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海峡两岸侵权准据

海峡两岸侵权准据

发布时间:2022-06-27 13:12:41

1. 海峡两岸个人所得税制度比较借鉴的文献

cnki上搜,有很多。以下略举一篇:

海峡两岸个人所得税法的比较研究
柳建闽1,张帆2(1.福建农林大学人文社科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2.福建师范大学经济法律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在一定期间内的综合净收益进行征税的税种。当今世界各国和地区均有开征。海峡两岸也不例外。由于两岸的经济、文化、历史原因等诸因素的差异,个人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和做法也极不相同。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分析,对我国大陆个人所得税法的完善提出若干建议。
一、海峡两岸个人所得税法的差异
(一)对纳税人的身份界定及其意义的不同
纳税人的身份可分为居民和非居民,在不同的税法原则下,他们所要承担的纳税义务是不同的。台湾地区税法采取单一的属地主义原则。无论居民还是非居民个人都仅就其来源于台湾境内的所得,负缴纳综合所得税的义务,居民个人来源于境外所得,不在综合所得税的课税范围。而大陆税法则采取属地主义与属人主义相结合的课税原则,对居民个人按属人原则对其境内和境外的一切所得征税;对非居民个人则依属地原则,仅就其来源于境内部分的所得征税[1]。比较而言,大陆个人所得税的课税范围要比台湾地区更宽广。
由于两岸在征收个人所得税时所采取的课税原则不同,因此,税法上对居民与非居民的界定的法律意义也就完全不同。台湾地区税法将纳税人分为居民和非居民的意义主要有2个方面:其一,对两者所采取的征税方式不同。对非居民适用源泉扣缴法,对居民则采取源泉扣缴法和结算申报纳税相结合的方式。所谓源泉扣缴法也称代扣代缴法,是指税法规定负有扣缴税收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在向纳税人支付应税所得额时,代国家(或地区)扣缴纳税人的应纳税款的行为;而结算申报纳税法又称自行申报纳税法,是指纳税人自行在税法规定的纳税期间内,向纳税机关申报所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项目与数额,如实填写申报表并计算纳税额的一种方法。由于个人缴纳所得税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受到法律意识、文化水平、历史传统、个人诚信与道德观念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因此,采取不同的征纳方式,其社会效果是不同的。其二,对两者所给予的税收优惠不同。就居民而言,在缴纳个人所得税时,其应税
所得额的计算方面享有各种减免或扣除额的优惠。台湾地区所得税法规定:在计算个人综合所得净额时,应从综合总额中减除法定的免税额、宽减额和扣除额。其中,免税额是维持纳税人基本生活水平所必须的最低基准数额,其具体数额由台湾地区当局每年度加以公布;宽减额主要是指抚养亲属的费用。值得一提的是,此处的“亲属”,按台湾地区税法的规定是相当宽泛的,既包括纳税义务人及其配偶的直系血亲,也包括年满60岁或无谋生能力而受纳税义务人抚养者,还包括纳税义务人同胞兄弟姐妹中未满20岁或虽满20岁以上但在学校就读或因身心残障、无谋生能力而受纳税义务人扶养者等等;扣除额是指个人所得中的可扣除支出,如已缴税款、捐赠、保险费、医药费、财产交易损失、购屋借贷利息等等。上述种种优惠,仅及于居民个人,而非居民个人则一概不得享有[2]。
大陆个人所得税法将纳税人分为居民与非居民的意义则与台湾地区完全不同。(1)确定居民和非居民的身份,决定着是否要对个人从境外取得的所得进行征税。因此,对于有境外所得的个人,确定其是否是“居民”身份就显得尤其重要。大陆税法从住所和居住时间2个方面对居民身份进行了确定,并在这一界定的基础之上,对居民和非居民就其境内外的所得应纳税部分进行了不同的规定。(2)居民和非居民的应纳所得的减除费用标准是不同的,甚至相差极大。大陆现行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在大陆境内任职、受雇的中国公民,在扣除不属于工资、薪金性质所得的津贴、补贴差额后,每人每月减除费用为800元(人民币,下同);而对非居民其相应的减除费用标准则是每人每月4000元。这一规定和台湾地区税法的规定正好相反。非居民在个人所得税问题上反而享有比居民更为优惠的待遇。这或许与我们改革开放、吸引外资的策略有一定的关系。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看,这样的规定有明显缺陷的。对内地居民和外籍人员采用不同的费用扣除标准,只能是短时期内的一种优惠措施,若长期实行,则将造成税负的不均衡,在大陆目前已加入WTO的情形下,不仅不符合“国民待遇”原则,也不符合WTO的有关规则。
(二)税制和税率方面的不同
首先,大陆税法将这一税种称为“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并行分立;而台湾地区税法相应地称为“综合所得税”,与其税法上的另一税种“营利事业所得税”相分立。从台湾地区税法的沿革及历次修订情况来看,其“综合所得税”的名称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使用直到现在均未更改过。表面上看来,综合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只是使用词汇上的不同,其实不然,两岸的具体做法也有实质意义上的区别。如大陆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实行按月按次征收;而台湾地区的综合所得税则按年度征收。比较而言,按年度征收由于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来考察纳税人的所得和生活所需,因而更能体现公平负税合理负税的原则。而按月按次征收,则为纳税人分解收入化整为零达到避税、逃税之目的提供了可乘之机,给税收征管造成困难,导致税款的流失。
其次,大陆税法实行分项所得税制,即按照同一税种对不同的所得采用不同的税率分别进行征税。具体的税率适用上采取2种标准。一是超额累进税率。其中,工薪所得适用9级超累进税率,幅度为5%-45%。个体工商业、承包租赁经工所得适用5级超额累进税率,幅度为5%-35%。二是比例税率。稿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偶然所得和其它所得均适用单一比例税率,该税率固定为20%。
台湾地区税法则实行综合所得税制。对于纳税人的各种收入,不问来源或类型,一律汇总求和,扣除必要的生活费用统一计税[1]。具体税率也适用超额累进税率,但它的计算方法与大陆不同:它在每一个档次内均规定了一个定额部分和超出比例部分。根据台湾地区“所得税法”第5条的规定,综合所得税分为5个档次:(1)全年综合所得净额30万元(“新台币”,下同)以下课征6%;(2)超过30万元至80万元者,课征1.8万元,加超过30万元以上部分之30%;(3)超过80万元至160万元者,课征8.3万元,加超过80万元以上部分之21%;(4)超过160万元至300万元者,课征25.1万元,加超过160万元以上部分之30%;(5)超过300万元者,课征67.1万元,加超过300万元以上部分之40%[1]。
比较而言,大陆个人所得税的课税制度的好处在于简单明确,便于适用,稽征成本较低,适宜贯彻国家的各项社会和经济政策,但其缺陷是无法全面反映纳税人的真实纳税能力,造成应纳所得来源多、综合收入高的人可能没有相应地多纳税甚至不必纳税,而应税所得来源少、收入相对集中的人却可能要纳税甚至多纳税的现象,因而无法真正实现纳税人量能课税的公平原则。而台湾地区的税法由于采用综合所得税制,就纳税义务人全年综合所得净额计算应纳税额,一般认为,这种做法较之分项所得税制更加进步合理,更能体现公平和量能课税的原则。尤其是它在每一档次上大幅度地提高了定额标准,使得这一原则体现得更加明显。当然,我们也不能不意识到,综合所得税制的实行,要求具有较高的税收征管技术和公民普遍具有较强的纳税观念和税法意识。就目前大陆的实际情形而言,由于尚未建立完善的财产申报制度和信用制度,在各级税收部门尚不具备较高的税收征管水平、公民纳税意识尚极端淡薄的情形下,采取按年度征收的综合所得税制似乎未必适宜[2]。但从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做法来看,采取以年度为纳税单位的综合所得税制将是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一个总体趋势。
(三)关于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的关系问题
台湾地区税法将企业所得税称为“营利事业所得税”。20世纪90年代末期之前,一直与被其称为“综合所得税”的个人所得税并行征收。在这种税制下,营利事业在征收企业所得税后,股东所获股息红利等仍须再行缴纳个人所得税。为克服重复征税的弊端,台湾地区于199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个人综合所得税和营利事业所得税“两税合一”的新规则[2]。根据这一规则,台湾地区的“营利事业”在被征收营利事业所得税后,如果公司的股东所获得的分配仍需缴纳个人所得税时,则已征收的“营利事业所得税”额可以从其应纳的个人所得税税款总额中加以扣抵。
大陆税法在两税问题上同样也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完善过程。重复征税的情形贯穿于整个20世纪80-90年代。直到2000年9月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后,重复征税的情形才有所避免。但在具体做法上,与台湾地区税法的规定仍有重大区别:其一,台湾税法所规定避免重复征税的受惠对象包括所有的企业,至于是以独资或合伙或公司形式出现,则在所不问[2]。而大陆所得税法规定的避免重复征税的对象则仅仅是以独资或合伙等非法人形态出现的经济实体,以法人资格出现的经济实体不在此例。按照这一规定,某人用同样的资金兴办的企业是否具有法人资格,其纳税后果是完全不同的。其二,台湾地区税法在处理这一问题时,采取先征企业所得税,而后再在个人应纳所得税中加以抵扣并多还少补的做法[2]。这种做法看似稍嫌繁琐,但由于它的受惠对象及于所有的营利事业,因而实际上是十分必要的。大陆税法在处理这一问题时则采取一步到位的做法。国家税务总局在上述的规定中明确指出,对独资或合伙企业不先征企业所得税,而是直接针对投资者征纳个人所得税。这样的规定和做法显而易见既简单又明了,但它与大陆税法规定的不重复征税的对象仅限于独资和合伙两类企业是密切相关的。
从世界各国和地区对于公司所得税的课征形式来看,大致可以分为2种类型。一类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法人独立课税制,认为公司法人作为法律上独立存在的一个经济实体,完全具有独立的纳税能力。股东就公司盈余分配所得再课征股东个人所得税,则属于另一层面意义上的纳税行为,与公司所得税相互独立,两者并不矛盾。另一类是以欧洲国家为代表的合并课税制,认为公司法人只是法律所拟制的经济实体,其不具有独立纳税能力,公司所得即是股东所得,因而只能课征其中一个阶段的所得税,即通常所称的两税合一制[2]。
以上述观点来考察两岸税法对两税合一的做法,我们不难看出,台湾地区税法所采取的是欧洲类型的合并课税制,即不论法人与否,一律两税合一。这种做法在现今世界上虽然并不十分流行(到目前为止,采取的国家和地区不过20来个),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均较发达,如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等[2],因而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而大陆税法所采取的做法,似乎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是在充分考虑到不同经济实体所承受的不同经营风险后,有选择、有目的地将不具有法人形态的经济组织作为受惠对象。应当说,这种规定与做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更能符合我国大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前实际情况。
二、完善大陆个人所得税法的几点建议
从以上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海峡两岸的个人所得税法的差异是明显的。台湾地区税法关于个人所得税的规定与做法未必是完善的、先进的,但其中的某些方面却仍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结合大陆目前个人所得税的征纳现实,笔者认为,除上文已经提及的方面外,在今后的税收立法与改革中,还有必要在以下2个方面对个人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作进一步的修订、补充与完善。
(一)关于个人所得税的征纳起点问题
我国大陆于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该法将个人所得税的征纳起点定为月工资800元人民币。由于当时的职工工资水平与全社会收入水平均比较低,起征点问题对国内居民来说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然而时至今日,我国大陆的社会经济形势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800元的月工资已经是一个非常普通的社会收入的基本水平。因此,现在仍按800元月工资作为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就不能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起征点定位的明显偏低,导致了仅能勉强养家糊口、维持基本温饱的普通工薪阶层也进入了纳税大军中。由于纳税人基数巨大,几乎覆盖了整个工薪阶层,因此,个人所得税的征纳数额近年来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据统计,1981年,大陆通过个人所得税筹集的财政收入额为0.05亿元,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为0.004%;而到了2000年,大陆个人所得税总额达到900余亿元,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7%。20余年的时间里翻了上千倍[4]。个人所得税额的逐年增长对国家财政收入来说,固然是件好事,但另一方面,由于这种增长得益于20年前制定而一直未变的起征点,因此,它导致了2种负面结果。一是由于起征点定得太低,致使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在合理调节个人收入差距方面的功能几乎无法体现。二是刺激了民众逃税的违法心理,对工薪以外的其它收入隐而不报,或千方百计地设置障碍,使税务机关的正常征税活动无从入手。反观台湾地区个人综合所得税的有关规定,则更具一定的合理性。首先是起征点制订得较为恰当。以1998年公布的标准为例,其每年每人的免税额为7.2万元[3];其次是如前所述,在每一个级距上规定了一个固定的数额,且该数额的提高幅度并不与级距成比例,而是大幅度提升。如此一来,个人综合所得税对个人收入的调节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因此,如何确定一个合理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既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与增长,又能够发挥税收杠杆的固有作用,这是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参照世界各国与台湾地区的做法,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将起征点定为1200至1500元人民币较为适宜。
(二)建立合理的费用扣除制度
合理的费用扣除制度的建立是完善现行个人所得税法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个人所得税制较为成熟的国家和地区,对此均有十分详细、具体的规定。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税务总局的专家曾提出过有关设想。就我国大陆的现实情况而言,现今居民收入虽有所增长,但生活费用也在增长,且许多原先不由个人支付的项目已大部分转由个人支付,如子女的教育费、住房费用等,因此,现行的单纯免税额已无法照顾到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费用。因而有必要对个人所得税应纳所得中作有关费用扣除的规定。参照台湾地区的做法,其在设计费用扣除时,作了三项扣除规定。一是标准扣除额:单身者扣除4.3万元,有配偶者扣除6.5万元。二是列举扣除额:捐赠总额不超过综合所得总额20%的部分;纳税人、配偶、直系亲属的保险费每人每年不超过2.4万元的部分;购屋借款利息每户每年不超过8万元的部分(上述两种扣除额可同纳税人任选其一)。三是特别扣除额:财产交易损失,工薪所得特别扣除额,每人6万元;储蓄投资特别扣除额,全年累计以27万元为限;残障特别扣除额,每年7.2万元;教育学费特别扣除额,纳税人的子女就读大专院校者,每年扣除额2.5万元等等[3]。结合我国大陆的社会实际情况,笔者赞同将大陆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中的费用扣除确定如下:(1)基本生活费用,包括纳税人、纳税人的配偶、纳税人赡养的人口(包括老人、儿童和残疾人等)基本生活费用。(2)福利性支出费用。如医疗费用、教育支出、人寿保险支出等。(3)其它特殊扣除项目如储蓄支出,向公益事业、慈善团体的捐赠,社会保障费用等[4]。可以肯定,扣除费用的合理设计,将使大陆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更趋合理、完善,更能体现公平负税的原则和起到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特别是“福利性支出”的费用扣除(例如上文所述,台湾地区税法规定纳税人的子女就读大专院校者,每年扣除额2.5万元),极具人文关怀色彩,能使法律更加为社会大众所接受。税法观念一旦深入人心,毫无疑问,又会反过来加强人们的纳税意识,提高全社会的纳税积极性。而这正是立法者所追求的法制建设的意义和目的所在。

2. 大陆保护台湾的专利吗

专利是登抄记主义也是属地主义,
如果台湾专利没有在大陆申请, 是不被保护的.
如果有申请, 法律权益与大陆本地的专利是完全相同的.

如果要有差别, 只能算是官司诉讼的维权取证比在台湾货美国执行上来的困难些,
但这问题所有大陆的专利权人都也同样的面对.
所以, 总的说是一样的.

你说的外观专利, 还有要注意的是著作权问题, 看看代工合约里面有没有约束了.

我会建议以商业合作的诚信(虽然很多人不在乎), 以双方合作的基础, 路才会更长远.
毕竟台湾某

3. 大陆对台湾释出的最新善意的具体内容

1.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2009年3月6日作政协工作报告,在谈及对台工作时,对“共同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台独”、“两岸统一”等字眼均是只字未提。就在2008年的政协报告中,贾庆林强调“共同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在政协今后五年的工作中,要一如既往地支持全球华侨华人‘反独促统’活动。

自从台湾2008年两党“执政”更迭以来,两岸关系显著改善,两岸实现三通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提出六点意见,对两岸关系提出新定位:明确提出“大陆和台湾未统一是上世纪40年代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而“不是主权和领土再造”。这就是说领土和主权不存在分裂的问题,两岸始终同属于一个中国;只是管制的变化、管制方式的不同。
2.1月22日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来函,同意接纳台湾参与国际卫生条例,主要舆论认为这是“大陆释出的极大善意”。
3.陈云林宣布大陆进一步促进两岸交流合作15项措施 第一部分,经国务院批准的3项政策措施如下:

(一)为扩大台湾农产品在大陆销售,自今年5月1日起,对台湾水果检验检疫准入品种由18种扩大到22种,新增柳橙、柠檬、火龙果和哈密瓜4种水果准入。

(二)为帮助解决台湾产蔬菜丰产季节出现的销售困难,开放甘蓝、花椰菜、丝瓜、青江菜、小白菜、苦瓜、洋葱、胡萝卜、莴苣、芋头、山葵等11种台湾主要蔬菜品种检验检疫准入,并实行零关税。

(三)为扩大台湾捕捞和养殖的水产品在大陆销售,对台湾部分鲜、冷、冻水产品实行零关税优惠措施和检验检疫便利。对台湾籍渔船打捞的部分远洋、近海水产品和在台湾地区养殖的部分水产品进口,实行零关税措施;具体品种为鲳鱼、鲭鱼、带鱼、比目鱼、鲱鱼、鲈鱼、虾和贻贝等8种。对来自台湾渔船自捕水产品输往福建,参照大陆自捕渔船做法,凭公海自捕鱼许可证、贸易合同、发票等资料向检验检疫部门报检,不再要求提供台湾主管部门出具的卫生证书

第二部分,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12项政策措施如下:

(一)为进一步加强两岸农业合作,在现有五个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的基础上,农业部、商务部、国务院台办决定,新批准在广东省佛山市和湛江市、广西区玉林市设立两个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农业部、国务院台办批准在福建省漳浦县、山东省栖霞市设立两个台湾农民创业园。

(二)为帮助台湾农民解决水果、蔬菜丰产时出现的销售困难,供销总社等将根据台湾农民和农民组织反映的情况与要求,适时组织由有实力的农产品供销企业和行业组织组成的台湾农产品采购团,赴台采购。

(三)为方便原产于台湾的水果进入大陆,降低台湾果农和台商的经营成本,福建省厦门市建立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对入驻集散中心的进口台湾水果经销商,给予免交保鲜冷库储存使用费以及经销场地免一年租金的优惠。

(四)为降低台湾农产品在大陆销售的运输成本,交通部决定,开放台湾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台湾农产品在大陆运输,享受部分地区过路、过桥费减免的优惠政策。

(五)为进一步促进两岸交流,教育部决定,自即日起,正式认可台湾教育主管部门核准的台湾高等学校学历。

(六)为促进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早日实现,国家旅游局、公安部、国务院台办已制定《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管理办法》,将于明日公布。该办法规定,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由指定的大陆旅行社作为组团社组织,以旅游团形式整团往返。组团社由国家旅游局会同有关部门,从已批准的特许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范围内指定。这些旅行社大多是大型旅行社,信誉好,服务质量有保证。台湾接待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旅行社也就是接待社,须经大陆有关部门会同国家旅游局确认。该办法还规定,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实行配额管理,配额由国家旅游局会同有关部门确认后,下达给组团社。组团社在开展组织大陆居民赴台旅行业务前,须与接待社签订合同、建立合作关系。组团社须为每个旅游团选派领队,领队要经过专门的培训、考核,并申领赴台旅游领队证。大陆居民须持有效的《大陆居民往来台湾地区通行证》及旅游签注赴台湾地区旅游。

(七)为进一步方便台湾同胞来往大陆,公安部决定,在原有开放海口、三亚、厦门、福州、上海五个口岸签注点(即“落地签注”)基础上,增设沈阳、大连、成都三个台胞口岸签注点,并将继续增加新的口岸签注点,为未办妥入境手续直抵大陆的台湾同胞办理签注手续。

(八)为满足在大陆工作的一些台湾同胞希望取得报关员资格的愿望,海关总署决定,开放台湾同胞参加报关员考试,成绩合格者在报名地海关即可申请报关员资格证书。海关总署将制定并公布具体报名办法,以利台湾同胞报名考试。

(九)为了给在大陆居住的台湾同胞提供良好、便利的医疗服务,卫生部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开展适合台湾同胞就医习惯和特点的服务。卫生部决定,继续在台湾同胞较集中的广东、福建、江苏、上海等地医院指定相对固定的诊区,为台湾同胞提供医疗服务。在有条件的地方,挑选一些资质好的医院,如心血管、脑神经、口腔医院等,设立专门门诊部,接待台湾同胞,实行“一条龙”服务。接诊医师可以是大陆医师,也可以是按规定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取得在大陆行医许可的台湾医师。

(十)为有利于两岸医疗卫生交流合作、方便台湾同胞在大陆就医,将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就医后回台湾报销医疗费用提供便利。大陆医院在按大陆有关规定书写和保存医疗文书的同时,据实给就诊的台湾同胞提供一份符合回台湾核退费用要求的医疗文书。

(十一)继续欢迎和鼓励台湾医疗机构与大陆合资合作兴办医院。台湾投资者最高股权可占70%,合作期限暂定20年,合作期满可申请延长。

(十二)卫生部决定,准许符合规定条件的台湾同胞在大陆申请职业注册和短期行医。台湾同胞可在大陆申请参加医师资格考试、注册、执业或从事临床研究等活动。在大陆取得医学专业学历、考取医师资格的台湾学生,如需要在大陆执业,可在各地卫生部门办理职业注册手续。台湾地区医师申请来大陆短期行医,在履行相关手续后,可在大陆从事为期1年的职业活动,期满后可申请延长。

4. 任安利是什么人

任安利:一个奋斗在最前沿的公益慈善家
近年,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海内外关系朝良好方向高歌猛进之际,一连串的天灾人祸应袭了我们,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等等。在这些生死攸关的时刻,有一批人始终奋斗在灾难最前沿,任安利就是这样。他目前是海峡两岸和谐发展基金会的理事长,基金会自2007年11月成立以来,始终秉承“行善恐后,济世争先”的理念,以圆融和解,进取创新的精神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据海峡两岸和谐发展基金会内部工作人员透露,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任安利率领员工们以基金会的名义,第一时间深入受灾最严重的映秀镇救助灾民,捐款赈灾。当任安利听说河南农民张海军将为孩子治病的钱捐给灾区,导致他那患有心脏病的孩子失去治疗的最佳时机,生命危在旦夕时,任安利主动和医院取得联系,并拿出十三万元人民币,以基金会的名义,救助张海军的孩子。孩子出院后,任安利又给张海军送上两万元生活费,同时垫付了与张海军孩子同病房的一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七岁藏族姑娘的手术费。

在中国正是因为有一大批像任安利先生一样善良的人在前面冲锋陷阵,灾难中的人们才有了更多的期待。在为难来临之际觉得自己仍置身于一个大家庭,感受人间的大爱。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设施在地震中损毁严重,全校2800余师生全部在板房中工作、学习和生活,过冬取暖成最大问题。任安利得知后,自筹款项,以基金会的名义,向该校捐送了2624床新棉被,解决了该校师生的燃眉之急。

此后的“为雨花台烈士在全国范围内寻亲并资助烈士亲属到南京祭扫”,“寻找八百壮士流亡海外遗骨”等系列活动,都是任安利先生带领海峡两岸和谐发展基金会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在长期这些类似慈善公益活动中,贴进的个人财物不计其数,然而任安利从来没有计较过,都是以基金会的名义默默行善。

就是这样一位同情弱者并身体力行的社会公益慈善人士,近期却在网络上遭到了别有用心、有预谋的恶意诋毁和谩骂攻击。在网络的“知道、空间、贴吧、文库、网页”中大量出现的恶意诽谤“任安利”的虚假帖子内容,如任安利已被“双规”,行贿受贿和诈骗数十亿美金等等,经推断全部是由个别别有用心之人雇用大量的“网络水军”对任安利进行的恶意攻击和陷害。该言论使长期从事社会公益慈善活动的社会知名人士暨海峡两岸和谐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任安利先生个人名誉严重受损,投诉多次网络仍不予理会,任安利被迫拿起法律武器于2010年10月28日向网络提起诉讼,同时提交了大量详实并经过公证的侵权证据。2010年12月13日,海淀区人民法院正式受理并立案。目前,该案已在进入司法程序。

海峡两岸和谐发展基金会其他成员就网络诋毁事件也发出了严重声明,要大家提高警惕,维护正义,相信一个优秀的公益慈善家的真实心声,对不法分子的恶意诋毁给予强有力的回击。

5. 关于海峡两岸的小议论文,400字就行

7月30日下午,为期两天的“海峡两岸司法实务研讨会・2010”在福州落下帷幕。此间,来自海峡两岸的百名知名法学家、司法实务界人士,围绕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权益保障暨海西法治环境、两岸司法实务新问题和两岸司法合作与法律服务等方面专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据悉,大会共收到来自两岸学术界和司法界人士提交的论文199篇。其中,台湾学术界和司法界嘉宾提交的论文17篇,大陆学界嘉宾提交的论文33篇,大陆司法实务界论文149篇。

在这些论文中,有关于两岸民事权益保障、投资权益保障、旅游权益保障、海峡西岸涉台立法、涉台审判经验交流的文章,也有关于两岸婚姻家庭、海事海商、农产品贸易、劳动争议和知识产权等制度比较的作品,还有关于两岸互涉犯罪、刑事司法互助、民事司法互助、商事仲裁合作的论文,涵盖了两岸经贸往来的方方面面。论文经专家评选后由组委会选择其中179篇提交会议讨论,并邀请部分作者出席会议。
据介绍,本届研讨会共取得五方面的成果

拓宽了人员交流交往中权益保障的思路。此次大会上,代表们把视角对准两岸投资权益和旅游权益的保障上,探讨投资纠纷的困境与出路、隐名投资的防范应对、投资贸易争端的解决等,畅谈改进完善或者化解纠纷的思路,丰富了对这一领域法律问题的见识见解,拓宽了视野,为规范运作和加强协作提供了广阔的视角和有力的依据。

明确了处理民事纠纷和商贸纠纷的原则。由于两岸在民商事法律上制度规定有所差别,诉讼途径程序亦有不同,导致在适用法律过程中面临区域法律冲突的问题。会上,台海两地的法律人对于破解这一司法难题,纷纷建言献策,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之道,明确了“平等对待、公正合理、提升效率、司法为民”等适用法律的总体原则,为从实践中解决司法实务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思路和定位。

坚定了开展司法合作和法律服务的决心。此次会上不少代表对于司法合作和法律服务工作,进一步反思困境、评议不足,也有代表针对两岸文书送达、调查取证等工作,介绍窗口渠道的开设和实施细则的完善情况。坚定决心、明确方向、找准方位,是本次两岸司法实务界和学术界人士对互助合作工作的共同心声。

提升了对台海法治环境良性构建的思索。近年来,大陆一些法院坚持回应型的能动司法思路,不断创新涉台审判工作机制,相继成立涉台审判庭,聘请台商担任调解员等,在大陆乃至台湾引起较为深远的影响。此次研讨会,亦有不少专家学者和实务代表针对法治环境的构筑,介绍经验、畅谈感受,探索提供了有益的方向。

增强了对涉台审判事务问题研究的信心。本届研讨会期间,还同时召开了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海峡两岸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的年会,在对过去一年工作进行回顾的同时,决定在新的一年里依托福建高院的地缘优势,利用专业委员会汇集众多具有丰富涉台理论研究和审判经验的法官和学者的力量,积极开展涉台理论研究和调研活动,针对涉台审判实务中不断涌现的新类型案件,以及长期困扰涉台审判的疑难、复杂问题进行研究,发挥各自优势,为涉台审判理论研究出谋划策,共同破解难题。

6. 求海峡两岸民事管辖权冲突的案例

管辖权冲突为平行诉讼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的基础。两岸民事司法中的平行诉讼,是指当事人就同一民事争议同时或先后向大陆的人民法院或台湾地区的法院起诉,并由两岸有关法院同时或先后受理的情形。根据平行诉讼的一般理论,关于平行诉讼的一般理论,可以将两岸民事司法中的平行诉讼区分为两种最基本的类型:一是重复诉讼,即原告对同一被告就同一争议事实向祖国大陆和台湾地区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在重复诉讼中,平行诉讼的双方当事人相同,原告和被告是同一的,因此这种形式的平行诉讼又被称为“原告被告共通型平行诉讼”。二是对抗诉讼,即一方当事人作为原告在祖国大陆(或台湾地区)以对方当事人为被告提起诉讼,而对方当事人又在台湾地区(或祖国大陆)作为原告以该当事人为被告提起诉讼。在对抗诉讼中,平行诉讼的双方当事人相同,但是原告和被告的地位发生了逆转,因此这种形式的平行诉讼又被称为“原告被告逆转型平行诉讼”。

(一)重复诉讼
案例1,林XX诉郑XX侵权赔偿案。原告林XX与被告郑XX就设立在福建省永定县永定巨和公司的股权发生纠纷,于1994年4月1日在台北地方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判定郑XX赔偿投资款。1994年11月30日,台北地方法院判决郑XX故意不法侵害林XX财产权,应赔偿林XX的投资款。郑XX不服,提出上诉,台湾“高等法院”于1995年6月判决认为,林XX于1991年对郑XX提出刑事告诉时即已知道其损害所在,但迟至1994年4月1月才提起民事诉讼,其诉讼请求已超过二年法定时效而消灭;上诉人郑XX为时效消灭的抗辩并拒绝赔偿给付有理;遂判决撤销台北地方法院的一审判决,并驳回林XX的诉讼请求。林XX不服,提起上诉。1996年12月7日,台湾“最高法院”以事实不清为由判决发回台湾“高等法院”重审。1997年9月15日台湾“高等法院”作出重审判决,认为林XX提起民事诉讼时已逾二年法定时效,并以此为由驳回林XX的诉讼请求。林XX不服,提起上诉。林XX在台湾地区提起诉讼的同时,向福建省龙岩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龙岩中院经审理认为,原告林XX虽就同一诉讼标的于1994年4月在台湾台北地方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并由“高等法院”作出二审判决,但因林XX不服二审判决已提起上诉,目前该案尚未终审判决,处于不确定状态,且本案讼争标的物永定巨和公司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龙岩中院系讼争标的物所在地法院,对本案具有管辖权;原告林XX对就同一诉讼标的提起诉讼,应予准许;被告郑XX提出林XX一案二告,违反“一事不再理”之惯例,应裁定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的答辩理由,不能成立。
案例2,台湾惠高运通有限公司诉台湾内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内田电器制造(厦门)有限公司侵犯财产权纠纷案。1993年10月,台湾惠高运通有限公司(下称“惠高公司”)受台湾内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内田股份公司”)委托,作为其发运货物的代理人,双方约定运费到付。货物运抵厦门后,惠高公司因内田股份公司未能支付运费经多次催讨未果而诉至法院。台湾高雄地方法院于1994年2月1日向内田股份公司发出支付令,责令其向惠高公司支付全部运费及利息。因内田股份公司未能按支付令支付全部款项,且该公司于1994年7月4日向台湾高雄县“商业会”申请进行破产前和解,鉴于内田股份公司和内田电器制造(厦门)有限公司(下称“内田厦门公司”)系日本内田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投资开办的,惠高公司遂以内田厦门公司和内田股份公司存在欺诈性共同侵权为由向福建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厦门中院判决内田股份公司偿还未付的运费及利息,内田厦门公司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一审判决后,内田厦门公司不服,向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福建省高院审理认为,本案运费纠纷已经由惠高公司向台湾高雄地方法院申请并已发布支付令,且已获得部分履行,现惠高公司又以同一事实、不同案由再向另一法院起诉的做法,显属不当。据此,福建省高院于1995年8月判决撤销厦门中院一审判决;驳回惠高公司的诉讼请求。
(二)对抗诉讼
案例3,李XX诉孙XX离婚案。原告李XX为大陆居民,被告孙XX为台湾居民。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人民法院在审理李XX诉孙XX离婚案时,因被告在原告起诉之前已向台湾有关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原告于是向该院申请撤回起诉。该院认为,原告的撤诉申请是其真实意思表示,符合有关法律规定,裁定准许撤回起诉。
案例4,林XX诉被告蔡XX离婚案。原告林XX为大陆居民,被告蔡XX为台湾居民。原告林XX向福建省东山县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后,被告蔡XX也向台湾某法院起诉。东山县法院以台湾法院受理案件的时间迟于该院,并参照最高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5条的规定,对该案行使管辖权。两地法院审理后,分别作出判决。台湾的法院先于东山县法院作出判决,判决林XX必须履行与蔡XX的夫妻义务;东山县法院判决不准离婚。一年后,林XX再次向东山县法院提起诉讼,该院以原、被告双方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又分居满一年,互不履行夫妻义务为由,判决准予双方离婚。判决后,双方均没有上诉。
案例5,黄XX诉徐XX离婚案。原告黄XX为大陆居民,被告徐XX为台湾居民。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人民法院依照简易程序公开开庭审理黄XX诉徐XX离婚一案,被告徐XX经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参加诉讼。原告以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为由请求与被告离婚。被告未作答辩。原告向法院提交并经确认的证据包括被告2003年1月向台湾彰化地方法院提出的起诉离婚的民事诉状和彰化地方法院家事法庭通知书的复印件各一份。该院依法判决原告黄XX与被告徐XX离婚。

7. 台湾海峡两岸间航运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促进海峡两岸间航运事业的发展,维护正常航运秩序,发展两岸经贸关系,根据一个中国、双向直航、互惠互利的原则,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国大陆港口与台湾地区港口之间的海上直达客货运输(以下简称两岸航运)。第三条两岸航运属于特殊管理的国内运输。第四条中国人民银行交通部(以下简称交通部)是两岸航运业务的主管机关。第五条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登记注册的符合下列条件的航运公司,经交通部批准,方可以其所有的或者经营的船舶,从事两岸航运业务:
(一)中国大陆或者台湾地区的独资航运公司;
(二)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合资航运公司。第六条申请经营两岸航运业务的,在中国大陆注册的地方航运公司应当经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主管部门审核后转报交通部批准;国务院各部门所属的航运公司由有关主管部门核转交通部批准。
在中国台湾地区注册的航运公司应当委托其在大陆的船舶代理公司代为提出申请,经该船舶代理公司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主管部门审核后转报交通部批准。第七条申请经营两岸航运业务的航运公司,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申请书;
(二)船舶资料;
(三)海运提单样本;
(四)交通部要求的其他文件。
从事班轮运输的,除提供上述文件外,还应当提供港航间班轮运输协议和运价本。第八条交通部应当自收到申请文件之日起45天内,决定批准或者不批准,并书面通知申请人。第九条经批准经营两岸航运业务的航运公司及其船舶,由交通部核发《台湾海峡两岸间水路运输许可证》和《台湾海峡两岸间船舶营运证》。
前款证书有效期为一年。第十条非经交通部批准,外国航运公司不得经营台湾海峡两岸间双向直达的或者中转的货物运输和旅客运输。第十一条为两岸航运业务提供服务的大陆港口和船舶代理公司,由交通部批准并予公布。
任何大陆港口和船舶代理公司,未经批准,不得从事与两岸航运相关的服务。第十二条未经交通部批准从事两岸航运业务的航运公司的船舶,港务监督机构不得为其办理进出港口签证,港口不得为其装卸货物,船舶代理公司不得为其办理代表业务。第十三条不符合本办法第五条、第十一条的规定,未经批准擅自经营两岸航运及其相关业务的,由交通部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第十四条港口经营人、船舶代理公司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的规定,为没有两岸航运经营资格的航运公司的船舶提供相关服务的,由交通部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取消其从事与两岸航运相关服务的资格。第十五条本办法自1996年8月20日起施行。

8. 什么是海峡两岸空运协议

根据《海峡两岸空运协议》及其附件,双方同意开通台湾海峡北线空中双向直达航路,并建立两岸空(航)管部门的直接交接程序,同意继续磋商开通台湾海峡南线空中直达航路及其他更便捷的航路。两岸资本在两岸登记注册的航空公司,经许可后将可从事两岸间航空客货运输业务。

在客运包机方面,两岸将在原有周末包机的基础上,增加包机航点、班次,调整为客运包机常态化安排。大陆方面同意将在现有北京、上海(浦东)、广州、厦门、南京5个周末包机航点的基础上,开放成都、重庆、杭州、大连、桂林、深圳、武汉、福州、青岛、长沙、海口、昆明、西安、沈阳、天津、郑州等16个航点作为客运包机航点。台湾方面同意将已开放的桃园、高雄小港、台中清泉岗、台北松山、澎湖马公、花莲、金门、台东等8个航点作为客运包机航点。

双方每周7天共飞不超过108个往返班次,每方各飞不超过54个往返班次。今后将视市场需求适时增减班次。客运包机常态化安排实现后,此前的节日包机不再执行。春节期间可视情适量增加临时包机。双方还同意利用客运包机运送双方邮件。

在货运包机方面,双方同意开通两岸货运直航包机,运载两岸货物。大陆方面同意开放上海(浦东)、广州,台湾方面同意开放桃园、高雄小港作为货运包机航点。双方每月共飞60个往返班次,每方30个往返班次。

9. 如何解决涉台民商事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于2010年12月29日正式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台民商事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的规定》(法释[2010]19号,以下简称《规定》),2011年1月1日起实施。《规定》是最高人民法院根据涉台民商事案件审判实践的需要,依法作出的一项重要司法解释。

近年来,随着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的实现,海峡两岸经贸交流、人员往来日益频繁,涉台婚姻、继承、经贸投资等民商事纠纷越来越多,案件涉及的法律和审判规范也越来越复杂。明确涉台民商事案件的法律适用规范,对于人民法院准确适用法律,正确审理涉台民商事案件,切实保障两岸当事人的正当权益,有效维护两岸民商事交往的正常秩序,十分必要和重要。

《规定》共3条,主要解决人民法院审理各类涉台民商事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同时对台湾地区当事人的民事诉讼法律地位也作出了明确规定。

《规定》第一条是该司法解释的核心内容,明确规定了涉台民商事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根据该条第一款,人民法院审理涉台民商事案件,应当适用法律和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并根据法律和司法解释中选择适用法律的规则确定应当适用的实体法。这里所讲的实体法既包括两岸的法律,也包括其他有关国家或地区的法律。该条第二款进一步明确,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法律和司法解释中选择适用法律的规则,确定台湾地区法律为案件所应适用的实体法,并予以适用。同时,《规定》第三条规定,适用该有关法律不得违反国家法律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该条中“选择适用法律的规则”指的是参照适用的涉外民商事关系的法律适用规则,也即冲突规范,包括民法通则第八章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通过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等规定的内容。人民法院适用台湾地区民事法律,是从司法角度妥善处理法律适用难题、切实维护两岸当事人正当权益的务实做法。

《规定》第二条对台湾地区当事人的民事诉讼法律地位作了强调。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平等,外国人在诉讼中也享有同中国公民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台湾同胞作为中国特殊地域的居民,在诉讼中当然具有与大陆当事人同等的诉讼权利和义务。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也一贯坚持平等保护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各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最高人民法院一贯重视依法保护海峡两岸当事人的正当权益。早在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就发布了《关于人民法院处理涉台民事案件的几个问题》的司法解释,对审理涉台婚姻、夫妻共同财产、抚养和赡养、收养、继承、房产、债务案件以及诉讼时效等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1998年,为了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保护两岸同胞的正当权益,尤其是台湾同胞在大陆的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人民法院认可台湾地区有关法院民事判决的规定》。随后,为回应台湾法律界人士和民众的诉求与期待,最高人民法院又将认可台湾地区民事判决的范围予以扩大,对于台湾地区有关法院作出的民事调解书和支付令也予以认可。为适应新时期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变化,发挥认可台湾地区民事判决在促进两岸关系发展中的更大作用,2009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又公布实施了《关于人民法院认可台湾地区有关法院民事判决的补充规定》。该规定明确了人民法院裁定认可的台湾地区民事判决与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判决具有同等效力,同时更加详细地规定了认可的具体程序,使台湾地区民事判决在大陆的执行得到更有力的保障。为解决涉台民商事案件审判中存在的诉讼文书送达难问题,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发布了《关于涉台民事诉讼文书送达的若干规定》。该司法解释的出台对于两岸法院及时、公正审理互涉民事案件具有重要意义。上述司法解释的制定,是最高人民法院为维护两岸同胞实体权益、平等保护两岸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发展正常有序的两岸关系所采取的务实而重要的举措。

这次公布和实施《规定》,是最高人民法院继制定实施上述重要司法解释后的又一重大司法举措,体现了人民法院服务对台工作大局,切实为两岸人民谋福祉的精神。今后,人民法院在涉台民商事案件的审判中,将严格依照该司法解释的规定,准确适用法律,确保涉台案件双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坚持公正、高效、严格司法,妥善处理好相关案件,促进两岸关系不断发展。

1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认可和执行台湾地区仲裁裁决的规定

第一条台湾地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根据本规定,作为申请人向人民法院申请认可和执行台湾地区仲裁裁决。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台湾地区仲裁裁决是指,有关常设仲裁机构及临时仲裁庭在台湾地区按照台湾地区仲裁规定就有关民商事争议作出的仲裁裁决,包括仲裁判断、仲裁和解和仲裁调解。第三条申请人同时提出认可和执行台湾地区仲裁裁决申请的,人民法院先按照认可程序进行审查, 裁定认可后,由人民法院执行机构执行。

申请人直接申请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一并提交认可申请;坚持不申请认可的,裁定驳回其申请。第四条申请认可台湾地区仲裁裁决的案件,由申请人住所地、经常居住地或者被申请人住所地、经常居住地、财产所在地中级人民法院或者专门人民法院受理。

申请人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认可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

申请人向被申请人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申请认可的,应当提供财产存在的相关证据。第五条对申请认可台湾地区仲裁裁决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查。第六条申请人委托他人代理申请认可台湾地区仲裁裁决的,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

台湾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或者外国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应当履行相关的公证、认证或者其他证明手续,但授权委托书在人民法院法官的见证下签署或者经中国大陆公证机关公证证明是在中国大陆签署的除外。第七条申请人申请认可台湾地区仲裁裁决,应当提交以下文件或者经证明无误的副本:

(一)申请书;

(二)仲裁协议;

(三)仲裁判断书、仲裁和解书或者仲裁调解书。

申请书应当记明以下事项:

(一)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身份证件号码、住址(申请人或者被申请人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记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姓名、职务)和通讯方式;

(二)申请认可的仲裁判断书、仲裁和解书或者仲裁调解书的案号或者识别资料和生效日期;

(三)请求和理由;

(四)被申请人财产所在地、财产状况及申请认可的仲裁裁决的执行情况;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第八条对于符合本规定第四条和第七条规定条件的申请,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申请后七日内立案,并通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同时将申请书送达被申请人;不符合本规定第四条和第七条规定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同时说明不予受理的理由;申请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第九条申请人申请认可台湾地区仲裁裁决,应当提供相关证明文件,以证明该仲裁裁决的真实性。

申请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通过海峡两岸调查取证司法互助途径查明台湾地区仲裁裁决的真实性;人民法院认为必要时,也可以就有关事项依职权通过海峡两岸司法互助途径向台湾地区请求调查取证。第十条人民法院受理认可台湾地区仲裁裁决的申请之前或者之后,可以按照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根据申请人的申请,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第十一条人民法院受理认可台湾地区仲裁裁决的申请后,当事人就同一争议起诉的,不予受理。

当事人未申请认可,而是就同一争议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亦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第十二条人民法院受理认可台湾地区仲裁裁决的申请后,作出裁定前,申请人请求撤回申请的,可以裁定准许。第十三条人民法院应当尽快审查认可台湾地区仲裁裁决的申请,决定予以认可的,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裁定;决定不予认可或者驳回申请的,应当在作出决定前按有关规定自立案之日起两个月内上报最高人民法院。

通过海峡两岸司法互助途径送达文书和调查取证的期间,不计入审查期限。第十四条对申请认可和执行的仲裁裁决,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审查核实,人民法院裁定不予认可:

(一)仲裁协议一方当事人依对其适用的法律在订立仲裁协议时属于无行为能力的;或者依当事人约定的准据法,或当事人没有约定适用的准据法而依台湾地区仲裁规定,该仲裁协议无效的;或者当事人之间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但申请认可台湾地区仲裁调解的除外;

(二)被申请人未接到选任仲裁员或进行仲裁程序的适当通知,或者由于其他不可归责于被申请人的原因而未能陈述意见的;

(三)裁决所处理的争议不是提交仲裁的争议,或者不在仲裁协议范围之内;或者裁决载有超出当事人提交仲裁范围的事项的决定,但裁决中超出提交仲裁范围的事项的决定与提交仲裁事项的决定可以分开的,裁决中关于提交仲裁事项的决定部分可以予以认可;

(四)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程序违反当事人的约定,或者在当事人没有约定时与台湾地区仲裁规定不符的;

(五)裁决对当事人尚无约束力,或者业经台湾地区法院撤销或者驳回执行申请的。

依据国家法律,该争议事项不能以仲裁解决的,或者认可该仲裁裁决将违反一个中国原则等国家法律的基本原则或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不予认可。

阅读全文

与海峡两岸侵权准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连云港专利代理 浏览:613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浏览:452
乡镇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850
红宝石证书aigs 浏览:734
马鞍山二中一本率 浏览:103
萝莉羊年限定 浏览:393
爱迪生观察什么发明了什么 浏览:864
供电方案有效期 浏览:684
马鞍山市麻将馆 浏览:609
sm2证书 浏览:655
汽车销售投诉比 浏览:951
成果用的手机 浏览:673
商标注册授权委托书 浏览:825
苏州市专利代理人薪资水平 浏览:527
工商局几号发工资 浏览:836
认缴年限多久合适 浏览:57
哇米诺商标注册详情 浏览:243
江发明被抢劫 浏览:770
上海信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0
苏州注册商标公司地址 浏览: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