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滴滴打车是违法的吗
滴滴平台是合法的。
滴滴出行是涵盖出租车、专车 、滴滴快车 、顺风车、代驾及大巴、货运等多项业务在内的一站式出行平台,2015年09月09日由“滴滴打车”更名而来。
2020年2月27日,为了满足用户复工出行用车需求,小桔车服旗下的小桔租车已陆续在全国几大城市推出了“全国万台车 免费用7天”的租车服务。
用户可通过小桔租车App或滴滴App进行免费预订。8月4日《苏州高新区·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发布,滴滴出行排名第3位。2021年4月13日,据腾讯《一线》消息,滴滴出行已于北京时间4月9日晚间向SEC秘密提交IPO文件,申请在美挂牌。
加盟滴滴车条件
1、车主本人要有一辆上牌登记的车,并且满足车辆使用时间不超过8年,购车价格要大于7万这二个条件。
2、驾照要求达到C1或者C1以上级别;并且申请车主的驾驶年龄要满3年。
3、证件齐全。身份证,驾驶证和行驶证,以及车主本人无不良记录在案;同时满足以上2个条件才可以申请加盟。
4、在申请加盟之前要仔细阅读滴滴打车的相关合同约定,以及运行过程中注意事项和获得盈利的方式;一切都满意并且认同后再进行加入。
5、以上条件都满足或者同意之后,手机搜索并下载滴滴打车软件,接着按要求填写自己的相关信息注册属于自己的账号。
6、注册完成后,进行登录。然后选择司机端进行加盟,上传证件照片和车辆信息,完成后提交由滴滴打车公司人员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即可通过软件进行接单。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滴滴出行
② 摩拜状告滴滴车锁侵权,为了“一把锁”索赔200万,真的至于吗
11月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官方微信发布消息:近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受理了北京默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默克公司)诉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桔公司)和杭州轻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轻骑公司)侵犯发明专利权的纠纷。2019年11月20日,采取证据保全措施,查封扣押了小桔公司和青奇科公司在北京经营的青桔自行车和小蓝自行车,其马蹄形锁具被控侵权。
诉讼期间,原告摩拜公司申请证据保全。法院认为,被控侵权产品的锁具和自行车在两名被告的管理和控制之下,没有公开出售。摩拜公司无法客观地获得它们。此外,被控侵犯遥控器的锁具可能会被迅速修改,从而可能导致证据丢失或以后难以获取。因此,它要求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采取证据保全措施,查封和扣押被指控侵权产品的共享自行车。
③ 专利纠纷案件有哪些
1、专利申请权纠纷案件;
2、专利权权属纠纷案件;
3、专利权、专利申请权回转让合同纠纷案件答;
4、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
5、假冒他人专利纠纷案件;
6、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专利权授予前使用费纠纷案件;
7、职务发明创造发明人、设计人奖励、报酬纠纷案件;
8、诉前申请停止侵权、财产保全案件;
9、发明人、设计人资格纠纷案件;
10、不服专利复审委员会维持驳回申请复审决定案件;
11、不服专利复审委员会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决定案件;
12、不服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实施强制许可决定案件;
13、不服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实施强制许可使用费裁决案件;
14、不服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行政复议决定案件;
15、不服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行政决定案件;
16、其他专利纠纷案件。
④ 现在打车软件的公司很多(比如滴滴),为啥都没申请什么软件方面的专利,不怕以后侵权吗
你好。我国《专利法》规定,受到保护的专利权只有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对于软件不能算作任意一种,所以不受专利法的保护。我国软件的权利适用《著作权法》来保护。
⑤ 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几乎是一样的软件,这不涉及版权或专利的问题吗
快的打车的诞生本身就是
马云
用来打击滴滴打车的,所以版权或专利,被小心的避开了!这是一种商业压制
⑥ 滴滴打车仍然侵权 滴滴该如何处理
原本在有质疑嘀嘀打车侵权之后,嘀嘀打车就迅速的更名为滴滴打车避开风波,不过如今更名后风波再现。日前,广州市睿驰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以擅自使用“滴滴”商标、服务项目与自己商标核定的服务相近、侵犯了自己商标权为由,将将滴滴打车运营商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诉至法院。目前,北京市海淀法院已受理此案并在进行进一步审理中。
滴滴打车仍然侵权
广州睿驰公司诉称,其公司拥有第38类第11122098号“嘀嘀”和第11282313号“滴滴”商标、第35类第11122065号“滴滴”商标。小桔公司通过软件信息平台向社会公众提供字样为“嘀嘀打车”、“滴滴打车”服务,并在提供服务的软件界面等处显著标注“嘀嘀”、“滴滴”字样,该服务包含“基于网络的信息传送、全球网络用户打车服务、语音通讯服务、出租车司机商业管理”等,与原告商标核定使用的服务相同或近似。
睿驰公司认为,小桔公司的行为侵犯了自己所享有的商标权,故起诉且要求小桔公司立即停止侵权、并在其网站及全国主流媒体上刊登声明消除影响。
事实上,在今年年初,小桔科技有限公司就曾因“嘀嘀”商标问题与杭州某公司发生纠纷,并被对方以商标侵权为由告上法庭。5月20日,嘀嘀打车宣布更名为“滴滴打车”。
⑦ 嘀嘀打车第一案的判决
嘀嘀打车是腾讯投资的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致力于移动交通的发展,为乘客提供便利!
⑧ 滴滴打车模式申请专利了吗
这种打车模式属于商业方法,在中国不属于授予专利权的客体。也就是说,即使申请专利了,也无法得到授权。
⑨ 我是滴滴司机跑滴滴打车犯法吗被运管抓了会是什么结果
如果你没有运输经营许可证,擅自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可能会涉嫌非法运营,要罚款的,如果构成犯罪的话,还可能要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第六章第三十四条的规定: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予以警告,并处以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9)嘀嘀打车的专利权案件扩展阅读
车辆营运证是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的车辆的合法凭证,如果车辆没有营运证,那么就是无证经营,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黑车”。
根据道路运输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道路运输车辆应当随车携带车辆营运证。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实施道路运输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没有车辆营运证又无法当场提供其他有效证明的车辆,应当依据该条例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对该车辆予以暂扣;并根据该条例第六十九条规定责令改正,处警告或者2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罚款。
值得注意的是,该条例规定的车辆营运证与目前使用的《道路运输证》名称不同,但其性质和作用是一样的,其制式、配发、使用、监管除了应当遵守本条例的有关规定外,其他可以继续沿用《道路运输证》的有关制度。
⑩ 打车软件的知识产权怎么保护
一、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的产权,是企业的重要财富,保护软件知识产权应当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项基本内容 1.建立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一个软件企业,往往会面临软件知识产权的权利归属、软件人才的管理、软件技术的保密以及软件成果的有效利用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仅仅依靠企业的某些领导的行政干预,依靠企业自身的管理制度才是解决问题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从目前我国软件企业的情况看,因软件的权利归属不清、人才外流、管理不善面导致软件知识产权泄密和流失的问题比较严重,软件的研发及经营活动中不规范的问题比较突出。国外的实践证明,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是企业生存与发展非常重要的管理手段,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不仅应当形成激励机制,还应当建立明确的约束机制,并将可能发生的问题防患于未然。通过制度管理,有效地控制和管理企业有关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资料,掌握主动权,以确保企业在技术发展处于不败的地位。 2.设置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考察外国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机构时,不难发现许多企业特别设置了知识产权部门,参与到软件立项、开发、销售及售后服务的每一环节,并为对外事务提供法律保障;企业不由一名主要负责人专门负责企业知识产权的事务,以杜绝在管理中出现的缺陷或者将缺陷降到最低的限度。相反,我国有的企业往往是遇到法律纠纷人员参与问题的解决。由于专业知识上的差距以及时间上的限制,问题涉及范围大、问题的积累较多,增加了解决问题的复杂性,进而给企业带来麻烦。 二、软件企业应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并充分了解法律适用 不可否认,计算机技术和软件技术的发展所引发的法律问题是传统产业从未遇到过的,并向现行法律体系提出了挑战。目前国际社会已形成以《著作权法》保护为主,《著作权法》(包括《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专利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实施交叉和重叠保护(如:源程序及设计文档作为软件的表现形式用著作权法保护,同时作为技术秘密又受《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为辅的趋势。由于软件具有技术含量高的特点,使得对软件法律保护成为一种综合性的保护,对于我国企业来说,切忌对仅依靠某项法律或法规解决软件的所有知识产权问题抱有幻想。根据多年来我对计算机软件法律保护问题的研究,在保护企业软件成果知识产权方面提出以下几点简单、实用的途径供大家参考: 1.首先应当明确软件知识产权归属问题,是归企业还是制作、设计、开发人员所有; 2.软件技术秘密的认定、保密措施问题。企业对自己的软件产品或成果中的技术秘密,就当主动采取保密措施,否则无法认定为技术秘密,一旦发生企业“技术秘密”被泄露的情况,很难依法追究泄密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3.专利的保护问题。企业的软件科技或者产品构成专利法律要件的,应当尽早办理申请专利权登记事宜,千万不要因企业自身的延误,造成企业软件成果?quot;新颖性“的丧失,而失去申请专利的时机; 4.软件产品进入市场之前的商标权和商业信息的保护问题。企业的软件产品已经冠以商品专用标识或者服务标识,要尽快完成商标或者服务标识的登记注册,保护软件产品的商标专用权; 5.最重要的一点是企业的软件产品进入市场之前就进行申请软件著作权登记。要防范被人抢先登记,给自己权益保护带来麻烦。在申请软件著作登记时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灵活运用三种交存鉴别材料的手段;二是将企业?quot;自有信息(仅自己掌握的信息)“加入到鉴别材料中;三是在软件鉴别材料中加入版权标识,即:Copyright,首次发表日期,权利人,如”(c),1994.9,王三“,以起到公示的作用;四是切莫等到软件达到某种技术水平后再进行登记,软件著作权登记只要求软件的独创性,并不以软件的技术水平作为著作权是否有效的条件。 三、软件企业应当学会按照经济合同规范调整各种关系 软件企业需要按照经济合同规范各种经济活动,明确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建立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与外部的各种经济约束机制属当务之中国。从目前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来看,软件企业应重点建立以下各项合同规范: 1.劳动关系合同。软件企业与企业职工、外聘人员之间应建立合法的劳动关系,以及应就企业的商业秘密(技术秘密和经营秘密)的保密事宜进行约定,建立劳动利益关系合同以及保守企业商业秘密的协议。一些目前不宜马上实行劳动合同的单位,也通过建立或者健全本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的方式进行过渡,以鼓励企业员工的创造性劳动,明确企业开发过程中产生的软件技术成果归属关系,以预防企业技术人员流动时造成的技术流失和技术泄密等软件企业非常“苦恼”的问题。 2.软件开发合同。软件企业与外单位合作开发、委托外单位开发软件时,应建立软件权利归属关系等事宜的协议,可按照有关规定签订软件开发合同,约定软件开发各方面尚未开发的软件享有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以及软件技术成果开发完成后的权利归属关系和经济利益关系等。如果软件开发方在合作中发现了合同的缺陷,应及早对合同进行补充。 3.软件许可使用(或者转让)合同。软件企业在经营本企业的软件产品时,应当建立“许可证”(或是转让合同)制度,用软件许可合同(授权书)或者转让合同的方式,来明确规定软件使用权的许可(转让)方式、条件、范围、时间等事宜,避免因合同条款的约定不清楚、不明确而导致当事人之间发?quot;扯皮“等不愉快的事情,或者因合同条款无法界定而引发的软件侵权纠纷。 四、软件企业应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积极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软件企业都知道,正版的软件既可以保证有效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又能避免计算机病毒的侵扰。将他人拥有知识产权的软件复制(拷贝)并向他人提供是一种商业性的使用行为。即便从事这种活动的人并没有获得经济收益,但在客观上影响了正版软件的销售量,软件权利人无法得到应有的报酬和必要的经济利益,也构成了侵犯软件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的行为。 在知识产权纠纷诉讼问题上,有的软件企业往往采取“两个极端”的态度。一是在软件侵权纠纷事发前,不听劝告,不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任意使用他人的软件;二是一旦他人提起侵权诉讼后,又不知所措,要么将对方指控内容全部承受下来,对方提出的赔偿要求一概承担下来,可谓“不战而退”。这两种态度明显是不正确的。正确的态度当是,一旦发生纠纷诉讼,应当正视现实,认真对待。一方面弄清对方是否有权提起诉讼,切勿打了多月的官司,才发现对方根本无权诉讼他人侵犯软件版权;另一方面,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真正构成侵权,自己是否就当成为被告,应当依法承担何种责任。 总之,在保护软件知识产权方面,软件企业要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的法律手段,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同时,软件企业应当自觉依法办事,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合法使用他人的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