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专利权的国际保护有哪些重要公约
专利权的国际保护重要公约
(一)《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缔约国
1.《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简称WIPO公约)于1967年7月14日在斯德哥尔摩签署,1970年生效。缔约方总数为181个国家(1980年6月3日中国成为该公约成员国)。
(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管理的工业产权领域条约缔约国
1.《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简称《巴黎公约》),1883年缔结,缔约方总数为168个国家(1985年3月19日中国成为该公约成员国)。
2.《专利合作条约》(简称《PCT条约》)1970年缔结,条约缔约方总数为124个国家(1994年1月1日中国成为该条约成员国)。
3.《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简称《马德里协定》)1891年签署,和《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有关议定书》(简称《马德里议定书》)1989年签署,称为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体系。《马德里协定》的缔约方总数为56个国家(1989年10月4日中国成为该协定成员国);《马德里议定书》的缔约方总数为66个国家。
4.《制止商品产地虚假或欺骗性标记马德里协定》(简称(产地标记)《马德里协定》),1891年缔结。缔约方总数为34个国家。
5.《商标法条约》(简称TLT条约)缔结于1994年,缔约方总数为33个国家。
6.《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尼斯协定》(简称《尼斯协定》)1957年缔结,缔约方总数为74个国家(1994年8月9日中国成为该协定成员国)。
7.《建立商标图形要素国际分类维也纳协定》(简称《维也纳协定》缔结于1973年,缔约方总数为20个国家。
⑵ 什么是国际PCT发明专利
什么是PCT专利?PCT专利简介
PCT是专利合作条约(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的简称,是在专利领专域进行合作的国际性条约属。其目的是为解决就同一发明创造向多个国家申请专利时,减少申请人和各个专利局的重复劳动。在此背景下,《专利合作条约》(PCT)于1970年6月在华盛顿签订,1978年1月生效,同年6月实施。我国于1994年1月1日加入PCT,同时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作为受理局、国际检索单位、国际初步审查单位,接受中国公民、居民、单位提出的PCT国际申请。截至2017年3月,PCT成员国增加至152个。(2017年3月7日,约旦提交了加入PCT的法律文书,成为PCT的第152个成员国,约旦在2017年6月9日正式成为PCT成员国。)
PCT专利的申请流程图
提醒:专利申请人只能通过PCT申请专利,不能直接通过PCT得到专利(PCT申请分为国际阶段和国家阶段)。要想获得某个国家的专利,专利申请人还必须履行进入该国家的手续,由该国的专利局对该专利申请进行审查,符合该国专利法规定的,授予专利权。
⑶ 国际专利和国内专利有哪些区别
首先,只有国际专利申请,没有国际专利。专利是涉及国家主权的哦。
第二,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创造,必须在中国首先提出专利申请。
(中国专利法第二十条规定: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将在中国完成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向外国申请专利的,应当事先报经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进行保密审查。保密审查的程序、期限等按照国务院的规定执行。
中国单位或者个人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的有关国际条约提出专利国际申请。申请人提出专利国际申请的,应当遵守前款规定。
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的有关国际条约、本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处理专利国际申请。
对违反本条第一款规定向外国申请专利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中国申请专利的,不授予专利权。)
第三,在中国提出专利申请后,可以通过巴黎公约模式和PCT模式(后者的情况也可以直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PCT申请)提出国外申请。
具体流程很复杂,个人很难联系到国外的事务所代理外国专利申请,最好还是委托代理所办理。
⑷ 什么是国际专利
我的理解,你说的国际专利,是不是指涉外专利,就是向别的国家申请的专利。
向每个版国家申请专利成功权后,所获得的专利证书都是由该国家的知识产权部门颁发;
没有哪一个专利证书是拿到后在全世界通用的,你的专利技术要在哪些国家受保护就必须向这些国家递交专利申请;
希望采纳
⑸ 中国专利法国际专利法区别
没有国际专利,只有国际专利申请,称为PCT申请。该申请可以在某一国的专利局提出,在国际公布后,可以选择进入哪些国家的国家阶段。具体授权与否,是申请进入的国家根据自己本国的专利法来进行审查的。获得的专利权也是各个进入的国家的本国专利权。PCT申请只是说不用申请人跑到各国都申请一次而已。
比如你在中国申请了专利,公开前,美国有人生产了这个产品,你是不能告他的。因为你并没有在美国申请获得保护。如果你的是PCT申请,在日后选择进入美国的国家阶段,并且最终获得了美国的专利权,那你是可以根据这个专利权告他的。
⑹ 国际专利是永久的吗
不是。专利权期限是指专利权的法定期满终止时间。从专利权授权公告之日起,如无因其它事由造成专利权终止的,则该专利权到专利权期限届满之日终止。发明专利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的期限为十年,均自申请之日起计算。因此,国际专利也并不是永久的。
《专利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十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
⑺ 国际专利分类法 八个部各是什么
1、第一分册——人类生活需要(农、轻、医);
2、第二分册——作业、运输;
3、第三分册——化学、冶金;
4、第四分册——纺织、造纸;
5、第五分册——固定建筑物;
6、第六分册——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7、第七分册——物理;
8、第八分册——电学。
(7)国际专利权法扩展阅读:
IPC分类表分类表定义了五个分类原则:
1、总体分类
一些技术主题应尽可能地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类,而不是将其单独分类。
2、功能分类
根据功能分类,将技术主题划分为功能分类岗位;如果分类表中不存在功能分类位置,则应将其分类为相应的应用分类位置。
3、应用类别
部分技术课题根据应用类别划分为应用分类岗位;如果在分类表中不存在应用分类位置,则将其归类到相应的职能分类位置。
4、既有功能分类又有应用分类
一些技术主题分为功能分类和应用分类。如果分类表中不存在功能分类位置,则只分类为应用分类位置。如果分类表中没有应用分类位置,则只对功能分类位置进行分类。
5、独立请求权的分类和请求权的由来。
⑻ 国际专利分类法中的八个部各是什么
国际专利分类法中的八个部分别是:
1、A部——人类生活需要
2、B部——作业;运输
3、C部——化学;冶金
4、D部——纺织;造纸
5、E部——固定建筑
6、F部——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7、G部——物理
8、H部——电学
国际专利分类(IPC)由《斯特拉斯堡协定》建立,提供了一种由独立于语言的符号构成的分级系统,用于根据专利和实用新型所涉不同技术领域,对专利和实用新型进行分类。
(8)国际专利权法扩展阅读:
IPC将技术分为8个部类,约七万个复分类。每个复分类都有一个由阿拉伯数字和拉丁字母组成的分类号。
为反映最新情况,要对IPC不断进行修订,定期发布新版本。每年发布的专利文件超过一百万份,每份专利文件上都要标明适当的IPC分类号。IPC分类号由公布专利文件的国家或地区工业产权局分配。对于PCT文件,IPC分类号则由国际检索单位(ISA)分配。
⑼ 专利是如何跨国保护的
(一)中国参加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公约的情况
在不断完善国内法律体系建设的同时,从80年代起,中国相继参加了一些主要的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公约、条约和协定。自1980年中国加入《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起至今,中国先后加入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关于集成电路的知识产权条约》、《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世界版权公约》、《保护音像制作者防止非法复制公约》、《国际专利合作公约》、《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尼斯协定》、《为专利程序目的进行微生物存放的国际承认的布达佩斯条约》、《建立工业设计国际分类洛加诺协定》、《国际专利分类斯特拉斯堡协定》、《保护植物新品种国际公约》、世贸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等(中国加入知识产权国际条约的情况见下文表2)。
在陆续加入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公约、条约、协定的过程中,中国积极参与这些公约、条约、协定项下的各种活动,中国政府恪守保护知识产权有关国际公约及协定的真诚立场和充分承担国际义务的能力,得到了国际舆论的广泛赞誉。
此外,中国还在积极研究加入其他知识产权国际条约。如中国目前已经着手制定和修改法律,为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WCT)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WPPT)作准备。
(二)中国参与国际知识产权制度改革和国际知识产权问题谈判的情况
中国密切关注国际知识产权领域的发展动态,积极组织相关部门参与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国际植物新品种联盟(UPOV)、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欧会议(ASEM)等国际组织的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的改革和国际知识产权问题的谈判。如中国积极参与了在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理事会(TRIPS理事会)主持下进行的,作为WTO多哈回合新一轮谈判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共健康、地理标识、遗传资源、传统知识等知识产权议题的谈判;中国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参加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举行的会议,中国代表团就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取得的成绩,以及中国对国际专利制度、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及民间文学艺术等国际知识产权热点问题的看法作了重要发言,阐明了中国的原则和立场;中国还组团参加了UPOV、APEC、ASEM等国际组织的会议,积极宣传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成就,并与其他国家进行了有益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