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该怎样处理及方式
邻里之间的矛来盾解决途径有以自下几种:
1)双方冷静协商,化干戈为玉帛,毕竟是邻里之间,经常见面嘛;
2)双方无法协商的话,可以找当地居委会或村委会主持调解,这个调解没法律效力;
3)如果邻里之间因矛盾而造成双方或单方的财产损失,可以诉诸于法律解决,提起民事诉讼,根据实际损失要求赔偿;
4)造成人员受伤的,派出所有义务协商解决,并给予治安处罚;也可以去法院起诉,拿上病例,根据实际损失要求民事赔偿。
5)受伤很严重,触犯刑法的,去当地公安局,要求立案,追究刑事责任。
② 邻里纠纷怎么办
邻里纠纷问题,是许多人都会面临的问题,如果邻里关系处理的好,很可能就会出现远亲不如近邻的现象。如果邻里关系处理得不好,那么和一个这样的邻居住在一起,就会让人感到非常的绝望。
还记得在小学的品德课本上有这样一个故事,好像说的是清代的左宗棠,在朝廷中当着大官,但是左宗棠家总是和自己的邻居闹矛盾,而且自己的邻居盖房子的时候,把一条很宽敞的胡同,弄得很窄。
左宗棠在接到自家人的姓之后,传出了流传千古的让人一步又何妨的话语,之后,这种疼处理邻里矛盾的事迹发扬光大,成为人们必提的事迹。
所以想要处理好邻里纠纷,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人一步,天地那么大,忍一忍就会海阔天空,让一让就会发现天地真的变宽了好多,忍让才是最关键的地方。
当然我们一定要有一种宽大的胸怀来处理邻里纠纷,如果把一切都推给警察来处理,那么这样的邻居关系是不会好的。
③ 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怎么处理
相邻关系纠纷怎么处理可以参照下列原则:兼顾利益兼顾各方的利益,互谅互让、互助团结相邻各方对土地、山林、草原等自然资源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发生争议,或因环境污染发生争议以后,必须本着互谅互让、有利团结的精神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有关国家机关和人民法院解决。在争议解决以前,争议各方不得荒废土地、山林等自然资源,不得破坏有关设施,更不得聚众闹事,强占或毁坏财产。对故意闹事造成财产损害和人身伤害的,除追究当事人的民事责任外,还应追究其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相邻各方在行使所有权或使用权时,要互相协作,兼顾相邻人的利益。以邻为壑,损人利己,妨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是与相邻关系所应遵循的原则相悖的。人民法院处理相邻关系纠纷,也要兼顾各方的利益,使纠纷得以妥善解决。提供利益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处理因相邻关系发生的纠纷时,应从有利于有效合理地使用财产,有利于生产和生活出发。例如在处理地界纠纷时,如果原来未划定地界,就应当根据如何便于经营管理和有利于生产发展的原则,来确定新的地界线。公平合理公平合理是民法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也是处理相邻关系的基本原则,其中有四层含义:(1)坚持权利义务平等。相邻各方都是平等的民事主体,谁也不能只行使权利,不履行义务。相邻一方不履行义务的,应承担民事责任。(2)行使权利应保持在合理限度内。(3)尊重历史形成的客观状况和先后顺序。(4)避免或排除不妨妨害,合理赔偿损失。相邻关系的种类很多,法律很难对各种相邻关系都作出具体规定,这就需要人民法院在处理相邻关系纠纷时,应该从实际出发,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兼顾各方面的利益,适当考虑历史情况和习惯,公平合理地处理纠纷。
④ 海安县供电局,两个邻居闹矛盾,把电线挂在我家平台的不锈钢栏杆上非常危险,是不是等出人命事才出面解决
如果这路线路是属于供电局的,
前面邻居就拔掉自己家的电线杆----这样私拆是违法行为哦!!!如果出事了这户人家要担主要责任的,供电局次要责任。
如果这路线路是属于私人的,
即使出事了也真的跟供电局没什么干系了!!!(根据供电局职工的回答我看这线路可能是私人的)
产权判断主要依据是:线路是电表前还是电表后的!!!
如果是私人了,只有户主你自己出面协调了,因为供电局不管私人线路也管不了私人线路。
如果是供电局线路,你打95598投诉就行了,这样就会有人来处理了!!!
⑤ 邻里纠纷怎么解决
1、通过采取友好协商加以解决。拿出追求“和谐”的勇气,多换位思考,推已及人,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和行动。
抛弃“小气”,力求“大气”,多一分宽容,少一分计较。
实在无法解决时,可请求政府和组织的帮助,千万不要激化为械斗。
2、通过各种调解加以解决。
3、通过派出所加以解决。
很多人在遇到邻里纠纷后通常会去派出所解决问题,公安部门会依据纠纷的实际情况和性质,依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相关规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决定。
4、进行民事诉讼加以解决。
调解员和派出所不能解决问题后,可以采取进行民事诉讼的维权行为,但是该种途径耗时较长,费用较高。
所以,只有在纠纷始终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才选择此项方法加以解决
(5)海安邻里纠纷扩展阅读:
《纠纷解决:理论、制度与技能》是一套纠纷解决原理与实务系列教材。
它适用于法律院校学生和实务工作者(调解员、仲裁员、法官)等。
《纠纷解决:理论、制度与技能》由三编组成。
第一编:纠纷解决原理,阐述了纠纷解决的基本原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ADR)的类型及其起源与发展;
第二编:纠纷解决制度与程序,介绍分析了我国民间性、行政性、司法性以及专门性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制度和程序;
第三编:纠纷解决实务技能,重点介绍了现代协商、调解和仲裁的基本理念、方法、技能以及有关参与者的行为规范。
旨在训练纠纷解决专业人员、律师提高纠纷解决的实际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