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易烊千玺工作室声明追究侵权者责任,明星为何经常被侵权
一条来自北京星权律师事务所发出律师声明被易烊千玺工作室转发并上了热搜,原来是某品牌涉嫌严重侵犯了易烊千玺肖像权,姓名权等法律生命事宜。为什么侵犯肖像权事情频频发生,我们今天来讨论一下。
一、如何维护自己的肖像权?
首先肖像是属于公民个人,我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公民享有肖像权,如果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盈利目的使用公民肖像,所以在没有经过本人同意下和以盈利为目的就已经构成了肖像权侵犯。,如果在生活当中遇到满足这两个条件那么他们就已经侵犯了你肖像权。这个时候我们首先就要留下证据,然后通过法律途径追究个人或者单位,要求其按照法律规定赔偿道歉或者是赔偿损失。
如今明星维权也越来越多,不仅是因为被侵犯了肖像权而维权,更多是在网络之中,很多人利用网络谣传、恶意诽谤他人,编造虚假信息,这一些都给给明星带来了很多困扰,也占用了很多公共资源,那网络非法外之地,相信通过法律手段最终会让网络回归正途。
Ⅱ 易烊千玺申请冻结侵权公司财产,都有哪些方面涉及侵权
易烊千玺这位男明星也是拥有着非常好的发展,所以说不少的网友也都是格外关注他的状态和行为。在最新的网络平台当中爆料出易烊千玺申请冻结侵权公司的财产,很多的网友也都是非常赞成他的这种行为。还有一部分网友表示,这种行为也是侵犯了易烊千玺的知情权和肖像权。
虽然说明星拥有非常高的热度和名气,但是人们也不能够利用这种行为来进行金钱的赚取。这样的话也是对明星的一种不尊重,而且也侵犯了明星的合法权益。毕竟明星也都是有着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如果说人们对明星做出这样的行为,那么也会让自己深受到不小的代价和惩罚。希望每个人们都能够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这样的话也是很好的保护了明星的隐私权,还能够让明星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和表现。
Ⅲ 有关商标侵权纠纷的案例分析
我们已经联系过,这是第一个答案:
关于一审法院诉讼程序问题
1、一审法院按汉都公回司提供的 TCL 集团答公司地址,向 TCL 集团公司快递送达应诉通知书、听证会传票、开庭传票等,虽然邮寄地址为广东省惠州市鹅岭南路 6 号 TCL 工业大厦九层,是 TCL 集团公司的下属二级企业法人销售公司的地址,但两公司在同一大楼办公,只是楼层不同,而收信人为 TCL 集团公司的信件也并没有因不能送达而被退回。
2、在原审法院审结前, TCL 集团公司在向一审法院提交了书面答辩状,由此可以推定, TCL 集团公司已收到了一审法院寄送的应诉通知书、听证会传票、开庭传票,但其无正当理由未到庭,一审法院缺席审理并不违法。上诉人 TCL 集团公司关于一审法院诉讼程序违法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
Ⅳ 侵权责任法 案例分析
1、张某家在一小区的一楼,家门前有一100多平方米的私家花园。一天,邻居4岁的小华在没有监护人照看的情况下,到张某家玩耍。期间张某家养的狗将正在玩耍的小华咬伤。究竟谁应承担小华因被狗咬伤的人身损害赔偿责任呢?
分析:
《侵权责任法》第七十八条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动物侵权属于特殊的侵权,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都可以成为责任主体。对于一般的饲养动物致人损害,适用无过错责任;在特别规定的饲养动物损害责任中,违反管理规定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以及禁止饲养的烈性犬等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以及遗弃动物或者逃逸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实行更为严格的责任,不得免除或减轻责任。
本案中,张某作为狗的饲养人,承担的是无过错责任,对小华应负全部的赔偿责任。因小华并没有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狗咬,所以小华在本案中没有责任,小华的父母也因此不承担责任。
2、某日,陈某经过一幢七层高的住宅楼,突然被不知从哪一层楼扔出的酒瓶击中头部,造成头部流血受伤。但陈某始终不知道具体是哪一住户扔出的酒瓶砸伤了自己,于是将整幢楼的住户都告上法庭,要求6个住户(除一楼以外)共同赔偿自己由此支付的医疗费等。陈某有依据吗?
分析:陈某的诉讼请求是有法律依据的。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七条规定:“从建
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抛掷物、坠落物损害责任是基于公平考虑,而不是基于过错责任原则确定,适用的是补偿责任。
这样的案例采用举证责任倒置。无法确定具体加害人的,由被侵权人证明自己是被建筑物上的抛掷物、坠落物伤害的,由建筑物使用人证明自己不是加害人。建筑物使用人不能证明自己不是加害人的,要对被侵权人受到的损害进行补偿。如果有证据能够确定具体的加害人,则其他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无需再举证证明自己不是加害人。
各个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之间不承担连带责任,而是按份分别对被侵权人进行补
偿。被侵权人不能要求某一个或一部分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其全部的损害,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按照自己应承担的份额对被侵权人进行补偿后,也不能向其他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追偿。但是,建筑使用人支付补偿款后,如果发现了真正加害人的,
可以向真正的加害人进行追偿。《侵权责任法》的上述规定,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预防损害,制止人们高空抛物。
3、吴某携带现金到银行办理汇款手续,当他在营业厅的写字台填写汇款单时,一男子在其身后窥视。吴某填单完毕,即到三号柜台办理汇款手续。由于银行营业厅的柜台前设置了“一米线”,但窥视吴某的人却进入“一米线”内并站在吴某身侧,此行为并没有引起银行
值班保安人员的注意和制止。就在吴某将钱交给柜台内的工作人员时,此人从吴某左侧手
抢夺钱袋,吴某紧抓钱袋反抗,抢钱人向吴某腹部连刺几刀后逃离现场。吴某因此受伤,
携带的现金也没有了,他可以向银行要求赔偿吗?
分析:
吴某可以向银行要求赔偿。商业银行的营业厅,是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主要场所,商业银行应当根据其从事经营活动的规模,依照法律、法规以及相关部门规章的规定,在营业厅内预先安装必需的安全防范设施,安排保安人员,预防和尽可能避免不法侵害的发生,为客户的人身及财产安全提供保障,维护良好的交易秩序。但在本案中,当抢
钱人越过“一米线”时,值班保安人员并没有注意,更没有予以制止,因此对于吴某的损失
具有一定的过错,违反了安全保障义务,应该承担民事责任。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管理人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商业银行属于封闭性的经营场所,商业银行对于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负有安全保障义
务,在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客户损害的情形下,如果银行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应该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Ⅳ 知识产权案例分析
已经侵权!
网络侵权行为按主体可分为网站侵权(法人)和网民(自然人)侵权,按侵权的主观过错可分为主动侵权(恶意侵权)和被动侵权,按侵权的内容可分为侵犯人身权和侵犯财产权(也有同时侵犯的情况)
网站侵权多为主动性侵权,即网站转载别的网站或他人的作品既不注明出处和作者,也不向相关的网站和作者支付报酬,这就同时侵犯了著作权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因为大多数网站都是赢利性质的经济组织,利用别人的劳动成果为自己牟利而又不支付报酬,其非法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可以发现,这种情况大量存在着,很多网站把属于别人的软件、文章、图片、音乐、动画拿过来放在自己网站上供用户浏览、下载,以此向用户收费或者吸引广告主的资金投入。当然,侵权人是否以赢利为目的并不影响侵权的构成。
网站的被动侵权主要是指在网站所不能控制的领域内本网站的用户有侵权行为的发生,经著作权人向网站提出警告后网站仍不将侵权作品移除的情况。由于网站信息的海量和自由度较大的特征,决定了网站不可能审查所有上传信息的合法性,当网络用户有侵犯著作权行为的发生时,网站往往不能及时发现。此时,权利人不能追究网站的侵权责任。但网站负有配合著作权人查明侵权人信息(一般的网站都实行注册用户管理)的义务,并在著作权人提出证据证明侵权行为确实发生并向网站提出警告后及时将该作品移除,否则即构成共同侵权。
网民的侵权多为被动性侵权,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论坛或者博客等网民可以自由发表言论(文章)的领域,大多数网民并不知道自己使用别人的作品(图片、文章、音乐、动画等)还要注明出处和作者,甚至还要向作者支付报酬,虽然大多数网民主观上是没有恶意的,但确实已经构成了侵权行为。当然,如果是复制了别人的作品以自己的名义发表那就是主动的和恶意的侵权了,我们通常把这种情况叫做抄袭。中国著作权法同时规定了一些例外的情况,比如为了个人学习和欣赏而使用别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为了介绍或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自己的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既不需要征得权利人的同意,也不需要支付报酬,这些情况都不看做是侵权。但在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权利人明确声明未经同意不得使用(转载、复制)的,须事先征得权利人的同意,二是权利人未明确声明的情况下可以不用征求权利人的同意,也不必向其支付报酬,但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作品的出处和作者,否则一样构成侵权。
Ⅵ 易烊千玺申请冻结侵权公司财产,这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易烊千玺申请冻结了一家公司的财产,这个消息出来的时候,其实许多人都表示有一些懵逼。但是当大家了解了事情以后,大家都觉得易烊千玺的做法实在是太棒了。其实现在许多商家各种各样的商品都会去选择,让一些明星来代言。因为一个明星特别火的话,他们的代言产品也是会受到许多人的追捧的,所以说一旦找了一个比较火的明星来代言他们的产品,他们的商品就成功了一半。然而这家公司在没有任何合作的情况下利用易烊千玺的肖像来欺骗消费者,这样的做法不仅侵犯了易烊千玺的肖像权,同时也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假的代言对于粉丝们而言,他们发现了自己的偶像,代言了一些新的产品,他们是非常激动的。在这个情况下他们也会选择去大量的购买,可是如果说这个代言是假的,对于他们而言损失也是非常的大的。不仅让他们在金钱上有一些损失,他们在心情上也会有很大的落差。
Ⅶ 案例分析
此题是今年司法考试第三卷单选第9题。网上公布的参考答案是A。笔者认为,此题无正确答案。
A项是:“请求宣告甲与丙的行为无效。”命题人之所以选择A项,是认为甲与丙之间的行为符合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二项关于“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无效之规定。恶意串通导致合同无效,需要行为人主观上有共同的恶意(共同的追求),客观上有相互勾结,实施了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利益的行为。具体到本题,应为债务人甲与受让人丙相互勾结,在共同的恶意下侵害债权人的债权。本题中债务人甲的内心具有诈取债权、逃避债务的恶意。但题干只是说“丙知悉甲欠乙款未还”,丙主观上并没有与债务人甲协同一致、损害乙之债权的共同恶意,甲、丙故意的内容并不相同。故A项不正确。
选择A项作为答案,还有一个学理上的原因,有学者认为,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主张无效与撤销权的行使会存在竞合现象。竞合,就意味着受害人在无效与可撤销之间有选择权,而行使撤销权已经超过了一年期间的限制,因此只能确认无效。作退一步的假设:即使甲与丙的行为构成恶意串通,同时符合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的无效条件和七十四条的撤销条件,也不能因“竞合”而由当事人任意选择,而只能根据特别规定优先于一般规定适用的规则,适用合同法第七十四条,确认为可撤销,否则,就排除了合同法第七十四条相应规定的适用余地。在认定可撤销的基础上,因超过一年的期间而认定该行为转化为不可撤销的有效行为。
恰好2004年司法考试第三卷第52题也是类似的题目:甲欠乙5000元,乙多次催促,甲拖延不还。后乙告诉甲必须在半个月内还钱,否则起诉。甲立即将家中仅有的值钱物品九成新的电冰箱和彩电各一台以150元价格卖给知情的丙,被乙发现。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乙可书面通知甲、丙,撤销该买卖合同;B.如乙发现之日起为2000年5月1日,则自2001年5月2日起,乙不再享有撤销权;C.如乙向法院起诉,应以甲为被告,法院可以追加丙为第三人;D.如乙的撤销权成立,则乙为此支付的律师代理费、差旅费应由甲、丙承担
公布的参考答案是BCD,命题人认为此情形符合债权人撤销权的构成要件而不属于恶意串通的无效合同。同为国家司法考试的试卷,两年的答案却大相径庭。
B项是:“请求法院撤销甲与丙的行为。”此系债权人撤销权之行使。在论述A项时谈到可撤销只是假设。有两点需要说明:(1)本题并不符合债权人撤销权的构成要件。合同法第七十四条的规定:“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买受人知道该情形,其一是知道交易是明显不合理的交易;其二是知道该交易对债权人造成损害。本题中,甲将自己价值三万元的全部财物以一万元卖给了“知悉其欠乙款未还的丙”,虽然受让人丙此时也有故意,但故意的内容在于贪图便宜,以低价获得债务人的财产,对于此交易是否侵害债权人的债权并不关心。如果丙同时知道甲低价卖给他财物,损害了乙的债权,才能构成“知道”。丙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符合债权人撤销权的构成要件,更不符合恶意串通的要件。(2)假设构成了撤销权的条件,也不能选择B项。合同法第七十五条规定:“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行使。”乙在知道撤销事由后一年零两个月才起诉,其诉讼请求当然无法得到法院支持。
C项是:“请求以自己的名义行使甲对丙的一万元债权。”此系债权人代位权之行使。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十一条,代位权行使的要件包括:“债务人的债权已到期”。本题中甲与丙约定付款期限为2004年底,而乙提起诉讼的时间为2004年7月,此时甲的债权还未到期,不符合代位权行使的要件。故乙请求以自己的名义行使甲对丙的一万元债权得不到法院的支持。
最后是D项:“请求丙承担侵权责任。”通说认为,债权不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故侵权行为之客体不包括债权,例外是故意以悖于善良风俗的方法危害债权。丙虽然妨害了乙行使债权,但没有使用“悖于善良风俗的方法”,故不构成侵权责任。还要说明的是,如果选择了A项,必然要选择D项,因为恶意串通危害他人债权,属于故意以悖于善良风俗的方法侵害债权的行为,这样单选题就变成多选题了。
综上,四个选项没有一个是正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么乙由此可以提出正确的诉讼:
请求法院判决:
甲的这项行为属于有意拒绝债务并不愿抵债,有不情愿还清债务的意向,应责令其纠正错误及时将欠乙的债务在法定时间内还清,否则将取消此次起诉前甲与丙的交易,并强令将其所值财产(一万元)抵还乙。
Ⅷ 易烊千玺申请冻结侵权公司财产,面对侵权行为艺人应该如何做
因为被侵权的原因,所以易烊千玺申请了去冻结侵权公司的财产,在面对侵权的行为艺人应该拿起法律武器,并且收集资料去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其实像这种艺人被侵权的案件也是非常的多,所以这次易烊千玺的维权行为也收获了观众的支持,并且也让大家看到作为一个明星就是靠着形象去赚钱的,并不希望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之下就被不法商家用自己的形象来谋取权益,而且这种行为一看就是犯法的,但是还是有一些商家知法犯法,用这种行为去欺骗消费者,这是世人所不容允许的。
实力派他从流量明星的界定之中蜕变出来,成为了实力派的演员。凭借着优秀的演技以及高颜值吸引了更多的粉丝,相信他未来的发展还会更上一层楼,也让大家期待着他能够有更好的进步,也希望像此类的侵权事件,能够逐步减少每一个人都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Ⅸ 如何科学解读著作权许可意思表示——以一起侵犯影视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案为例
作品的直接商业利用行为与原始著作权人的分离,导致作品的被许可人以原告身份提起侵权之诉的现象远胜于原始著作权人直接起诉维权的情形。对被许可人作原告的案件,法院必然首先对授权书、转授权书、许可协议等证明原告权利来源的证据加以审查。上述证据中,权利人(包括作品原始著作权人及转授权人)向他人作出的许可意思表示(亦可称作授权条款),无论表现为双方协议还是单方授权形式,其确切内容和真实含义都关乎原告实体权利甚至原告主体资格。因此,法院对著作权许可意思表示进行正确解读,至关重要。
实践中,有的法官习惯站在许可人的视角,片面注重意思表示的字面意义,尤其关注许可人对被许可人设定的种种限制(如许可期限、地域、使用作品方式等)。上述解读方式对于一般案件而言并无不妥,但对于部分特殊案件则可能得出违背著作权交易常识且明显不合理的结论,导致对被许可人不公的判决。究其原因,症结在于解读文本所用文义解释方法的局限性。笔者认为,对著作权许可意思表示的解读不应拘泥于许可(授权)文件的字面文意,而应从权利一般属性和著作权权能实现方式特殊性的双重视角,综合考量许可人作出意思表示时所处环境、特定类型作品(如影视作品)的著作权流转的现实状况、著作权交易习惯等因素。循此思路得出的解释,方能最接近于许可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在此基础上所得的判决结果,才能防止判决结论产生“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冲突,避免走入著作权许可意思表示的解读误区。 现仅就一起侵犯影视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案为例,说明应如何科学解读权利人的许可意思表示。原告某科技公司从某电影公司处获得电影《兄弟之生死同盟》在中国大陆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电影公司的权利则来源于该电影的原始著作权人某香港公司的许可。此外,香港公司还将该电影在中国大陆的电影院及电视放映权、音像制品复制发行权等均授权给了电影公司。被告某电视台通过其主办的网站在互联网传播了该电影。科技公司以侵犯该电影信息网络传播权为由诉至法院,要求电视台停止侵权、赔偿损失。原告提交的权利证据表明:1.香港公司许可电影公司享有该电影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授权期限自电影互联网首个播映之日起五年,惟该首播日不得早于音像制品发行之日”;2.香港公司许可电影公司享有该电影音像制品之“发行权益及转授权益,授权期限自电影商业影院公映第十五日起七年”。审理过程中,科技公司不能证明该电影在互联网上的首播日甚至已在互联网合法播映的事实,也不能证明电影在商业影院首次公映的时间。香港公司对电影公司授权的效力,关系到科技公司经转授权获得电影权利的有效性,因此香港公司的授权是否生效,成为审理的焦点。 对于香港公司的许可意思表示的真实含义,法院内部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科技公司不能证明该电影在互联网经授权已合法播放过,因此香港公司许可给电影公司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期限起算条件尚未成就,该许可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第二种意见认为,科技公司虽不能证明该电影的互联网首播日,但电影公司预定了该电影在中国大陆的公映日及网络发行日,且上述时间与香港公司在授权书中对期限所作的限制不冲突,故推定香港公司的授权已生效。第三种意见认为,香港公司授权书中的“授权期限自电影互联网首个播映之日起”,不是许可所附生效条件,而仅是就五年许可期限从何时开始计算所作的约定。因此电影是否在互联网首播,不影响科技公司对该电影享有权利的事实。 以上意见分歧,源于对香港公司授权书中关于“授权期限自电影互联网首个播映之日起”的不同理解,而不同的理解源自对审视和解读授权书文本时采取的不同维度和对文本内容取舍的尺度。笔者赞同第三种意见,理由有三: 第一,应从权利的本质出发解读。无论哪种权利本质理论,都肯定了权利主体的意志因素在法律权利中的必然存在。如主张“权利的选择理论”的学者所言,权利意味着它的拥有者对另一人的义务可以自由地放弃、取消、强制实施或任其自然;拥有一项权利的人,就拥有了一项为法律所尊重的选择。香港公司的授权书,是其处分著作权的单方意思表示。该授权书不同于一般合同,因此依据授权书取得相关权利的被授权人,从授权意思表示作出时,取得的是一种类似绝对权性质的财产性支配权,而非合同性质的请求权。从授权书的字面看,电影公司获得信息网络传播权许可存在三重限制,即电影已在互联网首播、互联网首播不早于音像制品发行、音像制品发行不早于商业影院公映后十五天;三个条件层层递进,全部满足才可能确定信息网络传播权期限计算的基点。虽然原告不知晓也不能证明电影的商业公映日,但电影发行权证书证明该影片确已在香港影院公映,其他证据还证明音像制品已发行。这就意味着,电影商业公映十五日之后,电影公司实施音像制品发行及互联网播映行为具有合法性,即具备了行使上述两项权利的完全意志自由。因此,该电影在商业影院的具体公映日、电影的音像制品发行日这两项限制条件已无考查的必要。从电影互联网首播限制条件的性质看,该条件的成就与否完全取决于电影公司的意志;该条件对电影公司没有任何限制,是纯粹随意条件,其法律效果应视为无条件。无论该电影是否在互联网首播,电影公司应视为已获得了电影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其有权按照授权再行许可。原告科技公司也无需借助电影公司进行了互联网首播的事实,证明其对该电影的权利具有合法来源。 第二,应从权利行使的相对自由性解读。权利的行使方式只要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不损害第三方和公共利益,都应当允许。权利人既可直接行使权利也可间接行使权利。在知识产权领域,权利人通过他人之手实现权利,既可解决权利人转化能力的困难,也有利于社会公众享受智力成果。因此,法院对权利行使方式应作相对宽泛的解读。香港公司明确将电影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独占性许可给电影公司行使,包括授权人香港公司在内的任何第三人均不得行使上述权利,这就是一种间接行使权利的方式。电影公司享有并行使该权利的方式,也可以表现为通过网络方式自行传播该电影或再行许可他人使用该电影。只要电影公司以书面或行为等一切可知的方式与他人达成许可他人在互联网上播映电影的合意,就应视为其开始行使电影的网络传播权,被许可人是否真正实施了网上传播行为应在所不问。电影公司明确发出以上意思表示,香港公司许可其的五年网络使用期限就应当开始计算。本案证据已表明,电影公司向科技公司的授权书及双方的许可协议均明确标明该电影的互联网首播日,且电影公司也通过向科技公司转授权已实际获取许可使用费。电影公司的上述行为,表明其已开始行使经香港公司许可取得的电影信息网络传播权。因此,原告科技公司从电影公司处经转授权获得的权利,来源合法有效,应受法律保护。 第三,应结合著作权的财产性权能的特殊实现方式、权利流转现实解读。著作权的无形性、可复制性,排除了权利人对作品物理性独占的可能,也增加了权利的流动性和保护权利的难度。原始权利人通过许可、转让等方式实现权利价值已成为常态。上述作品利用方式对于影视作品而言更为典型,因为此类作品的创作、制作过程复杂,涉及投资人、制片人、参演人等众多主体及多重法律关系,在现实中,影视作品的原始权利人通过转让或许可等方式与作品的商业使用行为分离能够使其作品权利价值最大化。随着作品权利的流转,权利价值的实现主体发生变化,作品权利的保护职责也随之委与他人。法律应当对作品受让人、被许可人的权利给予同等的尊重和保护。悖离权利流转的现实来解读授权显然不利于权利人权利的完全实现。本案中,在对香港公司的许可期限作解释时,有必要在授权书的文本之外,关注与该电影权利流转相关的诸多事实。香港公司虽是该电影原始著作权人,但自该电影的制作完成后就将该电影在中国大陆一定期限内的几乎所有财产性权利均独占性地许可给电影公司,而电影公司也在未实际自行行使上述权利的情况下直接转授权给科技公司,科技公司也已按照协议向电影公司支付了全部许可费共计人民币数十万元。另外,除科技公司外,香港公司及电影公司均未因该电影在中国大陆针对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为提起过诉讼,且未在科技公司针对该电影提起的其他侵权之诉中单独主张过权利。如果香港公司的授权书自签署后至本案起诉时一直处于未生效状态,则很难想象科技公司会贸然向其支付如此高额的许可费。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何震 李培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