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专利保护的缺陷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对于科研成果,企业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专利保护或商业秘密保护,那么,专利保护的缺陷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呢?接下来八戒知识产权就带您一起了解相关知识。专利保护的缺陷表现1、专利保护有期限性,发明创造包括三类,即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其中发明专利权的保护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这表明,一旦发明创造获得专利权后,最多只能获得20年的法律保护。超过这一期限,企业的发明和技术创新将被置于公众领域,无偿贡献给社会,任何企业均可免费使用该发明或技术创新。2、专利保护破坏秘密性。因为申请专利必须将企业的发明创造公之于众,使该技术成为公知技术,这样,任何人都可以轻易获得专利技术,因此,专利技术的公开化,无疑给不法企业侵犯专利权提供了现实条件。3、专利保护会使得企业失去竞争力。科研成果被授予专利后,其他企业可以在已获得专利的技术基础之上,再发展成新的发明创造,获得新的专利。尽管企业的专利仍然受到法律保护,但是同更新的技术相比已经处于劣势,企业将失去竞争力。4、专利保护有代价。申请专利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而获得专利后也要缴纳年费。
Ⅱ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存在哪些缺陷
2003 年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情况
截止 2003 年底,全国共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区 1999 个,保护区总面积 14398 万公顷(其中陆地面积 13975 万公顷,海域面积 603 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 14.4% 。与上年相比,自然保护区数量增加了242 个,面积增加了1103.1 万公顷,增长率分别为 13.8% 和 8.3% 。在已建的自然保护区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26 个,面积 8871. 3 万公顷 。 2003 年新批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8个。
(一)
地球,是据今所知仅有的一个有生命存在的星球。自从地球出现人类以来,人为活动就不断地影响着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这种变化就来得日益明显而急遽。
人类的生存原本就是以各种方式改造自然、获取大量物质财富为前提的,地球的丰富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对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无疑有关重要的影响和巨大作用。然而,人类这种改造自然的主观能动力量却有着两重性,它一方面创造了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又破坏了自然界原有的稳定、协调和平衡。长期以来,人类一直就在这种矛盾的夹缝中繁衍生息着,直至受到大自然的严酷惩罚之后,才逐步认识到自身在地球上的地位和与大自然的关系,开始从"地球属于人类"的误区回到"人类属于地球"的正确观念上来。
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就谆谆告诫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次这样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虽然每次胜利开始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在以后的发展中却呈现出完全不同和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取得的效果又取消了。历史上的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和意大利等地由于森林被大量破坏,失去了积聚和贮存水分的中心,山泉在一年中大部分的时间内枯竭了,而在雨季又使洪水更加凶猛地倾泻到平原上来。这个例子,清楚地表明了人类肆无忌惮、不加节制地攫取生物资源严重破坏自然环境所遭到的无情报复。地球上原有三分之二的陆地约76亿公顷的面积均为森林所覆盖,而到本世纪的八十年代所余已不足28亿公顷。目前,全世界的森林正以每年1800万公顷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从而大大加快了物种消失的速率,平均以每天消失一种的速度趋于灭绝。近200年来,濒于绝灭的已有593种鸟类、400多种兽类、209种两栖爬行类,以及两万多种植物,比自然淘汰的灭绝速度快1000倍。
实际上,自然界的生物种类极为丰富,而人类对它们的了解却十分有限。据科学家测算,地球上现存生物种大约有500-1000万种,但迄今被定名的只有143万余种,其中植物34.6万种(内有被子植物25万种),动物109万种(内有昆虫75.1万种、鸟兽13368种)。人类的食物主要来源于动植物中的几百种,其中90%的食物仅来源于20多个物种,然而却有成千上万种生物为这几百种动植物和人类提供了生存所需的各种条件,满足了人类的多种需求。这些宝贵的自然历史遗产,是人类的巨大财富。
自然界中的生物,既受环境的影响,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这种复杂的关系形成一个十分庞大的自然生态系统。有人测算,地球上的陆地生态系统,每年生产1170亿吨干重的有机物,其中有800亿吨在森林中。这些物质能量的转化和贮存,主要是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固定下来,并从物种群体数量上明显地反映出来。这就是说,物种在结构上要协调,在功能上要保持平衡,自然界才能维持正常循环,进行不停地代谢与再生,生物才能适应自然环境,生存和繁衍后代。
生物对于人类,有关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保存生物的多样性,成为当今人类唯一明智的选择。许多国家已经把它作为解决生存与发展问题的基本国策之一,把对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对生物资源的利用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当今世界,由于社会、人口的发展和科学文明的进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无论在量或者质的方面都在不断提高。而生物资源在提高其周围速度进行大量繁殖的过程中,一方面因受时间、空间因素及开发方式的制约,保持着一定的增长速率;另一方面,由于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需求日益多样化,消费量也必然急剧增加。因而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妥善保护生态系统中物种遗传的多样性,不仅成为保护自身生存发展的当务之急,同时也成为国际社会衡量各国政府政绩和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尺度。大家知道,六十年代以前,美登木、三尖杉等植物的重要药用价值尚未为人知,六十年代以后才发现其含有抗癌成分。生物的某些特殊性状和功能,是在人们对它有了一定认识之后才引起重视,并开始研究和仿效某些生物的性能,以解决生产斗争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因此仿生学也随之兴起。如果动植物种大量先此而灭夹绝,这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无疑是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人与自然既存在着相互矛盾的一面,也存在着可以而且必须协调的一面。为了自身的生存繁衍,人既需要合理地改造自然,又需要有效地保护自然。然而,人类既不能单纯地为了保护自然而回到蒙昧时期,更不能为了自身的生存而破坏生物的多徉性。正确的出路,只能是科学地研究和预测在各种自然环境条件下人类对生物可能造成的影响,从而在实践中统筹兼顾,协调平衡人与自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使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趋于相对稳定状态。因此,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便成为当今世界各国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有效途径。
(二)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夏杂,环境的变化和差异很大,南北纬度相差 49度,最南部的南沙群岛曾母暗沙距赤道仅400公里,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公里,沿海有岛屿 5000多个。全国的地形地势西高东低,起伏变化很大。地貌类型多样,其中山地占 33%,高原占 26%,盆地占1 9%,平原占12%,丘陵占10%,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形成独特而复杂的自然环境。全国的地形地貌按高度有明见变化,从西到东分为高寒、干旱、湿润三大部分。
(1)青藏高原是新生代第三纪中期强烈隆起,急剧上升的高原,海拔 4000--5000米,由高大的山岭、台地、湖盆、谷地相间组成,气候寒冷干燥,冻裂风化作用显著,寒漠、砾漠分布面广。高山终年积雪,分布着现代冰川,是山地冰川最发育的国家之一。内陆咸水湖泊有1500多个,是高寒动物及多种候鸟的栖息繁殖地。高原南部有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屹立于祖国边境,在北纬 29度附近的山麓、河谷地带,如墨脱、波密,雨量充沛,分布有热带季雨林。高原东侧是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受印度洋暖流的影响,高山峡谷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出现垂直气候带的自然景观,生物资源分布的垂直变化十分典型。
(2)西北内陆是广阔的高原、山地和盆地相间分布。东部内蒙古高原地形起伏缓和,鄂尔多斯高原多短小内陆河和盐湖,黄土高原易受冲刷和侵蚀,阿拉善高原河流稀少,高原海拔1000一2000米。西部的天山、阿尔泰山海拔 3000--5000米,形成有名的吐鲁番盆地、伊犁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全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温差大,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形成了大面积的干草原、戈壁、荒漠。少数山地有小片森林与草原相间分布,地表植被稀疏而单纯,草食性有蹄类、啮齿类动物为优势种群,内陆湖泊及水湿地是水禽候鸟的栖息繁殖地。
(3)东部是山地、丘陵、平原从北到南相间分布,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和极地大陆气团的控制,形成湿润、半湿润季风区,属于典型的季风气候,四季十分明显;河流向东、向南流入太平洋和印度洋,水量丰富,但含沙量大,湖泊星罗棋布,水网交织。在云贵高原和广西丘陵盆地中,形成喀斯特低山地貌。有从寒温带到热带的各种动植物成分,生物资源种类最为丰富。
我国生物资源的分布,既有比较典型的地带性,又有明显的过渡性和垂直分布的特殊性,形成森林、草原、荒漠、水域、湿地、海涂、岛屹等各种不同的自然景观。本部地区从北到南,森林植被有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 叶阔叶林、阔叶混交林(含常绿、落 叶成分)、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雨林,此外还有竹林;其它植被有灌丛、稀树草原、草原、草甸、草本沼泽等。西部地区除阿尔泰山为寒温带针叶林外,大部属于草原、草甸、草本沼泽、荒漠等植被。
全国现有高等植物 30000多种.仅次于巴西和马来西亚.名列世界第三,其中近200个属的植物为我国所特有,如银杉、银杏、水杉、白豆杉、金钱松、珙桐、钟萼木、杜仲、水青树、香果树等,是我国特有的孑遗物种。裸子植物全世界现存12个科近800种,我国就有10个科230多种,各种松树、落叶松、云杉、冷杉从我国的寒温带到热带,由东部湿润地区到西部干旱、高寒地区,形成大面积天然林或混交林。被子植物是现代最为繁荣、分布广泛的植物类群,我国有25000多种。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植物资源更为丰富,如东南亚热带雨林的代表龙脑香科植物,我国有坡垒、青梅、望天树、龙脑香、竭布罗香、婆罗双树6个属10多种。很多珍贵稀有的树种,如子京、母生、蚬木、格木、石梓、金丝李、树蕨、苏铁、樟、楠等,大都零星散生,分布范围狭窄。在各地还保存了一些栽培植物的原生种如野生稻、野核桃、野荔枝、野苹果、野板栗、野大豆等,是良种繁育极为宝贵的种质资源。许多植物如杜仲、三尖杉、罗芙木、美登木、龙血树、木香等,都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它可提取脂肪、淀粉、香料及作果品的资源也很丰富。在全国各地还保存很多天然或栽培的古木大树。
我国的陆栖脊椎动物(包括兽类、鸟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在世界动物地理分布区中分别属于古北界和东洋界。古北界包括蒙新、青藏、华北及东北地区;东洋界包括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在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之间,两界的动物互相渗透,成米一个广泛的过渡地带;横断山脉地区,动物区系在整体上属于东洋界,但在海拔较高的地方,古北界动物沿山脊向南延伸,成为两界动物万分混杂的地区。
全国现有兽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2200多种,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羚羊、台湾猴、白鳍豚、褐马鸡、黄腹角雉、蓝腹鹇、黑颈鹤、扬子鳄、大鲵等100多种是举世闻名的珍稀动物。被誉为"动物活化石"的大熊猫,历史上分布很广,现今仅在我国的邛崃山、凉山、岷山及秦岭南坡有少量 分布。鹤类全世界有15种,我国就有丹顶鹤、黑颈鹤、白鹤、白头鹤、白枕鹤、蓑羽鹤、灰鹤、赤颈鹤、加拿大鹤等9种。灵长类动物,我国有长臂猿(4种)、叶猴(4种)、金丝猴(3种)、蜂猴(2种)、猕猴(6种)白臀叶猴6个属20种。几种长臂猿分布于热带雨林、季雨林中;叶猴分布于季雨林中;黑金丝猴分布于滇西北和藏东南深山区;猕猴分布很广,北到河北兴隆,西到青海、西藏,以南方数量最多。雉鸡我国有56钟,占世界雉鸡的五分之一,其中19种为我国特有,在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地区种类和数量都很多。其它有科研、经济价值的鸟兽有近300种,资源比较丰富。我国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堪称得天独厚,世所罕见。
(三)
我国是一个有着古老文明的国家。在黄河流域,我们的祖先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历史遗产和自然历史遗产。两、三千年前,燕山山地有天然森林分布;太行山及其以东的山地丘陵也为森林所覆盖;黄土高原植被广泛分布。野生动物也比现在丰富多样,春秋时代从华北平原到长江中下游盛产麋鹿;明清时代,鄂西、湘西北及川东还有大熊猫分布。古代一些有卓识远见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对保护自然资源提出过一些正确的主张,广大民众在生产实践中也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周朝时天子、贵州都有不同范围的禁猎区,规定"天子百里,诸候40里",不许入内砍伐捕猎。据《周礼》记载,当时对自然资源的管理不仅设置了机构,而且设置了专职管理人员,如"山虞"掌山林之政令;"迹人"管田猎之令;"囿人"管野生动物资源。周文王的苑囿"灵台",养着鹿、鹤、鹭、鱼等多种动物;秦汉时代规模浩大的"上林苑",饲养的兽类中就有大熊猫;此后如晋代的"灵禽苑",唐代的"华清宫",元代的"琼花岛",明代的"西宛",清代的"避暑山庄"等,在客观上对一些珍稀动植物物种都起到了保护作用。其它诸多名山、庙宇、皇家陵园及少数民族的"龙山"和"风水地"以及宗教文化胜地如峨眉山、天目山、黄陵、东陵、泰山、衡山、九华山等,至今仍是层林迭翠,
古木参天。可以说这些都是中国古代自然保护区的雏形,也是中华民族对保护生存环境的朴素思考。
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生产力发展缓慢,生产方式原始落后,对资源的盲目滥用造成的破坏是严重的。在唐代以前,川、黔、湘、鄂几省交界地区,有15个州、郡尚有犀角作为贡品,由于长期捕杀,加之自然环境变化,北宋以后遂趋于灭绝。明成祖朱棣在迁都北京后,以"十万众入山辟道路",从南方大量采运木材达数年之久。历次战争砍树、焚林、掘题、毁堰等,给自然资源带来的破坏更为严重。比及近代,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生物资源又肆无忌惮进行掠夺,许多珍贵物种也惨遭破坏。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自然保护区事业才逐步发展。1956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秉志、钱崇澎等科学家提出《请政府在全国各省(区)划定天然林禁伐区,保护自然值被以供科学研究的需要》的92号提案。这个提案由国务院交林业部会同中国科学院办理。同年十月,林业部制定了《关于天然森林禁伐区(自然保护区)划定草案》,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的划定对象、划定办法和划定地区,在全国15个省(区)划定40余处禁伐区方案。并在全国科技规划中,把自然保护区建设及研究工作,列为基础理论研究工作之一。此后不久,便先后在广东鼎湖山、海南尖峰岭、福建莘口、广西花坪、云南西双版纳的小勐养、勐仑、勐腊、大勐笼、吉林长白山、黑龙江丰林等地,陆续建立了20多处自然保护区,填补了我国自然科学发展中的空白。在此期间,中国科学院及林业部组织了一批专家及调查队伍,对一些边远山区,如西双版纳、梵净山、神农架、呼中、高黎贡山、花坪等地的生物资源进行了纵使考察和森林调查,为了解和掌握我国的生物资源积累了丰富的资料。1962年发布了《国务院关于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运动资源的指示》,提出在珍稀鸟兽的主要栖息繁殖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破坏严重地区建立禁猎区;对大熊猫等19种珍稀野生运动严禁猎捕,加以保护。1963年,全国人大代表竺可桢等科学家又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开展自然保护工作》的建议,对于在我国开展自然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世界各国自然保护工作开展情况,以及我国自然保护工作开展情况作了系统发言。
"文化革命"十年浩动,使我国方兴未艾的自然保护区事业受到严重摧残,野生动植物资源也遭到很大破坏,一些已经建立的自然保护区被迫下放或撤销。在1973年农林部召开的全国重点省、市、区珍贵动物资源调查座谈会上统计,全国自然保护区仅存十几处。1975年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在珍贵动物主要栖息繁殖地区,要划为自然保护区,加强保护区的建设工作才逐步恢复开展起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发展迅速。这一时期,各省相继建立了一大批自然保护区。1979年全国已恢复和建立自然保护区48处,面积150万公顷。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使自然保护区布局合理,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成立了由林业部牵头,有关部、委参加的自然保护区专业组,开展全国自然保护区区划、建设工作。同年10月,林业部、中国科学院等八个部、委、局联合发出《关于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区划和科学考察的通知》。1980年9月专业组在成都召开了全国自然保护区区划工作会议,研究和部署了全国开展自然保护区区划工作的原则和步骤,这时全国已有20个省(区)建立自然保护区72处,总面积约200万公顷。会议确定以省(市、区)为单位开展自然保护区区划和考察工作,并提出在全国划定自然保护区的四条原则:
1、 具有代表各种不同自然地带的典型自然生态系统地区;
2、 国家一类保护珍稀动物、珍稀树种或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其它野生动植物的重要生存繁殖地区;
3、 自然生态系统或物种已遭到破坏,具有重要价值而必须恢复或更替的地区;
4、 有特殊保护意义的地质剖面、冰川遗迹、岩溶、温泉、化石产地等自然历史遗迹和重要水源地区。
在各省(区)的支持下,三年期间共组织专业技术人员2500人,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论证,编写出区划方案。1983年8月,林业部在乌鲁木齐召开了首次全国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工作会议,研究了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原则通过了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区划方案,并提出在国内有典型意义、科研上有特殊价值、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56处自然保护区,报请国务院批准划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此时,全国已建立自然保护133处,总面积806万公顷。
目前,保护区管理机构的设置已逐步健全,全国各级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人员由1983年4000人增加到13000人,建设资金已逐年增长率加,政策法规也逐步建立健全起来。到1993年,全国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已达501处,面积5059万公顷。经国务院批准,将花坪、武夷山、长白山、西双版纳等77处划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些自然保护区,无论就其建设规模或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种而言,在全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发展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有关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法律和法规,进一步加强法制管理。1984年六届人大常委会七次年六届人大常委会七次通过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明确规定:"国务院林业主管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不同自然地带的典型森林生态地区,珍贵动物和植物生长繁殖的林区、天然热带雨林等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林区,划定自然保护区,加强保护管理。"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林业部公布施行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1988年,七届人大常委会四次会议通过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国务院野生运动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应当在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保护管理?quot;国家颁布的这些法律、法规,使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管理建设工作有了确实可靠的依据和保障。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资源的一项重要设施,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林业部门都先后建立了管理机构,初步形成了自然保护区管理体系。目前,保护管理工作大都建立了岗位责任制,逐步开展规范化管理。为了加快自然保护区的基本建设,提高工程建设设计水平,落实各项保护措施,把保护区建设成永久性的经营实体,充分发挥保护区功能和效益,林业部于1988年颁发了《自然保护区工程总体设计标准》。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大都在边远山区或林区,周围有群众居住,为妥善解决安排好他们的生产生活问题,武夷山、桃源洞、梵净山、南滚河等许多自然保护区,采取积极措施,因地制宜地帮助他们开拓新的生产门路,开展既可保护生态环境和物种资源,又能增加经济收入的经营活动,调动群众做好自然保护区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山区、农村科学技术的发展。
自然保护区管理是一项涉及学科门类多、技术性强的工作,保护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技能。1980年以来,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逐步增多,管理任务也随之加大,林业部与中国科学院、中国林科院、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教学部门,在学校或自然保护区联合举办了各种形式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技术人员培训班,很多省(市、区)也分别举办培训班,使管理人员受到不同层次的业务、技术培训。为了学习和掌握国外的先进管理技术,林业部与有关国家、地区和国际自然保护组织,共同举办研讨会,安排部分保护区管理人员到香港或国外培训,逐步提高保护区管理人员的素质。许多保护区,如长白山、武夷山、天目山、
专院校和中小学生,前往参观访问和教学实习,增加了他们的自然保护知识,并受到了直观的现实教育;各地通过电视、广播、电影等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广泛进行宣传,不断提高人闪的自然保护意识,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为增强保护区的活力,在保护好环境和物种资源的原则下,一些保护区在实验区内,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种值、养殖以及加工利用等多种经营,并取得了很多好的经验或效益。同时,开发利用一些有观赏价值的景观资源,开展以自然景观为主体的生态旅游活动,是我国保护区建设中的一种特殊方式,各种生态旅游设施具有乡土风情,朴实而富有野趣,与国内其他的风景区旅游相比,可谓别具一格,成为参观游览者获得自然科学知识的理想课堂。
许多自然保护区,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在探索大自然的演变规律和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方面,开展了多方面的考察和研究。西双版纳、武夷山、梵净山、茂兰、井冈山、梅花山、太白山、八大公山等几十处自然保护区,通过组织多学科的综合考察,鄱阳湖、庞泉沟、松山、扎龙、官山等200多处自然保护区,则通过组织单项或多项专业考察,基本上摸清了保护区的本底资源,不但为开展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还为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建立最早的保护区之一,经过 30多年努力,基本查清了区内的动植物资源和濒危动植物种类,建立了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发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出版了几本学术专著。武夷山、鼎湖山等自然保护区,也设立了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对区内的资源与环境进行监测和研究。为抢救、保护我国珍稀、特有、濒危野生动植物,如大熊猫、华南虎、褐马鸡、鹤、扬子鳄以及银杉、珙桐、金花茶、白豆杉等,有关的自然保护区开展了专题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许多考察、研究项目,如扬子锷繁殖研究、大熊猫野外生态研究以及茂兰、牯牛降、松山自然保护区考察等,都分别达到国际水平或国内同行先进水平,获得了国家或省(部)级科学研究成果奖或科技进步奖。
近些年来,我国在开展自然保护区管理建设中,与许多国际组织和机构的联系与合作不断加强。我国先后参加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华盛顿公约)、《关于保护世界文化与匀自然遗产公约》和《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拉姆萨公约)。我部与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合作,在卧龙建立了大熊猫研究中心,对大熊猫栖息地的野外生态及繁殖进行了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对热带雨林、华南虎、雪豹的野外凋查和湿地保护及黑嘴鸥繁殖调查,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与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合作引进麋鹿,使之重返故乡;与世界鹤类基金会(ICF)合作,对丹顶鹤、白鹤、黑颈鹤等进行研究。我国的长白山、卧龙、梵净山、神农架、武夷山、鼎湖山、锡林郭勒、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先后加入了国际《人与生物圈》计划(MAB)保护区网;扎龙、向海、东洞庭湖、鄱阳湖、鸟岛、东寨港 6处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关于特别是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中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另外,还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有关部门在自然保护区领域,进行了合作与交流。我国在自然保护区建设方面的成绩,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赞当。
如今,建立在不同自然地带的典型生态系统地区,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主要栖息繁殖地区的我国各类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都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各个地带的自然植被类型、水源涵养林以及珍贵树种得以保存、繁衍;一些濒于灭绝的物种逐渐得到恢复,种群数量有了较大的发展。
按照国家的要求,到本世纪末,全固将建立自然保护区1000处,总面积将占国士面积的10%左右,形成类型齐全、布局合理的自然保护区网,自然保护区建设也将走向管理科学化、建设标准化、科学研究系统化的健康发展道路,从而为人类保存一批巨大的自然财富。
回答时间:2006-2-17
Ⅲ 专利权的撤销是怎么回事
发明、实用新型不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外观设计专利不具备新颖性、独创性的,可以请求专利局全部、或者部分地撤销授予的专利权。那么专利权的撤销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八戒知识产权就带您了解相关知识。专利权的撤销撤销程序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两种专利只经过初步审查,对是否符合专利性条件并未作过审查。对发明专利增加公众监督也是有益的。通过撤销程序可以提高授权专利的质量,加强专利权的稳定性,有利于专利权人实施和转让专利,也有利保护公众利益利益,减少专利实施中的法律纠纷。在撤销程序中专利权人如发现自己专利的授权文本有明显缺陷时,也右以请求部分撤销自己的专利,并在此程序中对授权文本进行修改,但这种修改不得扩大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在我国没有经常居所或营业所的单位或个人,请求撤销某项专利权时应当委托国务院授权专利局指定的专利代理机构办理。请求撤销专利权的,应当提交统一格式的撤销请求书,写明撤销理由并附具支持撤销理由的证据或文献,各一式两份。撤销理由只以是专利性方面的问题,其它理由不予受理。请求撤销的要缴纳规定的费用。专利局受理撤销请求后,将依法审查。撤销理由不成立的,作出维持原专利权的决定;反之,将作出撤销的专利权视为处始即不存在。对专利局作出的上述决定不服的,双方当事人都可以在接到决定后的3个月,请求专利复审委员会复审,其程序同驳回申请后请求复审的程序类似。
Ⅳ 专利问题
什么是专利
专利主要是指专利权。专利权是一种独占权,指国家专利审批机关对提出专利申请的发明创造,经依法审查合格后,向专利申请人授予的、在规定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专利权。
为什么要取得专利
专利可以保护技术创新和革新。任何人发明创造了具有创新性及实用性的工艺方法、机器、产品或物料成分,或者对它们的改进,都可以申请专利。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均拥有自己的专利制度。在一个国家获得了专利,专利拥有人在这个国家就拥有了阻止别人实施其发明的权利。在大多数国家,最长的专利保护期限是二十年。为了维持专利的有效性,必需缴纳年费,通常是每年一次。美国之外的许多国家拒绝为那些在申请专利前就公开其发明的发明人提供专利保护,因此发明人应该避免在申请专利之前公布或销售其发明。
专利的种类、保护期限及审查方式
我国专利法规定的专利有三种: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发明专利申请实行早期公开、延迟审查制度,保护期限为二十年,自申请日起算。
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实行初步审查制度,保护期限为十年,自申请日起算。
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做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外观设计专利实行初步审查制度,保护期限为十年,自申请日起算。
申请人应结合发明创造的技术水平、商业价值、市场寿命、费用等情况考虑申请何种专利更为适宜。
授予专利权的条件
1.不违反国家法律、社会公德,不妨碍公共利益2.专利法规定的不授予专利权的内容和技术领域:1〕科学发现2〕智力活动3〕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4〕动物和植物品种5〕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对以上第4)项所列产品的生产方法,可以依照专利法授予专利权。
3.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新颖性是指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创造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过或者以其它方式为公众所知,也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由他人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
创造性是指同申请日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实用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
4.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应当同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或者国内公开使用过的外观设计不相同或者不相近似,并不得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
申请专利前的准备
1〕注意保密2〕进行可行性分析:检索国内外专利,查阅相关专业刊物,了解掌握同类技术或产品的现状,进行能否获得专利的可行性分析,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申请专利的两种途径
1.自行申请
专利申请人自己直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邮寄申请,或到其代办处办理专利申请。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受理处的地址是:北京市海淀区蓟门桥西土城路6号,邮编是:100088.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广州设有专利代办处,地址是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省知识产权局内。
2.委托代理申请
专利申请人委托国家审批成立的合法代理机构以委托人的名义按照专利法规定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或其代办处办理专利申请。
委托代理申请专利的手续是:
1)与专利事务所签订专利代理委托合同
2)提供申请专利所需技术材料(法律规定:专利代理人负有保密责任)
3)交纳代理费和申请费
申请专利需提交哪些文件
1、申请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
请求书、说明书(实用新型专利必须有附图)及其摘要和权利要求书
2、申请外观设计专利
请求书以及该外观设计的图片或者照片等
3、注意事项
请求书可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网站(<A href="http://www.sipo.gov.cn">www.sipo.gov.cn</A>)下载
所有申请文件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格式撰写或准备
申请日的确定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或其专利代办处收到专利申请文件之日为申请日。如果申请文件是邮寄的,以寄出的邮戳日为申请日。
专利申请受理机关对符合条件的申请给出申请号、确定申请日、发受理通知书。
授权
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的,专利局即作出授予专利权的决定,发给专利证书,并予以登记和公告。
向国外申请专利的一般程序
1.必须先申请中国专利
2.到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办理优先权证明和手续
3.委托涉外专利代理机构代理
4.涉及国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需要保密的发明创造向国外申请专利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Ⅳ 我国药品知识产权保护的方式有哪四种
我国药品知识产权保护的方式有以下四种:专利保护、行政保护、商标法保护、保密法保护。
在专利权被侵权后,专利权人专利权保护方法:
1、协商、谈判。
与侵权方进行协商,谈判,要求撤销被侵权内容。
2、请求专利行政管理部门调解。
个人协商无法解决,向有关部门请求帮助,要求撤销被侵权内容。
3、提起专利侵权诉讼。
若再三谈判均无效,则采取法律措施,强行撤销被侵权的内容同时要求经济赔偿等。
专利保护的目的:
1、鼓励发明创造。
为智力成果完成人的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调动了人们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和文学艺术作品创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有利于发明创造的推广应用。
为智力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传播提供了法律机制,为智力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运用到生产建设上去,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
为国际经济技术贸易和文化艺术的交流提供了法律准则,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发展。
(5)我国专利权保护存在的缺陷扩展阅读:
1、保护的对象及条件
药品专利的保护对象主要是药品领域的新的发明创造,即技术创新,包括新开发的原料药即活性成分、新的药物制剂或复方、新的制备工艺或其改进。其中最重要的授权条件是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2、保护的目的及作用
专利保护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发明创造,有利于发明创造的推广应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因此可以说,专利制度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科研开发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概括地讲,专利制度具有以下几个作用:
一是、激励发明创造的作用。
二是、促进技术情报交流和有效配置技术创新资源的作用。
三是、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的作用。
参考资料:网络-专利保护
Ⅵ 急求 发明专利的权利要求书,存在的缺陷有几种情况,分别是什么经过修改不会超范围是前提条件
1情况多了去了 基本的 三性问题,没有具体方案,不是保护主体,语句问题,好多、、、、
2修改不超出范围,指的是你修改的权利要求必须还是能得到说明书的支持,就是范围不能超过你说明书所描述的范围。也就是上位下位概念的问题,
Ⅶ 专利存在缺陷,可以继续改进吗
要看情况,如果他申请的专利权仅限于保护他提出的改进方法,这不是侵权。
Ⅷ 中国,西方在专利权保护方面体现的主要特点
中国、西方在专利权保护方面体现的主要特点
1、出现时间
中国,时间滞后——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着手建立较为全面的专利权保护制度;
西方,现代专利制度起源于15世纪早期的威尼斯,发展到17世纪,终成现代意义的专利保护制度;
2、法律制度
中国,专利保护立法不完善,专利权保护制度存在缺陷,不利于专利权的保护,专利保护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专利保护保护意识薄弱
西方,1623年英国议会颁布的《垄断法规》,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现代含义的专利法;相关专业人员和培训体系完备;
3、现状:
中国,专利保护不是我国本土的东西,专利保护继受过程当中道路更曲折更坎坷,且专利权的质量不高,缺乏核心技术,
西方,兴起时间早,在20世纪80年代基本已经臻于成熟。
4、目的:
中国,保持个人竞争优势;
西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补充:
专利权(Patent Right),简称“专利”,是发明创造人或其权利让人对特定的发明创造在一定期限内依法享有的独占实施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我国于1984年公布专利法,1985年公布该法的实施细则,对有关事项作了具体规定。
专利(patent)一词来源于拉丁语Litterae patentes,意为公开的信件或公共文献,是中世纪的君主用来颁布某种特权的证明,后来指英国国王亲自签署的独占权利证书。专利是世界上最大的技术信息源,据实证统计分析,专利包含了世界科技信息的90%-95%。
Ⅸ 我国对专利权保护力度为什么那么渺小
这是国家的保护力度不够,我也是一个专利的受害者,国家的政策让我很无奈,也很让我伤心,我不会再搞发明了,费心,费力,费钱,,产生不了多大效益,我很无奈
Ⅹ 原有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体制的构成及其存在的问题
摘要:在知识产权国际保护领域,已经形成一种有效防止在保护领域和保护程度上的倒退棘齿机制。它形成的基础是多边和双边条约中的“最低保护标准”条款,其运作有赖于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谈判场所在W IPO 和W TO 之间的迁徙。在棘齿机制下产生的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新规则对发展中国家是不利的,发展中国家应该加强合作,充分利用现有体制的灵活性,并努力扩大知识公域,以在技术上尽快赶超发达国家。
关键词:知识产权; 最低保护标准; TR IPS
一、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棘齿机制的形成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机制发端于1883年签订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和1886年签订的《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在此之前,知识产权的保护并无任何国际标准,地域性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巴黎公约和伯尔尼公约为形成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奠定了基础,其核心内容是规定各国在制定本国知识产权法时应遵守的最低标准,为外国国民提供了取得权利并获得保护的主体资格,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一国一地的疆界为限的法律保护,提高了保护水平。
1970年,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 IPO )正式成立。W IPO 所管理的国际条约, 构成知识产权多边国际保护的主要内容。但W IPO在执法能力上的缺陷使发达国家不满,由知识产权保护引起的贸易冲突也时有发生。于是,发达国家希望借助于GATT的争端解决机制对知识产权实行更加有效的保护。乌拉圭回合的谈判便成功地以国际条约的形式第一次对知识产权执法和有关知识产权获得、维持的程序、争端的防止与解决作了具体的新规定。这就是《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TR IPS) 。
TR IPS本身便是一个全球性的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协议,它为所有成员国规定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最低标准, 也提供了一个强制性的争端解决机制,极大地保护了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利益。至此,双边条约和多边条约层层叠叠, 在知识产权国际保护领域的防止倒转的棘齿机制已经形成: 首先,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棘齿机制形成的基础是双边和多边知识产权条约中的最低保护标准条款。以TR IPS 协议为例,其第1条第1款规定:“成员均应使本协议的规定生效。成员可以、但并无义务在其域内法中实施比本协议的要求更为广泛的保护,只要其不违反本协议。”这可以被认为是“最低标准”的典型表述。事实上,从巴黎公约开始,每一个双边或多边的知识产权保护条约都包含了一个类似的条款。
因而,条约的缔约方可以在不背离条约的前提下提供更广泛和更优惠的保护,而随后制定的条约自然会确立更高的保护标准。
其次,现代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棘齿机制的运作依赖于谈判场所的迁徙。回顾近年来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发展,可以看到,发达国家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的谈判场所在W TO 与W IPO之间迁徙。TR IPS 之后, 它们的目标是在全世界都实现最高标准的知识产权保护,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日大力倡导的“全球专利制度”。W IPO 于2000年6月签订了《专利法条约》( PLT) 。2001年5月, 对《实体专利法条约( SPLT) 草案》进行了第一次讨论。2001年8月, W IPO 总干事宣布了命名为“W IPO 专利议程”的提案。此后, W IPO 专利法常设委员会多次探讨修订SPLT。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论坛重返W IPO,W IPO 正在抓紧创建一个国际专利的法律框架,进一步提高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水平。发达国家首先利用W IPO和W TO 二者的不同优势, 把谈判场所确立在障碍较小、容易取得成功的论坛。在谈判取得成功后, 可以依据TR IPS协议第71条的规定,使W TO 成员接受在多边协定中达成的共识和标准。[1]
二、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棘齿机制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棘齿机制的作用日趋明显。以专利领域为例,W IPO不仅开始着手PCT改革,而且通过了PLT 以协调、统一专利申请以及国家和地区专利的形式程序;并反复讨论修订SPLT草案,力图统一各国专利授权和效力问题的一些法律原则,如对现有技术、新颖性、创造性(非显而易见性)和工业实用性的定义,充分公开的特性以及权利要求的结构和解释等等,其目标是最终设立一部统一的国际专利法。可见,在专利法领域国际保护的棘齿已经从形式标准推向实质标准,保护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高,各国在涉及专利方面的利益将进行一次大调整或重新分配。
然而,棘齿作用使保护标准一再提高, 在棘齿机制下产生的新规则对发展中国家是非常不利的。一般来讲,专利保护程度越高,由技术创新带来的系统利益就越大, 由技术使用(扩散)带来的系统利益就越小, 反之亦然。因而专利保护的程度并非都是越高越好,而是根据每个国家的情况存在一个最佳保护程度或最佳点,在这一点上其系统利益达到最大。这个最佳点的确定取决于该系统具体的技术创新和技术使用的对比情况。
积极提倡建立全球专利制度的美、日和欧盟, 其经济技术发展水平较高,用于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的投资多, 专利保护的需求强烈,因而其最佳保护程度较高。比较之下, 发展中国家最佳保护程度较低。二者的利益冲突是明显的。很多发展中国家依据本国传统、宗教、伦理或考虑公众利益,对特殊客体如动植物品种及人体基因不给予专利保护;而美国主张,太阳底下的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被申请专利的。美国推行的世界农业体制,实际上使农民成为承租人, 为受专利保护的种子、植物品种、化肥和杀虫剂支付大量费用。TR IPS 协议生效后,成员方使用反向工程和其他模仿创新产品的方法受到了限制,这给发展中国家在技术上赶超发达国家设置了障碍。可以预见,如果全球专利法得以签署, 发展中国家就会受制于比W TO更严厉的但是对美、日、欧专利人有利的规则。
三、发展中国家的对策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 发达国家在工业化早期, 没有受专利保护的影响,它们通过复制模仿等方式, 逐步建立起了强大的科技竞争力。现在, 它们试图以本国标准代替国际标准,呼吁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专利制度, 这对发展中国家明显不公。棘齿机制的进一步推进,就会卡住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喉咙。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
第一,认真分析、充分利用现有体制所允许的灵活性,争取弹性空间。知识产权保护的棘齿已经不允许发生任何在保护程度、保护范围上的任何倒退。但目前体制仍给予了成员方较大的灵活空间, 例如, TR IPS 被公认为是一个覆盖面广、高标准、严要求的协议, 尽管如此,它仍允许对包括基因序列、转基因植物品种、植物新品种、计算机软件和商业方法等采用不同于专利的弱保护; TR IPS 协议第13条、第17条、第26条和第30条所列举的关于版权、专利、商标、工业品外观设计的限制或例外的规定,第8条和第27条关于“强制许可”的规定都是重要的弹性条款,赋予了成员国控制知识产权滥用的权利, 是维持私权与国内公共利益平衡的重要手段。
第二,积极倡导、努力扩大“知识公域”。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承认知识产权是一种私权,主要是智力产品的财产权。然而,思想这块领域,用经济学家的话说,并不像有形物领域那样存在对抗。“它的特别之处. 在于没有人因为其他人拥有而拥有的更少。”[2]一方面,现有体制承认知识产权是一种有限的垄断,我们应给予产权人足够的控制, 以激发他们进行创造;另一方面,他们所创造的东西最终会落入公有领域。所以,我们更应该允许和鼓励直接投入公有领域的知识产品。开放源码,或自由软件, 就是在公有领域中安家的代码。随开放源码软件一起传播的公众许可合同( public license) ,使任何其他人都可以取用其资源, 不需任何人的许可,比如L inux 这样的开放系统和在L inux 之上的创新; 此外,还有以“创意共享”方式宣告著作权的作品。[3]国家应该展现知识公域的价值, 使科技工作者也意识到:“只有我们———大学里的人———抵制诱惑,拒绝从专利那里收取大笔使用费, .才可以抵制封闭。”[4]扩大的知识公域将扩大由技术扩散带来的系统利益。
第三,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强合作,缔结框架性条约,在重要问题上表明发展中国家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努力消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参与者从中获得利益的不均衡。发展中国家应当根据本国的条件积极主动地参与和控制专利法协调的国际议程,尤其对于不合理的条款应当坚决拒绝。巴西、阿根廷等国家提出的“W IPO发展计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03年9月进行的全球贸易会谈宣告失败,也证明发展中国家说“不”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