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商标专利 > 企业按专利资料进行研制最后失败企业能起诉专利权人吗

企业按专利资料进行研制最后失败企业能起诉专利权人吗

发布时间:2021-07-05 12:43:59

1. 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项目中的技术成果申请的专利被驳回了,该研发项目还能进行研发项目加计扣除吗

在高企评定中,对于知识产权的类型分为:Ⅰ类:发明专利、植物新品种、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国家新药、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就专利而言,重点是发明专利,从提交申请到授权,大概需要2~3年,难度比较大。所以评分也相对比较高,1件Ⅰ类知识产权可以拿7-8分。

Ⅱ类: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不含商标)。Ⅱ类知识产权获取时间实用新型和外观8~14个月,获取方法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软件著作权属于登记制度,时间上几天到几个月时间不等。所以5件以上Ⅱ类知识产权最高只能拿6分。而且有效期内仅可使用一次。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大部分企业还是固有的思维,提前2~3个月准备即可。认为没必要那么早准备。实际上,随着专利审查要求越来越严格,企业申请了专利,短时间并不能获得授权,且一旦满打满算申请了专利,如果出现了驳回,则会影响评定。

正确的做法是,在企业希望评定高企企业的前几年,就应该提前布局,一旦有了好的产品或者方法工艺,就能作为自主知识产权进行准备和申请了。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不至于太被动,产品申请专利的关联性很大,且可以用于申请其他项目;另一方面,可以带动产品的发展,不断获取新的专利技术,实现连贯性操作。

2018接近尾声,2019年即将到来,有计划参与高新企业评定的企业,可以提前布局和准备起来了哦。如果拥有足够强的意识,加分项高的发明专利,都可以提前准备哦。特别是,相关发明人在申请专利后,与企业评比项目相结合,对于个人职称评定、对于企业项目评定,更是一举两得。

有些企业或许认为,搞专利太难了,还不好授权,舍不得费时间和精力。实际上,专利技术隐藏在企业的不断革新中,一些技术层面

2. 之前公司申请的专利就没有研发人员的名字,全是大领导的名字,感觉挺什么的,如果自己申请会被公司告吗

如果你公司是民企,哪么你和公司是雇佣关系,他花钱你出力帮他们研发技术,这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你再申请同样的专利,你是申请不下来的,就算申请下来,他还是可以告你的,

3. 企业如何应对知识产权被侵权的风险答题

1、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
企业首先应当加强知识产权体系建设,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发展目标,自己或委托专业机构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保证领导重视、全员参与,设立知识产权部门,明确各部门功能权责,并建立完善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规范研发成果通过专利申请、技术秘密等方式进行保护,制定知识产权运用、风险管控等程序,形成科学、合理、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2. 实施知识产权风险预警。
知识产权风险的产生是由于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造成的,因此加强风险防范是降低风险的主要且有效途径。
在企业研发活动中,在项目立项阶段,应认真进行专利检索和分析评判;研发活动完成后,通过健全的评审程序确定有效的保护形式,及时采取申请专利等不同的形式对研发成果进行保护;在采购阶段评价供应商知识产权状况,通过合同的方式约束供应商,以避免由于供应商对他人知识产权的侵权给企业造成知识产权侵权风险;新产品销售前,加强专利预警、商标、营销方案、广告语等相关知识产权查询,规避侵权风险,同时还应当加强对竞争对手的定期监控,防止他人侵犯本企业的知识产权。此外,若企业采用委托研发或委托制造的方式与他人合作,在合同中需对知识产权相关权利的归属、使用和收益进行明确的规定,签订保密协议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条约,以防止他人侵占本企业的知识产权。
3.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档案。
知识产权档案是侵权纠纷中的重要法律证据,健全完备的知识产权档案可有效地应对侵权诉讼。健全完整的知识产权档案包括研发活动的研发记录、知识产品评审资料、专利申请文件交底书等与研发成果相关的所有资料和文件,其中专利内容不仅包括技术研发相关文件、申请专利原始文件、专利证书等,还应包括专利申请修改过程文件、专利年费缴费票据、专利变更文件等,具体的企业知识产权档案应根据知识产权活动的特点进行整理归纳,保证各类资料文件的完整完备,以更好地防范和应对知识产权风险。
4.采取合同约束防范措施。
合同是市场经济活动中重要且基本的法律文件,企业在知识产权风险管理中应积极地利用合同的法律效力来防范风险。在采购环节中要求供货商在合同中明确确保所提供的产品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一旦侵权,供应商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自主研发后委托他人制造时,企业与指定厂家签署合同时,应在合同条款中约定对方对未申请保护的知识产权进行保密;对于合作开发的技术,应明确合作中各方对研发成果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
为防范企业员工不当行为给企业带来的知识产权风险,尤其是企业核心管理和技术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可能会重复以往的设计方案、技术解决方案等,若此类人员跳槽到其他企业,易引起法律纠纷,给企业带来知识产权风险。因此企业还应当加强对企业人员的合同约束,与企业员工签订职务发明归属、竞业禁止等协议,明确员工应保守商业机密、技术机密,从而防范内部用工流失给企业造成的知识产权风险。
5. 利用专利信息进行技术方案规避设计以防范侵权风险。
企业在产品投放市场时,对前期未进行充分检索或针对意外出现的侵权风险进行预警、FTO分析,以避免投放市场后的侵权诉讼。如果发现存在侵权风险时,可以利用专利信息,例如专利权人为获得专利而放弃的技术、现有技术中描述的技术、省略部分要素及相应性能的技术、说明书及附图中记载,但未反映在权利要求书中的技术方案来有效规避侵权风险。

4. 公司职工在职期间为公司研发的专利技术,这个专利权归属于谁

属公司所有。

《专利法》第六条:

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

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申请被批准后,该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为专利权人。

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订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约定的,从其约定。

(4)企业按专利资料进行研制最后失败企业能起诉专利权人吗扩展阅读:

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发明创造的权利归属上。

对于非职务发明,有且仅有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才能作为专利申请人,专利申请获批后专利权人即可对其发明创造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独占权以及排除其他任何人,从而支配该专利的禁止权。

在职务发明创造中,虽然自然人是完成发明创造的主体,但是为发明创造申请成为专利的专利申请权却是归于单位的,而作为发明者的自然人对于完成的发明创造不享有支配权与排除他人使用的禁止权。

《专利法》第十六条:被授予专利权的单位应当对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给予奖励,发明创造专利实施后,根据其推广应用的范围和取得的经济效益,对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给予合理的报酬。

5. 如何处理专利权人在不同法院起诉同一制造者和不同使用者

对于小微企业来说,知识产权的拥有量不多,可以不聘用专职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而是通过外部的中介机构做托管,管理相应的知识产权。但这并不意味着小微企业的老板可以对知识产权一无所知,要知道任何外部代理或者律师都是帮助企业做事的,并不能代替企业做决策,经营知识产权也是企业经营的一部分!
企业做到一定规模,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凸显,同时案件量也激增,这时就不能单独依靠外部机构了,必须要有比较专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大型企业动辄会有上百名这样的专职人员,他们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
首先,他们是企业知识产权档案的管理者。知识产权是无形资产,众多证书就是资产的凭证,除此之外,还有数不清的中间文件,这些文件的管理和归档,需要有熟悉业务的管理人员去处理,以便随时配合其他部门的需求调用。当然,这只是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初级工作。
其次,他们是企业知识产权制度的构建者。企业知识产权部的工作,对内涉及到和其他部门方方面面的配合,比如研发部、财务部、项目投资部等。对外则涉及到和外部代理机构、律所、咨询公司等的配合。如果一旦发生侵权,还涉及到和相对方、法院甚至是媒体等的关系。这些关系如何理顺,靠得就是制度这根红线。越是大型的企业,越强调制度的重要性,这些制度都是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牵头才搞得出。
第三,他们是企业知识产权质量的掌控者。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和专业背景关系非常密切。很多企业的专利管理人员都是由各个研发部门的技术人员逐步培养而来的,这些人对企业的技术特点以及该技术对企业的重要程度都十分熟悉,对自有技术的理解也比外部代理人更具有深度。因此,企业内部专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对外部代理或律师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监督和修正作用,可以保证案件质量。
第四,他们是构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推动者。现在知识产权战略的概念是火得一塌糊涂,国家层面、地方层面、各行各业都在搞战略。但对于企业来说,知识产权战略只能自己搞,那些内部没有专业人员配合,纯粹依靠外部律所或代理机构搞出来的所谓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只能是浮在表面,华而不实。原因很简单,第三方机构永远只是帮助企业做事的工具,不可能是主导,他们对企业的了解程度远远不可能超过企业内部人员,况且还涉及到很多企业的商业秘密、未来的发展规划,更不可能对外部人员和盘托出。所以,只有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才能真正搞出来具有实操性的知识产权战略。
第五,他们是知识产权运营的操盘者。知识产权运营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实际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懂得运营,这需要多年的知识产权从业经验、对企业所处产业十分熟悉,还需要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和经营头脑。迄今为止,我认为国内能够成功运营知识产权的企业寥寥无几,甚至在这方面,全世界都在探索之中。我国以前是知识产权制度的追随者,基本按照国际已经确立的游戏规则确立自己的知识产权制度。但是在运营方面,全世界都没有摸索出非常好的成熟的制度,这对我们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这将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更全面实现自己价值的领域所在,当一个企业的知识产权部门从最初的花钱部门转变为盈利部门的一天,也就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真正扬眉吐气的一天。

这是个好问题,我正在参加《知识产权怎么玩儿》来出书网合作写书项目,届时书出来您或许能看到更详细的案例式解读。

6. 在公司做的研究成果,可以申请为自己的专利吗公司有权使用吗

如果是利用工作时间,在公司所研发的成果,属于职务发明,申请该权利得需要争得公司的同意。可以你与公司共同所有,可以权利属于公司,你作为该成果的发明人,享有奖励。

7. 企业自行研制开发一项技术,经申请获得专利权。有关资料如下:

(1)计算该专利权的入抄账价值,并编制付款业务分录。
①入账价值=5800+200=6000(元)
②相关的会计分录: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9000
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6000
贷:银行存款15000
借:管理费用9000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9000
借:无形资产6000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6000
(2)计算每月末的摊销额,并编制摊销分录。
每月末的摊销额=6000/5/12=100(元)
借:管理费用100
贷:累计摊销100
(3)以银行存款支付后续研制费:
借:管理费用3000
贷:银行存款3000
(4)计算该专利权的出售损益,并编制相应分录。
出售净收益=18000-18000×5%-(6000-100×12)=12300(元)
借:银行存款18000
累计摊销1200
贷:无形资产6000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900
营业外收入——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12300

8. 公司的员工利用别公司的资料进行研究后申请专利成功后,专利应该属于该员工还是别公司

尊敬的网络用户您好!
属员工的,但是具体要看技术内容是否为他人的技术文件,很多事情都是要具体分析的。

希望本次解答对您有帮助! 望采纳! 谢谢!

9. 我打算开个公司,研发一个产品,最后专利归谁

专利可以卖,也可以自己用,你研发的专利,专利属于你的了,你买的专利,专利就属于你自己了。就这么简单。

阅读全文

与企业按专利资料进行研制最后失败企业能起诉专利权人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版权买卖合同范本 浏览:167
口罩在商标注册属于哪个类目 浏览:25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
嘉兴万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34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浏览:867
国办发明电200330号 浏览:602
公共服务事项自查报告 浏览:872
2014年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案 浏览:873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试题库 浏览:245
购买软件使用权合同 浏览:134
灰烬创造者职业 浏览:566
德州扑克发明者 浏览:78
如申请驰名商标 浏览:225
知识产权平台协议书 浏览:506
个人存款证明的期限 浏览:466
四川正华知识产权公司 浏览: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