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商标专利 > 专利权人格学说

专利权人格学说

发布时间:2021-06-28 13:19:13

A. 法人是否享有人格权的学说及代表人物

公民具有人格权,法人属于法律上拟制的人,也具有人格权。
我国现行立法和司法实践也承认了法人可以有人格权。《民法通则》第99第二款条规定:“法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享有名称权。企业法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有权使用、依法转让自己的名称。”第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第102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公民、法人的荣誉称号。”第120条:“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适用前款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中也加强了对法人人格权的保护力度,明文规定法人可以拥有两类人格权:其一为“法人的人格尊严和人身自由不受侵害”的一般人格权,其二为名称权、荣誉权、名誉权、信用权、通讯秘密权等具体人格权。从总体来说,我国现行立法对法人人格权是持肯定态度的。

B. 著作权专利权的区别是什么

著作权与专利权的区别,著作权,分为著作人格权与著作财产权。其中著作人格权的内涵包括了公开发表权、姓名表示权及禁止他人以扭曲、变更方式,利用著作损害著作人名誉的权利。专利权(PatentRight),简称专利,是发明创造人或其权利受让人对特定的发明创造在一定期限内依法享有的独占实施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那么著作权与专利权的区别是什么?著作权与专利权著作权与专利权的区别一:两者的保护对象不同著作权所保护的并非作品的思想内容,而是表达该思想内容的具体形式。专利权则不同,专利法所保护的是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发明创造,它抛开表达形式而深入到技术方案本身。著作权与专利权的区别二:两者的保护条件不同著作权并不要求保护的作品是首创的,而只要求它是独创的。而对于同一内容的发明,专利权只授予先申请人。这是独创性与首创性即两者保护条件的差异。著作权与专利权的区别三:两种权利产生程序不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著作权均伴随着作品的创作完成而自动产生,无须履行任何注册登记手续。而相同内容的几项发明创造只能授予一项专利,排斥了其他有相同创造成果的人享有相同权利的可能性,所以必须采取国家行政授权的方法确定权利人。专利权的产生需要专利机关的特别授权,经过申请、审查、批准、公告,颁发专利证书等程序才能产生。著作权与专利权的区别四:两者的适用领域不同著作权所保护的作品主要涉及文学、艺术领域。而专利权主要发生在工业生产领域,与产品的技术方案息息相关。

C. 心理治疗中是否包括精神分析法精神分析法是否申请了专利

嘻嘻```问了好几次啊```
http://..com/q?word=%BE%AB%C9%F1%B7%D6%CE%F6&ct=17&pn=0&tn=ikaslist&rn=10
多多的搜索有一下
答案就有了```
再次说,它不会被申请专利````

精神分析法
精神分析法又称为心理分析法,一般以1895年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出版的《关于歇斯底里的研究》作为心理分析正式创立的标志。

一.理论基础

1.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把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分为三部分: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2.人格结构理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3.性欲学说: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以性力为动力的。性心理的发展,依次通过五个阶段:

(1)婴幼儿期性欲,包括口腔期和肛门期;大约在1-2岁

(2)儿童期性欲,包括恋母期和恋父期;年龄在3-6岁

(3)潜伏期性欲,又称少年早期;年龄在6-12岁

(4)青春期性欲,通过正常的性行为求得满足。

4.精神分析学说的修正

第一次修正是在本世纪初,阿德勒和荣格修正的重点在于幼儿性欲学说;第二次修正在三四十年代,以沙利文、霍妮、弗洛姆、艾里克森为代表,创立了新弗洛伊德主义。

二.辅导方法

1.基本原理:精神分析法主要是把来访者所不知晓的症状产生的真正原因和意义,通过挖掘潜意识的心理过程将其招架到意识范围内,使来访者真正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便可使症状消失。

2.辅导目标:一是使潜意识意识化,使潜意识冲突表面化从而帮助来访者重新认识自己或重建人格;二是帮助来访者克服潜意识冲突。

3.辅导关系:强调辅导员隐藏的角色,以使来访者能将他们的情感投身到辅导员向上。

4.辅导过程:一般分为准备期、预备治疗期和治疗一至三期。

5.具体方法:一般采用自由联想、移情、阻抗、阐释等典型的方法和策略。

其中释梦是精神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梦的工作”包括以下六种规律:

(1)象征化: (1)象征化:用一种中性事物来象征、替代一种所忌讳的事物,以减少或引起梦中自我的痛苦或创伤。

(2)移置:在梦中将对某个对象的情感转移和投身于另一个对象方面去。

(3)凝缩:在梦中将内心所爱或恨的几个对象凝缩成一个形象表现出来。

(4)投射:在梦中将自己某些不好的愿望或意念投射于他人,以减轻对自我的谴责。

(5)变形:在梦中将潜意识的欲望或意念用其他甚至相反的形式表现出来。

(6)二次加工

三.贡献与局限

心理分析理论是最早发展起来的一种辅导模式,它强调潜意识对行为的重要作用,重视婴幼儿期心身发展的意义,所创立的一些方法和技术都有积极的贡献。为其后许多新的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参考。但由于这种方法必须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咨询者施行,需对来访者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限制了它的推广;本身潜意识的作用,过分强调婴幼儿期的发展,特别是过分强调婴幼儿期的性经验,都使这一理论受到局限

D. 权利的概念及其学说(急)谢谢

权利的概念

一、权利的概念

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不同于其他性质的权利。它的含义是法律规定,法律关系主体即享有权利人(公民、法人、其他组织以至国家本身),具有自己这样或不这样行为,或要求他人这样或不这样行为的能力或资格。

二、义务的概念

义务是权利的关联词或对应词,其含义是法律规定作为律关系主体即承担义务人应这样或不这样行为的一种限制或约束。

三、权利与义务的分类

(一)权利的分类

1、公权利和私权利。划分标准是按照法律的不同类别:公法与私法。

2、对世权和对人权。划分标准是权利的效力范围的不同。对世权是对其他任何人的权利,如所有权。对人权是对特定人的权利,如债权,债权人仅能向特定债务人主张权利。对世权与对人权也称绝对权与相对权。

3、原权利和救济权。划分的标准是权利是否独立存在。前者如所有权,后者如请求损害赔偿权。也可称为第一位权利和第二位权利。

4、专属权与可移转权。划分的标准是这种权利可否转移。专属权是不能转让与他人的权利,如人格权、人身权等。可移转给他人的权利有一般物权、债权。

(二)义务的分类

1、公义务与私义务。依法律不同而分:前者是依照公法而承担的义务,如公民应服兵役、应纳税等义务;后者是依照私法而承担的义务,如债务人清偿债务的义务,子女赡养父母的义务。

2、对世义务与对人义务。依效力范围不同而分。前者是一般人都承担的义务,如法律规定不得侵犯他人的自由。后者是特定人对其他特定人的义务,如合同缔约人相互履行各自的合同义务。对世义务也称绝对义务,对人义务也称相对义务。

3、主义务与从义务。依义务是否独立存在而分。前者也称第一位义务。后者也称第二位义务。主义务的例子是法律规定人们负有不得损害国家财产的义务,从义务是某人因损害国家财产(主义务)从而负损害赔偿之责。

4、专属义务与可移转义务。依这种义务可否移转而定。专属义务的产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身份而发生的关系,如父母与子女之间、夫妻之间关系;另一种是因特别的协议。

四、权力的概念

权力与权利两词有时是可以通用,有时又有区别。在汉语词汇和法律规定中,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是有严格区别的。

首先,在中国现行宪法中,对中央国家机关使用了职权一词,对地方国家机关使用了权限一词,对公民使用权利一词;
第二,权利一词通常是与个人利益相联系,但职权却只能指代国家或集体利益,决不意味行使职权者的任何个人利益;
第三,权利可以行使,也可以放弃,但职权是必须正确行使,不能放弃和转让的,否则就是违法或失职行为;
第四,国家机关的职权、权力是与国家的强制力密切联系的。国家机关行使职权,在大多数情况下,直接或间接伴随着国家机关的强制力。

权利之概念

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
--《荀子·劝学》

接之以声色、权利、忿怒、患险而观其能无守也。
--《荀子·君道》

家累数千万,食客数十百人。陂池田园,宗族宾客,为权利,横于颖川。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法定的权利,不论是私人的或是国家的、市镇等公共的,原先就称之为‘自由’……第一个真正的权利就是一种自由。
--周辅成:《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资产阶级哲学家、政治思想家有关人道主义人性论言论选辑》,商务印书馆1966年版,第681页。

法律关系的主体具有自己这样的行为(或不这样行为),或要求他人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的能力或资格。
--陈守一、张宏生主编:《法学基础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50页。

权利指法律对法律关系主体能够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以及其要求他人相应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的许可与保障。
--《中国大网络全书·法学卷》,中国大网络全书1984年版,第458页。

权利是国家用法律明确规定并用国家的力量保障公民享受的某种利益。
--李步云、徐炳著:《权利和义务》,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页。

权利是权利人为了满足他的利益而采取的,并由其他人的法律义务所保证的被允许行为的尺度。
--孙国华主编:《法学基础理论》,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48-349页。

权利是指国家对人们依照法律规定可以自主决定作出的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人们通过实施这样的行为直接或间接地获取一定的利益。
--王勇飞、张贵成主编:《中国法理学研究综述与评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86页。

权利是由社会经济结构和文化发展所制约的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行为自由及其界限,它意味着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和对物质的、精神的利益的享有。
--武步云著:《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引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99-200页。

权利就是由自由意志支配的,以某种利益为目的的一定的行为自由。
--程燎原、王人博著:《赢得神圣--权利及其救济通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1页。

权利是规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自由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
--张文显著:《法学基本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82页。

权利是规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自由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
--张文显主编:《马克思主义法理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20页。

包括宪法权利在内的权利是权利主体的利益,包括物质、精神和人身的利益在宪法和法律上的反映、体现和保护。权利关系在本质上反映的就是个人、社会及他人的利益关系。
--张庆福主编:《宪法学基本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491页。

法律权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规定,对人们可以自主地作出一定行为和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的许可。从广义上说,还应包括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及其公职人员依法享有的职权。
--王果纯著:《现代法理学--历史与理论》,湖南出版社,1995年版,第223页。

从实质上看,权利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人们可以作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
--刘金国、张贵成主编:《法理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64页。

所谓权利,是主体自由的普遍实现受到困扰时,对自由需求的法律界定。
--谢晖著:《法律信仰的理念与基础》,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39页。

权利概念,可以由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方面,它表现为主张、要求或者合理的期待。另一方面,这些主观意向又同客观的利益发生密切的关联。
--梁治平著:《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73页。

权利通常指个人不受别人(包括政府)干涉而自由行使正当行为的资格。
--俞可平著:《社群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80页。

从法理上说,权利是人的自由、人格的具体化、客体化的表现。
--郭道晖著:《法的时代呼唤》,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第61页。

所谓权利,实际上就是人们为满足一定的需要,获求一定的利益而采取一定行为的资格和可能性。
质言之,权利就是一定社会中人的规范性行为的自由度(行为自由的质与量的统一),它体现着作为社会化了的人的自主性和主体地位。
--吕世伦、文正邦主编:《法哲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44、546页。

在西方语言尤其是欧洲大陆语言中,法与权利往往是同一个词,二者是处于同等序列的概念。
--公丕祥著:《法制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52页。

权利者,法律所确认之利益而具有排除力也。
--丘汉平著:《法学通论》,商务印书馆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版,第91页。

权利一语,在欧洲诸国,均同时有法之意义。例如,拉丁语之jus,法语之droit,德语recht,意语之diritto,俄语之pravo。盖法与权利,均为人类行为之界限:法为客观的抽象的规范,对于一般人概括的行为之界限;权利为法之主观的具体的方面,对于特定人个别的行为之界限。
--吴学义著:《法学纲要》,中华书局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版,第89页。

权利者。据法律使他人得认自己正当行为之力之谓也。
--高维浚著:《法学通论》,国立编译馆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版,第89页。

依吾们的见解,权利之为物,意思与利益二者兼备。权利是主观意志的法律,在法律秩序中,应该保有内在的力量,而就另一方面言,法律秩序,攸关于各人的生活财富(lebensgueter),与利益之一观念,实属不可分离。权利的概念上,应该包括利益在内。力是权利的手段,而利益则系权利的内容,意思说与利益说的论争,不过各仅为一面的观察,而皆有所偏耳。
--梅仲协著:《法学绪论》,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92页。

所谓权利,同为权利主体在法律上应有之力。
--李肇伟著:《法理学》,1979年版,第273页。

权利者,为法律所设定及保护之利益,而为特定人所享有者也。
--袁坤祥编著:《法学绪论》,三民书局,1980年版,第121页。

权利者法律上之力也。
--郑玉波著:《法学绪论》,三民书局,1981年版,第115页。

权利之特质在于给所有者以利益。
--[英]奥斯丁著:《法理学的范围》(英文版),英国全盛出版社1954年版,第140页。

权利概念的要旨是“资格”。说你对某事享有权利,就是说你被赋予某种资格,例如选举,领取养老金,坚持自己的看法,享受隐秘的家庭生活。
--[英]米尔恩著:《人权哲学》(中译本),东方出版社1991年版,第165页。

第一,所谓“权利”,关系到个人(或以个人同等资格在社会关系中出现的团体及公司等)与个人之间的一定形式的社会关系。因此,若使问题简单化,则关系到A与B两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第二,“权利”的前提是,B对A负有完成某种行为的义务。这样,因B对A“负有完成某种行为的义务”,而B若不实行该行为,则社会反应(社会性惩罚)中将出现认定这是不当行为(不予肯定)的社会性评价。象这样存在B的行为义务的情况下,从A有关该义务的利益基准点(point of reference)来观察该义务,则形成A对于B的“力量”--称A给B的行为以影响的可能性为“力量”--概念。
第三,A对B的“力量”可以分为二种形式,我想用权利及权力二词来区分二者……这里所说的“权利”形式,原则上“控制”A根据自己的实力强制B。更准确地说,对于A根 据自己的实力强制B。更准确地说,对于A的实力行使会产生认这定其不当(不予肯定)的社会性反应,或存在这种可能性。
--[日]川岛武宣著:《现代化与法》,王志安、渠涛、申政武、李旺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43-144页。

严格意义上的权利显然既不同于自由权,尤其是不同于“勉强可废除的特权”。法定的要求权必然是以其他人对权利拥有者具有义务为根据的。法定权利通常是一种针对其他个人的要求,即依据不同情况,要求他们履行一种行为,或放弃执行某些权利。它也是一种要国家加以认可和强制实施的要求。
--[美]J·范伯格著:《自由、权利和社会正义》,王守昌、戴栩译,吴福监、陈维政校,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82页。

我们已经将权利的存在定义为:某人一定希望实现的可能性。
--[德]马克斯·韦伯:《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张乃根译,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1998年9月版,第99页。

E. 专利权中是否包含人身权,为什么

不包括,专利的主要功能是保护技术发明,技术不能直接反映创造者的人格,因此专利权中不包含人身权

F. 九型人格学说被学术界承认吗

只有史书记载和一些遗迹,因为不向商朝有甲骨文一样,没有明确的成体系的文字记载。当然只是不被国外考古学术界承认,国内的都承认的。

G. 从专利权中可以学到什么

专利权的作用分析
作为个人,申请专利说明了你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对于所申请专利的专业领域有一定的研究;据说申请专利(获得专利权)可以作为评定工程师的破格依据。
你想出名吗?申请专利后,就等着雪片般的来信吧!你将发现有许多桂冠飞来,令你不知戴哪一顶;别高兴太早,细看便会知道没有免费的午餐:要获奖吗?要入选名人录吗?拿钱来!(有的不会先要钱,等你回信再来个图穷匕现;有的则请你定购它的书,价格当然不菲)
如果你有朋友是媒体记者,花钱买个名还是值得的:你“获××大奖”或“入选××名人录”的消息可见诸报端、露脸于电视,旁人对你刮目相看,你也有吹牛的本钱。
作为单位,申请专利说明了贵单位在专业领域有独到之处,重视科技创新;的确,国际上对企业的科技领先地位评价中,专利的数量、质量是很重要的部分。
对外广告中提及贵单位拥有多少项专利,也会令客户、消费者更放心和自豪(别的产品可没有这些性能!),是一个好卖点;对于单位负责人而言,也是一项业绩。

有人对专利有误解,以为申请专利后国家会有奖励;恰恰相反,专利局只会向申请人收费,要赚钱还是靠自己——除非你只为出名。作为个人,要赚钱一定要用足专利权,好好实施你的专利。
首先,可以自己办企业实施专利,肥水不流外人田嘛。但是,你要有资金、能销出产品。
大多数专利申请人并不同时具备资金与市场的条件,此时可以考虑合作,以专利申请人为主实施专利;这样一来,专利申请人掌握局面,不会在专利实施中出现不应有的损失。
更多情况下,专利申请人资金与市场的条件都不足,只能通过专利的许可与转让实施专利来赚钱。
作为单位,申请专利的费用极低,是开发研制新产品投入的零头而已;以极低的费用保障研制成果,是明智的决策。鼓励员工申请职务发明创造专利,有助于提高员工水平、激励员工工作,
由于申请专利的费用极低,可以采用外观设计专利暂时替代商标(据国家工商局1995-12-27第316号文“关于处理商标专用权与外观设计专利权利冲突问题的意见”:商标专用权与外观设计专利权利冲突,按照商标的初步审定公告日、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日,以日期在先者为有效。)。
外观设计专利审批速度快(专利不到一年,商标超过一年)、申请方便(专利申请许多城市有代办处,可以自己直接进行;而商标除非直接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只能够通过代理进行)、初期费用低于商标(至批准时的基本费用:外观设计专利为705元,商标为1000元)。外观设计专利短期作为试验性商标很有用,但是对于规定要用注册商标的产品无用,对于正式使用的商标费用过于昂贵(10年费用:外观设计专利为11905元,商标为1000元)。
作为单位的专利申请人也会面临资金或者市场的条件不足(例如科研单位),也应当考虑合作或者是专利的许可与转让以收回投资、获益。

H. 著作权、人格和人格权关系

权利的一种划分方法可以分为:人身权和财产权。人格权属于人身权,著作权中大部分的权利属于财产权。

I. 专有权跟专利权有哪些差别

专有权跟专利权有哪些差别?申请专利无非是为了保护专利,专利保护集中表现为获得专利权,一旦转获得专利权,那么无形之中就获得享受专利权带来了专属权利,这样的专属权利可以说是专利人的专有权;专有权是权利人对某一种权利所享有的独有的、可以禁止他人使用的权利。专有权是专利权的权利表现形式,但是这里是不说仅仅只有专利中有专有权,很多领域上也有专有权这么一说。专有权和专利权有哪些差别我们同时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专利权。专利权是依法批准的发明人或其权利受让人对其发明成果在一定年限内享有的独占权或专用权。是的专利权有他的一个期限,并且是对专利专有权的一种规定,规定你专属权利能够做哪些东西,可以享受那种待遇,一旦过期就不再拥有了,但是有利专有权同时也要有责任义务的实施。什么是有责任义务的实施专利呢?日常生活中就可以提现,某些专利人仗着专利技术独一无二,抬高专利价格,赚取更高的产品暴利。例如《我不是药神》里边就有就有关于天价药物的情况;仗着自身专利的优势抬高价格,因此专利权中的专有权不是毫无限制的实施高价很产品卖出;国家还需要进行某些方面的强制许可。因此在了解专利权和专有权之间的关系之后,还需要明白无论是其他权利的实施都需要实现,权利跟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当然专有权实施不当的时候,国家进行专利将至许可方式就变得异常的重要了。当然这里不是否定专利权实施的都是不符合的,专利本身限制年限就已经是一种限制了,专利的实施主要还是看专利人意向而定。

J. 专利权是一种财产权,为什么不包含人格权

一般认为是不包括的。因为人身权是指,身份权和人格权。人格权是作为人内的容权利(生命、健康、隐私、姓名、肖像),身份权是保留一定身份的权利(荣誉权-世界冠军,配偶权-夫妻身份)
专利权是发明人或设计人依照法律规定而取得对发明创造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享有的专有权。专利权标记自己的姓名并不是专利权,不能有权说自己是发明人、专利权人就是专利权的内容。

阅读全文

与专利权人格学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三兴商标织造有限公司 浏览:657
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实施方案 浏览:991
迷你世界创造熔岩号角 浏览:479
爱奇艺激活码有效期 浏览:507
医疗纠纷官司南方周末 浏览:855
公共服务类大楼的物业管理方案 浏览:284
电影版权买卖合同范本 浏览:167
口罩在商标注册属于哪个类目 浏览:25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
嘉兴万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34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浏览:867
国办发明电200330号 浏览:602
公共服务事项自查报告 浏览:872
2014年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案 浏览:873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试题库 浏览:245
购买软件使用权合同 浏览: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