同人事部门、开发技术部门、培训部门确定具体用人需求;同时,由人事部门汇总确定全公司的用人需求,最后将形成的员工需求预测交由公司高层审批。这种方式较为实用、简单,缺点是不太精确.
2、统计预测法是运用数理统计形式,依据公司目前和预测期的经济指标及若干相关因素,作数学计算,得出员工需求量。这类方法中采用最普遍的是比例趋势法。这种方法通过研究历史统计资料中的各种比例关系,如管理人员间,工人之间的比例关系,考虑未来情况的变动,估计预测期内的比例关系,从而预测未来各类员工的需要量。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关键就在于历史资料的准确性和对未来情况变动的估计。

保持员工岗位的供求平衡

另一个重要预测是对人才供给的预测。公司员工的供给预测就是为满足公司对员工的需求,而对将来某个时期内,公司从其内部和外部所能得到的员工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预测。

员工供给预测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分析公司目前的员工状况,如公司员工的部门分布、技术知识水平、工种、年龄构成等,了解公司员工的现状。

(2)分析目前公司员工流动的情况及其原因,预测将来员工流动的态势,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流动,或及时给予替补。

(3)掌握公司员工提拔和内部调动的情况,保证工作和职务的连续性。

(4)分析工作条件(如作息制度、轮班制度等)的改变和出勤率的变动对员工供给的影响。

(5)掌握公司员工的供给来源和渠道。员工可以来源于公司内部(如富余员工的安排,员工潜力的发挥等),也可来自于公司外部。

对公司员工供给进行预测,还必须把握影响员工供给的主要因素,从而了解公司员工供给的基本状况。

公司员工的供求平衡是编制公司岗位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司员工的供求平衡不仅有员工需求与供给总量上的平衡,更重要的是要有员工素质、类别等供求结构上的平衡。

为做到公司员工的供求平衡,公司必须做好综合平衡分析,通常以公司员工供求平衡表的形式反映。此外,公司必须针对员工潜力进行分析,从数量上消除人浮于事的人力浪费现象,从质量上提高员工的素质,充分发挥现有员工的潜力。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铨兴鞋材在制定人力资源岗位风险分析之前,需要重新审视企业的战略、流程和组织结构的设置,梳理岗位信息,进行工作分析。制定规划时,必须结合业务发展计划和工作分析结果—职位说明书及组织操作手册进行,切忌简单问题复杂化;最后,还应在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和培训规划,设计客观的薪酬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才真正能为企业的持续性发展提供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系统。从而把岗位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I. 如何处理好劳资关系

(一) 直管部门成立处理小组
在发生重大劳资纠纷时,纠纷对象的直管领导部门要在第一时间内成立处理小组。处理小组成立后,要求其立即做如下工作:
1、 安抚纠纷对象,控制事态的发展和恶化,坚持安抚为主,防范为辅,避免纠纷人员情绪的恶化而导致的不必要损失;
2、 上报公司领导,在纠纷事件发生后,要立即上报公司领导事态发展的状况,不得隐瞒、拖延,从而错过最佳解决时间,造成事件扩大;
3、 派遣专人负责事件的调查工作,要求将事件原因、员工需求以及相关情况调查清楚,并迅速形成调查报告教于主管领导。
(二)公司成立应急处理小组
在接报纠纷事件后,公司应该立即成立应急处理小组。应急处理小组成员应该包括人力资源部、财务部、服务管理部和纠纷对象的主管部门,并要至少有副总以上级别领导任组长。应急小组成立后 要立即着手处理以下问题:
1、 对下级处理小组的事件调查报告进行核实和分析,从而形成分析报告,对事件的处理提供参考依据和建议;
2、 以当前法律法规为依据,对事件做法律评估,分析法律途径解决的可行性,并形成可行性报告,以作处理参考;
3、 直接知道下级处理小组的工作,在非必要时,公司领导应尽量避免与纠纷员工接触,给事件的处理留下回旋空间。
(三)确立事件的责任方
1、根据法律评估的可行性报告,确立事件的责任方,掌握事件的主动权;
2、根据公司应急小组的分析报告,掌握纠纷矛盾的原因,在与其协商面谈时做到有的放矢,有正对性的解决问题,从而把握住协商的话语权
3、处理事件时要尽量以协商解决,非必要时不建议法律手段解决纠纷。如公司是责任方,那么要尽量压缩公司的损失,如员工为责任方,在拒绝其无理要求时,可按公司相关制度进行处理。
(四) 形成书面的处理报告
事件解决后,要形成书面的处理报告,报告要包括事件发生的详细情况和应急小组的工作内容以及处理结果。
(五)形成案例总结
对事件要形成案例总结,总结出此次事件的经验教训和应对心得,为以后的公司的管理工作提供可借鉴对象。

J. 论工会组织在解决我国劳资纠纷中的作用

工会组织在解决我国劳资纠纷中的作用:
一、有效调处劳动争议,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胡锦涛同志就扎实做好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注重从源头上减少矛盾;二是注重维护群众权益;三是注重做好群众工作;四是注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因此,正确、有效化解处于各自社会矛盾前锋的劳动争议问题,对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是至关重要。众多的基层工会组织与广大劳动群众紧密联系,能随时发现矛盾,解决矛盾。劳动争议来自于基层,解决于基层,必将对社会的稳定起到积极作用。2011年1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调解法》成为基层工会组织为广大劳动者处理劳动争议的有力武器。
二、解决劳动争议,应着眼于劳动关系建立的全过程
化解矛盾,应将主要力量集中于“过程”之中。劳动关系始于劳动合同的建立,终于劳动合同的终止和解除。而这一系列的过程,均应体现在用人单位的用工制度之中,那么化解劳动争议就应关注这些制度的建立与执行。
三、工会协助、监督用人单位制定、执行用工制度
劳动法的普法对象应以用人单位为主。在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居于主导和优势地位,也就是为什么各国劳动法都是以保护劳动者为主的倾斜性立法。我国《工会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都对工会参与用人单位相关制度的制定与监督,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规定。只有用人单位成为守法的主体,劳动者的权利才能真正得到有效保障。

阅读全文

与劳资纠纷调研报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创造营陈卓璇 浏览:905
安徽职称计算机证书查询 浏览:680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会议记录 浏览:104
泉州文博知识产权 浏览:348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会议小结 浏览:159
马鞍山揽山别院价格 浏览:56
施工索赔有效期 浏览:153
矛盾纠纷交办单 浏览:447
2010年公需课知识产权法基础与实务答案 浏览:391
侵权责任法第5556条 浏览:369
创造者对吉阿赫利直播 浏览:786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 浏览:846
深圳市润之行商标制作有限公司 浏览:62
江莉马鞍山 浏览:417
马鞍山大事件 浏览:759
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抵扣期限 浏览:451
马鞍山防汛抗旱指挥部通告 浏览:811
公司间商标授权书模板 浏览:115
上海市医患纠纷预防与调解办法 浏览:970
转让翻转犁 浏览: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