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未注册商标不受法律保护 这句话对吗
不是,商标即使没有注册也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只是保护的力度比较小。
B. 某未注册驰名商标被某公司在非类似商品上使用了,是否算是侵权
从《商标法》条文来看,地13条第一款规定:“就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第三十一条规定:“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也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这两种都可以叫做“未注册的驰名商标”,但是商标法中对于第三十一条并没有给予相应的规制,而是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有条文规定,第2条规定,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 第5条第二款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者:(二)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是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核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民法通则第5条规定,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关于姓名权、肖像权、企业名称权、名誉权的规定,也可以为未注册商标提供一些补充性保护。
由此可以看出,《商标法》并不对未注册驰名商标只进行 “跨类保护”,即只对其进行“相同”或“类似”商品的保护,所以该问题中就不能得到商标法的保护。而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对未注册商标的保护更广一些,如果该被视为商品名称或者商品装潢等商品标识,那么就可以利用反法中禁止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规定,获得一定的保护。所以,会受到保护的。
此外,根据《商标法》第十四条的规定,认定驰名商标应当考虑下列因素:(1)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2)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3)该商标的任何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4)该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5)该商标驰名的其他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申请驰名商标保护的个案往往具有其特殊的、个体性的情形,所以在有的案件中,认定驰名可能需要考虑商标法第十四条所列的全部因素;但在另外一些案件中,基于行业特征、相关公众范围等特点,对驰名的认定可能只与部分因素有关。因此,认定他人商标是否成为驰名商标,应当视个案情况综合考量商标法第十四条所列的因素,但不以必须满足全部因素为前提。
C. 关于未注册商标的版权保护问题
未注册商标版权保护是非常有必要的。
商标版权保护问题详解:
著作权跟商标权相比,著作权具有在先性。如果著作权人认为商标权人的注册商标是从其作品直接或间接而来,并未经其许可,著作权人就可以要求商标权人停止使用该商标。
商标法和商标法实施细则明文规定保护合法的在先权利,如果通过侵犯他人合法的在先权利包括著作权取得商标注册,商标主管机关应撤销该注册商标。
商标注册按照不同商品与服务分为45个分类,申请人一般只在与自身相关的类别注册商标,但这样不能避免他人在其他类别注册申请相同的商标,可以自己到国家商标局注册,也可以找代理。
如果将商标图样申请著作权保护,便可以大幅度避免上述纠纷的发生。著作权登记证书是证明权利人拥有该项作品著作权的最充分的证据,因此可以避免他人恶意仿制商标,并将其注册在其他商标类别。
另外,较之商标权,著作权取得官方认可的时间较短,手续较为简洁,一般在递交后30个工作日即可得到著作权备案登记证书。
商标版权保护的意义(法务诠释)
一、商标版权登记的必要性
商标的版权保护属于版权中人身权的保护,有被仿制或者冒用的可能,
实行商标的版权登记程序,以版权登记的法律保护措施先行保护公司商标,
以便在短时间内可以尽量从一定程度上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
商标的版权登记可将已登记的事项作为拥有权利的证明,
在法院或版权行政管理部门处理与我公司有关的版权纠纷案件时,登记证书可作为证据使用。
二、商标申请版权登记的有利之处:
1、注册商标保护范围小,而版权保护范围大。注册商标的专用权,以核准注册的商标和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限,且只在核准注册的国家受保护。
而版权的财产权即包括了复制权、发行权等多项权利,其保护范围广,
而且保护地域可以扩
展到参加《伯尔尼公约》的所有国家和与外国签订的有关版权的双边协定国家。因此一旦我公司申请了商标的版权保护,可以说在世界范围内均享有了版权。
2、将商标申请版权保护,可以大幅避免因商标而发生的纠纷。版权的登记证书是证明权利人拥有该项作品著作权的最充分的证据,
可以避免他人恶意仿制冒用我公司商标,并将其注册在其他商标类别上。
这样可以避免我公司在其他未注册的领域遭到仿制商标的侵权纠纷,维护我公司的合法权益。
D. 是冒充注册商标还是商标侵权
案情:2003年11月12日,上海市甲公司与山东省临沂市乙公司签订委托加工协议。协议约定:甲公司委托乙公司生产A牌洗发水2000箱,甲公司只提供带有注册商标A的包装样品,乙公司自行购置原料,印制包装进行生产;并约定乙公司生产的产品不得自行对外销售,只能由甲公司进行销售。经查,甲公司的注册商标A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香皂,不包括《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中的商品“洗发水”。至案发时,乙公司共加工A牌洗发水1340箱,擅自对外销售了720箱。
对乙公司行为的定性有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乙公司生产加工、销售合同标的物的行为属于冒充注册商标的行为。
此意见认为,冒充注册商标是指商标使用人在未经商标主管机关核准注册的商标上标明注册商标字样或者注册商标标记的行为。认定是否冒充注册商标应以商标主管机关是否核准注册为惟一要件。《商标法》第五十一条规定:“注册商标专用权,以核准注册的商标和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限。”这里“核准注册”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即核准的标志和核定的商品,超出任何一个方面都属于冒充注册商标行为或可能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本案中,乙公司按照委托合同的要求,把核定在“香皂”商品上的注册商标使用在核定商品范围之外的“洗发水”上,显然没有经过商标主管机关的“核准注册”,其生产加工带有注册商标A的洗发水属于冒充注册商标的行为。
笔者持另一种意见,即乙公司销售标的物的行为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而生产加工标的物则属于冒充注册商标行为。
虽然《商标法》第五十一条规定:“注册商标专用权,以核准注册的商标和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限。”但这是针对商标确权而言的。商标专用权的权利范围与权利的保护范围的内涵不同。根据《商标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商标专用权的权利保护范围除“注册商标专用权,以核准注册的商标和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限”外,还包括“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显然,商标专用权的权利保护范围要大于确权的范围。本案乙公司违约销售合同标的物的行为就属于“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行为。虽然乙公司的使用事先得到甲公司的许可,但是该许可使用不是任意的使用,而是在“不得对外销售”的条件下的使用,否则就失去了许可的基础和条件,是“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的”使用。因此,乙公司销售A牌洗发水的行为构成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乙公司生产加工委托合同的标的物,超出了注册商标A核定使用的商品范围,其生产加工行为构成冒充注册商标的违法行为。
对徐晓同志的《是冒充注册商标还是商标侵权?》一文的不同观点 陈进军 张丕温(山西省介休市工商局)
12月2日“中国工商报-商标世界”的《理论·法制》版刊登了徐晓同志的文章———《是冒充注册商标还是商标侵权?》,该文对山东临沂乙公司擅自销售上海甲公司委托其加工的A牌洗发水一案进行了分析,作者把乙公司的生产、销售分作两部分,认为其生产A牌洗发水行为为冒充注册商标行为,销售A牌洗发水为商标侵权行为,笔者以为不妥。
首先,乙公司的行为只能定性为商标侵权行为,即《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一)项所述的“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行为,具体到该案为在类似商品(洗发水)上使用的行为。从作者提供的案情看,乙公司是受上海甲公司的委托,为其生产加工2000箱A牌洗发水,双方委托加工合同成立,其合同约定“公司生产的产品不得自行对外销售,只能由甲公司进行销售”,而乙公司却擅自销售。尽管被查获时,乙公司只销售了720箱,但其违背合同约定擅自销售,具有明显的主观故意(如不被查获,其可能要全部售完),且已售出720箱的客观事实,也造成了对甲公司A牌注册商标的侵害后果,所以乙公司的行为构成商标侵权。
其次,乙公司的行为不构成冒充注册商标行为。从本案看,如果乙公司没有擅自销售A牌洗发水,只是按合同约定加工2000箱A牌洗发水,那么等甲公司提货(或其发货)时,严格地说,乙公司就不是这2000箱A牌洗发水的所有权人。《合同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订作人未向承揽人支付报酬或者材料费等价款的,承揽人对完成的工作成果享有留置权”,可见,在合同履行前,乙公司只有留置权,洗发水的所有权人为甲公司,构成冒充注册商标的主体也应为甲公司,因为其A商标经核准使用的商品为香皂,却擅自扩大使用到洗发水上。
第三,商标侵权案件中生产与销售不能分作两个阶段。从本案看,乙公司只是受委托加工生产,至于生产加工什么,则只能按委托方的要求做,否则就是违约。如果不是乙公司违约擅自销售,其行为就不违法,正是乙公司的擅自销售行为才导致其商标侵权,而侵权不仅仅是销售行为本身,乙公司的生产加工都应包括在内。
冒充注册商标对谁处理? 高 峰(安徽省阜阳市工商局)
12月2日12月2日"中国工商报-商标世界"的《理论·法制》版刊登徐晓同志的《是冒充注册商标还是商标侵权?》一文,文中介绍案情为: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委托加工协议,委托乙公司生产A牌洗发水2000箱,乙公司生产的产品只能由甲公司销售。经查,甲公司的注册商标A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香皂,不包括"洗发水"。至案发时,乙公司共加工A牌洗发水1340箱,擅自对外销售720箱。徐晓同志认为,乙公司销售标的物的行为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而生产加工标的物则属于冒充注册商标行为。
笔者赞同徐晓同志认为乙公司销售行为是商标侵权行为的观点。本案中乙公司接受甲公司委托生产加工商品,没有商标使用权,其违约销售商品,构成了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擅自在类似商品上使用相同商标的侵权行为。但其生产加工标的物属于冒充注册商标行为这一观点则值得商榷,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定性和确定处理对象。
第一,如果乙公司将已加工尚未销售的商品交给了甲公司,则构成冒充注册商标行为的是甲公司。冒充注册商标,是指商标使用人使用未注册商标标注注册商标标记的行为。"商标使用人"主要是指直接使用商标的行为人。不直接使用商标的行为人,例如销售商经销了他人冒充注册商标的商品,不构成冒充注册商标的违法行为。本案中甲公司是商标使用人,如果乙公司未违约,加工的商品无论是否交付,甲公司都应承担冒充注册商标的违法责任;乙公司虽已违约,但仍交付给甲公司产品的,甲公司应承担收取商品的冒充注册商标的违法责任。
第二,乙公司已加工尚未销售的商品未交给甲公司。根据乙公司违约的故意,如果其不能提供充分证明,可以认为乙公司准备将所有生产的商品销售,但因被查获而未实现。乙公司对销售的商品承担商标侵权责任,对未销售的商品亦应承担商标侵权责任。
生产、销售都是冒充注册商标行为 陈继文(纳爱斯集团打假维权办)
对12月2日"中国工商报-商标世界"的《理论·法制》版一文,我们同意第一种意见,认为乙公司生产加工、销售A牌洗发水的行为属于冒充注册商标行为。其理由是:
一、1994年9月2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工商标字(1994)第261号《关于贯彻实施〈商标法〉有关问题的批复》中规定:在未经核准注册的商标上加注注册标记,包括在注册商标核准使用的商品范围之外的其他商品上使用该商标并加注注册标记,则属于冒充注册商标的行为。乙公司生产加工并销售的A牌洗发水,是注册商标使用在核定使用的商品(香皂)之外的其他商品,符合冒充注册商标行为的条件。
二、甲公司在洗发水上并没有注册A商标,不享有在洗发水上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香皂与洗发水不是类似商品。乙公司生产加工并销售A牌洗发水的行为并不构成对甲公司的侵权。
三、甲公司不享有A商标在洗发水上的商标专用权,不是商标拥有者,无权许可乙公司生产加工A牌洗发水。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委托加工协议的标的物是冒充注册商标的商品,违反了我国的有关法律法规,该合同应属无效合同,协议中"乙方生产的产品不得自行对外销售"的约定自然不对乙方产生约束力。
值得指出的是,乙公司在订立合同时,有义务要求甲公司提供有效的授权证明,因定牌加工而发生商标侵权纠纷时,应根据委托加工合同,与委托方各自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至于本案中,乙公司未经甲公司同意,擅自对外销售720箱A牌洗发水的行为,应由乙公司单独承担法律责任。
E. 注册商标和未注册商标有什么区别
注册商标是指已经通过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商标,可以在商品、包装或者其他附着物上标明“注册商标”,可以在商标右上角或者右下角使用来标记。只要在商标上标注R,表明该商标有专用权,受法律保护。商标法中并未对未注册商标进行规定,还未核准注册的商标可以打TM使用,但不受法律保护。
F. 甲公司新近注册了一件商标,乙认为该商标违反商标法规定的商标专用条款,请求
B
根据<商标法>第四十一条 已经注册的商标,违反本法第十专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的,或者属是以欺骗手段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的,由商标局撤销该注册商标;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可以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撤销该注册商标。
已经注册的商标,违反本法第十三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三十一条规定的,自商标注册之日起五年内,商标所有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撤销该注册商标。对恶意注册的,驰名商标所有人不受五年的时间限制。
除前两款规定的情形外,对已经注册的商标有争议的,可以自该商标经核准注册之日起五年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裁定。
商标评审委员会收到裁定申请后,应当通知有关当事人,并限期提出答辩。
G. 使用中但未注册商标,却被别人抢注商标了怎么办
在中国,获得商标专用权的原则是取得注册制度为主,驰名取得为辅;自愿注册制度为主,强制注册制度为辅。
另外,《商标法》采用的是先申请为主、先使用为辅的原则,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申请人,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以相同或近似的商标申请注册的,由商标局初步审定并公告申请在先的商标。如果同一天申请注册的,此时商标局初步审定并公告使用在先的商标。
再次,《商标法》还规定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也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
在先权利是指申请注册的商标不得与他人已经获得的著作权、名称权、外观专利权、肖像权、姓名权等权利相冲突。
将他人享有在先权利的商标进行注册,本质上是一种侵权行为,因此即使通过了注册,也可以予以撤销,但是,如果自商标注册之日起5年内在先权人不主张撤销,则丧失了该项权利。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在先权利人可以对初步审定公告的商标提出异议,向商标局陈述商标在先使用事实和理由,提出反对注册意见。
最后,米马提醒,古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开始开展业务宣传之前,就应该先进行商标注册,甚至进行多类别商标保护注册。
正面例子,可以去看看阿里巴巴旗下商标的注册时间,肯定是在你看到某个产品上线之前就申请注册了。
反面例子,“金拱门”,更名的新闻都出来了之后再进行商标申请注册的,而且金拱门之前也没有使用,然而很多彼“金拱门”注册都比此“金拱门”注册在先,估计“金拱门”后续商标之争会比较精彩,对企业来说这些都是经营风险和成本,不值当。