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叶挺将军的飞机出事是人为的吗
以目前的文献来说,没有任何证明是人为的。
记得蒋委员长临终前对蒋经国讲:“此笼中虎,不可放归”,这个“虎”指的是张学良。想想看,叶挺将军在国共两党、两军中崇高的威望,又是旷世难寻的3军统帅级人物,蒋委员长即使迫于压力从而放行叶挺将军,也难免让人浮想联翩啊……
对于叶挺将军的不幸失事,一直以来众多猜测,但始终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到底是什么原因,当然了,大家看到的是飞机失事,但所有的当事人现在都已不在世了。
若真是国民党所为,那执行这样计划的肯定是军统,但又肯定是绝密计划,留下记录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况且国民党迁移至台湾时,早已将有价值的文档一并带走了……
只能等到未来的某一天,看看历史有没有机会来证实这一猜测到底是何真实的原因了。
B. 叶挺将军
一个败军之将,有点脸早就自杀了。一个共产党员脱党,又打败仗,也就叶挺这种人,才有脸活在世上。
C. 叶挺的后代都是做什么的
1925年叶挺将军与李秀文女士结婚。婚后,叶挺将军和李秀文女士生有9个子女,7个男孩,两个女孩。其中三子早夭,五女扬眉和出生后尚未来得及起名字的幼子阿九和父母于1946年一同遇难。女儿叶剑眉1993年因病去世。而今健在的只剩下五个孩子,他们是长子叶正大任中将,次子叶正明,现在全国科协工作,三子叶华明现任深圳市政协副主席、深圳先科激光公司董事长,七子叶正光现任海南六合公司总经理,儿子叶启光也在深圳工作。叶正明之子叶大鹰任北京时事文化咨询公司董事长,电影《红樱桃》就是他导演的。叶家的子孙个个都学有所成。
长子叶正大:军用飞机设计专家 叶正大(1927— ),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航空专家。俄罗斯齐奥可夫斯基宇航学院国际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高级工程师,中将军衔。 叶正大是北伐名将叶挺将军的长子,1955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航空学院飞机制造系,回国后历任沈阳飞机公司设计室副主任设计师,国防部第六研究院601所副所长、副院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顾问。叶正大将军曾参与我国五种机型的设计研制及领导工作,是我国飞机设计工作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 由于他在航空科技领域的卓越贡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二等奖,1998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奖。
次子叶正明:像父亲一样有骨气叶正明(1931—2003),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将领。父亲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名将、我军创始人之一的叶挺将军。原名叶福麟,别名李明,祖籍广东惠阳。1931年4月13日出生在澳门。生前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顾问,中国对外应用技术交流促进会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三子叶华明:中国第一批导弹专家叶华明,新中国第一批地空导弹研制专家,深圳先科集团董事长兼党委书记。对于叶正明先生来说,父母及弟妹扬眉和阿九因飞机失事而遇难的往事在他脑海里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那时的他认为,正是由于父亲们乘坐的美国军用飞机的质量不高,因而导致这次空难。从此小华明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当一名飞机设计师,为自己的祖国制造出高质量的性能可靠的飞机来。只是他没有料到,日后的他留学苏联莫斯科时,所学的专业是专门研究制造打飞机的地对空导弹。
D. 暴走漫画向叶挺亲属道歉,你怎样看待恶搞传统的现象
恶搞传统、恶搞经典这个现象已经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了,最早的时候看到蒙娜丽莎被P成各种表情包、雅典娜女神举着各种奇怪的东西,是觉得挺好玩的。或者因为不是属于中国的传统,所以一笑带过,或者是也跟着转发,用的时候也没有觉得心理有愧疚。
这几年来我们国家一直在强调传统,不论是习俗还是文化,就是怕这些传统会随着时间流逝慢慢淡化了。中国是礼仪大国,但是当我们自己都不尊重我们的传统和经典时,如何要求外国人来尊重呢?我们为什么会对日本那么生气,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歪曲历史事实。那我们今天自己恶搞传统、恶搞历史跟日本人有什么两样呢?难道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信点灯?
这个事情其实也是给我们大家敲响了一个警钟,或许过去大家认为没什么无所谓。但是今后每个人都得重新审视。传统和经典要想传承,跟我们每个人都有关系。没有谁特别伟大,也没有谁有特殊的使命要去特意的背负和传统。大家都是一样的,当你为传统和经典作出一点贡献时,你就成为了那个“伟大”的人。
E. 新闻侵权主要有哪些现象,请以现实中的案例加以说明
新闻侵权是新闻报道侵害他人受法律保护的权利。主要表现为对姓名权、肖像权、隐私权、名誉权、著作权的侵害。
名誉是指公民的品德、声望、信誉、形象、性格等方面的社会评价。新闻以虚假或攻击性的内容指责公民有不道德或违法行为,损害其名声,就构成对该公民的名誉权的侵害。未经本人同意,新闻对个人私生活的报道,构成对隐私权的侵犯。
新闻单位没有征得稿件作者同意,擅自删改文字内容而造成差错,或改变表达方式发表,也属侵权行为。同时,报刊私自将稿件转交其他报刊发表而又没有征得作者同意,也是一种侵权行为。
(5)叶挺将军侵权案扩展阅读:
叶挺家属起诉侵权者案宣判的重大意义
28日上午,叶挺将军家属起诉西安摩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名誉侵权一案一审公开宣判。该公司旗下的“暴走漫画”曾发布含有侮辱烈士内容的短视频,篡改叶挺在狱中写就的《囚歌》并加入低俗语句,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法院判决摩摩公司公开道歉,并向原告支付精神抚慰金10万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施行以来,由英烈家属为原告起诉侵权者的第一案,这一判决充分昭示了国家惩治侵犯英烈名誉行为的坚强决心。
彪炳史册的英雄事迹标注了战火年代的时代坐标,镌刻在民族丰碑的基石底座,具有广泛的社会道德认同。英烈的形象和荣誉,既是后辈儿孙的宝贵财富,更是凝聚核心价值观的精神之源。我们必须营造全社会尊崇英烈的良好氛围,树立英烈名誉不容侵犯的正确意识。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长期处于和平年代、远离硝烟炮火,一些人对英烈的敬仰逐渐“褪色”;甚至有人心怀恶意,诋毁攻击英雄,美化侵略历史、发表辱华言论,挑战了人类道德底线,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一些网红、“大V”以戏说、娱乐为幌子,以动漫、段子、综艺等形式调侃英烈,混淆了文艺创作和侮辱诽谤的界线。暴走漫画此前也以“习惯以一种娱乐化的方式去表达观点和态度”作为辩解,但这种说法站不住脚。
文艺作品的戏说、虚构不可逾越道德的红线;调侃戏谑更不能以误导青少年作为代价。挖空心思制作恶趣味内容,其心心念念的还是流量和金钱,自家生意盈利不少,伤害的却是全民族的共同情感。诋毁先烈、质疑历史,归根结底还是泛娱乐化和历史虚无主义在作祟。
英烈的名誉与历史的清白,需要全社会自发守护,更需要亮出法律的牙齿予以捍卫。近年来,从法院依法保护狼牙山五壮士、邱少云等英雄的名誉权,到“精日”分子因不良言行被行拘,勇于向亵渎历史的行为亮剑,彰显了法律的正义与庄严。
今年5月1日,英雄烈士保护法正式施行,为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等行为敲响警钟;随着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案件的公益诉讼制度正式建立,起诉主体从亲属扩大至检察机关,让此类行为难钻法律漏洞,有效保护了英烈的形象,体现了以法律捍卫历史的高度共识。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从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到烈士纪念日,再到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一个个国家纪念日,推动着勿忘历史、崇尚英雄的活动汇聚成潮。
在第五个烈士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纪念祭扫、主题学习、红色旅游、制作动画等各类活动在全国各地铺展开来。
这也提示我们:树立正确英雄观、民族观和历史观,既要靠法律树起保护英烈权益的铜墙铁壁,更要通过教科书、宣传片、影视剧等多种方式,潜移默化地传播历史,形成崇尚英雄的良好风气。
F. 叶挺为什么自称六面碰壁居士
叶挺将军这首《囚歌》,原诗以“六面碰壁居士”落款,这正是他当时处境的形象写照。皖南事变后,时任新四军军长的叶挺将军,遭到国民党当局长期的无理拘押。写作此诗时,他被囚禁于重庆郊区的红炉厂,此处专门关押高级政治犯,是臭名昭著的中美技术合作所的“禁地”。
《囚歌》一诗浓缩着叶挺将军牢狱生涯的深切体验,是他对于生命、自由和尊严之辩证关系的悲壮思考,每一句都具有厚重的份量。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囚歌》的开始,叶挺将军以形象的语言,把囚禁在牢狱里的受难者的自由与尊严相分离的景况直陈出来。一方面,反动当局绝对不允许被囚者以自由之身保有人的节操和尊严;另一方面,他们又千方百计诱惑受难者以尊严的丧失换取行动的开阔空间。随后的“爬出来呵,给你自由”这廖廖八个字,把法西斯分子的骄狂、阴险、狰狞的嘴脸活脱脱地勾画了出来。然而,革命者所渴求的自由从来就不以屈尊为代价,更不会以奴颜婢膝去换得所谓的“自由”。士可杀不可辱,这早已是自古以来志士仁人们律已的法则。“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道,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诗人高傲地拒绝着反动派的诱惑。自由诚可贵,然而,失去了尊严的自由,又怎能俯就?被囚的勇士依旧是勇士,而自由的畜牲,永远是畜牲。自由的精灵被隔绝在法西斯的高墙之外,受难的人们时时渴求着自由的温存,却无法与之结合。牢狱从来就不是梦幻情调的温床,阴森、恐怖、死亡才是它的现实。弱者本来就少得可怜的骨气将在这里彻底消融,强者的凛然正气却可以在这里得到张扬。“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囚歌》的结尾,慷慨而悲壮。
对于自由的信徒,革命的斗士,死亡并不是什么骇人的东西。他们明白,在被囚的那一刻,他们已与死亡比邻而居。志士的被囚,对很多人来说,这便可能是他们整个抗争生涯的最后阶段。他们无惧于死亡,甚至乐于把这视为是他们生命中的最后辉煌。叶挺高歌“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便大有此种意味。实际上,在他们选择成为自由斗士的开始,他们便已领悟到这选择与死亡之间存有割不断的脐带。“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也可看作是自由的斗士在思考自己最后的行程时向世人豪迈的告白。事实也正如诗人自己所预言的,叶挺将军逝世后,他的英名彪炳史册,永垂不朽。
郭沫若在《叶挺将军的诗》一文中曾如此评价叶挺将军的《囚歌》:“他的诗是用生命和血写成的,他的诗就是他自己。”叶挺将军的这首诗,曾被谱上乐曲,与文天祥的《正气歌》一起,被囚禁在这所法西斯集中营中的志士们所咏唱,维持着他们作为人的不可摧折的尊严。
叶挺将自己称为“六面碰壁居士”要从他的经历和担任新四军军长以来的工作状况来理解。叶挺是军校科班出身,军事才能出众,思想进步,早年追随孙中山在南方革命,大革命早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时,他率第四军独立团作北伐先锋,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打出了“铁军”的威名,成为北伐名将。大革命失败后,他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广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缔造者之一。1928年6月,因不满党内一些人就广州起义失败的问题对他的无理指责和诬陷,叶挺离开了党组织,到德法考察军事,从此脱离了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叶挺因他的特殊身份和名望为国共两党所接受,成为新四军军长的合适人选,1937年9月,叶挺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任命为新四军军长。同年11月,叶挺赴延安,显示他与中国共产党的特殊关系。叶挺在担任新四军军长的3年多时间里,为新四军的发展壮大、华中敌后抗战做了大量工作,然而,叶挺自感多方面的关系不太协调,心情也不舒畅。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队伍新四军的军长,为了处理好与蒋介石国民政府及第三战区国民党将领的关系,无论叶挺怎样据理力争,或利用自己在国民党将领中的关系,还是难以改变国共关系,国民党当局处处掣肘新四军,甚至出现军事摩擦,以致后来出现了皖南事变这样的反共事件。在新四军内部,新四军是项英领导的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组建而成,与叶挺没有渊源关系,叶挺又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使他感到工作上不能够得心应手。叶挺多次提出辞呈要求离开新四军军部,与上述两种情况不无关系。李一氓是新四军的秘书长,是中共中央放在叶挺和项英间的缓冲人,他在回忆中说:叶挺当时有很多苦恼,叶挺在给他的一封信中说,居士不适于当一个大庙子的方丈,就是暗示一个非党员不适于当新四军军长。皖南事变爆发后,叶挺的突围方案得不到实行,最后部队损失惨重,自己下山被扣,遭到长期监禁,又面临着国民党的威逼利诱。作于1942年11月的《囚歌》,即表达了叶挺的信仰和气节,而落款称自己是六面碰壁居士,则是他当时复杂心情的流露。
G. 叶挺将军之死是意外还是谋杀
这是历史的谜团了。当时舆论也有谋杀的猜测,但没有任何证据。
当时飞机上除了叶挺将军,还有王若飞等我党重要人士,出事之后,我党可谓损失惨重。
H. 叶挺的事迹
叶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新四军领导人,杰出的军事家。1896年出生于广东归善(今惠阳)一个农民家庭。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参加援闽粤军。1924年被派赴苏联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同年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9月回国,参与组建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第4军独立团,任团长。从此所部成为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的一支武装部队。
1926年在北伐战争中,他率部长驱直进,连战皆捷,屡建战功,被誉为“北伐名将”,所部被称为“叶挺独立团”,为4军赢得“铁军”称号。南昌起义时,他担任前敌总指挥。广州起义时,担任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新四军军长。
1927年8月参加领导南昌起义。同年12月参加领导广州起义,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广州起义失败后,因受到中共广东省委领导的责难和共产国际某些人的冷遇而消沉,与党脱离关系,流亡欧洲,后到澳门隐居。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新四军军长,指挥部队挺进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1939年5月,在皖中主持成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部队挺进皖东敌后,在津浦路东西两侧建立抗日根据地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遭国民党军重兵包围的严重情况下,指挥部队奋起突围,浴血奋战8昼夜。在奉派与国民党军交涉时被扣押。面对蒋介石的威逼利诱,他坚贞不屈。在牢房中书写《囚歌》以明志:“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抗日战争胜利后,经中共中央营救,于1946年3月4日获释。5日即致电中共中央,要求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于7日复电,称赞他忠诚地为中国民族解放与人民解放事业进行了20余年的奋斗,经历了种种严重的考验,决定接受他入党。4月8日,由重庆赴延安途中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时年50岁。
I. 近期影响较大的新闻侵权案例
叶挺家属起诉侵权者案宣判的重大意义
28日上午,叶挺将军家属起诉西安摩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回名誉侵权一案一答审公开宣判。该公司旗下的“暴走漫画”曾发布含有侮辱烈士内容的短视频,篡改叶挺在狱中写就的《囚歌》并加入低俗语句,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法院判决摩摩公司公开道歉,并向原告支付精神抚慰金10万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施行以来,由英烈家属为原告起诉侵权者的第一案,这一判决充分昭示了国家惩治侵犯英烈名誉行为的坚强决心。
彪炳史册的英雄事迹标注了战火年代的时代坐标,镌刻在民族丰碑的基石底座,具有广泛的社会道德认同。英烈的形象和荣誉,既是后辈儿孙的宝贵财富,更是凝聚核心价值观的精神之源。我们必须营造全社会尊崇英烈的良好氛围,树立英烈名誉不容侵犯的正确意识。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长期处于和平年代、远离硝烟炮火,一些人对英烈的敬仰逐渐“褪色”;甚至有人心怀恶意,诋毁攻击英雄,美化侵略历史、发表辱华言论,挑战了人类道德底线,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